河南汝州平氏宗谱汝州夏店溯源 平氏渊源 平氏渊源 河南汝州平氏宗谱


二、平氏二世祖晏公

平氏二世祖平公讳晏,原系陕西平陵人。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大司徒(丞相),封防乡侯。其父平公讳当,亦西汉丞相,关内侯。 

 平晏少小即秉承家风,襟藏大志,敦敏好学,折节读书。至汉武帝,弃黄老之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苦研《诗》、 《书》、《礼》、《易》、《春秋》,哀帝时成为一代名儒,享有“五经才子”之荣。 

平晏为政清廉,仁慈忠厚,近民事,远迷信。汉哀帝元寿年间,黄河两岸蝗虫成灾,遮天蔽日,所到之处,苗禾罄尽,草木不存。蝗灾造成赤地千里,饥殍遍野,致人心惶恐,世局动荡。平晏忧心如焚,力主郡县组织全力扑杀以绝蝗患。但在朝同僚孔光、王舜等却以为蝗乃天谴,万不可扑,否则惹天怒、伤和气、恐招更大灾祸。部分地方官员也有说词:“蝗乃天灾,人力不可扑杀,只要行德政,灾害自然消止·····”平晏对此说深感痛心,立即驳斥道:“依你们所言,当今朝廷没能施行德政,地方官员也德行不端,才导致蝗虫泛滥吗?灾区人民流流离失所,横尸遍野,对蝗虫不扑杀,任其肆虐,你们于心何忍?”义正词严的质问,使得抗扑官众个个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为了尽快扑灭蝗灾,平晏还主持制定多项奖励政策:“扑蝗一斗,奖粮一斗。扑蝗一石,奖粮一石”。就这样蝗虫不久被扑灭,灾情很快被控制,避免国家更大灾难的发生。 

平晏一生不但治国有道,且清白刚正。一次平晏等奉旨赴边关办理有关匈奴“和亲”事宜,回程路过陇西郡时,下榻郡驿站。当晚故友王万谒见,至下榻处,王万避去他人,献上黄金六斤,请晏予其子王军谋一官位。晏正色道:“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万笑而答曰:“无知者暮夜。”晏斥责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为不知者乎!”万抱金悻悻而退。后万与王莽逆党沆瀣一气,为虎作伥。这件事也为后来平晏受陷害埋下了祸根。

西汉末年,涿鹿生变,王莽篡权。为兴新政、莽密谋“簪缨之胄、金匮受封。”封晏大司徒、太傅丞相之显位。然晏谨遵“尸位素餐,不以空爵沾露”之父训,不与逆党同流合污。莽察觉,屡加迫害。为保晚节及家人性命,晏抱病携家东逃,行至弘农郡彭池艺麻露头沟(今河南省义马市义马村北),饮恨辞世。遂葬晏与露头沟东,家人亦落户于此。为纪念先人忍辱负重之苦,后裔遍植黄楝树与坟地,义马黄楝冢名由此出。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