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河南新密(荥邑堂)谱序

荥邑堂平氏族谱总序

华夏文明万古传,各族历史越千年。绿柳垂絮瑞气旺,苍松展枝傲山川。树高千丈总有根,江河万里仗其源。问君谁为修谱事,平氏宗亲众公贤。

盖闻春露秋霜润蕴藻,左昭右穆庆宗茂,况木本水源,敬宗慕祖乃天经地义之然也,夫敬宗者应须有谱,慕祖者不可无祠,故修谱建祠实为人生之重务也。

临浩瀚之大海,当思高原雪峰下之汩汩山泉;仰人云端之峻峰,当念黄土黑地上之微尘沙粒;扶参天之巨树,应忆巨壑深谷之稚嫩幼苗。追本思源不忘先祖创业之艰辛,寻根觅迹永葆历代圣祖兴家之功绩,乃人类文化之重要内容,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是一条长河,则各民族的历史就是这条长河的支流和浪花。无数条支流和浪花才汇成了汹涌澎湃湍流不息的长河。对于人类历史的记载,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各姓氏亦有自己的族谱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族谱能增进异乡游子思念祖宗、前辈与故乡的感情,对家庭起着促进尊老爱幼、夫妻合睦、做人自律、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作用。对社会能激励人们善做好事积功积德,造福于人民和子孙后代。族谱主要记载家族的繁衍,世系的延续,生活的变迁,以昭示后人知本识源,知兴识废,知荣明辱,知礼明义,使后人光耀祖德,勤勉发奋,益智增才,为国家、民族不辱使命,做出贡献。试想一个连家族都不爱的人,何谈爱国爱民?甚至他的事业也无从谈起。而修谱之举就体现着对祖宗先辈的思念和尊敬,对后代子孙则是一部亲切生动的历史教材。它使后人借鉴先祖事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木发千枝总一本,水流万派溯一源,吾平氏支派虽繁仍同一始祖,都起源于战国韩哀侯少子姬婼,食封晋之平邑,其后以邑为氏,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平氏族支纷纷遍于华夏,不可胜计,历代繁衍,名人辈出,西汉平当官居丞相,平晏受簪缨之胄,南朝平鉴尚书令称节义者,明代之平安,清代之种瑶,近代之杰三,皆名列史册,盖属平氏佼佼者也。

追源溯本,明洪武年间,吾始祖道仁奉旨由晋之洪洞迁豫之荥阳塔连坡定居焉,迄今为止已有六百余年矣,明末闯王举义,兵荒马乱,族人徐徐外迁,暌违日久,族谱失传,世系弗明,无可考证,俱莫能详,饮水思源,族人无不憾哉,迄至清定鼎初年,吾十二世祖合议,于荥阳木匠洼创立平氏宗祠,确立道仁为始祖,九世祖继川为先祖,祠堂曾几经修缮,后因国弱民贫无法修复,于民国年间坍塌也。

今值太平盛世,吾平氏子孙为上表祖宗之德泽,下序子孙之昭穆,故云集群英,广聚孝贤而撰写族谱也。

历史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今胜于昔无可非议,三王不同道,五帝不同治,今之法未必适于古之理,然子孙后代尊先祖之礼未有变易也,长幼之序未可凌替亦甚明矣,同族者不可乱矣。吾荥阳平氏盖属一支望族,支分各邑同源一祖,为统一标志,族谱特命名堂号为《荥邑堂》,这表明祖籍都源于荥阳,共始祖之道仁,为世系分明,统一使用荥阳平氏周期记世图,使昭穆以清,世序分明,永不紊乱,永世流传。

族谱分七卷:序言篇、氏源篇、碑文篇、堂外篇、族训篇、族谱篇、后记篇,详述荥邑堂平氏族谱。

望平氏后世子孙谨遵此则,珍藏此谱,慎勿遗失,恢弘遗德,接续此志,永世流传,宁静致远,澹泊明志,光前裕后,赞颂祖德,勉绳祖武,留取丹青,浩气常存,永垂千古是为序也。

撰文  平战军  平林

公元二○○四年八月

平氏族谱序

吾平氏溯源于战国韩哀侯少子姬婼,食采山西平邑,其后以邑为氏,后裔支分夏邑、咸阳、荥邑、林县等。

据荥邑祖碑宗系碑载:吾氏原藉山西洪洞人也,明初吾氏始祖道仁迁荥邑城南曹固堡塔连坡,于今数百年矣。

明末吾氏八世女在朝奉君,吾氏九世先祖继川同中表投笔从戎,卓立战功,擢升为征战将军。先祖人麾参议军机,留中表守营,勿战,因敌逼困故战而捐躯也,先祖自感愧对姑姑,而后解甲离乡同表眷至新郑定居。先祖入赘任府生二子,携长子居庄外,后名大平庄(大寨),薨后着戎装、戴军盔葬于东莹立祖,先祖泰山子早丧,以次子嗣于外祖,居庄内,后名小平庄(小寨),卒后葬于西莹立祖。

清初吾十二世祖为纪先人之伟业,族人合谋创建平氏家祠于荥邑木匠洼,以道仁为始祖,九世祖继川为先祖,今荥邑、新郑、密县、禹州、叶县、泌阳、方城、鲁山等,盖为一脉相承,同宗共祖,因世溯远,族支昌盛,宗系紊乱,序次非明,为继先人之德泽,续后人之乘也,特合族重撰吾氏族谱,传于后世,流芳百代,永垂千古是为序也。

