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盛世祭祖。看苍山,容颜交替,风貌依然;细思量,形色过客,弹指之间。然不变的是血液中流淌着的祖宗血脉,不变的是心中荡然长存的中华民族的气吞山河之志。留下的是文化,是文明。历史长河冲刷着千年荣辱,大浪淘沙不灭的才是灵魂。吾辈子孙,当勿忘先贤之志,胸怀天下,腹藏睿智,为中华崛起而扬帆奋进,高歌促行。
部分照片来源老旧,拍摄不佳。这些祠堂影像,将会在总谱中以彩页的形式展示。当前还有部分地区(如:河北、山西、甘肃、湖南等地)未录入的。为了全方位展示全国平氏祠堂的风貌,传承平氏文化,现征集各地平氏祠堂图片、视频、碑铭、音频、航拍等全方位专题资料,如果您有其他平氏相关(方志、史料、家谱、联谊留影)资料,也欢迎您在线投稿或联系小编(平晓亮)
在线投稿:https://www.aipingshi.com/index/cms.archives/post.html
联系电话:15818552021微信/手机/QQ 同号
投稿邮箱:15818552021@qq.com
评论列表 共 561 条评论
全国平氏人口村落分布统计
1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公桥乡公桥街集东队
2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店孜乡李寨村
3 安徽省阜阳市颖州区颍西办事处城郊村朱店
4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张祠桃园新村可以河村民组
5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店集村
6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平圩村
7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镇南徐村
8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兴田大渚村新农村
9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正南沟村
10 广西省梧州市藤县金鸡镇民乐村木塘二组
11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开发区匀东镇五星村三组
12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伍仁桥镇奉伯村
13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邢邑镇邢邑村
14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泗庄镇东大街村
15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新城镇郭庄村
16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焦庄乡焦庄村
17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安肃镇北下关村
18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格庄镇北百泉村
19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唐三营镇榆树庄村
20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兰旗卡伦乡下新房村五组
21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兼庄乡汉霸庄村
22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元固乡平庄村
23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张庄村
24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富村镇西张村
25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杜固镇杜寺村
26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草沟堡乡双窑村
27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西合营镇夏源村
28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桂林镇平新庄村
29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王庄集南街村
30 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区汴东产业集聚区厂尚村
31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蔡店乡常渠村
32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夏店乡黄沟村
33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夏店乡鲁张村
34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夏店乡夏店街
35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夏店乡夏南村
36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大杨集镇碱地村
37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太公镇吕村
38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银河办事处平庄村
39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岳村镇卢沟村三组
40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王村镇蒋头村
41 黑龙江省巴彦县丰乐乡永乐村孙家炉屯
4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小山子镇胜丰村
43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连岗乡永合村
44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海兴镇新权村
45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海兴镇新权村
46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靠山乡东方红村
47 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朝阳川镇吉成村
48 辽宁省大连市大石桥市沟沿镇新风村
49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万全镇河咀村
50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万全镇天景村
51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万全镇小河村
52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岗河村
53 湖北省仙桃市豆河镇梁河村
54 湖北省仙桃市沙嘴街道办事处梅湖社区
55 湖北省襄阳市监利县周老嘴镇滩河口村四组
56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黄茅洲镇志成垸村
57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青口镇大朱旭村
58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小伊乡伊北村
59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王小庄村平庄
60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街道办事处小吴村一组
61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白舍镇河东村
62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莱溪乡上潺村余家山
63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市山镇翠云村称沟湾
64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东港乡靖林村
65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东港乡岭下村五组
66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港边乡港边村
67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陈坊乡长寿村四组
