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昆仑,可观地之来脉;临沧海,能溯水之源泉。考平小河渊源,查《洪湖县地方志》载的“平小河”是古云梦地——《禹贡》荆州之域(战国策·楚一)马骨湖畈一隅。汉时南北朝云梦泽示意图及唐宋时期江汉地区水系图上展示的平小河为湖泽,处于古云梦泽东部长江泛滥平源上玉沙县内的文斗湖、白沙湖之涘。东经113°—07′——114°—05′,北纬29°—30°12′,海拨最高点为,气候四季分明。

这里曾是兵革之地,三国时曹操赤壁兵败时路过云梦泽。元末渔民之子陈友谅聚兵反元时,曾在平小河的金鸡嘴(今平小河内)屯兵扎营,操演兵马,造行宫、建花园“即今花池子”游览嬉乐。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义军挖掘此河,列阵布兵,以图良久,此即平小河之绉形。

明洪武四年(1371年),我祖道清公长子安理以明经应召沔阳府马古畈湖官。其后裔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见此虽泽薮之区,百川横档竖隔、 湟潦湫湿,渺无人迹。然飞禽蔓野,莲芰遍生,鱼虾之类不可胜数,且湖湄沃野无际,乃将养生息,繁衍子孙之风水宝地。

及至,我祖第六十世火斤 公长子丘、燧公次子发、三子启、煌公之子尧于明武宗(1506-1521)年年间,由沔我族望远楼西北平政桥迁居小河两岸,“平小河之名”源出于此。

丘、发、启、尧四公乃洪湖市平小河第一代传人。

是时,公等画地为域,插帜为标。丘公居平小河上游,发、启、尧诸公分居中下游,躬耕垄亩,辅之渔樵为业。尔后,肖姓于清乾隆(公元1735年)年间,王姓于清康熙年间从江西搬居此地,其他诸姓均姗姗迟来。但都必由我族登册纳课,指定一地仰息栖生。

明嘉靖(公元1522年)时期,丘公长子六十二世文锈在平小河之河湾碾槽不远处,栽重阳树一棵,以供游憩。(以树最高时在洪湖清水堡可窥其影、“大跃进”、“文革”两次被截断,至今仍枝繁叶茂),“王家大树”因几户王姓居此而得名。

河上的平家桥是当时我祖架的最早的第一座木桥。其他如秦家桥、伍家桥、腰断沟、孙家剅、洪善庙剅闸、秦家剅等都是在清同治年间和民国初期,由我祖七十一世兆远(字子光)户首,任沔阳九乡十三垸督办时所兴修的水利工程系列。

有迹可寻的平氏五朝门,是明末六十四世梃公之后在中湾平小河桥头所建。此时,我祖家业崛起,人丁阜盛,养奴唤仆、雇工使佣,有“鸣金而食,击鼓而作”之云。后被异姓以“蓄谋造反罪”告发而拆去一门。至今瓦砾废墟依稀可见。

据《洪湖县地方志》上所载,古老的平小河实际包括岗柴岭、天景湖、打铳台、陆坛、洪善一部,从洪善庙蜿蜓万电九根树,全长近,是连接内荆河及洪湖的纽带。也是四海商贾渔人直达洪湖的唯一必经水道。她东靠蒿草湖,南连肖黄墩,西临蛇贡脑,北接京城垸,面积约20平方公里,孕育着近3000人口。历时530余年,繁衍我氏近二十代,实乃卓功著世,源远流长。

余风烛残年,钟鸣漏尽。倘不以驽骀见斥,聊作曹丘。今受众人之托,借此续谱良机,于2007年重阳在洪湖市档案局和水利局阅典查史,终正平小河之名。特撰《平小河序》并刊印原洪湖县地图二份,以谢世人。因代远年湮,物换星移,难免恐词悖典遗,以俟有识者矫正补实。感慨之余,赋辞一首,以抒情怀。


鹧  鸪  天

武王裔孙韩哀候,荆梦小河平氏族。二十余世六百载,瓜瓞连绵千古流。

天杳杳,路悠悠,历史长河信步游。兴宗耀祖共族事,携手神州主沉浮。

△ 二十余世六百载:指我祖定居平小河从六十世至八十世,迄今繁衍二十代,历时六百三十余年。


七十三世顺祥谨撰


点赞(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