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平氏源流说

尝闻万物乎天,人本乎祖。如山之寻其脉,千峰万壑,此其发也;如水之浚其源,千流万派,此其出也;如木之培其根,千枝万叶,此其分也,不知祖宗之所出者,谓之忘本也。

粤稽吾平氏,源韩而系出姬姓,乃黄帝苗裔者矣。

《史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母附宝见电光绕北斗枢星,感之而孕,二十四月生帝。

帝,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正妃嫘祖,生二子;一曰玄嚣,降居江水;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之女,生颛顼。颛顼生子穷蝉。颛顼崩,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娶陈锋氏之女,生放勋,是为帝尧。帝喾元妃曰“姜嫄”,邰氏女。生子曰“后稷”,名“弃”。自黄帝舜禹,皆同姓而异国号,以彰明德。故黄帝为有熊氏,帝尧为有虞氏,帝禹为夏。后别氏,姓姒氏。契为商,为子氏;弃为周,居姬水,姓姬氏。迨至帝后裔姬昌,商朝西伯侯(前1099—1047年)称“文王”。子姬发(前1046年)灭商而建西周,为“武王”。前1042年武王子诵继位,谓“成王”。据《通志·氏族略》称:周成王诵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山西平阳)一带,称唐叔虞。叔虞子夑从唐迁至晋水(山西太原)称晋侯。历宁族——服人——福——宜臼——司徒籍——籍长子费生,次子殇叔——费生长子仇。后,晋穆侯封子成师于曲沃。(山西闻喜东北)成师次子名“万”,为万武子(姬武子),得封于韩原(陕西韩城西南)故名为“韩武子”,此韩国始祖。《氏族·通知略》第二称:韩氏姬姓之别族,出晋穆侯少子曲沃成师,生万,是为武子,食采韩原。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见《史记》

悼公七年,韩厥(献子)卒,历传——宣子(起)——贞子(须)——简子(不信)——庄子(庚)——康子(虎)——武子(启章)前(424在位)——景侯(虔)(前408在位)——列侯(取)(前399在位)——文侯(前385在位)——哀侯(前376在位)前371年,哀侯因以韩廆为相而爱严遂,二人甚相害也。严遂令人刺韩廆于朝,廆走哀侯,哀侯抱之,入刺韩廆,兼及哀侯。据冯梦龙所撰《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记载:“韩山坚代侠累为相国任,而素与侠累不睦,乘间弑哀侯。诸大臣共诛山坚,而立哀侯之子若山(懿侯)即位。”哀侯少子婼食采平邑(山西临汾市附近,湖北谱载平陆,待考)遂以邑为平氏。此平氏之得姓始祖。平与韩氏、何氏源同与兹。北京姓氏研究学会《百姓寻根》、《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坌述中华平氏为战国时期韩哀侯少子婼,食采平邑以邑为氏。四海之内,婼公后裔盛矣。婼公传审公——用公,用公传七世迁汝南始祖至十一世戬公,至十三世平当

“平”氏,唐太宗八年甲午(634)年,奏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膏梁,右寒畯,合一百九十三姓,千八百九十一家,推汝南平氏旧望在焉。是年,公子孙高提钦赐世谱篆文,流著子孙,以彰其盛,世谱旧望称:汝南平姓合百二内。三千新进无此,显荣昌大,永载宗祀。此为庐陵欧公赠此篆文以表之——江西修水《平氏家谱》。河南荥阳堂《平氏宗谱》第三编《洪洞大槐树移民志》第三章序: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内设十号供橱,记载古槐移民先祖姓氏,第九号供橱共刻二十八姓,“平”乃其中之一。

中华平氏一世尊祖平当,生三子,长子公为迁义马始祖,次子公为迁松江始祖,三子公失考。

(《汉书》《平当传》)记载,成帝汉平元年(癸巳)公元前二十八年为给事中,绥和二年(丙辰)(公元前七年)使领河堤,汉哀帝建平(丙辰)二年,(公元前五年)以光禄勋为御史大夫陞为丞相,冬月故,亦传公元前四年三月二十八故,赐爵关内侯;长子平晏,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一年)领机事,汉平帝三年,(公元三年)为尚书令,子晋父爵,父子明经丞相。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为新公,封防乡侯。晏公长子三世祖公、次子公,(三子公失考)为今河南汝州义马各地先祖。公长子用中,次子用礼(失考)为迁松江各地始迁祖,尔后,子孙蕃盛,星罗棋布,因代远年凐、兵燹水火、谱牒不全导致祖源不清妣氏失考,世次混淆,本次修谱只是根据当地迁徙作为一世绘成世系图牵引至家庭现有人口。

现将中华平氏各地迁徙始祖源流世次概括如下:  

河南义马、汝州平氏  自王莽始建国(公元九年)时有二世祖平晏不受“金匮藏书”之惑而携家东迁艺麻东屿,(今义马市义马村)至今二千余年,其间三次立祖。第一东次汉初年立平当为一世祖、平晏为二世祖,第二次立祖于北魏,天兴年间,尊十四世平宜平玄为迁居当地始祖;第三次于明万历十三(1585)年,尊六十一世九思、进孝、进禄、进忠、国顺、进贤为始祖,尔后,子嗣繁衍之盛,迁徙他乡者,山西垣曲、绛县、平陆、洛阳、南阳、解州等处,惟汝州夏店平氏南宋末年(1204年)义马平氏四十八世祖平顺,因常年经营盐业,往返驻马店和潼关之间为便经商于宋嘉泰四年(1204)自义马徙汝州西北夏店街。今传七十八代。