68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平家村
69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菏街道隆华店村
70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董官屯镇孔楼村
71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平庄行政村后平庄村
72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平庄行政村前平庄村
73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前王楼行政村平楼村
74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申庄村
75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峄山镇大庄四村
76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兰沃乡大焦庄村
77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李庄二村
78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李庄三村
79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路庄村
80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平家官庄村
81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平家庄村
82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密州街道办事处小王门村
83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密州街道小高乐埠
84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小瓦屋村
85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南宋乡平家村
86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晋庄镇东崇贤村
87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晋庄镇西崇贤村
88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晋庄镇泽井村
89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老东河村
90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马驹村
91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小山南村
92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壶泉镇北关村
93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秦家庄乡司家河村
94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校场坝村
95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薛庙村一组
96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东城街道小阜村
97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马嵬街道办事处东街村
98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小阜新村
99 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镇丁家湾村
100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隆兴镇梁景村
101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江西街乡大龙村
102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符阳街道菜坝社区
103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石林村
104 重庆市万州区万安街道办事处石峰村五社
105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中和营镇向阳村二组
106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中枢镇固白村委会双龙村
107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新哨镇清河村委会清河村
108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镇威黑村委会威黑中寨村
109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芳华镇乘明村委会黑泥沟村
11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永富村
11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平宅村
112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新仓镇仓前路
113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新仓镇三叉河村
114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新仓镇杨盛村曹家埭
115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五丰村越茂桥
116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凤鸣街道建胜村
117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周墅塘村石门湾
118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大通新村
119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沙家浜村
12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春晓镇咸昶村河塘
121 浙江省绍兴市镜湖新区灵芝镇女迪村
122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华舍街道张溇村
庆祝平氏迁创台庄壹百周年纪念
創臺庄始租:平公際會像
(出生1879年迁创1928年建铺1948年逝世1964年享寿86岁)
际会公,宝全公娶王氏生七子之长。本支原出於黄帝六十二世孙韩国五任君姬既(韩哀侯)之少子婼,有功封地平邑。因韩被秦灭之时,公曾孙韩相用公,避难以封地邑为平姓。十一世汉中大守戬公(西汉丞相当公之祖父)迁平陵;廿三世魏戈阳太守性公迁燕国蓟门(北京),卅六世真客公(魏秘书丞恒公晜孙,八州刺史鉴公嫡孙)四岁随母迁河内。世称“燕郡蓟名门,河内郡望族”。卅八世授公迁上海松江;四十四世任栋公迁金华:五十三世元享公迁凤凰坪:五十七世海澄知县大通公迁靖林;八十一世际会公迁世称“小南京"的台庄商业街。当年,四方八达(主要是泉水、余段、上衫、东港、复源、靖林、优居等地)的商业中心。后来,红军彭德怀在此地安营…成为红色老区。解放后,成立过公社(乡)。际会公在商场奋斗了廿年,在黄金地段买地建商铺三百八十九平方。当年,中间三大铺面,左右库房与住宅,百年风顺水起,子孙繁衍生息,世代昌盛!
注:以上世系根据《燕蓟平氏家乘》唐监察御史密公(编)…平安福研究。 孝子:松波、嫡孙:育群、曾孙:启华、玄孙:平原
久不雨里河舟不可行戚桥平氏小舫在东壩予介
作者:岳珂
里河累月雨不时,河流一线田拆龟。
冯河无地访一苇,有舫舣岸知为谁。
尺笺扣问真漫与,白头虽新还亟许。
从来遇合无古今,加流一壶真千金。
作者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年),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进士、邺侯、权户部尚书。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原题:
久不雨里河舟不可行戚桥平氏小舫在东壩予介绍假之行
我在佛山南海工作差不多三十年有多了,
我家是浙江湖州市的,过二天我即回去湖州过中秋节了!
我祖父母兄弟,再加我父亲兄弟三人,迁移到湖州一百多年,今亦都作古过世,
我1954年生人,祖籍绍兴越城区的,那个村的,我现忘记了,七八年前去过一次,
和祖母,父辈从小描述的老家一样的!
以前以为是在柯桥平水,
因为我祖父的灵柩是我大伯父送去老家下葬的,从此老家也无亲友,再没有联系了,
越秀区是我托绍兴朋友帮我找到的,我去过一次了,应该是父辈们向我们描述的老家了!