 

二十世丙仁现章谨序

公元一九九八年仲春谷旦

荥阳崔庙镇陈河平氏族谱序言

据平氏同茔《祖碑》记载:(注:此碑现存于荥阳贾峪镇木匠洼村),陈河平氏家族由木匠洼迁出,迁出时间约为明末至清朝同治二年间(即公元一六四五——一八六二年)。

据木匠洼二十世孙现年七十二岁的平丙仁讲:木匠洼村北有一村叫朱沟,居住该村的平姓人家在清朝时就把房产地业卖完迁往陈河,仅留一眼泉和泉地三分,并把文书交给木匠洼的嫡亲,说是此泉让木匠洼的后代子孙吃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木匠洼及古城的平氏家族曾和朱沟的朱姓人家争要此地、此泉,曾发生争斗,后经政府派干部徐延卿(荥阳崔庙老庄人)调解,依据文书办理土地证一份,判还木匠洼村(现在文书及土地证均已丢失),此事木匠洼及古城的人大部分都知道。据此推论,陈河平姓和木匠洼平姓同出一门,即九世祖继川之后。

据平群(十九世)承前辈所传,陈河平姓与木匠洼平有录是近门,也说明陈河平姓是九世祖继川之后。

但是,陈河平姓究竟于什么年代经谁手迁来的,由于族谱失落,已难知其详,所幸的是陈河距木匠洼不足十公里,历代及我辈均常有来往,虽未记准祖宗名讳及详细历史变迁过程,但辈份不乱。据考证:陈河现有一古庙,庙院东侧廊下有一石碑:碑名为:《金装神像,修制格栅,更换石柱碑记》,记载有《平文成捐钱一百文》,时间是:《大清嘉庆拾柒年岁次壬申桂月上浣吉时(公元一九一三年)》,平文成是先辈之人毫无疑问,但是哪一世就难推其祥。

另外,据平遂庚讲(二十世,现年六十岁),他曾见过族谱,最上边一个叫平金,但下边紧挨着的叫啥,是哪一世,他也记不清了。

以上种种疑问只有在发现新的证据后,再研究,不全之处,届时更补。

此次续家谱,只能从老地沟及高家门的两通碑上说起,据考证老地沟祖茔石碑上所记的《平大公讳士秀》属十六世,娶妻段太君,生四子,长子平生,次子平贵,三子平全,四子平卯(详见高家门口碑)。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由于煤窑挖煤,把陈河的房产损坏,此后代人均各奔异乡。平生后代现居荥阳崔庙白赵村大北地村民组,平贵、平卯后代现居崔庙栗树沟村东栗村民组,平全后代现居山西省夏县庙前镇文家庄。

详情请看家谱。

搜集整理  二十世孙  平遂庚  平建功  平胜

公元一九九九年五月六日

 

新郑平氏族谱序

据荥阳县、林县两处现存平氏族谱考证,均言平氏系战国时期韩哀侯少子姬婼封食平邑,其后以封地为姓,平氏一脉盖由此始也。

荥邑、林邑两谱均记有明初因社会动乱,平氏两支来予定居迄今已逾二十余世矣。

荥邑一支传至九世之后,值明末李闯王举义,兵荒马乱,从荥迁出,分别至新郑、密县、禹州定居。近密县十九世孙平战军倡议,修平氏家谱,详考世系,并作赞计字六十,以定宗支,一世一字,不得混乱。祖宗相去虽远,后世子孙世次能明,凡我同宗共祖,应知一本而有万殊,而万殊地非一本,亲宗睦族之心,即遵祖敬宗之举,而水源木本之义,孰能置若罔闻欤?

 

廿一世孙文坦文立敬序

共和国四十八年岁次丁丑葭月孟浣谷旦

 

新郑平庄平氏族谱序

据荥阳平氏祖碑考证,吾平氏原籍山西洪洞人也,旧有庄基名平圆,明初始祖道仁迁至荥阳塔连坡,于今数百年矣!明末闯王举义,社会动乱,族人徐徐外迁。今荥阳、新郑、密县、禹州、叶县、泌阳、方城、鲁山等平氏盖为一脉相承,同宗共祖。荥阳传说九世祖继川行伍出身,明末战乱,迁于新郑平庄,分两支。东茔一九六五年修建为军事工程,已不存在;西茔仍在。东茔祖墓迁时出土铜制军士头盔一顶,推测可能为九世祖继川。吾平氏数百年繁衍生息,族人兴旺发达,不可胜数,因年深久远,族谱失传,亲族不识,长幼不论,无纲无常,世系紊乱,族人甚忧。

遵古训学周公之礼,孔孟之道,德者才也,孝者本也,乃五伦之道也。木有本,水有源,饮水思源,切不可忘记祖宗。追先祖育子孙恩深似海,继先人创万代伟业,乃吾辈之志也。今密县十九世战军倡议续平氏族谱乃吾族甚幸也。平庄平氏族谱编纂由村委连山负责、文坦、文立、腾翰、钦亭具体搜集、整理、考证、编写,历时两月余完成,谨此以表子孙拳拳诚挚之心,绳绳尽孝之情。愿先祖在天之灵同天地共存,于日月同辉。