河南虞城夏邑(砀山)平氏  因中华平氏一世尊祖平当诞生之地沧海桑田,世蒙福荫未曾远游。维达尊与子纯诚,孙文祥之三代于300多年移居夏邑杨集,奉为当地一世祖。

河南新郑荥邑堂祖源  据二〇一九年新续的《平氏族谱》中“总序”、“序言之一”、“序言之二”、“序言之三”和“始祖考”综合叙述,荥邑堂平氏源于人文始祖黄帝姬周武王之后战国之时韩哀侯少子婼,食采平邑,以邑为平姓,尔后有道仁于明洪武六年(1373)至永乐十五年(1417)随着“洪洞大槐树移民”由山西洪洞县移民中原,定居今河南荥阳城南曹固堡塔连坡,因而为荥邑堂,道仁为迁徙一世始祖。九世继川,明末迁新郑平庄,为新郑开宗始祖。其后裔耕读传家,繁衍生息。清朝中后期因战乱年荒,陆续从荥阳分别迁居新郑、新密、巩义、禹州、叶县、鲁山、泌阳、睢县、社旗等地,还有定居省外和国外的。其迁居禹州的是十七世国华、学勤、黑范坡刘平氏的后裔。迁鲁山县的是十一世尚义的后裔,迁叶县的是十一世的后裔;由叶县迁泌阳的是十八世建长、建广、建亮、建录的后裔。迁睢县的是学义、学征、学礼的后裔;迁社旗的是由荥阳泗水一世其生的后裔;迁扶沟是十八世新月、军水、其正、新正、新宽的后裔;迁中牟万滩的是一世平天成的后裔。迁开封杞县的是一世好顺、好才、好德、好征、玉新的后裔。迁新密的是十二世的后裔。迁巩县的是先祖水先(世次不明)的后裔。迁方城的是十七世万民的后裔,九世相川后裔定居荥阳贾峪镇,越六百余载递传近二十余世,人口众多。乃物盖华宝,人杰地灵,中原之名门望族。

河南焦作北敬村平氏  因家谱久失记载全无,经二○○五年五世裔孙来梦,来臣最早的平氏家谱记载,抄自河南老家的大宗图派字十个,振大九五来,金林清俊长。振字派以上还有十代,是最早迁居北敬村的平姓始祖,尔后在北敬村北祖茔村内关帝庙有清咸丰九年十月二十日立捐资碑、刻有振虎一子大江、光绪二十一年四月甲浣,祭思敬皇清处士平公讳振旺、字永福,行三,配白氏合葬之墓,男大兰立石,因而以振虎、振兴、振旺、振财、振京为该地支祖,居北敬村平氏皆五公后裔,自上而下世系十六世。

河南林州平氏  1986年3月平西锦主编的《平氏家谱》记载,盖余平氏一族,自山西高平迁壶关,大明初《林县誌》记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徙泽,潞无业游民於河南,北由壶邑迁入林邑心庄祖居,即今林州市平新庄村也。前五世有坟墓碑文为“平氏老茔”据光绪二十一年(1895)谱序传,此为迁林邑老茔,憾者无文无名。自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年)造立家谱,六修于2002年,二十余世,又有1986年十六世孙本栓,十四世以下以“秀”辈分嗣五十九支续完亦同南岗、北尖沟平氏联系一族。自迁徙始祖、二世世系已绘至十八世。经查二O一六年《林州平氏族谱》,现居昆崙山平氏实为本地六世祖时兴支系,传至十一世祖东星。东星生六子二女,长子芳溪迁林邑昆崙山。芳溪生二子毓珍,毓珠,今已递传十九世。

河南安阳内黄平氏、本地始祖公,迁徙始祖失记。安阳内黄、濮阳平氏 皆为公后裔,与安徽淮南同宗共祖。

河南濮阳平氏 家善公清朝时授登开州(濮阳古地名)仕郎,后留居濮阳城关御井街,家善公为当地迁徙始祖。

鹤壁浚县平氏  本地始祖公,部分后裔从王庄集迁居今钜桥、姜庄、白庄,伏道南申庄等地,与安徽淮南平氏同宗共祖。

江西修水平氏  始迁祖宗道公乃弘图长子。宗道生二子大用、大才。宗道长子大用生二子世贤、世英大才公读书明德,隐居不仕。世英公生子三:必文,必义、必武必文公生于北宋景佑元(1034)年迁江西抚州临川世派繁衍;必武公生于(1043)分迁毘城平家渡口,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冬,武公三十世汉英、三十一世士楷士桢与分宁信公子孙相遇同作《无锡同宗分迁序》。义公世居,生一子海宽,海宽长子胜旋元凯,生二子本渊、本深本渊生二子未记载,本深已繁盛未详,海宽次子胜通元亨,兄弟因金人变乱于北宋时逃避豫章,公卜居武宁高坪,公来至修水关口,相传观音化身俨丽女子赠诗曰:“誓卜逢坪住,灵禽兆瑞祥,依吾今日语,天命子孙昌”灵禽即凤凰,故居今凤凰坪。有公长子本澄居四世仲信与子万一创南立平家坊公后裔万松迁居瑞州锦水街,尔后公创殷段公复居凤凰坪公卜居游塅,分散湖广、长沙、婺阳,虽派各支而固宗一本,今已传中华平氏八十世。摘自清雍正三年(1725)宗公二十六世孙天育《平氏重修宗谱源流旧序》。

