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寻根问源 认祖归宗
文章
441
评论
384
加入时间
55年前

留言墙

平廷熊,于1883年上任台湾府经历,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官职品等则为正七品以下,主要从事台湾府府内典簿奏章的收发与校注,也分掌章奏文书。

留言墙

澎湖厅志 清 林豪 纂修 下
八罩巡检(复设)
平廷熊,浙江山阴人,监生。十三年四月署理,以丁忧卸事。

平思忠传

平思忠,自号退翁,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永乐(1403年至1424年)中官陕西参政。善行楷。出自《书史会要》、《苏州志》。

平思忠传

按《吴江县志》:思忠,字尔中,初为县吏,永乐初,为礼部主客司主事主客事,殷思忠勤敏,过人皆立办,三年升郎中,俄坐事下狱,适北贡使,至主客者不称旨,尚书吕震因言思忠习外国事,即日复官,擢为陕西左参政,有某府推官录事,思忠知其贪,杖之,后其人至京诬以赃,谪戍边,会太监刘马儿奉诏市马西域,以思忠在客司,久识,贾胡请以从,诏释之,给冠带随马儿西抵吐蕃、乌思藏朵、甘陇答等处,赤斤蒙古罕、东安定阿、瑞曲先、哈密等卫,及大州亦力把力撒马儿罕哈烈,于阗诸国,而还,复免官,家居卒。

平思忠传

企业微信截图_17242260323645.png
续吴先贤赞卷之一(明)刘凤 撰

曾燿  平思忠

曾燿者其先钱塘人由其父徙吴江燿少学春秋于鲁道源洪武间选于乡令黄陂召传读 禁中修典令使交南还陈黎氏所以当讨赞师有功既平之复使往卒于富良江子坚亦春秋起官蜀藩

平思忠吴江人以功曹进永乐中官主客时方国来同忠竭力能节承时序无失秩官尚书吕震才之以事被逮值虏使至震为言立出之后任杨弘关中以思忠参其事复被造会市马西域以思忠能货令随宦者使吐蕃还卒

初太守况锺尝同推择故礼之厚且使其二子事焉日此吾故人尔无宁骄失长者意忠亦视之自若也

赞曰语称使于四方宣其辞命招携贰绥服之岂易能乎懂再使交人其勤足纪思忠怀远人致饔饩其逆也以班有加等益虔使小大莫不得其所再继终以复用自非其才不可弃耶方是时综核详上下不敢苟若忠之进退亦文法所不得而裁之矣岂徒无害哉


平世增--岐山知县(浙江山阴举人)

@admin 山阴平世增谱序里面有个山阴平成,不知道跟 奏報學政幕友名數(附件:廣東學臣平恕大幕友姓名籍貫清單)里面的平成 是不是一个人?

平世增--岐山知县(浙江山阴举人)

自述平氏谱原


余叨列贤书待选天曹者十余载矣。兹奉  简命掌教太平便道吴山湖水之游,有同舟名者,通姓氏、叙寒温,斯知犹子行也。犹子来赴乡围,洎榜发名落孙山,余引之归故乡谒宗族,拜坟茔。即丐余作世系谱原,遂不犹犾辞,谨按天子有帝系、诸侯有世本、所以别亲疎、序昭穆、辨同异也。故周人系世之典,必属之春官,俾小史读礼教之以序。瞽蒙诵诗教之,以和序。故有别则昭穆不紊乱,和故相亲则宗族不乖离。岂徒原本末之远近者阀阅之高下哉!慨惜后世小史职发瞽蒙官司缺是以世系不明、昭穆失序、亲疎不和、宗族涣散,而本支之所从出者漫不可考也。是以氏族一书,某姓始于某人、某官仕于某朝,认为已祖,问其中间源流、履历、正派旁支,迁徙年代,塞口难言,无异聋哑。噫!谱牒不修乃如此耳。余平氏始于韩哀侯少子婼,食采平邑因氏焉。后由汝南迁蓟州延公也。延公递至十九代居祟德善明公也。善明公传十世迁居杭州吴山。览公传八世行本公始居我绍之山阴,世泽绵延、诗书勿替、而犹子之高祖茂芝公从明隆万间徙居乐清蒲岐,择地乔迁萃聚一支,今犹子博通文墨,早掇芹香,则不忘木本水源,余甚嘉焉!夫余纵观前代国史若刘氏之出于唐,司马氏之出于重黎,帝系世本之可稽者。稔知其实,既而求之,本族宗谱世系明白、有条不紊。前无愧矣。余恐犹子和序之教、忠厚之风或替于后,乃用谦卦六爻恕字,终聿修名行,毋庸多赘。余又窃叹太史公系世本而作史记,明周谱而著世家,故不辞谱原以袖,犹子归而告诸宗长,后人久为凭信而述之也可。


乾隆戊子(1768年)季秋望月


壬申恩科举人拣选知县需次借补台州府太平县儒学教谕

山阴宗孙世增百拜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