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神州,赫赫华夏;五千年文明古国,亿万兆炎黄子孙。平氏宗族与诸姓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缔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荆楚平氏族自元末明初首迁沔阳、监利,迄今六百余年,明星散居,遍布荆楚。世代繁衍发展,奋发图强,创造了灿烂的荆楚平氏文明。

一、平姓起源

《中华民族姓氏渊源略考》记载;平氏来源有三:其一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之子婼的封地平邑,以邑名为氏。其二源于姜姓,出自战国时期齐相晏平仲的后代,以先祖名字为氏。其三源于蒙古族,出自元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长子元定宗简平皇帝贵胄的后人,避祸改姓为氏。

根据我族历代相传的宗谱记载,我族源于姬姓。相传: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有熊氏)生二十五子,赐十二姓,姬姓为首,西周文王姬昌为其后裔。文王建西周,昭封武王孙姬武子到晋国协助晋国公管理事务,武子的封地在晋国的韩原称韩侯。至三世韩厥景公,为西周六卿之一。至八世康子与赵、魏瓜分晋国。韩侯建立了韩国,领地扩展,拥有现在的河南、山西、陕西部分土地。至十一世韩景侯为直属西周的诸侯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传至韩哀侯时,哀侯封其少子婼食采平邑(原山西解州平陆县,今临汾市)。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赢政所灭。婼公子孙从平邑迁往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自己的封地,遂以原邑名平为姓。

二、氏族渊源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记载:西汉成帝、哀帝时期的丞相平当,“祖父以訾百万,自下邑徙平陵”,其子平晏子继父美,亦为宰相,历史上有“七相联班”的美誉。河南夏店平氏宗谱记载:晏公因反对王莽窜位,受其迫害,逃亡途中病死于义马沟,其子孙就地安葬后定居此地,晏公墓至今保存。荆楚平氏家谱记载:四世祖峰公(晏公之孙)迁河南府新安县。其子孙此后不断辗转迁移,在河南省汝南、沁阳、河内一带聚居,发展成为望族。“汝南世泽,河内望族”是历来对平氏宗族的赞谓。因此,平氏族的堂号为“河内堂”、“汝南堂”;也有以当公父子明经史而称为“明经堂”、“耀经堂”的。后人在编制谱牒时,尊当公为一世祖。这样就有了我们平氏家族的世系流源。

三、荆楚平氏源流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宋高宗赵构逃往建康(南京)称帝。高宗南渡时,封我五十一世祖千一公为京班快手,随王护驾。高宗定都临安,敕千一公在浙江嘉兴府崇德县东北隅街卜居。五十三世祖择之公在崇德县语儿乡四都八字桥之北建造府邸。(此记载与目前仍保存在上海图书馆的一套清嘉庆年出版的浙江山阴《平氏宗谱》中所记载的“始祖琪,宋室南渡,自河南扈驾南迁,因不满秦桧当国,弃官隐山阴之石村。孙贤二复赘居十三都桑渎”完全一致)。此后,择之公长子(实为四子)道清公自语儿乡迁至崇德县东五都尊贤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安理公官拜沔阳马骨畈湖官,奉父道清公、携胞弟安道、安仁公同赴沔阳任所。不久安仁公携其长子回崇德五都尊贤里守墓护产。安仁公次子忠公留沔阳,后迁居竟陵烧烟团(天门伏岭)。安理公去世后,其长子景初公(旭)在沔阳城北江北上门(现沔城江北)建宅定居,兴建望远楼。安道公在江北下门宣德中建宅。次子景德公(昌)在沔城西五里漕河建宅,又在沔城北25里中河购置田产。当时各房人丁兴旺,家业殷实,成为沔阳地区的豪门大户。叔祖琏公、伯鲁公三代发科取仕,以明经授官的代有人出。因奉诏赴任,璇公迁四川潼川州中江县;琏公赴云南任旌德县令、沂公授开封府延津县训导,历任北京直隶新城县令,其后裔就地定居。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我祖因世受明朝恩赐,恐改朝换代祸及子孙。为保全根基,便弃沔城古宅旧产,四下分散至荆州城、江陵白子塔、丫角庙、监利乾溪、毛家口;汉阳火港、猪耳山;竟陵茆湖,潜江南城。其中各房分居较为著名的是:垣公子孙迁雁坦;埴公、垸公后裔迁居麻港、西港、西湖垸、杨三垸(现郭河西北一带);丘公、发公、启公子孙定居洪善庙(现洪湖市平小河);坼公孙启泰公迁居沔东泗江里三角垸(现张沟肖湾);禴公子孙居于沔阳达路小沙口(后迁徙张沟镇西);安道公后裔迁居潜江南城(现潜江浩口、三才河);忠公后裔定居竟陵烧烟团。而沔城上下门老宅居住者寥寥无几。