江西上饶平氏  据二〇一五年《平氏族谱》所录嘉庆、同治、民国及十二届原叙谱序,始迁祖宣教公于元成宗(1295—1305)年间以明经授宣德郎转升奉政大夫知江南庐州府事致仕,后偕子顺秀由江南,越建昌豫章迁居南丰十三都后举中屋。有若寄居与抚金之谿南饶州之鄱阳广信之弋阳、广丰、铅山、玉山、本府丰邑之於家磜坪上、长岗头黄满等地。又有道乌、道龙广丰枧底平家迁浙江,六十七世祖生乾隆嘉庆年间迁福建建宁;清道光(1821—1851)年间,有文铎裔孙德济、德诚自河南彰德府(安阳市)由南丰,莱溪后举迁今福建霞浦、牙城、福鼎、白琳、秦屿等地据今200多年。

而宋世迪功郎公字汝相,由河内豫章徙居泽澜门白竹,传十六世泰川公逸德因游白竹老山见其川岳联辉、四围耸翠、爱契我龟、爱筑我室,泰州亦为白竹之始迁祖。有徙居小池戴坊邑之西隅广昌袁家其散布百余县市皆顺秀、穆公之后。

湖北荆楚平氏源流  2008年转载的由六十世燧公裔孙宗山三阳氏所撰的“平氏源流叙”:考余宗绪系出于周文王之昭也。武王裔孙姬武子事晋,曰:韩武子……后至韩哀侯少子名婼,食采平邑,今山西平陸县遂以邑为氏。汉成帝有当公以明经拜相,赐爵关内侯,余族尊为一世祖。二世晏公克继父爵,复以明经拜相,封防乡侯。四世峰公始迁河南新安县为东汉武帝太御,后裔迁徙中州,越至五十一世千一公事宋高宗护驾南渡至。家於会稽山阴(见原序·其四),卜居于浙江嘉兴府崇德县东北隅街。其子翠岩宋拜学士,筑室女儿乡四都八字桥之北,自署“翠岩书舍”《望远楼家谱记》。孙泽之元授儒学提举世居崇德女儿乡,后迁邑东五都尊贤里。生二子:道清、道源泽之长子道清生于元至大乙酉(1309)八月初四申时,卒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八月十八日亥时。生三子:安理、安道、安仁。明洪武四年(1371)安理公授沔阳马骨畈湖官,与弟安仁、安道同赴任于沔,居江北上下门安仁公复回崇德居五都尊贤里安理旭、昱、晟、昌、旦。安理长子公生三子:瑚、琏、璇公继族弟公嗣,琏公明永乐十五年(1417)举人,初任四川潼川县训导升浙江杭州府余杭县教谕,又升云南旌德知县,今云南余杭有其后裔公生一子,后裔遍布今江苏无锡等地。旭公、晟公、昌公、旦公后裔乏嗣,唯公三子五十七世公生五子:汶、渊、江、满、河,五十九世公长子公、次子公和五十九世公之子公后裔居今沔,仙桃、竟陵等地,五十九世公长子公次子公和五十九世公次子公后裔居今洪湖、枣阳、南漳及仙桃三角垸等地。安道三子公支下公之子六十世公后裔居今潜江等地。安仁长子随父回崇德,安仁次子公支下日伦之子六十世有遂、有道后裔居今仙桃三伏谭、天门伏岭等地。居南漳平氏为启泰公四子之柽的后裔,居枣阳平氏为启泰五子之梧的后裔。

泽之次子道源,进士,任江西豫章太守“卒于官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磁器街”,享年六十二岁。生三子:长子孟达,字安邦;次子孟芳,字安国;三子孟扬,字安朝。“昆仲三人均以武宦显”。孟达长子秀一,讳良材,元太学生;次子秀二,讳良恢,元顺帝后至元三年(丁丑1337)进士至正三年(壬午1342)授荆州渚宫路事,与秀一同赴荆州。及明革命,弟兄二人越江(陵)至潜(江),后潜隐监邑丫角(庙)。大明定鼎,明洪武四年(1371)始迁监邑东关外(容城老东门)、石竹湾(红城夏王村)、窝居岭(毛市平田村)秀一公之子允富生三子:兴礼、兴仁、兴信兴礼之子五十九世公生一子彦贵兴仁之子五十九世公生一子彦文兴信之子五十九世公生二子彦俊、彦章

秀二公生四子彦经、彦纶(失考)、彦纲、彦纪(失考)彦经生二子:如瑚、 如琥(失考如瑚长子五十九世可立失考,次子可仕生一子伯萃,三子可成失考。彦纲生三子如珊、如璃(失考)、如璜(失考)如珊之子五十九世可用生一子伯富,其后裔遍布今监利市乃至楚天各地。居恩施太阳河平氏为彦章支下步锦公后裔;居建始马水河平氏为彦贵公支下榜公、楠公、柯公后裔。