 

二十二世腾翰谨序

公元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腊月仲浣谷旦

 

新密竹园沟平氏族谱序

历来国有史郡有志家有乘,乘者也,考世系纪官职睦宗族利后嗣者也。考世系则远近以明,纪官职则贵贱之分,睦宗族则亲疏以联,利后嗣则昭穆以清,是有族谱而本之。百世之不易亦有族谱,则万古常亲也,则族谱之所关重也。我平氏至大明洪武年间始祖道仁奉天承谕,由山西洪洞大槐乡迁荥阳城南四十五里曹固堡塔连坡,明末闯王举义兵荒马乱,族人徐徐外迁,家谱失传,世系无证可考,族人堪忧,到清初吾氏十二世祖于荥阳木匠洼创建平氏家祠,确立道仁为始祖,九世祖继川为先祖。雍正年间十二世祖考公讳大公情二公礼由王顶迁密县城北十五里在坊堡竹园沟,光绪年间二公讳礼玄孙书元迁居超化,同年玄孙无考迁青河南坡,宗系屡迁而族谱失传,此乃人生一大憾事也,故前有曾祖十八世祖考公讳庆同,十九世祖考公讳五辈合议首撰起谱而未完备,而中途殂落,家严二十世孙讳金章继其志而修续之,其后二十一世孙吾继其志而再修之,凡其所未记载者,每於农闲之时挨门扣户,咨方盘问,而合族之各名然其周知,故谨按世详叙,伦次分明,务使子子孙孙皆知尊祖敬祖收祖焉是为幸也。

今特溯源使阅此谱者能知宗祖之来由,而激昂奋前立功建业以锦世泽于无限也。

 

二十一世孙连义著谱谨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岁次已巳花月谷旦

公元一九八九年岁次已巳年

 

新密翟坡平氏考序

日乎於天,物乎於地,人乎於本,凡事皆然,而人知其源者乃天经地义也。近识岳村平氏十九世叔公战军并阅其等所辑平氏门宗族谱,方知荥阳、新郑、新密、禹州、叶县、方城、鲁山等盖为一脉也,则为平氏族系繁茂而喜,为平氏宗系序次不清而忧,为未载弗明余支何系而憾,余乃久不平静也。然敬佩叔公战军功德之余,意决考证查明,即率弟林春、保常三赴荥阳寻根问祖,追源溯本,吾平氏原籍晋之洪洞,明初洪武年间,始祖讳道仁奉旨迁於豫之荥阳塔连坡,吾支后迁平堂,老茔位于荥阳平堂白庙南土丘之阳也(已平)。清乾隆末年,吾十四世祖兄弟二人舍故居,趁食於密县大隗南湾,迄至十七世曾祖讳炎迁居于来集庄沟,并在此庄置地,将吾十四世祖兄弟二人、十五和十六世祖遗骨迁於此地立茔,十七世祖讳炎殁后亦葬于此茔。共和国前后,吾十八世祖长祖父讳奎、仲祖父讳明秀、显祖父讳四兄弟三人迁居于来集翟坡平家。以上祖考公殁后均随葬于庄沟老茔,三祖父讳妞青年殁葬于刘寨西马庄。民国三十二年冬,祖母马氏携家父德坡、叔公德河逃荒於陕,次年四月,返乡至豫灵宝西文底镇火车站,祖母患病殁葬於老火车站西闸口外,以石为记,后寻而轶矣也。

吾村另一支平氏系荥阳木匠洼十二世祖讳如何后裔,与吾共为一祖,清光绪年间,十九世祖考公同胞二人始来定居,长公讳大旺殁后返葬于荥阳木匠洼老茔,长公淑配朱太君,仲公讳二旺均埋於吾村新茔吉地。

追远以上祖考公,移居卜茔往往然也,为使后世子孙方知泽源何处,祖茔何在,特铭志之记传之后人云是为考序也。

 

二十世孙  林山谨序

公元二○○一年清明节

新密小台沟平氏族谱序

族谱失传,乃人生一大憾事也。报本者,续谱也。吾氏祖籍荥阳塔连坡,后迁方沟(红石岭),繁衍生息,民国三十一年,单留十九世拴在此续后,而乏嗣,而十七世祖考公讳海成携三子,长公圈,二公五寅,三公保玉,趁食小台沟,三公保玉,应征从戎,退役定居云南,以志考证为幸也。

 

十八世  五寅  谨序

共和国四十八年岁次丁丑年重阳节

 

禹州范坡平氏考序

余氏祖籍晋之洪洞,明初,吾始祖道仁奉旨迁荥阳塔连坡。迄至清雍正年间,先一支由十二世祖母携二子舍故居落户于禹州范坡圈刘,至后清嘉庆年间吾十四世祖考公携三子从荥阳塔连坡再次迁于禹州范坡圈刘,两支同庄定居,繁衍生息,

为使后世子孙方知泽源何处,祖籍何在,特铭志,以垂后世,是为序也。

 

十九世孙  平春  敬序

公元二○○二年农历八月上浣谷旦

 