但当年家族太贫穷了,家里基本上一无所有
我祖母家姓袁,是我们“平家道地”隔壁村的,
当年二个舅公我们都见过,
一个在上海,
一个在安徽屯溪。
佛山平建生13802460656 祖籍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镇)石泗村
传记中之李慈铭
关于李慈铭的传记,有下列数种:《清史稿》中《文苑传》本传,平步青之《掌山西道监察御史督理街道李慈铭传》,孙宝圭之《会稽李慈铭传》,宋慈抱之《会稽李慈铭传》。
《清史稿·文苑传》由缪荃孙、朱师辙分撰,柯劭忞审定。缪荃孙(1844~1919),为李慈铭同辈,同治元年(1862)中举,后入张之洞幕府,为之撰《书目答问》。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后为国史馆纂修、总纂、提调等官,为近代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李慈铭与缪荃孙有旧。光绪二年缪入京赴考时,在酒席上与李慈铭相识。那天李慈铭应友人之邀,“坐有霍邱张拔贡(忘其名)、江阴缪庶常(荃孙)”,“庶常久客蜀中,读书甚富,今日言姚彦侍为川东道,购书及金石甚多,所刻《咫晋斋丛书》及翻刻曹楝亭本《集韵》、《类篇》皆已竣”。[1]缪氏后来还就李氏应入清史何传与友人讨论。他说:“端节发下儒学传目,敬阅一过。顾、王冠首,仍遵阮例,究为允当。此外分并,其见精心甄综。高邮文简,有学问而无政绩,附于石曜先生甚妥。曲园偶尔漏写,当代补在孙仲容之上,越缦于经学未有著述,似难列于儒林……若列入文苑,尚可为后劲,厕之儒林,黯然无色矣。”[2]而朱师辙生于1879年,不可能认识李慈铭。按此推断,《文苑传》中之李慈铭传应为缪荃孙所为。此传虽简略,然大体无误。
平步青(1832~1895),生逝略晚于李慈铭,为李氏同乡,咸丰五年(1855)举人,同治元年(1862)赐进士出身,三年进上书房,后任江西粮道、署布政使等职。同治九年(1870),李一族弟托李向在江西的平步青谋职。李此时乡居,无权无势,故交侧目。但拗不过所请,书寥寥数语,托族弟带去。平步青见信,即为其安排一职。此举大出李之意外,叹曰:“此君尚有故人情可感。”[3]同年平步青还来贺李慈铭中举[4]。同治十一年(1872),平氏弃官归里,闭门著书,光绪十四年(1888)才与李慈铭通音问,寄四金为李贺寿。“四千里外,三十年前故交,尚能记录生辰,远将馈问,深可感也”[5]。可见平步青与李氏交往甚疏。但两人究为同乡,李氏死后家人应携各种资料求平作传,所以此传大体可信。
后两种传记的作者孙宝圭、宋慈抱。孙氏生平无考。宋慈抱(1895~1958),浙江瑞安人,曾与夏承焘等被称为“永嘉七子”,一生研经治史,并关注浙江地方文献,所作有《两浙著述考》等,但与李慈铭无甚渊源。宋氏注重文献,李慈铭传中关于李氏著作记载甚详,但李氏之《十三经古今文义举正》、《越缦经说》、《唐代官制杂钞》、《宋代官制杂钞》、《元代重儒考》、《明谥法考》、《南渡事略》、《皇朝谥法考》、《国朝经儒经籍考》、《军兴以来忠节小传》等,宋氏皆未见,“疑皆未成之书也”[6]。
以上各传,最长不过千余字,虽大略无误,却显粗略。近年关于晚清之研究勃兴,最新之传可数张寅彭、周容之《新撰李慈铭传》,以浅近文言叙之,约五千言,大量运用了今天刊布的《越缦堂日记》。
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有一篇《平景孙事辑》,拈出平步青事迹甚详。其言平步青有《栋山日记》(1858—1886),凡二十四册,记述甚详。
清平步青撰。日记,二册。步青十八岁,父亲去世,二十四岁,母亲去世,恐率负两位老人的教诲,每日记日记以自警,故名《两负堂日记》。其《自序》:“惜当时膝下嬉侍,不知为乐,及今悔无可追,恐卒无树立,上负先人的教也。”是编起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止于威丰七年(1857)。
国家图书馆藏抄稿本日记选编(全60册)
清咸豐八年至光緒十二年(1858年-1886年)
第三五册:栋山日记不分卷(一)(清)平步青 撰[稿本三]
第三六册:栋山日记不分卷(二)(清)平步青 撰[稿本一]
第三七册:栋山日记不分卷(三)(清)平步青 撰[稿本一]
第三八册:栋山日记不分卷(四)(清)平步青 撰[稿本一]
第三九册:栋山日记不分卷(五)(清)平步青 撰[稿本一]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书名】两负堂日记
💡【作者】平步青
