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五年进禄族宗谱序
夫族谱何为而明也,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则时事不着;族无谱,则昭穆混淆。由此观之,族谱不可灭也,明矣。如无前人所著,后世迷惑。及今不叙,则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者,茫茫昧昧何所底止。是以余父于乾隆二十二年有念及此,爰举其实而为之。叙出天地,以万物为一家。大生、广生而品物亨;帝王以天下为一家,公好公恶,而百姓宁;吾以同姓为一家,敦宗睦族而子孙安。平氏一姓,由来久矣。有居于湾子村者;有居于三十里铺者;有居于义者;有居于义马村者,惟义马所居最多。因历年久远,失其代并失其派,不知其几世,亦不知其几门矣。由今思之,皆由家谱之不祚故无所考也。且义马村东、村西以及村南西坡,虽有许多坟茔墓碑可考,惜近门子孙无有明系,余亦不能尽悉其来历,是皆难于统叙者也。所可凭者,惟村北柏树老茔,靠南边当中有余一门始祖进禄更名渐陆之冢独真。进禄祖以上先祖墓冢甚多,但名讳失传。其下为长子乾、次子坤,干子茂锦,坤子茂茵,茂锦子振德,茂茵子明德、载德、诣德、修德、裕德等,俱葬于祖茔东北沟堰边,已五十世矣。夫由父祖而逆朔之,宗是宗,祖是祖,宗宗祖祖终属气连而情一。由子孙而顺推之,子又子,孙又孙。子子孙孙,不无条分而缕析,后之阅是谱者苟能笃世泽而念先德,保守无失,继续不绝,庶无愧于仁人孝子之列矣。
七世孙 吏员履行 有恒 撰序
乾隆五十五年岁次(公元一七九〇年)庚戌
清同治二年进孝家族宗谱序
我平氏一族,历代已久。间有生迁异域、卒归他乡者,势不能以悉举,而惟兹义马村北一茔内葬祖宗二十余世,约记六百余年。其中躬列仕官、名登缙绅者,已不乏人。以次廩贡增庠、国学典吏之士,碑载甚多。至有碑可念者,大明万历年间乐陵县典史,葬于村南沟西坡;天启年间儒学生员宜玄,葬于村之东北坡;又有村正北一茔无碑可考。此三茔者,皆吾同气连枝流离失所,世系不传,分派别支。一来惟知有进孝祖,故我祖迁茔于北沟堰,惟以进孝祖分派之宗。但每逢春祀拜奠之余,我父常以某塚为某祖,某某明示教我,而指示点念之下,未免磋惜。噫嘻!我祖之昭穆未详,我父之疑,亦不能以永决。咸丰十年春,吾大兄三乐商之我父曰:“发塚念券可乎?”吾父应之曰:“可”。遂约会同族人堂叔大让、堂兄三元、族侄乃章等,同发祖穴,果得券砖,文字云云,俱邈然若新。呜呼噫哉!诚我祖之有灵,启示我于百年之前,亦我父兄之孝行感激于数百年之后也。革宗祖不自没,荫俾后人而显之人,后人不自显,将必自再后人而没之。世系之所关顾不重哉。我父每念及此,神色慄然,常怀修祀立券之心。然而宿愿未遂,匆匆终老。呜呼哀哉!我父虽没,吾父之心不与之俱没。是岁冬,我大兄承吾父之志,感祖宗之功德,不辞艰辛,独修家谱一册。行样绘图,唯恐后人不详察名点户务,使一丁不遗。日夜忧勤劳心、憔思,若吾大兄者,可谓有功于先祖、无负于子孙也。功竣之后,嘱余为文,余方寸茅塞笔砚荒芜,万难违命之,顷捈拾见闻,援笔直书,聊记我祖分派之由,与我兄创修之。若后代子孙倘有与我兄同志者,当接替而行。秧因子而续孙庶几呼代代永传,世世同赞。是所谓本固枝昌、源远流长,平氏之族,地久天长。
旹 敬撰 同治元年壬戌(公元一八六三年)季冬之月中旬
光绪九年义昌国瑞宗谱序
天地之生物也,木则有本者可寻其枝。水则有源,源者究必推其流。人生有祖,故可不识其由来而析其宗派哉。吾平氏自西汉丞相平晏落地义马迄今,已两千余年矣。其始成茔义马北坡、村西,继成茔东坡、赤坡、南山西坡。碑碣之类,仅存支派之统绪莫考。大抵皆因宗谱不修,以致此耳。倘复迁延日久,则后世之淹没,焉知不更有甚于今兹者乎?此宗谱之续不可缓也。余因与仲兄天锡、命子、三台,再三考究,仅据三十里铺北茔以及本镇南茔,续其世次,以敦一本。而三十里铺茔冢,有长国祥、次国瑞者,鸣玉祖之二子也。鸣玉之坟无所考,国祥后裔亦不知所在。所可凭者国瑞祖号五泉,生三子,孟曰正心、仲曰养心,均葬于三十里铺茔,二门之子孙,今皆失考。季曰养性,葬本镇南茔。五泉祖以上支派无考,故整修谱牒断,以五泉祖起,而世系不自五泉始也。第祖性繁衍,有居义马村者,有居南湾者,有居三十里铺村者。相传南湾三十里铺与余家门次较近,今义马则祖进禄矣,南湾则祖嘉卿矣,三十里铺则祖文治、文富矣。其名讳自鸣玉祖以来,阙略不传,不知出自何派,分派自何代,未有明据,不敢妄为之说而并列谱。但其先人之同祖宗尚可识也。今是谱之成,惟吾家一支。有一世祖历叙至曾祖,分南北两门,而下磨村分东西两门,各自其坟墓记其名讳,详其行谊,娶某氏,子几人,并其子孙在目前者,无论老幼俱珥笔而详书之,使后之人得以览,是谱而识宗派之端绪也,是为序。