叶县任店乡平李庄平氏考序

吾邑平氏自清朝定鼎之初,由十二世祖安帮公自荥阳吉家寨,携四子舍故居趁食于叶县任店乡小李庄,繁衍生息迄今,清初一支迁泌阳王店乡王岗村,清乾

隆年间十五世公离叶迁徙于方城县独树镇招扶岗村,特铭志以垂后世。

 

二十世孙  平天秀  敬序

○○二年十月一日

泌阳县平氏家族延续家谱序

早在清初年间,连年灾荒,农田颗粒未收,饿殍遍野,平氏三姊妹与二宗父饥寒交迫,背井离乡,在大宗祖父带领下,自原籍河南省叶县平李庄乞讨漂泊于泌阳县王店乡王岗村,与人打长工维生,宗祖父一家含辛茹苦,相依为命,但大志凌云,长年积储;长宗祖无后,二宗祖父所生三子,因宗祖姑奶与王门结亲,定居王岗。

赖宗祖父母教子有方,其子有志,家境日益兴旺,三代盛世,拥田千亩,名扬桑梓。

后人口发展,而今平氏族人已发展到王店、宋洼、上岗、宋庄、安庄、马斗沟、桐柏、确山等地分门另住。

宗祖父母先后逝世,安葬于基业王岗家东,立下平氏祖坟。

在公元十八世纪,平二老和平元勋当朝举人,宣名远扬,平氏家谱于《朝》字辈时曾延续五辈,即:

朝建元吉恩

忠正志启家

续后存长门,因战乱遗失,自立家谱至今十五辈,共六十四家,人口二百五十四人,为使平氏家族世代苗裔问世命名,有依有序,今有平氏家族几经议定,延续二十辈如下:

荣华富贵永

安居定瑞祥

英贤智俊杰

文武乾坤兴

家谱已定,于列祖列宗在天灵前宣读,望平氏家族后世苗裔,遵从家谱以序命名,辈字居中,否则,宗族予以废除。

 

公元一九九七年十月三十一日

农历丁丑年十月一日

河南荥邑堂谱序

《平氏族谱》前言

荥邑堂第一本《平氏族谱》是由密县平林山,平战军主编的。两位主编在交通不太方便的条件下,冒严寒顶酷暑,到荥邑堂所属十几个县市搜集资料,考古求证,费尽千辛万苦,终于使家谱出版。按照续修家谱的规律,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遇到特殊情况,可以提前或延长续谱时间。这次我们续谱,就属于特殊情况。建设航空港区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提出,国务院批准的,河南省委政府要举全省之力打造建设郑州航空港区。根据省政府规划,二零一三年郑州新郑机场二期工程开始,原新郑平庄要搬迁,连两个平氏祖坟也要搬迁。为了让平庄平氏后人不忘平庄,怀念平庄,新郑平庄平氏理事会研究决定,要提前续谱。经荥邑堂平氏理事会批准,续谱工作正式启动。

二零一七年清明节,荥邑堂《平氏族谱》续谱启动仪式在郑州航空港区优尼科红枣合作社会议室举行。新郑平庄平氏理事会全体成员参加,除此之外,还聘请了中华平氏河南分会主要领导到会指导。荥邑堂平氏理事会会长、秘书长到会主持。会上决定,这次续谱要突出一条主线,即:“为社会尽一份责任,为后人留一份思念,为宗族做一份贡献。”这次续家谱要体现男女平等,把平氏女宗亲也要写到族谱中。这次续家谱要在第一本荥邑堂《平氏族谱》的基础上,吸收全国平氏家谱之长,结合荥邑堂平氏实际,尤其是郑州航空港区平氏实际,突出孝道和教育,用图片和故事吸引读者,让平氏年轻人爱看乐看。

为了搞好这次续谱,荥邑堂平氏宗亲理事会发布了《致荥邑堂平氏宗亲书》,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岀智,人人为续谱做贡献,为平氏添光彩。并制定了《荥邑堂平氏族谱续谱捐款奖励办法》。

会后,会长平华杰把自己住房腾出来作为办公室。秘书长平福宪开着自己的车带领人两次到荥邑堂所属八个县市进行联络。各企业家纷纷捐款。四个退休教师平长河、平新贤、平文立、平冠群主动承担编写任务。这四个退休教师不仅编写,还两次带头捐款。平氏各门主事也都逐户进行登记,并动员捐款。特别值得表扬的是平冠群和爱人孙月英,把自己的房腾出来做为办公室,并负责编写人员的吃饭和住宿。两个月时间分文不取,无私奉献。平腾翰老先生八十多岁,眼花耳聋,行走不便,抱病编写本门世系图,并把自己省吃俭用的三千元养老金拿出来资助修谱。平定一老先生身患脑梗,抱病绘制平庄地形图、老街居住图。平彦亭老先生抱病编写本门世系图和平庄教育概述。平宪亭利用工作之余打印资料,晚上常常工作到十二点。郭伟民是平庄女婿,曾在新郑市史志办长期工作,现在新郑文联工作,是研究炎黄文化的专家。他捐出自己编写的几十本书籍供编谱所用,并主动写序言。新郑市党校副教授平红利用工作之余编写《礼仪篇》,并主动捐款两千元。荥阳、禹州、鲁山、新密、中牟、扶沟、社旗、睢县平氏宗亲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续谱做贡献。