湖南华容状元街的一支是淳厚、道范、南生公的后裔。

湖南益阳、汨罗、湘阴公次子文釡公后裔。

四川潼州、大陵、合川平氏是公后裔。

四川筠连平氏是邦禄公后裔。

荆楚平氏自浙来鄂约递传25世六百余年,世系图自中华平氏一世绘至八十一世。

安徽淮南平氏  始迁祖平定举家随山西洪洞大移民屯滁(今安徽淮南明代为滁州辖地)《明史》卷(144)载平安滁人,字保儿,父平定从太祖起兵,官济宁卫指挥佥事,从常遇春下元都、战殁。初为太祖养子,袭父职,进右军都督佥事,转战南北、经河南内黄浚县等地,娶当地官宦之女为妻,而今子孙繁衍,世居此地。后平安淮南平圩造府邸建大都督府,且世受爵禄。古代府邸遗址,文物,至今尚在。淮南平氏以平安为一世祖,代传二十四世。淮河之畔的平圩、松林、店集、淮南市区,人口已逾二万。

安徽马鞍山平氏  公复迁漆桥之始祖,淳邑平君国器,以其祖善真、安真银林市徙居上村,乃历世既远,以乾隆九年甲子(1744)谱序为据。

安徽宿州平氏  平华信传述本地一世祖移居江苏泗洪县至三世平献阳又迁徙皖泗县山头镇大柏村,到第四代时有平广新移居山头大李村,即三界村,第七世时又定居江苏宿迁市区现人口170余人。

山东古邾邹城平氏  其先祖(名讳无考)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从泰安宋官庄迁至邹城西北中鲍店(北平阳)立家庙建有平氏宗祠,尔后先祖平立清初由邹城西关迁居香城为始迁祖,其子平国之长子平宏定居香城,次子平宏迁居大黄庄,2004年续定20派字,至今人口约1000多名。

山东海曲平氏  太高祖起隆为一世有先祖讳天祥者明嘉靖间曾任县令。由六世祖际昌、际晟创修平氏家谱。立八世字派,后裔散居平家村、赵家庄、高旺庄、亦有自陶家村徙居范家河,日照东门里 ,在香店村等地都是德池玉池的后裔。(摘自2009年金秋谱序)

山东沾化平氏  有《平氏族谱》叙引曰:“余祖始於韩哀侯少子婼,食采于平遂以为氏,传至平当任汉丞相,历唐宋明皆有职官可考焉”。而沾化平氏其於毓晋播迁於齐,因无疑也。据道光十一年春由九世孙延庆、笃庆、经沾邑禀生耿老夫子和盐山县辛卯举人苏州府常州县正堂张大人点评;沾化平氏原籍北直隶顺天府迁安县。自明永乐间,北京建都迁山东武定府沾化县城东平家下洼安居乐业前庄后松柏树系永泰祖坟,因而永泰为迁徙始祖,二世祖维新维义分两大支,四世祖兄弟三人同母氏于明末清初之时迁直隶天津府盐山县城东高谚铺良章庄,又有迁浦台县旧镇居住,从永泰始祖递传十字派序,自迁徙祖一世永泰已绘世系至今九世,今沾化平氏乃维新、维义之后也。据临沂家谱记:祖籍由山西大移民最早落自日照平家楼

山东李庄平氏  李庄平氏和江苏曲阳桃林平氏一脉相承,皆由八世祖从外地肩担而来,九世祖平天恩生三子一女、长子世龙李庄,次子世举路庄三子失名少年出走,飘泊异地无从可考。

山东邹城、田黄、泰安平氏  祖源据1962年该地《平氏族谱》引言,谱序记载:平氏迁徙一世祖平林、二世祖义顺,后有老三支起正、起亮、起明,因受蒙古大汗铁木真二世忽必烈南侵中原之乱,于明奉命自山西洪洞县携家及随从人等迁至鲁之南名胜泰山,见其山峦起伏、层林尽染、百花药草,万古丛生名胜古迹,遂居老奶奶庙、碧霞祠旁即泰山脚下东三十里之宋官司庄而定居数六百年矣,至六二年修家谱乃传十余代。光绪年间,起明后裔士举之孙易祖迁居邹县东七十里田黄东三里小山头,尔后十余年有经祖又移居邹县东八十里杨家庄志善之子荣和、荣元于光绪年间迁平邑南六十里郑城北五里柿子峪村。至今今还有起亮,起明士举后世居泰安;士举之孙易祖迁邹县,田黄。

山东枣庄平氏  据民国二十九年创修家谱,记载:本高祖魁系支派上溯至太上祖安为始结续,高祖讳魁一,发育珐、珩、召、每、坦、安、贵、瑛、冉,单字为名,定居枣庄十余年而不知祖源。