八世天均序
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仲春月
一九八九年重修平姓宗谱序
我义马平氏宗谱,自清同治元年重修以来,迄今已一百三十余年。先祖原定世系排行的二十个辈字,已应用殆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因国家煤炭开采的迅猛发展,村北各大老茔不得已被迫迁移。又我族近代移居他乡者甚多,重修宗谱刻不容缓。一九八九年春,族人兆英、乐周、乐让、保群、曰义、景孝、景辉等人约会商议,按先祖撰谱规则,进行重修,以应本族心愿。
我祖世居义马村,历代已久,近两千年已传七十多世。惜明代以前的宗谱,因战乱、荒年而遗失。元代前之所有墓碑、宗祠碑石,在文革时期被当做“四旧”而毁掉,致使我族宗谱难显全貌。所幸,明清之后的世系排行都有家谱、碑、碣可依。如平甫墓碑,明建文三年所立,为现存最早之碑石。这些珍藏,为我们重修宗谱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据载,义马平氏乃汉丞相平当、平晏之后代。平当虽葬于平陵(今咸阳市西北),但被义马平氏遥尊为一世始祖。西汉末年,平晏葬于义马北坡黄楝冢,被平氏尊为二世祖。平氏老茔在历史上曾有三次立祖:第一次立祖平晏,建茔黄楝冢,到晋朝时又建平茔于村西,四百余年,传十三世。第二次立祖平宜、平玄,葬于东坡,后又建赤坡、西南隅、黄楝树坟及南沟西坡老茔,一千一百七十余年,传四十七世。第三次立祖于明万历十三年,有叔伯兄弟九思、进孝、进禄、进忠、国顺、进贤分六门各自建茔,自立自载至今,计四百七十余年,传一十七世。九思公又名九龙,原家谱中有其名而无其后。民国十年正月三十一日,平姓德武、德富、德北三人,自山西垣曲县小赵村回义马认宗,称始祖九思于万历初年出任垣曲县教谕,后定居小赵村。一九八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义马平氏族人兆英、乐周、保群、景孝、景辉五人到垣曲县小赵村商议修谱整志之事,始获知绛县洪水村、平陆县陶沟村的平姓,同属九思之后代。
一九八九年八月八日,由族人兆英、乐周、保群、曰义、景孝、景辉、海军八人,首访汝州市夏店街平氏。根据其家乘上“汉丞相,乾其都,平当建”载文和“坟栽黄楝村植槐”的族规,确认乃我平氏同族。同年十二月六日,夏店街文汉、文庆等七人回义马认宗,确认了夏店平氏学字与义马平氏邦字同为平当后代七十二世孙。为世系有序、代代相传,在原排行“进坤茂德荫,如云大和心。生邦乐景泰,育兴启宏伟”二十字的基础上,又续“国有家富宝,仁政尚治安。忠信克礼义,书文惠江海。青松延长寿,志强焕荣昌。学程泽锦耀,永庆万年春。”四十字辈,使后代子孙按字起名,以免紊乱。据原宗谱记载,历代迁居他乡者有:卢氏县吕家沟、山西解州、山东乐陵、山西长治等。今后凡有回家认宗者,应以礼接待,使其归宗。本次重修宗谱,将平姓渊源、义马村名变迁、遗存碑碣、历代有功于国者、有德于乡者、当今科级以上者,一并汇编入谱,激励后代子孙勤奋好学、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本次宗谱重修,承蒙先祖之规,使我平氏世系不乱。先祖恩德,永照后世。愿列祖列宗,佑其子孙,源远流长、与天地共存。
义马平氏宗谱编委会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咸阳考祖纪实
为进一步了解义马平氏一世祖平当、二世祖平晏的基本历史情况,经家族领导小组会议共同研究决定,派人出访陕西省咸阳市,考察古长安和平陵。经过两次访问,情况如下:
第一次出访。由乐让、保群、双锁(景孝)等人,于二〇〇一年四月二十三日,访问了咸阳市政府及有关单位。首先到咸阳市政府办公室,由兰孟炎秘书长接待,我们把来意说明后,兰秘书长当时就帮助查找资料,翻阅后因材料不全,兰秘书长介绍我们到市志办公室、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市考古文物研究所、市历史博物馆等单位查找。