族谱是宗族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平氏子孙要不忘历史,不忘家乡,不忘家乡的一草一木,不忘祖先,不忘先贤,不忘平氏经典。

故乡养育我们,是历久弥香的心灵滋养,是游子心中永恒的家园......。

经典陶冶我们,是仰之弥高的圣洁之地,是祖先留下的永远智慧…….。

领略大好河山,崇拜历代先贤,尤其是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景仰家乡的英雄豪杰,阅读家乡的诗文经典,一篇篇家乡的华美篇章,犹如母亲的声声叮咛,使我们唤回浮躁的心性,重拾往日的童真,无论我们飘泊何处,心灵如何迷茫……。

以上三个……,都溶在这次族谱中。望荥邑堂平氏后人,认真阅读族谱。在阅读中享受愉悦,回味人生,提升品质。这就是我们编写族谱的初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就在族谱中,使命就在你肩上。望平氏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美好家园做贡献,为荥邑堂添光彩,为实现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荥邑堂二十二世  长河

二零一九年八月二十日

 

荥邑堂修谱总序

今吾平氏族谱重修再续,是由新郑平氏族人发起,在战军和林山主编的二〇〇四年十二月成印发行的荥邑堂平氏族谱基础上,将近年来新联系上的几处荥邑堂平氏族人,以及原谱新增人口,完整收录后重新编印的新版荥邑堂平氏族谱。新谱付印在即,编委会请我为谱作序,思忖再三,就谈三点吧。

一是吾平氏作为大中华众多姓氏家族的一员,源于人文始祖黄帝,系周朝武王之后,成姓于战国韩哀侯少子姬婼,因食封山西平邑,故以邑为姓,至今二千二百余年矣,也是一支古老的姓氏。历史上名人俊杰辈出,有各种典籍为证,为历朝历代开疆拓土治国平天下,创造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也有不少仁人志士,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做出了应有贡献并载入史册。吾支平氏源于明初洪武年间,始祖道仁从山西洪洞迁居荥阳塔连坡,耕读传家,后人散居周边多地。清朝中后期,由于灾祸和战乱,民不聊生,有族人陆续迁出荥阳,后定居省内新郑、新密、巩义、禹州、叶县、鲁山、泌阳,睢县、社旗等地,还有定居省外和国外的。现荥阳祖坟无考,家祠位于荥阳贾峪镇木匠洼村,供奉始祖道仁,早年已坍塌,据说有过家谱,也有字辈排序共十字,但已失传。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也是我大祖父和二祖父告诉他的,只记得五个字:如(音)、遂、有、道、天,其他五个字不记得了。因此,平氏姓虽小且少,但历史久远,源于贵族,族人要永远敬祖爱族护姓。

二是历史如江河久远,世事如浩瀚烟海,但江河万里仗有其源,树有千尺总有其根,人伦有序,不能忘本。所以说能把我们平氏联系起来,靠的就是血脉祖亲,而家谱就是体现宗族亲情的载体。荥邑堂平氏族谱老谱,是新密族人战军和林山,从一九九五年就开始搜集整理资料,以现居地荥阳为中心,奔波访问考察,研究渊源出处,吾弄清迁徙分布,考证世系衔接,历时近十年,历尽艰辛,精心编排,终于二零零四年十二月成稿付印,首次印刷发行二百套。该版家谱采用十六开本,内容丰富、装帧精美,深受族内外好评。全谱共辑录序言篇、氏源篇、碑文篇、堂外篇、祖训篇、族谱篇、后记篇共七卷,收录了已经考证的新郑、新密、巩义、禹州、叶县、鲁山、巩义、泌阳、方城等地荥邑堂平氏族人的谱牒。该谱较完整地辑录了荥邑堂各地平氏的迁移分布、谱序、碑刻、名人、史话、世系及首次宗亲代表大会纪要,首届宗亲理事会成员,宗亲理事会章程等。此谱为铭记祖德、正本清源,经首次宗亲代表大会商议并通过了吾平氏堂号统一为荥邑堂,始祖道仁,即荥邑堂平氏一世祖。同时为统一世系,永世传承,研制了周期记世图,以六十个字排定了世次世字,周期轮续、世字并行。家谱的重修,使族人从此不再亲情不识、长幼无序。在此,我还必须提醒每个平氏族人感恩一个人,他就是荥邑堂平氏十九世孙 平战军(九世祖继川门)。战军,新密市岳村镇火石岗村人,生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先后任职民办教师和郑州华威耐材有限公司机电部主任,现已退休。其性温和,聪明好读,善于钻研,博学多识,精通地理,热爱平氏文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即衷情于平氏文史资料的搜集研究,弄清了平氏渊源。经常骑摩托车来往穿梭于新密和荥阳之间及族人村落,着手家谱前期资料的整理。我大概是在二〇〇〇年底前后认识了战军,对于研究平姓,编纂家谱的情怀,我俩志趣相投,决定携手联络各地族人,编修一部完整的平氏族谱。我是新密市来集镇翟坡村人,一九六五年一月生,大专文化,毕业于河南省商专,先后在本市商业局、商务局任副局长,城乡规划管理局任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和副局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任副书记和副局长等职务。从小就对平姓有浓厚兴趣,并一直注意搜集平姓相关资料、人物和事迹,对各地平氏分布有大体了解。从二〇〇一年初我们利用节假日,不管严寒酷署、刮风下雨,驾车同战军一道先是对分布在荥阳十多个有平姓居住的村进行专访动员和联系指导,之后三年里又通过掌握的信息,以地找人、以人找地、以人找人、以地找地的方式多方走访联络,尽可能把分布在各地的荥邑堂平氏建立联系,分别考证出处,对接字世整理各地谱序资料。至二〇〇四年四月份,各地谱序资料相继收集整理齐备。开始进行族谱的初稿编排校对,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份定稿付印。之前还于二〇〇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农历三月初六)在族谱成稿之际,又适时发起并组织在新密市召开了历史上首次平氏宗亲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修谱相关事宜,成立了荥邑堂平氏宗亲理事会,选举我为会长,还通过了理事会章程等事项。这可能是历史上的首次平氏宗亲开始建立组织领导,开展联络联谊,协商办理族事活动。可以这么说,战军是我们平氏第一部族谱编修的先驱者,在他的带动下,新密市的林山、爱国、连义,荥阳的丙仁、现章,新郑的文坦、文立、腾翰等一批族胞,他们不顾年迈体弱、工作繁忙、舟车劳顿,走村串户,他们不计辛劳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任劳任怨,为第一部荥邑堂平氏族谱的编修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第一部荥邑堂平氏族谱的完成,没有向族人集资一分钱,是爱族人士自费和甘愿奉献的成果,是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杰作,也是留给平氏族人的宝贵财富,这在众多姓氏修谱工程中是屈指可数的。这些参与修谱的平氏族人都是有德之人,有功之臣,应该让我们的世世代代永远记住他们,感恩他们,崇敬他们!也包括今次续修族谱的捐资者和参与者们。