山东淄博石桥东吕村平氏  自明朝洪武年间迁移,淄川城北三十五里南家庄,芜本族缮修世谱,先有七辈又续游子二十辈。

山东菏泽平楼平氏  先祖伯元,原籍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明洪武年间奉旨迁至曹州府杏花村,因黄河决口频繁,十四世祖学文、学会携其子国柱、国立、国干、国栋举家迁今平楼。十一世祖万智(携子其明、其德、其容)迁居后平庄、申庄。十二世思舜、思明、思义、思恭迁今前平庄。十七世维钦、维连后平庄迁今洪堂,杏花村先祖思海先迁巨野县太平集乡北四里平庆,六十年代又迁今龙烟乡湖八里新平庄武成县张石店村平氏是由巨野迁此的,现居曹县、李楼集、长寨、魏楼、闫楼、成武大田集等地。平氏世维则的后裔,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九世永亮,二十世连书、连进、连喜四人前往河南内黄井店南街平氏寻亲问祖,相互经历史佐证实为韩哀侯少子后裔,双方公认同宗同族,世代清楚。今已传二十六世,人口约五千多人。

贵州贵阳市平氏  据一九九八年六月整理的《平氏宗谱》记载:中华民国拾陆年(一九二七年)八世祖平正治平刚平正伦撰写的平氏族谱序:吾氏系出姬氏,继黄帝之后古公亶父,被狄八侵掠分居岐山,姬周一脉,同流者至韩哀侯封其少子婼食采于平以邑为姓,传到明建文时有平安公派名世臣鏖兵白沟,破燕师而定天下,世居安庆府怀宁县之西门丁字口街乃为世家望族,世臣公子德驹、德钧、德修、德方、德邦、德卿迁分江苏,中书进士德卿徙居江南徽州府休宁县平家湾国霖公於嘉靖五年(1526)入黔,旋至余庆堡为寄籍贵之始祖本復之子国钧於明永乐间开创黔地,设立贵州改罹施鬼国为贵州城殄灭夜郎王,因而凡贵州贵阳青岩三都都匀等地平氏乃平安之裔也。又有二〇一九年平立豪记叙的《贵州平氏历史起源的概况》记1369年因朱元璋下令屯田垦荒,平氏支族举着“屯”字标志徵入贵州移居青岩、白岩脚、三都平姓苗族由江西支和安徽支入黔,江西支又分吉安南丰经宝庆府进入贵州。后入都匀、平堡、由都匀分散到三都县、遵义、安顺等,都匀支和三都支迁徙一世祖都由湖南保定府入黔世居十代,前源已忘,至第十一代入黔第二十三代公于清康熙年间自匀城入邑筑堰塘修祠堂、百业兴旺、三都始祖维余公、雍余公立足麻光家呈古代苗族右厢棺式,五合碑志,二地平氏皆又仰,勒仰之后

江苏灌云平氏  迁徙祖平立纲、平立仁于清嘉庆(1790-1820)从苏州阊门地区定居,大伊山脚(灌云县城伊山镇)虹桥头至今200多年人口500余。自一世立仁立纲已绘至九世。

江苏丰县古丰堂平氏  祖惠于明初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至丰县(原隶属山东)其一支迁山东梁山县至今二十七世近千人。首羡、贾旺、杨楼……皆平氏一脉。

江苏南京汤山街道鹤龄社区平墓地村平氏  据《平谱》所载,南宋时有平氏家人在朝为官,某年宦游名胜景域见此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乃繁衍子孙之风水宝地,遂迁居于此初名“平茂地”,辞世后亦建墓造冢,埋骨安葬,因而为“平墓地”。二〇一一年冬,有平顺祥和平植照联谊走访于此,了解到“平墓地”为汤山街道鹤龄社区境内自然村名,全村2000多人皆为平姓子孙。幢幢楼房鳞次栉比,风景优美可惜家史资料全无,人们族事淡漠。尚没归入总谱。

江苏锡山修齐堂平氏  据戊辰锡邑平家渡,平氏今修宗谱出自战国时韩哀侯少子婼,迄明有鉴公后。本支始祖都督公讳安,怀宝公支图序父讳定,本滁人,因元罔治徙居北直保定府新城县益原庄。定公佐明太祖定鼎有功,历任将军都督并结姻亲,建文时永乐之变,公与李景隆、耿炳文、宋宗屡战辄败,公奋勇先登,大战白沟,后葬与凤翔皇陵北界,离皇陵二十余里,奠邦公以前世系失考,奠邦子信忠讳谦隐遯来锡。家于蓉麓寺庄,筑兆于杨氏园基左,至宣德元年御祭有碑文曰:“嗟尔平君,佐我皇明。谦公舅氏,信忠将军。”

江苏南京六合区平氏  源自安徽徽州,清代时,因旱灾迁居来安、裴集、三汊平云定居,后为避兵荒迁居六合、程桥,尔后又分迁彭樊、姚庄、平洼。民国初期祭谱并拟定派字:士、国、兆、正、宝。

江苏常熟平氏  祖源为锡山修齐堂一族,其先祖迁居常熟,名讳、年代无考。

云南会泽、陆良平氏  迁徙祖平衡、平朝海先在山西临汾转徙南京高石坎竹子巷,明清时随军开发云南乃安居曲靖,后外出经商至会泽。今以濯尹家村旁太平村,马武乡土城大黄古镇,嘎古村平氏皆上达,上国两祖的后裔。