🍀【简介】《两负堂日记》是清代平步青编著的日记,是编起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止于威丰七年(1857)。平步青(1832—1895),清代文学家。字景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同治进士。官江西粮道,并署布政使。后辞职家居,校辑群书,从事撰述。本书是作者为了纪念父母对自己的教诲而著,北京图书馆藏有平步青日记《两贞堂札记》与信札《栋山存牍》稿本,对于研究平氏颇有参考价值。
💜【个人感受】 这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所感所想所思,将父母对自己的教诲以通俗的文字,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行文流畅,如盘走珠,一气呵成,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现实的人生关怀。
👍【推荐指数】🌟🌟🌟🌟🌟
《全祖望集汇校集注》点校举误
黄曙辉
往读谢国桢先生《明清笔记谈丛》、《明末清初的学风》两书,知其整理全祖望《鲒C322亭集》内外编,已观其成,付梓有日,而迁延数十年,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其不易如此。是本为谢氏属朱铸禹先生代为校定者,荟萃严元照、杨凤苞、平步青等诸家校注,展一本而众校俱在,以省读者搜检之劳,诚为不朽之盛业。然细案诸家校注,多未从元本移录,不赅不备。如李慈铭校注,只据冯孟颛过录本转载,不知王利器先生尝取李氏平日批校群籍,辑其简端笺校,合为一编,颜曰《越缦堂读书简端记》以行世,其中有关于《鲒C322亭集》者,远较此本所载为详备,王氏录文精审可据,取彼校此,本书之谬误脱字赖以是正者不少。据谢国桢先生序,《全祖望集汇校集注》,1979年时已整理完毕,越一年,《越缦堂读书简端记》始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则尚可诿云未见其书,而平步青校注,亦从过录本转录,然平氏《群书D475识》中有一册专校《鲒C322亭集》,过录本仅得其十之三四,使读者未见平氏校注之全,是则诚不能为之解矣。尤可异者,谢国桢先生平生服膺平氏学术,曾撰《平景孙事辑》一文以发扬表章之,中《著述考》一节,条举平氏著述,其言明且清,乃于校定《鲒C322亭集》时,不将平氏校注悉数登录,实所未喻。故余谓此本搜罗诸家校注,不从元本移录,不赅不备,岂过为责备也哉。若夫清人别集、笔记中涉及鲒C322亭一集者,沉沉夥颐,虽有浅深高下之别,要皆足为读是集之助,如张宗泰《鲁岩所学集》卷一三既有《鲒C322亭集跋》三篇,又有《鲒C322亭集别字》一篇,校雠勘定,颇为缜密,今概未之采,汇校集注云乎哉。
本书标点校勘,精审不苟,非时下妄灾梨枣者比,字旁短书浪线,尤劳心力,具征学识。而点定古籍,亦谈何容易。近人庞石帚《养晴室笔记》卷二《点书》条述赵尧生之语曰:“读书有阅之了然,过笔即难断句者。”允为知言。细审本书,舛误亦不能免,全书博大,未易卒业,隅照所及,发正者无虑百余事,其过误尚轻可从末减者且不与焉。寻其致误之途,非复一端,或不知人名:
《鲒C322亭集》卷二六《明辽督熊襄愍公轶事略》,杨凤苞跋云:“然据章大来对山日记云:余家某公伯为锦衣经历,亲见其事云云。”
按:章大来号对山,著《后甲集》,一名《跃雷馆日记》。标线当作“章大来对山日记”,杨引见该书卷下,“余家某公伯”作“余宗集公伯”。
外编卷二0《不波航记》云:“张尚书之死,周明已卒,春明之设祭,亦必于是航焉。其素往来是航者,持禁甚严,稍涉山王之嫌者,辄被拒。”
按:山谓山涛,王谓王戎。《文选》卷二一颜延年《五君咏》李善注引沈约《宋书》云:“延年甚怨愤,乃作《五君咏》,以述竹林七贤,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此指出仕清廷者。
外编卷三0《题史阁部传》略云:“礼贤馆征士请决高邮湖以灌大军,史阁部曰:‘民为贵,社稷次之。’……诸传皆不载,予得之王解州、朱旦之诗,特志之。”
按:《续甬上耆旧诗》卷八九《国初诸绅之一王解州朱丹小传》略云:“原名春正,字宝日,故评事家勤子也。改姓名曰朱旦,康熙丁巳优授解州牧。”原误为二人。
外编卷三一《题雁湖注荆公诗》云:“至引后山紫微诗句入注,益属无谓。荆公乃后山前辈,岂有反引用后山诗者,紫微则荆公不及见矣。”