三是这次续修族谱,是继第一部族谱十五年之后,随着全国  中华平氏联谊的深入,对平氏文化更广泛地认知,发现了荥邑堂平氏新的支脉分布,如社旗、睢县、扶沟、中牟等地,还有十多年来新增人丁,加至近些年来,一些地区新的开发建设,新农村建设,合村并镇,区划调整,域名变更等因素,新郑平氏倡议并集资重修再续族谱,得到了族人的欢迎,这是家族的一件盛事,我由衷地高兴,能为新谱作序,也倍感荣幸。初稿编排,内容丰满,规整考究,表现正面积极,人文气息浓厚,时代特色明显,希望编委会最后审查定稿阶段,再三斟酌,去粗取精、减繁就简,力避冗沉无章,使新版荥邑堂平氏族谱作为财富佳酿传承后人,也使新谱能够启迪后人,追思祖德,不忘祖恩,艰苦创业,奋发图强,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勤劳修身,积极上进,报国为民。

                           荥邑堂   二十世平林山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新密  

序言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波浩荡,源起细流;儿行万里,难忘双亲。

每一个人都有父母双亲,父母源自何处?每一个人都有子孙后代,子孙将至何方?人生在世,忙忙碌碌几十载,总要离开尘世,若是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间,岂能无憾?清代文献学家张澍《姓氏寻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

“亲我者,我亲之。”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脉传承,知道家庭之间家族之中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因为自己也将为人父母;尊敬长辈,就是尊重自己,因为自己也将为人长辈;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因为自己将来也要成为祖宗。粒米之珠,亦放光华;匹夫义行,鬼神鉴之。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中华民族之所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文明不绝,就是因为有历代历史文献的记载做为支撑。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家无谱,如国无史,故古人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档案。因此,续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平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北宋初年《百家姓》中排名第九十五位。在中国姓氏人口总数中,平氏排名第三百一十五位。

平姓源远流长,支系众多,只论荥邑堂平姓,则源于姬姓,上承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出自韩国国君韩哀侯之子婼。韩出于周,周之始祖后稷为帝喾长子,为黄帝玄孙。战国时期,韩哀侯将少子婼封于平邑(今山西省临汾市),他的后裔子孙就以封地名称为姓氏,世代相传为平氏。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秦国灭韩,又有一支族人由平邑迁往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仍以原邑名为姓氏,称为平氏。

依据立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的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镇大赉店村《大唐故偃师令蒲州长史平公之碑》记载:平氏是周武王子唐叔虞的后代,从唐叔虞到其八代孙晋穆侯,再到穆侯之子桓叔,从晋到韩,“韩哀侯有子曰婼,食采平邑,因以为氏”,与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记载一致。碑文中还介绍了碑主平真客从汉代以来的列祖列宗,从姬婼七世孙汉中太守平戬,到戬孙东汉丞相平当、当子大司徒平晏,平当、平晏父子二人皆官至宰相,并留有“平当辞封”的佳话,实乃平门之荣耀。

元末明初,中原地区战火绵绵,民不聊生,人烟断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统治,采纳苏琦、刘九皋、宋纳等人奏议,移民屯田,从洪武六年(1373)至永乐十五年(1417)陆续进行十七次大规模的移民,史称洪洞大槐树移民。平氏也由山西省洪洞县移民中原,一世祖平道仁公落脚在荥阳城南曹固堡塔连坡,称为荥邑堂,九代后由平继川公迁至新郑平庄安居。