云南马关平氏  2014年平自培等整理的《平氏族谱》记载,本平氏约在(1745年)乾隆十年至(1754年)乾隆十九年先祖(不知名)在麻姑开采金矿而定居此地无文字依据,只有仍孙(自字辈)敬立“太祖考平公讳志从之墓”的对联“寻知此地葬太祖,遗憾子孙不知名”最远祖先祖是平朝清,朝清之子登可公碑记祖公登可清朝中期奉命带兵丘北剿匪英勇阵亡。自一世迁徙祖朝清至十二世。

云南鲁甸平氏  原籍南京应天府白马街柳树巷,清乾隆年间到云南曲靖陆良居住,后又从陆良迁到昭通黑泥地。不久曾祖从昭通黑泥地定居现在鲁甸,其中一支迁到四川,一支迁到贵州,一支迁到云南东川。

辽宁抚顺平氏  源于河南义马,转徒山东即墨、登州等地,迫于生计,又闯关东,居奉天,落籍今辽宁抚顺。迁徙始祖宗华。

吉林双阳平氏  先祖原籍河北甯河县,清康熙年间四世祖玉发公始迁吉林城西苏瓦延站(当时尚没设治立县)东甩湾子屯。开荒垦地,繁衍生息。殆光绪二十二年冬,各立门户,五支分家。民国初已有六十余户,三百多人,尔后分迁吉林双阳、盘石、永吉各县居住,四世祖玉发前世系失考。

黑龙江平氏  迁天津静海平氏源流:先祖(名讳失考)明代随山西洪洞大移民迁徙山东,后迁天津静海。有迁徙祖平锣锅(外号),清朝从军征战有功,由火头军升为大将,赐封都城(顺天府)北京镇守午朝门,迄今递传七代。

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平氏始迁祖平发妣刘氏,清代由山东登州府文登县西甲八社平家庄迁此,生三子:万财、万良、万昌。递传八代,二百余人。

浙江绍兴乐清蒲岐平氏  据道光已酉(1849年)孟月,后学胡叙五所撰蒲岐平氏重修宗谱序言:蒲岐平氏始祖兰亭绍兴山阴人,行商於乐清,见蒲岐为鱼盐之地可以聚国家族、遂土著于蒲之北门是为蒲岐之始祖,其发源于韩哀侯少子婼。兰亭公自明季迁居乐清鼎定,生齿未繁,又遭闽耿之变,步散异地。延公由汝南迁蓟州至十九世居崇德,善明公又传十世迁居杭州吴山览公,览公传八世行本始居绍兴山阴。后有茂芝公为蒲岐平氏一世从明隆万间(1567-1573)年徙居乐清蒲岐。从迁山阴前世图一世延公至三十八世;迁乐清蒲岐后世图一世茂芝至十五世。(摘自乾隆戊子(1708年)壬申恩科举人山阴宗孙世增平氏撰)

浙江绍兴山阴和丽水市莲水都区平氏  始祖原籍中州,於宋室南渡琪扈至临安,嗣居山阴石瀃村及明中叶南山公始迁桑渎。

北支谱原叙自宋室乘兴南迁,驸马公讳琪,扈至临安嗣家之石瀃村、驸马公之孙贤二公入赘桑氏开基居北平家岸恒山公。现居后人暂未联系上,世系图未录。

平之克世显於西北,越之有平氏北宋尚公主者驸马公讳琪,以二馆懿亲与邑跸彦,逮奸桧盗柄,时事日非,乃弃官隐山阴石瀃村,山阴平氏,自此驸马公始,一传:欢一、欢二。欢二生五子:贤一、贤二、贤三、贤四、贤五。从迁徙祖一世太公纪康绘图至七世。

浙江丽水平氏  莲都碧湖大高斜村高番平氏,始迁祖文广公自江西迁居西沙岸,二世:祥志、祥魁、祥分,遇郑山郑君曰:“ 十三都高番,山环水秀,地旷人稀,可卜筑而居。” 后弟兄三人卜其阴阳,果一兰亭胜景,遂定居此地。

浙江宁波平氏  杭州湾新区庵东路湾平氏清光绪年间,太爷爷从绍兴迁原慈溪周巷北大塘头,后随杭州湾滩北移今路湾村断头湾,在迁徙中还移居慈溪长胜大牌头等地,其家史资料在文革中遗失。

四川筠连平氏  迁徙始祖万钟公始湖北监利邦禄公名万钟为彦贵。。公次子约明隆庆末年至万历初年宦游四川叙州府,见其山清水秀,地灵人钟,乃定居于此,家室殷富,俸禄颇厚,遂置产庆符邑永宁乡,及明末清初兵燹连绵,清顺治元年(1644年)张献忠陷涪州,我族因近城傍道,族人尽遭涂炭,遂流落他乡。有汝厚公、汝先公于(1649年)迁高邑定边乡落木柔马草坡。汝先公贸易云南未回,汝南公又迁沐爱安静乡上一甲。汝茂公避难嘉定府峨眉乾埧,应时公迁成都重庆州。蜀南支系自顺治十四年(1657年)历经三百五十多年,繁衍十五代人口二千余众。