按:《宋史》卷三七六《吕本中传》云:“吕本中,字居仁。”郭绍虞《宋诗话考》卷上《紫微诗话》条云:“绍兴八年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故诗家称曰吕紫微,而所作诗话亦以紫微为名。”钱钟书《谈艺录》论及雁湖注荆公诗云:“好引后人诗作注,尤不合义法。如羼入集中之王逢原《寄慎伯筠》诗宜乎倜傥不低敛句,雁湖注乃引吕居仁诗。”(79页)原误以为陈后山有紫微诗矣。
本书附录五引曹一士《四焉斋文集》卷六《与全生绍衣》略云:“释奥,舍传从经,亦古人所有。观王孙与其宁三字,自是舍尊就卑之词。”
按:《论语八佾篇》云:“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王孙下当有人名线。
《鲒C322亭集诗集》卷四《张靓渊示所藏李FDA1仙观察故扇》云:“元公之后有贞臣,碧血淋漓光世史。”自注:“即用高辰四哭观察句。”
按:高斗权字辰四,明遗民之有苦节者,见孙静庵《明遗民录》卷四0《高宇泰传》。或不解书名:《鲒C322亭集》外编卷三四《跋六经奥论》云:“竹BA4E前辈跋六经奥论,据渔仲所上书,只有书考、书辨、讹诗传、诗辨妄、诗名物记、春秋考、春秋列国图、诸经序、刊谬正俗跋,而无奥论。”
按:郑樵《献皇帝书》自述“十年为经史之学,以其所得者,作《书考》,作《书辨讹》,作《诗传》,作《诗辨妄》,作《春秋传》,作《春秋考》,作《诸经略》,作《刊谬正俗跋》。”见今人吴怀祺校补本《郑樵文集》卷二。《书辨讹》七卷,《诗传》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皆著录,别参顾颉刚先生《郑樵著述考》。
外编卷二三《春秋辑传序》略云:“万充宗先生方易箦时,顾左右而言曰:吾魂魄中,不了季武子立后一事,仿佛刘原父权衡在目前也。”
按:刘敞字原父,《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撰《春秋权衡》十七卷,《四库总目提要》卷二六著录。
外编卷四一《与郑筠谷宫赞论嗣君承重服制帖》云:“昨见所驳日知录诸条目,皆中宁人先生之失。至于所引朱子议宁宗承重一节,则愚窃以为无可非者,而执事过有疑于郑志之说。”又云:“故郑志答赵商,但举天子诸侯之服皆斩一语答之,而其义已了然。”
按:《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云:“门人相与撰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今本三卷,谢山所引赵商问,见该书卷下,文烦不录。予又尝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陈九思先生标校本《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二《沽上题襟集序》云:“古者,赋诗有二:有自作者,有引古者,如郑六卿饯韩宣子所赋是也。引古者,义取断章,即如自作,而不出《郑志》,以昵燕好。”此又以郑志为书名,其实非也。《左传》昭公十六年:“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杨伯峻注云:“六卿之志,即足以表示郑国之志。”同一郑志,或为书名,或否焉,甚矣古籍之不易标点也。
至于臆造:
《鲒C322亭集》外编卷一七《春明行箧当书记》云:“然而自尔雅释诂以来,公羊子之齐语得登于经,而扬氏方言列之子部。”
按:《汉书》卷三0著录《公羊传》十一卷,班固自注:“公羊子,齐人。”颜师古注:“名高。”唐徐彦《春秋公羊传疏》引戴宏序曰:“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与齐人胡母子都,着于竹帛。”胡母生字子都,齐人,《汉书》卷八八《儒林传》有传。旧说《春秋公羊传》传授如此。考隐公二年《公羊传》云:“始灭B852于此乎。”何休《解诂》云:“B852,适也。齐人语。”徐彦疏云:“胡母生齐人,故知之。”此《公羊传》中用齐地方言之证也。清人陈立《公羊义疏》卷四谓B852当作放,云:“惟何休训B852为适,以为齐人语,其实未然。今按放之言极也。”此又后世经师之说,可以存而不论。
外编卷三四《又题闲中今古录》云:“程尚书仲能以文学之祸死,见于存吾是录中,明史以为病卒,误矣。”
按:《闲中今古录》撰者黄溥字存吾。
而不谙文意、昧于用事以致破句失读者,亦复时有:
《鲒C322亭集》卷二五《曹一士行状》载一士《请查宽比附妖言之狱兼禁挟仇诬告诗文疏》略云:“周季,子产犹不禁乡校之议,惟是行僻而坚,言伪而辨,虽属闻人圣人,亦必有两观之诛。”