平继川公为新郑平氏的始迁祖。据荥阳平氏碑刻记载继川公兄弟二人,其排行长子。幼弟名相川,其后迁西峡坡。继川公前房正妻付氏及三子留在荥阳,长子迁新密金井沟,经考其后无人;次子迁荥阳木匠洼;三子迁下南峪,因世事动荡地址不详。据族内老人相传,明朝末年,继川公曾任北京将领,守备皇宫,其姑为妃,生有一子,因天下大乱朱氏王朝气数已尽,其姑为保其子安全,让继川公保住小王爷避难,以延朱氏骨肉血脉。不料,小王爷在逃难中不幸战死,继川公无奈,携其家眷来到新郑,将小王爷的衣帽及遗物埋在平庄西南地,俗称小王冢,在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第一跑道中段北侧,遗址至今犹存,村上朱姓即为其后代。继川公为小王爷守陵,定居新郑,入赘任府,生育二子。公携长子居庄外,后名大平庄,即大寨,在平庄原址卢医庙西侧,卒后以戎装下葬于东茔,俗称东老坟,位置在今机场第一跑道东头北侧。一九六六年,因在平庄东南建设军事基地,需迁葬东老坟,在继川公的墓中起出金盔、宝剑,可惜在“文革”中遗失,其遗骨迁到平庄东岗。二〇一三年三月,因机场扩建,平庄整体拆迁,继川公墓又迁葬于马陵岗东侧刘庄公墓安息。任府有子早夭,以继川公次子为嗣,居于庄内,在平庄原址西偏北处,称为小平庄,即小寨,卒后葬于西茔,俗称西老坟。清朝初年,荥阳木匠洼建平氏家祠,以道仁公为始祖,继川公为新郑开宗始祖。今平庄村有平、朱、任三姓,相互联姻,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平庄的发展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设息息相关。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八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通航。二〇〇七年十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四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二〇一一年四月,根据中央编办批复,经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管理委员会,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行政区域由新郑市、中牟县、尉氏县三县交界处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各划出一部分组成,平庄大致就位于机场跑道处。平庄村原属于新郑市龙王乡管辖,也划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银河办事处,二〇一五年三月,全村整体迁移至原新郑市薛店镇牛村,即今第十三号地文苑小区,第十六号地也属于平庄所有,暂未定名,二〇一九年五月,开始分配给全体村民。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整个航空港区发展日新月异,天翻地覆,而平庄就恰恰位于其正中心的位置,冥冥之中,仿佛我祖保佑后世子孙,一举脱贫直奔小康,直接融入国际经济发展浪潮之巅!

时代发展一日千里,村庄变迁沧海桑田,为留住祖根,留住乡愁,给老年人留下念想,给年轻人留下历史,修谱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二〇〇四年,新密市岳村镇分山坡平战军、来集镇翟坡平林山宗亲,曾经主编成《平氏族谱》,包括荥阳、新密、新郑、禹州、巩义、社旗、泌阳、鲁山、睢县等地平氏后人。本次续谱,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银河办事处平庄发起,原因是机场扩建村庄整体拆迁,为了让平氏后人记住平庄。二〇一七年清明节,平庄平氏族人开始续谱,集资十万余元,其中企业家平宪明、平建强带头各捐2.5万元。平长河、平冠群、平文立、平新贤等人组成编纂委员会,不惮辛劳,与中华平氏宗亲联谊总会联系,联系荥阳、新密、新郑、港区、中牟、鲁山、禹州、泌阳、社旗、睢县、扶沟等地的平氏宗亲,至今已草成其稿,即将付梓。

本次续谱宗旨是不忘家乡,记住祖先,提倡孝道,教育后人。世系自荥邑堂始迁祖道仁公至二十五世孙,全谱共十二卷约三十万字,篇目计有十三篇:一、序言;二、谱论;三、谱庆;四、乡情;五、氏源;六、碑文;七、礼仪;八、祭文;九、孝道;十、规训;十一、教育;十二、人物;十三、世系;附录。本次续谱改变昔日重男轻女的陈规陋习,体现男女平等的时代风尚,把平氏女性也续进家谱。同时增加图片资料,直观显现,以增强形象性和可读性。

鄙人郭伟民幸娶平氏二十二世女俊英,尔来二十一年矣,吾妻温婉贤淑,相夫教子,足显平氏之优良家风。今有内兄平长河、平冠群诸人急公好义,为修撰平氏族谱前后奔走,知吾薄名,力邀作序,吾腆颜应请,追根溯源,咬文嚼字,得以成篇,附以骥尾,供方家哂笑。

恭祝平氏族裔子孙,当守祖制,谨遵族训,恪仁义礼智信之道,守温良恭俭让之风,勿忘安定世家,既慰祖宗之灵,亦作后人之铭。愿平氏家族生息延绵,繁荣兴旺,阖门老少,幸福安康!