我们访问了咸阳市市志办公室周主任、市文物事业管理局调研员史宇阔、市考古文物研究所所长岳起和副所长时瑞宝等人。在接触访谈中,他们对平当的评价很高,一致认为:平当知识渊博、才能超群,是西汉萧望之、匡衡之后的第三位名相。平当经常奉旨出任“巡使”,所到之处都能为国家为百姓着想。他在十一个奉旨“巡使”者中,是功劳最大者。他所巡视之处,都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戴和颂扬。他谋略出众,朝廷很多重大决策都离不开平当的谋划。
平当是一位性格忠厚耿直的人,坚持真理,主持正义。为国为民,不怕得罪权贵,不怕受迫害。如皇太后叫皇帝封其姐姐的儿子淳于长侯位,而平当认为淳于长不够封侯的条件,就坚持反对,从而激怒了皇太后,而被皇帝贬为巨鹿郡(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太守,后被降职为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刺史。
由于平当精通《禹贡》,是治理水利的专家,当国家出现自然灾害时,就叫他出谋划策,以消除灾害。而平当离开京城后,自然灾害照样不断发生,这时皇帝感到束手无策,无奈招平当回京。此后,平当屡建奇功,屡晋官职,直到恢复光禄勋,升至丞相。
关于平当的坟墓,史宇阔调研员讲:“平当于公元前四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家病故,葬于平陵。至于墓冢在何处,现在不详。”时瑞宝所长讲:“要想找到平当的坟墓,暂时是不容易的事。因为西汉墓的最大特点,从墓的外表到墓室之中都无任何标记。就是皇帝陵中的大臣陪葬墓,也是无标无记,无法认清。何况平当是个丞相,他的坟墓就更不好确定”时所长又讲:“在咸阳,有关秦汉墓,只要我们讲不清楚的,其它任何人也不可能说清楚。”
当谈到平晏的历史情况时,时所长讲道:“平晏也是一个历史人物,不过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很少,其原因不详。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王莽时期是西汉王朝处在灭亡的混乱时期,很多事情都处在很不正常的状态之中。各种人物都有各自的处境,因此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版本不同的说法。”
当时瑞宝所长听了关于义马平晏坟墓的情况后讲:“平晏受王莽迫害,逃出长安死在义马是可能的。在平晏墓地所发现的大砖和一些文物,我认为是西汉之物。从这些文物来看,可以肯定,此墓是西汉时期的坟墓。不过墓地多次被盗,实在可惜。”
最后,史宇阔调研员又跟我们说:“如果你们要想进一步了解平当、平晏的历史情况,可到西北大学找历史系杨希义教授,他是这方面的权威。”
我们到西北大学找杨教授时,因其出差在外面未能相见。
第二次出访于二〇〇一年五月二十二日。杨希义教授在办公室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他听了我们的来意之后,对平当的后代在义马很感兴趣,并询问了平姓在义马及周围的分布情况。我们除了介绍平姓在义马周围的基本情况外,还简介了平姓在河南郑州市荥阳、开封市中牟、商丘市宁陵、汝州市夏店以及族谱上记载的山东省乐陵和山西省垣曲县、绛县、平陆的平姓都是义马迁移外出的后代等情况。杨教授听后很高兴:“平姓在河南分布这么广,是出乎我预料的。你们的到来给我解决了一个疑点。平当、平晏父子先后为丞相,是历史名人,可其后代子孙一直无影无踪,叫人不可理解。现在看来已有了明确答案,平当的后代子孙就在义马。”
杨教授就平当后代讲了四点:其一,义马平氏家谱称平当为一世,并记有“汉丞相,乾其都,平当建”。“建”就是始,就是首,就是以平当开始,是正确的。其二,从平当和平晏以后看,在平陵地区始终没有找到平姓的后裔,这说明了平当的后代已迁出了平陵。其三,河南平姓既多又广,还有山东乐陵、山西垣曲等地的平姓都是从义马迁出的,可见河南各地平姓与义马平姓很可能有密切关系。其四,义马有平晏墓地传承至今,其名黄楝冢。这进一步说明:从平晏开始,平当的后代就已经定居义马了。