·渝籍平氏  2009年8月8日平自奇撰修族谱序传,考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九世孙宗敏谨识,本以四川籍平氏平梽、平棯二公于明万历二年由江南抚州府入川,复到贵州遵义府定远县安福里八甲地名水口庙居住,又有京臣公于清康熙年间移民入川至今300余年,繁衍十四余代。

重庆万州平氏  家谱于中华民国元年冬月初八谱论小引回:平氏世代殷臣至十二代孙古公亶父乃为诸候生季历,历生文王姬昌,昌生武王姬发,发生姬诵,诵封其弟叔虞於唐,越数代於韩哀侯子婼食采平邑,其文武继世,始於洛阳,发轫于江南松江,苏州和州峩眉,食采浙江绍兴与江南、江宁,又於江西贑州、山东历城、四川䕫万等处不一。是以丁繁族众、支派分别、远近亲疏莫辨然有幸焉。乾隆五十八年,七世祖草录其大略,下马始祖平大见系浙江绍兴府山荫县自洪武二年发派于四川䕫州府南浦今万县落籍迄今六代,明时平肇字文远,系弘治隆盛年间(1418年)、平章平相平纲、肇生如衡。章生耀衡,相生权衡,纲生量衡,万州平氏皆下马始祖如衡之后矣。自迁徙一世中华六十世肇、章、相、纲,绘图至七十八世。

重庆奉节平氏  祖源湖北,迁始祖名讳失考。只能自中华世次七十三世书玉、书贵绘至七十六世。

重庆巫溪平氏  祖源,隶籍湖北、监利世系从中华世次七十二世绘至七十八世。

重庆合川平氏 是琏公后裔

广东花都平氏  据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五代孙平广文,十六代孙平永成编纂的《木广塘村平氏族谱》中木广塘村名由来称,相传天启年间(一六二零)年其祖先平文叙携同家眷,从江西沿途卖艺到现今的国泰白坭圩一带,由于做戏用的猴子有病,只好选择一个有茂密树林的地方把猴子放养,后来为维持生活,向当地的碧湖山庄(现墩水基至大岭脚一带)的庄主租种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殖繁衍、后又有黄陈两姓徐徐迁入,皆依附平氏门下。为炫门庭,又造门楼以御外侵,又伐林造田,共建“广溪书舍”课读儿孙今递传十五代人口。从迁木广塘始祖文叙一世绘至今十七世系图。

广东英德平氏  自本地一世祖名讳为中华世次七十三世绘至七十六世,祖源失考。

广西宾阳平氏  据该地清道光二十二(1843)年一月二十二日《皇清待赠祖妣陈氏老孺人之墓碑文》记载:平氏始祖旺一公明季嘉靖(1522年)由山东青州府野鸭塘升任广西指挥驻防宾州,累立战功,流寇屏迹。时海内扰攘山之左右为尤甚,因不能归,遂家于宾而落籍焉。祖旺一公于南征及宾州驻防期。偕一廖姓将军结拜金昆玉友,乃互不通婚以示一家至亲。

相传先祖某公与一女青梅竹马,女身孕后与陶邓张某为妻产一男婴,未几张逝,该女告其生世,男为不忘张抚育之恩乃立祖宗牌位为张平祖先之灵位,后男认祖归宗延续张平两姓薪火。

今广西来宾廖平农场,南街武岒碗窑桐子排,塘山诸地平氏已传二十余世矣。自迁徙始祖旺公绘至十九世世系图。

重庆云阳平氏  云阳平氏与万州平氏同祖,均为肇公后裔,清朝晚期平泰清随父迁如云阳,

山西壶关龙泉镇东街村平氏  自高平迁入,迀徏始祖失记,按统一世次录入,六十五世金松六十六世如相、如公、如水、如卿,失记五代先祖,世系图从七十一世双成绘至七十五世。老东河村及周边平氏只有现代平氏四世,本地一世十余人皆不知前一世人名壶关平氏与河南林州平氏同一祖源

山西运城盐湖区平氏  经河南义马平氏理事会今考查核实,认为义马五十九世治公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间避灾到山西运城盐湖定居人丁繁衍形成四大门户,递传二十余年,140多户,人口已逾600.明万历时有义马平九思任恒曲县都谕,其后人分居恒曲县,传十一世,当地族人近万,陵川县有宗亲近千人,交城县近百人,太原市少许。

山西解州卫唐村平氏  据平兆愈宗亲综合历届《平氏家谱序一至五序》祖源为韩哀侯少子婼。先代乃河南归德府鹿邑籍(今商丘市),因中州兵灾,难以生计,便徙居今解州卫唐村,其迁徙祖名讳未详。

据本村老母庙顺治九年建祖碑记载,舜为先祖约生于明万历三十年,迁徙时代为明万历年间,虽经历代前辈考查,因史据不足,迁徙始祖不取妄自确定,只知五世祖名才有,前四代失考。