按:如此标点,则圣人亦在可诛之列矣。原疏见一士《四焉斋文集》卷二,圣人当属下读。
外编卷三一《题王解州集》云:“解州于其中以文词显,其经术不若先人,其文词则远过之,惜其不为王裒,而为嵇绍,故吾乡人不甚称,以此见吾乡前辈月旦之严,今无矣。夫解州集不遇予,亦几于只字不得传。”
按:《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无矣夫。”谢山正用其语,夫字当属上读。
外编卷二六《送沈征士彤南归引》云:“予颇以君文章矜慎不苟,落笔几几有含毫腐颍之风。”
按:当作“予颇以君文章矜慎,不苟落笔,几几有含毫腐颍之风。”
外编卷二五《观日堂诗集序》云:“然而自先生丧失,其家窭贫日甚。”
按:当作“然而自先生丧失其家,窭贫日甚”。
前人引书,率多节略,校勘时需一一覆检,不然,鲜有不误者:
《鲒C322亭集》卷二七《周思南传》云:“族子齐曾曰:呜呼。叔氏之心呕为血,当与嵇绍、王琳一腔热汁合,埋酿人侧,悉化为水,陶为酝,以浇天下不义男子。”
按:引周齐曾语,见其《囊云文集》卷二《黔思南二千石德林叔氏后传》,陶当作淘,合下不应有逗号。
卷二三《景迂先生船厂祠堂碑铭》云:“先生自跋其尾曰:今年始见刚说明州,令人意气自倍。”
按:晁说之《景迂先生集》卷一八《跋东坡刚说》云:“东坡甲戌年后诗文,说之所见不少矣。今日乃始见《刚说》于明州,令人不觉意气自倍。”谢山删节过甚,遂不知“刚说”为何物矣。亦有原文疑误,需旁征博引以正其失者:
《鲒C322亭集》卷二0《陆茶坞墓志铭》云:“予于酒户亦颇为朋辈所推,然深畏茶坞之勾留,不五日即病,往往解维而逃。茶坞诮予曰:是所谓以六千里而畏人者也。”
按:刘寂潮先生曰:六为方字之误。《孟子·梁惠王》下:“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赵歧注:“今齐方千里,何畏惧哉?”
外编卷三四《书程云庄语录后》云:“初南雷黄先生尝言同时有程云庄者,倡教吴、鄣之门,以一四篇言佛,二三篇言道,三两篇言儒,乃修饰林三教之馀术,而别自出头地者。”
按:语见黄宗羲《林三教传》(《南雷诗文集》上册传状类),门作间,当据改。
外编卷一六《石坡书院记》云:“桂氏自石坡以后,世守慈湖家法,明初尚有如容斋之敦朴,长史之深醇,古香之精博,文修之伉直,声闻不坠。”
按:《宋元学案》卷九三《静明宝峰学案桂宗儒传》:“桂宗儒,字文薮,慈湖人,长史从子也。”王梓材校:“谢山《石坡书院记》文修之伉直,文修疑即文薮传写之误。”宗儒与修《永乐大典》,参见王重民先生《永乐大典纂修人考》。
外编卷八《穆翁全先生墓志》云:“熟于史、三汉、南北朝、两唐纪传,背诵如流。”
按:《续甬上耆旧诗》卷六四《全美樟传》无三字,疑此处三为衍文。
外编卷八《殇兄圹铭》云:“吾闻诸圭斋之铭曹生也云云。”
按:谢山所引铭文见欧阳玄《圭斋文集》卷十《曾秀才墓志铭》,考《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成化刻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圭斋文集》均作曾。谢山如非别有所据,曹字误矣。
而李慈铭校注,只据过录本转载,说已见前,故脱误孔多,兹略举数事,以见一斑:
《鲒C322亭集》外编卷四七《答诸生问思复堂集帖》一文后录李慈铭评语云:“念鲁私淑黎洲,自任传姚江之学尤勤:于残明文献,FDA2拾表章,不遗馀力。”
按:此处误以重文为冒号,而句读亦因之致误。实当作“念鲁私淑黎洲,自任传姚江之学,尤勤勤于残明文献,FDEF拾表章,不遗馀力。”重文每易误会,如陈寅恪先生《与妹书》谓“隋智者大师天台宗之祖师。其解悉檀二字,错得可笑。好在台宗乃儒家五经正义二疏之体。说佛经,与禅宗之自成一派,与印度无关者相同,亦不要紧也。”见《金明馆丛稿二编》。二亦为重文,儒家五经正义二疏即儒家五经正义义疏,而自来编陈先生文集者,均未能改正。兹连类而附及之。
外编卷二九《跋梨洲先生行朝录》,李注引王夫之《永历实录方以智传》云:“永历三年趣拜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按: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五趣作超,当据改。王利器先生辑《越缦堂读书简端记》不误。
《鲒C322亭集》卷二七《跋夏柯山尚书解》,李注云:“近儒多病易、诗之专用朱子,书之专用蔡氏,礼之专用陈DA4E,为今学者,束注疏不观,而云庄礼记尤为学术之害。其言诚当矣,然世之能读□说者,有几人哉?”