谨以为序。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荥邑堂二十二世平俊英夫婿  郭伟民敬撰。

公元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五日,岁次丙子。

 

 

序言

     据史料记载,吾平氏先祖,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址河南荥阳木匠洼一带。九世祖平继川是守卫皇宫大院的大将,此人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为保卫明朝江山,屡建战功,守卫皇宫大内尽心尽责。清兵入侵,九世祖继川守护小王转战千里之外,打了不少胜仗。然而朱氏王朝气数已尽,不是一二个人可以挽回局势的,小王战死,九世祖继川隐姓埋名,漂泊到河南新郑东北角中牟新郑交界之处。这个地方深林茂密,有岗有水,人杰地灵。九世祖继川把小王衣冠葬之村西南,修了一个“冢”,初一十五逢年过节进行祭祀。九世祖去世后葬之东老坟。此处文化革命期间被中央军委视为战略要地,让老坟搬迁,建起了军事基地。历史的车轮滚到了二十世纪,新郑平庄已经发展成了二千多口人的大村庄。改革开放,河南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河南又一次选中了新郑平庄,把它做为一个发展重点,建立一个国际航空港。为了国家利益,平庄平氏族人搬之薛店东南角原牛村地界。

国是千万家,家是小国。家之有谱,忧国之有史。古人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二〇〇三年,密县平氏族人平林山、平战军、平丙仁、平宪章,跋山涉水,走访各地。我平庄族人平文坦、平腾翰、平文立等人协同奋斗数载,编写了我们荥邑堂第一部家谱。他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为我们留下了珍贵历史资料。新郑平庄搬迁了,平庄过去是什么样子,上年纪的人都知道。年轻的后生,没有历史传承,就无从谈起。现在我们富裕了,小康了,恰逢盛世,盛世就要修谱。第一部家谱距今快二十年啦,续修家谱,已成了不可等待的事。在平腾翰、平青峰等族人的关心下,成立了以平长河为首的家谱续编委员会。他率众履责,走村串户,拜会长者,访问妇孺,澄清辈分,理清谱系分支,拜谒神主牌位,,抄录典章词颂,记录生平事迹,斟酌对比,仔细核实印证,考察墓志铭文,拍摄图片,以备参考。

此次续编平氏族谱,继承了前代家谱的优点,把历史族情信息和后来发生的要事用现代文记载了下来,将家族各支脉世系直观清晰地表现于书。又根据男女平等的观念,将家族女性信息进行了收录。新家谱采用十六开硬皮精装,设计典雅大方,用现代阅读习惯横排,增强了观赏性和可读性。重点是教育和孝道,本次续谱,上可告慰先人,下可启迪后辈。

新谱即将告竣,家族长辈和编委命我为谱作序。奈我才疏学浅,且整日忙于事务,恐辱使命。但千推难辞,只得从命。文不成体,望族人见谅是为序。

 

荥邑堂二十二世   冠群谨序

公元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日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大冯营镇杨庄村

平氏族谱序

杨庄平氏家族一世祖平其生,于大清乾隆十二年(公元一七四八年)由河南荥阳泗水迁居于此,繁衍生息,至今二百七十一年,历经改朝换代,风云变幻,其奋发图强带领儿孙们艰苦创业,办砖瓦窑厂,开油坊,置田产,从一个走街串巷卖油盐的买卖人,由小做大,直至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名门望族。先祖们致富后不忘乡邻,积德行善。三世祖平安、平泰时期,家族捐资修路架桥,以杨庄为中心,东至代营,西至张营各修五座石桥(至今还有两座在何庵南地)。当时家族人丁兴旺,生意兴隆,家业昌盛。四世祖平鸣玉,官居“州同”,有御赐石碑两通,上刻有皇帝圣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此碑毁于一九五八年);六世祖平元恒为晚晴时武举人;至今我族有多名师团级国家干部。

平氏家族自清朝、民国、共和国成立至今,家族成员居住情况变化很大。杨庄为主要居住区,其他居住区分布在:本镇赵其龙村、葛庄村、本县桥头镇山东庄村、郭楼村。因工作原因落户到外地的有:新疆、云南、湖北、郑州、北京、南阳、南阳蒲山镇刁沟村等地。长门一支在四世祖时迁本镇葛庄村,现已发展到十三代;另一支在桥头镇郭楼村居住,坟茔在杨庄西南地;长门还有一支五世祖时迁居本县晋庄镇花马营村。山东庄村是二门一支,其是在清末至民国初期迁出杨庄,其坟茔在杨庄南地。本次整理族谱中,平金杰先生等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寻访健在的高龄老人,查询资料,求证还原历史真相,为修族谱作出了贡献。

本族一至十世宗派为在老家时的宗派(其国安建诚,恒允书星定),后十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本族后续十辈(东升广延久,万嘉继兴中)。寻根求源是我等之共同心愿,由于先祖离开祖籍年代久远,几经改朝换代,原有的家族资料遗失殆尽,重修家谱靠老人的记忆和心口相传的历史事件,经整理,推敲考证才得以完善。只有本族九世平金杰所珍藏的晚晴时期“过继文约”和“分家单”等,是家族最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家族当时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

这次平氏宗亲全国联谊会,河南省分会,南阳支会确认我平氏家族为荥邑堂的一支,同根共祖,一脉相承。我们家族找到了根源,融入到平氏宗亲这个大家庭中,从此不再孤单。望族人遵祖训、积德行善、奋发图强、忠于国家,为中华复兴作出贡献。

                     

撰稿人:平其生第十世孙平定

公元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点赞(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