杨教授建议我们到安徽省砀山县(原下邑县)查一下砀山县志,这对进一步研究义马平姓历史会有很大帮助。
当我们提出对“乾其都”如何理解时,杨教授讲:“‘乾其都’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到,谈不上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不过以我理解,这可能与平当一生的业绩有关。平当是位知识渊博、多才多谋、性格耿直、业绩显赫、官位丞相,所以后人用‘乾其都’作为尊号,是当之无愧、理所当然的事。因此对‘乾其都’要从广度、深度去研究,去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在含义。”杨教授在谈话中还用很多事实和典故来说明平当的为人,并要求我们从中加深对“乾其都”的理解。
当问起平晏的基本情况和平晏作为一代丞相,为什么在《咸阳市志》“历史名人录”中没有记载时,杨教授没有作正面回答,只是说:“平晏的历史情况在《汉书》里没有专门记载,而是在记载别人的历史时牵扯到一些,很不完善。目前我院的资料都已封存,加上平时我们对平晏的历史没有多少研究,所以现在很难对平晏作一评价。”当看出我们有所失望时,杨教授鼓励要我们不要灰心,还要继续努力。同时他也表示抽空查一查资料,整理一下平晏的历史。最后还建议我们到西安市旧古书店、咸阳市历史博物馆走访,翻阅一下《汉书·平当传》、《汉书·名人索引》、《汉书·公卿表》、《二十四史名人索引》、《元和姓纂》、《长安志》、《咸阳县志》、《砀山县志》等书籍资料,多方查找,或有收获。
我们根据杨教授的提示,先后到西安市旧古书店、咸阳市历史博物馆和咸阳市志办,按所提供的资料查找,除《元和姓纂》和《砀山县志》外,其它资料全部查看,同时还看了《秦汉历史名人录》、《秦汉名人墓地分布情况》等资料。看后对我们虽有很大的启发教育,但有关记载平晏的历史的文字甚少。
在此,谨向查访平当、平晏历史期间给予帮助的相关单位领导、学者及科研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七十四世景字 双锁 (景孝)
二〇〇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义马平姓渊源考
义马平姓源于姬姓,周武王之后代。战国时期韩国君哀侯少子婼封于平邑(今山西省临汾市),婼以封地“平”为姓。秦灭六国后,平姓族人迁居东方下邑(安徽省砀山县)。
西汉时平当祖父“訾百万徙平陵(陕西省咸阳市)”。
西汉末地皇元年,平当长子平晏携家出逃、到新安露头沟(今义马市头峪沟)病故,葬于沟东沿,栽黄楝树为记,称黄楝冢,平晏后人定居艺麻村(今义马村)。
平姓祖茔在义马村,共有三次立祖:
第一次于东汉初年,遥尊葬于平陵的平当为一世始祖,尊号“乾其都”;平晏为二世祖,葬于黄楝冢。后又建茔平坟于村西,历四百余年,传一十三世。
第二次立祖于北魏天兴年间,尊十四世平宜、平玄为始祖,葬于东坡,立碑为记。后又建茔赤坡、黄楝树坟、西南隅、南沟西坡,历一千一百余年,传四十七世。
第三次立祖于明万历十三年,尊六十一世九思(又名九龙)进孝、进禄、进忠、国顺、进贤为始祖,其中九思葬于山西省小赵村,国瑞葬于渑池县义昌村,六门祖茔自立自载,历五百余年,传一十八世,前后共七十七世。
义马平姓迁居他乡的支系,如:汝州市夏店街平姓,约于宋(金)年代迁去,祖茔栽黄楝树为标记,已传二十八世。还有山西省垣曲、绛县、平陆一带平姓。明万历年间,平九龙(九思)出任垣曲县教谕,死后葬于小赵村,其后人留居该地,分居绛县洪水村、平陆县陶沟村和垣曲县董家庄,传一十七世。
山东乐陵平姓。明朝时乐陵平姓多次回义马村认祖立碑,现南山老茔尚存“明山东乐陵县典史对山平公墓”等碑。其它还有迁往洛阳、南阳、解州、卢氏等地的平姓。
海外平姓:一九四九年平家祯、平家越兄弟二人移居台湾,传四世,约三十余口,分别居住台湾、美国、南美洲等地。平绍锋一九四九年移居台湾,传二世五口,分别居住台湾、美国、泰国等地。
平姓标记:平姓族人不忘始祖平晏携家人出逃受尽黄连之苦,坟载黄楝树,称黄楝冢,以表怀念之情,流传后世。义马平姓凡立祖茔均载黄楝树为标记。
序言