按:《简端记》□作集,当据补。
外编卷二八《跋宋史史浩传后》,李注略云:“端平时,当国者郑靖之,非小人也。”
按:《简端记》靖作清。当据改。
外编卷四六《答陈南皋论太守称明府帖》,李注引《汉书·李定国传》曰云云。
按:《简端记》李作于,当据改。《汉书》无《李定国传》,此藉理校亦可正之。若夫校书如扫落叶,除之不尽,旋扫旋生,则又无书不然,未可独责焉:
《鲒C322亭集》外编卷二三《荆公周礼新义题词》云:“而明交渊阁书目所有,当犹属政和底本。”
按:交为文字之误。
外编卷二四《唐说斋文钞序》云:“或言说斋自矜其博,尝诋朱子不识一字,故朱子刻之。”
按:刻为劾字之误。
外编卷二四《F736山先生残集序》云:“其部轶甚多,钱退山侍御兄弟曾及见之。”
按:轶为帙字之误。
LOT 4144
陆恢、张祖翼 平安大礼•隶书诗
成扇 设色纸本 18×51 cm 约0.8平尺
2.步青大兄大人大雅,逖先张祖翼。印文:逖先
【说明】
1.LOT4101-4174为张友梅、蔡北华旧藏作品专题,均由家属友情提供。
2.平步青上款。
吴江陆恢(1851-1920)曾先后客吴大澂、张之洞幕,又号为“画中九友”之首,笔墨当然不可等闲视之。他与张祖翼合制赠平步青之《平安大礼·隶书五言诗》扇,由陆氏写苹果、荔枝、香蕉等数种果品,经营巧妙,敷色鲜妍,又不似后来海派中人笔下流于俗气。
万事如意
六月二十七日,卫国夫人平氏薨,葬于崐山乡黎桥宝顶寺之侧(今为宣州区南湖乡崐山村)。吴潜年少时,尝侍父馆于夫人父家。平氏之父见而奇之,以夫人妻焉。夫人殁后,吴潜因感平公之知己,遂不复娶,并不畜婢妾。
嘉定六年(1213)春三月,潜取夫人平氏。平氏,溧水世家。
潜生三子:嘉定九年(1216)生长子璞,璞为吏部尚书。嘉定十四年(1221)生次子琳,琳为江东招讨使。嘉定十六年(1223)五月生三子玠,为司门。
嘉定十六年(1223)六月二十七日卫国夫人平氏薨,葬于崐山乡黎桥宝顶寺之侧(今为宣州区南湖乡崐山村)。吴潜此后终身未再结婚。
《吴潜家世考_张津津》
妻平氏。《宋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三: “吴璞,字 元美……外氏平”。据宛谱,梅鼎祚《宛雅》引吴伯与 《传略》云: “癸末六月,卫国夫人平氏薨……( 潜) 不 复娶,亦不畜婢妾。”《高淳志·吴潜传》亦云: “( 潜) 丧妻时未三十,不再娶,不畜婢”。 有子璞、琳、定、实四人。
据《义门吴氏谱》卷三 云: “有子四人,璞、琳、定、实”。吴璞,璞字禹珉( 一 字元美) ,号觉轩,宝祐四年( 1256 年) 进士。《宋宝 祐四年登科录》卷三: “吴璞; 字元美; 第一; 偏侍下; 年三十三,十一月丁未日巳时生; 外氏平; 治赋……”
七世祖平本澄公始建的大龙山【天济院】主体工程已竣工
在海拨1160米高的湘赣边界重建,由笫七世祖平本澄公始建的大龙山“天济院”主体工程已竣工。明朝初状元罗洪先(中国地质测绘学始祖)曾在此隐居多年,带高徒48人撰书立传并卒于该院葬″天济院"北侧“望天狮形”,面眺湖南浏阳市。现被铜鼓县立碑为文物保护地。恢复平氏历史古迹,重在当下,意在千秋。
定位:铜鼓县棋坪镇(修铜两县交界)大龙山天济院
越中科第表:平氏 (平步青 纂)
平奇新,会稽人;
平灴,山阴人;
平圣台,山阴人,顺天中式;
平世增,山阴人,顺天中式;
平圣敬,山阴人,平圣台弟;
平恕,山阴人,平圣敬子;
平远,山阴人,平恕弟;
平定,山阴人,平恕从弟;
平圣垣,山阴人,平定从叔;
平志,山阴人,平远族弟,昆明籍;
平步青,山阴人,平志从曾孙(平志曾侄孙);
平成,山阴人,蔡元培同科;
附注:此表里面有一个萧山:单焕,书写像平,使用时,多加注意
平天祐,字允吉,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士。事见清嘉庆《江宁府志》卷二九、《金陵诗徵》卷八。
訥齋未定稿不分卷
所有責任者
(淸) 平世增 撰
分類:集部 淸別集類
版本:稿本
來源: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馆藏(1)
浙江圖書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區 曙光路73
問月軒詞一卷
所有責任者:(淸) 平漢英 撰
分類集部: 詞類 叢編
版本:淸抄本
版本類型:抄本