河北省高邑市平氏  地处石家庄西南。这里历史悠久,古典与现在并存。汉光武帝刘秀在此登基,干秋台耸立于公园中央。国民抗日联军与敌浴血激战,一千五百名壮士捐躯,先烈纪念碑座落于公园东隅。这里沃野千里,物阜民丰,文明伴富庶同行。据西张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兄弟三人因家庭生计出走一人。所幸兄弟二人在此繁衍生息,后立平世荣为本地始祖,形成东南两“老坟会”并建宗祖祠堂两栋。东老坟会祠堂原址在今平光泽之母居处,西老坟会祠堂原址在今平甲申居处。至二〇一七年平氏在村225户,居高邑西张村各姓之首,可惜今世系图只有72—78世系人口,不逾一百。平世荣为始祖迁入的平氏家族定居于此。世代繁衍,历四百余年近二十世。昔时有祠堂两座,建筑宏伟;家乘数卷,记载详实;坟茔祖墓,碑石林立。可惜沧海桑田,尽毁于破旧立新,痕迹全无。如今人口千余,属高邑县富村镇西张村。当今人才辈出,虽无大官显贵,富亨小吏比比皆是。乡情纯朴,待人豪爽热情。政通人和,邻里相处和睦。

河北沧州海兴平氏  原籍直隶顺天府迁安县,明永乐时吾始祖讳保,字永泰,官讳遇安(原保定)提督。有二子维新、维义。以后迁往山东省武定府沾化县城东平家下沃。三世祖维新公之子,九魁兄弟三人,九魁祖逝世。四世祖兄弟三人同母。明末清初时迁至直隶天津府盐山县城东高湾良章庄(现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高湾镇良章村)。

伯仲祖同母氏墓至今仍在庄南地名窖沃艮山坤向,五世祖文焕祖墓在庄东北三里许,今地名平家坟,此地占地六十亩丙山壬向。惟有季子义湖祖成家后又自迁至浦台县旧镇街,坟墓在街东头,乾山巽向。

隔省隔县不居一处,传至十一世孙平玉成字德甫。所思平姓细核,在河北省东部,山东省北部,平姓多为永泰祖之后。为此玉成协同祖叔高峰、双峰、云楷等,同族弟益曾、秀曾等,东院叔治泰邀会后,于宣统二年庚戌二月下旬,有族长平大德,在阳信县城东南前平家村,有族叔清堂、族弟文祥、族侄树分同户族人等商议立谱。至玉成祖后,公元一九九二年各处平氏协商后又重修谱书一次,并排辈占字。

良章村位于海兴县城南,共有平氏一千七百多人,共有老少六辈。分:景、保、殿、金、子、光。

河北天津武清崔黄口镇平氏 先祖平都督明初中期从南淮北至十三旺安居住乃取名平庄。清康熙年间分支宁河潘庄任凤庄。一支分迁武清陈楼,雍正之时又迁崔黄口,乾隆时又分迁吴庄村。现居武清区,宁河区者1000多人。

河北天津塘沽平氏  始祖于明永乐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居今天津市墉沽区黄港村。

河北保定安国平氏  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一至六世失考。明正德年间,七世祖平金秀迁保定安国伍仁桥,至今传十九代,现有人口近二千。

北京顺义平氏   始祖兄弟三人于明永乐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顺义县散居各村庄迄今已传二十四世,其迁徙始祖名讳,派字资料俱遗失待考。只能以本地为北京顺义传人。

湖南益阳平氏  本湖北洪湖丘公次子文釜的后裔,大约清咸丰年间,文釜公宦游湖南益阳,见此地比邻洞庭,水产富饶,乃落籍此地,捕鱼打樵,耕耘垄亩,课读子孙。由于历史变迁,文釜公后裔于洪湖文锈公后裔失去联系。虽然双方曾互相寻亲问祖,但因年代已久,联系中断,本次撰修《中华平氏总谱》,洪湖平氏联谊支会协助总会,派平顺祥、平成喜到湖南益阳寻亲,通过汨罗平胜、湘阴平淑纯帮助联系提供信息,终于和益阳平再秀、平小兵兄妹查证,居益阳平氏文釜公后裔只有平再秀、平小兵祖辈四代人,据二〇〇四年汨罗《平氏宗谱》记载,汨罗和湘阴两地平氏都是由益阳迁出的祖源为湖北洪湖市平小河,子孙多迁居台湾、港澳各地。

内蒙古包头市祁县营村平氏  先祖平高昌“走西口”人流早年于乾隆晚期至嘉庆初(1790-1810)年从山西太原府太阳县南四十里黄楼村(编号—都七节)搬迁到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双龙镇祁县营村居住,至今两百余年递传十一代繁衍400余人。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黄家村、李家村平氏  祖宗平名(八斤)兄弟八人于民国十八年从祖籍地山西省太原小泉沟迁此,现有平和之子守福,子孙三十六人。

陕西榆林横山区平氏  迁徙祖起士公 为一世绘本地世次十世据当地老人流传本支平氏自明朝从山西洪洞县在移民时迁居此地。还有陕西兴平市大阜村小阜村有平氏近1000人。

陕西西安鄂邑区涝店平氏  迁徙祖平连清早年从商,自山东枣庄移居此处。互相来往阻隔,递传五代近四十人。

上海闽行区青年路白浪新村平氏  安公后裔,自河南安阳迁入

《中华平氏总谱》编委会

二〇二一(辛丑)年六月九日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1 条评论

81_pingzhen_ 11月前 回复TA

山东淄博东吕村这里还有出处呢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