平氏,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历数千年风雨沧桑,经无数次迁播流离,瓜瓞延绵,薪火传递,后裔遍布华夏,名流贤士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大的贡献。
远追先祖平当、平晏,曾为西汉父子丞相,有明经博士、七相联班之美誉。惜我二世祖平晏,为躲避篡逆王莽迫害,举家逃亡,在动乱疾病交加中不幸病逝于古新安艺麻,遂葬于艺麻露头沟东侧(今河南省义马市境内),至今近二千年矣。据考证,平氏后裔为使本清源正、派支不紊,曾先后三次立祖,追思先贤。第一次立祖于东汉初年,崇平当尊号“乾其都”,为一世祖,葬陕西平陵;平晏为二世祖,葬于古新安艺麻露头沟后定名黄楝塚。后又建祖茔平坟于义马村西,下传一十三世。二次立祖于北魏天兴年间,尊十五世平宜、平玄为始祖,葬于义马村之东坡,立碑为记。后又相继扎茔赤坡、黄楝树、西南隅、南沟西坡五大老茔,下传四十六世。三次立祖于明万历十三年,尊六十一世九思(九龙)、进孝、进禄、进忠、国顺、进贤为始祖,分六门各建茔地,自立自载,至今已历五百余年,传承一十八世。
二千年来,义马平氏后裔也曾多次撰修家谱,然因历史上兵连祸结、战乱频仍,加之饥馑年成、灾荒不断,诸多珍贵史料、实物散失殆尽,让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现存最早的义马平氏族谱,为清代乾隆五十五年编修。三百多年来,族人几欲重整,思念久存。公元一九八九年,族中长者兆英、乐周、乐让、保群、曰义、景孝、景辉等,为再修族谱夙夜操劳、穷尽其力,累积了大量珍贵资料。尔后,随着义马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平氏最古老的祖茔、二世祖平晏的长眠之地黄楝冢为环保电厂占用,不得不动议迁移。动迁过程中,家族理事会成员道义在肩,捐款捐物,身先垂范。在他们的感召下,族人踊跃善举,义无反顾。七十三世六银,七十四世清合,年迈体弱,生计艰难,或将政府低保金、或将女儿养老金慷慨捐出,以尽仁义赤子之心。合族一心,众志成城,公元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终于荣迁二世祖平晏墓寝至青龙山平氏祖茔老坟。翌日,再聚平氏后裔数百之众,举行了隆重的荣碑仪式,终了平氏后人追思先贤绵绵之情。
同根相连,血浓于水。二世祖平晏墓寝的动迁,在全国各地平氏族人中反响强烈,或致电致信,或前往祭拜,引起极大的关注。公元二○○年农阳二月十三是个特别的日子,湖北荆楚地区、河南汝州夏店及江西平氏后人风尘仆仆、联袂义马,祭拜先贤,寻根问祖。青龙山前,彩旗飘扬,人潮涌动,香烛高烧,鼓乐齐鸣,二千年后平氏后裔首次融合在一起,祭拜先祖,再续血缘,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公元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义马平氏家族理事会成员保群、铁亮、丰军、泰峰、伟然等五人应邀参加在湖北荆州召开的中华平氏联谊筹备会议,受到与会各宗亲的热烈欢迎。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平氏联谊会领导机构,义马平氏后人保群荣幸被推举为副会长,丰军被推举为副秘书长。
会议期间,各地平氏宗亲纷纷表达了前往义马寻根问祖、研续族谱的强烈愿望。这不仅让我们再次感受了宗亲间的骨肉深情,更给我们以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为此,二○一一年岁末,义马平氏理事会作出决定:举全族之力,毕修谱大业,力争最短时间内面世。目标既定,理事会成员深感责任重大,夙夜忧思,寝食难安,恐负祖上恩德及族人重托而使谱牒之无望也。为使新谱内容更加详实,理事会成员保群、桃银、长福、荣增、铁亮、丰军等,宵衣旰食、舟车劳顿,远赴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访同宗、查资料,解典故、证实史,保证了族谱在预定时间内付梓,方如释重负,心稍安之。
是为序。
义马平氏理事会会长 平保群
公元二○一二年六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