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家住大营坡的贵阳人,可能也没听说过,就在大营坡附近,化工路的一条岔路小巷里,棚户区中间竟然夹着一座辛亥革命元老的墓。
平刚墓 改哥摄于2017-9-16
这位民国时期的元老级人物,名叫平刚,字绍璜,1878年生于青岩歪脚村,19岁中秀才,1904年成为第一个剪去发辫的贵州人。 27岁时平刚东渡日本留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干事兼贵州支部长。1910年平刚回国,在贵阳创办乐群学校,成为自治学社领导之一。在贵州辛亥革命光复后,任枢密院枢密员,后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众议院秘书长、孙中山秘书、贵州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1949年后,平刚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1951年病故,葬于大营坡东北侧的天主教公墓。
平刚先生德高望重,可谓是贵州辛亥革命的元老级人物。
文保碑就立在两块墓碑中间
说起这片公墓,其实是当时的天主教贵州教区,在清朝咸丰年间,趁“号军”起义期间社会动荡、地价便宜而购置的,当时仅仅花了200两白银。公墓所在地曾被称为“大茔坡”,位置在今天的化工路北侧,据说正是现今大营坡地片名的来历之一。教会的墓地,除了安葬神职人员与教内信众之外,还免费提供给有心慕道的贫苦人家下葬,大概算是教会的一种公益事业。平刚父子埋葬于此,可能主要是因为平刚先生的父亲是一位天主教徒,墓碑上的教名“(圣名)伯多禄”便可佐证。
坟墓被文物部门修缮过
岁月沧桑,时过境迁。这片天主教公墓在“文革”时期,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包括“青岩教案”的主角胡缚里(法国人)在内的四位教区大主教的坟墓,都被当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罪证而摧毁了,如今在连片的棚户区当中已无迹可寻,只剩下平刚父子二人的墓,被包围在一片民房当中。
左为平刚墓,右为平刚父亲的墓
这两座墓坐东北向西南,封土南北长2.5米,东西宽1.5米。平刚墓的墓碑高1.2米,宽0.75米。中刻“平刚绍璜墓”。1987年该文物点被公布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寻访平刚墓路线图
上图是从化工路口抵达平刚墓的路线图,供想要前去瞻仰的朋友参考。从东南端进入化工路后,要一直沿路上坡,经过洗车点和化工厂大门的岔路后,可以看到一个梧桐树下的小菜场。通往平刚墓的狭窄小径,路头就在进入菜场后的右手边第3棵树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