三角垸坼公之孙启泰公生九子:梅、极、椿、柽、梧、桐、柏、桂、桢。柽公迁襄阳府南樟县九泉观北八里平家湾;梧公迁枣阳县城西关。


择之公次子道源公,曾任江西豫章太守,府居南昌县磁器街。道源公生三子:安邦、安国、安朝,俱以武宦显达。安邦公生子二:秀一、秀二。元至正二年(1342年)秀二公官授荆州渚宫中兴路事,与兄秀一公同赴任所;安国、安朝公后裔定居江西。秀一、秀二公因元灭明兴,先隐居潜江丫角,后迁至监利县城东关外石竹湾窝居岭。尔后秀一公定居太马垸花麻岭,秀二公定居杨林垸。到六十世彦贵、彦文、彦俊、彦章公时分四支房头。此时人丁兴旺、家道中兴,又在古乾溪建平家新垸。此后明星散居于北河、六合、金顶、樊泗、大兴、戈家等处。湖南华容状元街的一支是淳厚、道范、南生公的后裔;居四川大陵县的是彦章、邦臣公的后裔;在石门龙山的是记堂公的后裔。


自明洪武初年,道清公父子赴任沔阳,秀一、秀二弟兄定居监利,距今已六百四十余年,传代近三十世。明星散布,拱于荆楚近十个县市。荆楚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洞庭湖泽国,顺长江中下游沿江而居,历来十年九水,连年洪涝,“沙湖沔阳洲,十年九无收”的民谣全国闻名。然而,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物质生活多么艰难,住所迁徙多么频繁,人丁流失多么严重,荆楚平氏的每一代人都能不悖先祖、不忘宗亲,坚持编修家谱。因此,我们荆楚平氏的根系十分明朗;历代先祖的名讳、生卒年份、坟茔墓址的记载相当完整;世袭传承、辈分字号绝不紊乱。根据我们于2008年续修宗谱统计,荆楚平氏现有人丁万余人次,五千余户。士农工学商、党政军民企,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层出不穷。


四、联谊动态


2007年,荆楚平氏联谊会秘书长平功亮与河南夏店平选民宗亲通过网络相互传递宗族信息,又与贵州平洪帮宗亲、江西平迪仁取得联系,始知我们都是一脉相承,荆楚平氏与河南义马、汝州,江西修水平氏相互拜访祭祖,建立了密切地联谊。从此揭开了全国平氏大联谊的序幕。2008年,我们建立了平氏宗亲网,通过三年来全国各地平氏宗亲在网站上的留言,我们了解到了更广泛的平氏信息,也聆听到了每一位平氏都渴望中华平氏大联谊的心声,这更加强了我们组织平氏大联谊的信心。今年9月,我们委派了平贵祥、平顺祥、平植照、平作琳等人到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联谊,得到了各地宗亲的热情款待,他们对我们发出的全国联谊的倡议给予了极力地支持,更加鼓舞了我组织平氏大联谊的决心。为此,我们便自筹资金,积极地组织了此次联谊筹备会。希望能抛砖引玉,促使中华平氏大联谊活动能早日实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华平氏大联谊活动的开展,它标志着平氏宗族的文明迈上了一个崭新的里程。它不仅是对浩瀚三千余年来平氏宗族文明历史的收集整理,更是对将来平氏宗族文明发扬壮大的奠基与开拓;它将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我们这一代人,十分荣幸地赶上了国富民强的和平时期,又乘上了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头班车,为我们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华民族其它各大姓氏组织全国性地联谊活动正在风起云涌,有的已经卓见成效。虽然我们中华平氏在百家姓中还称不上名门望族,我们的宗亲中还没有展现出达官显贵来为我们振臂一呼,也没有豪门巨富来为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但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和充足的信心,只要我们能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我们中华平氏大联谊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实现。



中华平氏宗亲联谊筹备大会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点赞(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