來源: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馆藏:國家圖書馆
國朝名世宏文八卷
所有責任者:(淸) 平漢英 輯
分類史部:詔令奏議類 奏議
版本:淸康熙刻本
版本類型:刻本
版本時間:淸康熙
來源: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馆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北京市 海淀區 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
宋朝嘉定十三年科(1220) 平仲信 进士科
宋朝嘉定十六年科(1223) 平东 进士科
宋朝端平二年科(1235) 平章 进士科
宋朝宝祐元年科(1253) 平昌 进士科
宋朝开庆元年科(1259) 平天祐 进士科
宋朝科 平天倪 进士科
明朝弘治九年丙辰科(1496)3甲第120名平世用进士科|普通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1559)3甲第170名平康裕进士科|普通
清朝乾隆十九年甲戌科(1754)2甲第8名平圣台进士科|普通
清朝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3甲第37名平圣敬进士科|普通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2甲第1名平恕进士科|普通
清朝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2甲第18名平远进士科|普通
清朝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3甲第50名平志进士科|普通
清朝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2甲第8名平步青进士科|普通
这怎么还出入这么大?
平仲信 大通 宋 分宁
平柬 - 宋 嘉兴 1193
平昌 - 宋 嘉兴 1223
平章 - 宋 崇德 1205
平天祐 - 宋 江宁 1229
平显有子平宣。《松雨轩集》附录:“案《成化杭州府志》:‘宣,显子,亦工诗。仕至蒙化府通判。致仕归。’”并录其诗《北高峰次韵》一首。《静志居诗话》云:“偶阅柯暹《东岗集》附录《滇南别意诗》,则平、居、陈、郭四人之作,皆存焉。平名宣,武林人
平廷熊,于1883年上任台湾府经历,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官职品等则为正七品以下,主要从事台湾府府内典簿奏章的收发与校注,也分掌章奏文书。
澎湖厅志 清 林豪 纂修 下
八罩巡检(复设)
平廷熊,浙江山阴人,监生。十三年四月署理,以丁忧卸事。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宜宾知县平廷鼎游览天池,写诗记游云:“晓来乘露向山塘,风送芙渠十里香。翠盖密擎波自静,碧筒初试舞风长。盘堆瓜李生春雪,影出楼台爱夕阳。槐下枕高眠未足,游人谈笑水云乡。”这首诗的时间是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说明四川经过明末战乱后,天池还有楼台存在,仍不失为风景游览之区。直到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车申田任宜宾知县时,亦认为天池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列为宜宾八景之一,取名“天池晚照”,并赋有诗,诗前特别加了小序,说:“郡西二十五里有凌波池,一名滇池。四望烟波,渺然无际,池中荷花最盛,产藕,香嫩胜他处。”其诗云:“一片斜阳色,晴波荡画船。相看新涨紫,无数远峰青。鸦背翻风仄,鱼鳞触浪腥。最怜红菡萏,落影满前汀”。
天池照壁:古人为天池写诗的不少,如宋朝牟孔锡:“天池十里如鉴湖,荷花可折鱼可脍。”清康熙年间宜宾知县平廷鼎:“晓来乘露向山塘,风送芙渠十里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