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青藤书屋登孕山楼谒天池先生像赋赠闲谷
晚清 · 平步青
瑶宫小谪飞仙人,餐霞饮瀣游凡尘。
骑鲸一去三百载,夕阳老屋青藤存。
十年梦想不得到,一朝假馆逢陈遵。
春晴岸帻肃客入,荦确怪石纷横陈。
绿阴一径入深处,古藤十丈蟠高垣。
枝柯攫天瘦蛟舞,时共风雨相飞奔。
清池一勺活不涸,乃是天汉之分源。
岁久岂无蛰龙睡,倏游不敢投丝纶。
举首突兀睹庭柱,摩挲剩墨无磨磷。
大书深镵见笔力,倔强欲与藤簸掀。
登楼鞠?谒遗像,画图肃肃来精魂,
开窗四顾万山入,咫尺包孕迷朝昏。
想见当时抱膝坐,论兵慷慨乌角巾。
酒酣不识督师贵,短兵狭路非其伦。
先生亦一诸生耳,乃能筹海除奸民。
徐汪先后同受馘,奇功不让楼船军。
惜乎才大不竟用,山人摈落同茂秦。
后公而生叹公遇,咄哉弄斧班输门。
诗巢怀古
晚清 · 平步青
輶轩古不入于越,三百之内无篇章。
山川磅礴毓奇杰,词坛大振扶舆光。
后人好古事搜讨,邦贤一瓣追心香。
秋水长天阁云圯,崇祠复建龙山冈。
大书揭橥六君子,贺秦方陆偕徐杨。
秘监梦寤忽不乐,疏乞道士东还乡。
酒肆谪仙人把臂,四明狂客胡云狂。
处士偏师揭竿起,眼底颇欲无文房。
幽栖剡曲事渔钓,隐逸姓氏馨三唐。
元英先生老不第,补唇已矣颓颜苍。
配食严陵谢晞发,击竹如意同悲凉。
论忠独许渭南伯,少陵每饮君不忘。
南国作记亦忠告,何至比党韩师王。
铁厓乐府有奇气,如出金石声铿锵。
三史书法待裁定,正统论息诸蜩螗。
天池山人称后劲,嘉隆伪体扫秕糠。
妄庸巨子竞树帜,阙编俯首袁中郎。
千山万壑风雅窟,岂无健者纷登场。
代更四姓祀七百,六君子外谁抗行。
我来吊古事展拜,匠门弄斧惭登堂。
斯人代兴有正派,恨无妙手图西江。
泊鸥吟社亦澌尽,春秋享祀谁烝尝。
西园遗址久衰草,残碑剥蚀埋夕阳。
主持大雅望来哲,斯人不作心苍茫。
饮水思源,盛世祭祖。看苍山,容颜交替,风貌依然;细思量,形色过客,弹指之间。然不变的是血液中流淌着的祖宗血脉,不变的是心中荡然长存的中华民族的气吞山河之志.留下的是文化,是文明。历史长河冲刷着千年荣辱,大浪淘沙不灭的才是灵魂。吾辈子孙,当勿忘先贤之志,胸怀天下,腹藏睿智,为中华崛起而扬帆奋进,高歌促行。
传记中之李慈铭
关于李慈铭的传记,有下列数种:《清史稿》中《文苑传》本传,平步青之《掌山西道监察御史督理街道李慈铭传》,孙宝圭之《会稽李慈铭传》,宋慈抱之《会稽李慈铭传》。
《清史稿·文苑传》由缪荃孙、朱师辙分撰,柯劭忞审定。缪荃孙(1844~1919),为李慈铭同辈,同治元年(1862)中举,后入张之洞幕府,为之撰《书目答问》。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后为国史馆纂修、总纂、提调等官,为近代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李慈铭与缪荃孙有旧。光绪二年缪入京赴考时,在酒席上与李慈铭相识。那天李慈铭应友人之邀,“坐有霍邱张拔贡(忘其名)、江阴缪庶常(荃孙)”,“庶常久客蜀中,读书甚富,今日言姚彦侍为川东道,购书及金石甚多,所刻《咫晋斋丛书》及翻刻曹楝亭本《集韵》、《类篇》皆已竣”。[1]缪氏后来还就李氏应入清史何传与友人讨论。他说:“端节发下儒学传目,敬阅一过。顾、王冠首,仍遵阮例,究为允当。此外分并,其见精心甄综。高邮文简,有学问而无政绩,附于石曜先生甚妥。曲园偶尔漏写,当代补在孙仲容之上,越缦于经学未有著述,似难列于儒林……若列入文苑,尚可为后劲,厕之儒林,黯然无色矣。”[2]而朱师辙生于1879年,不可能认识李慈铭。按此推断,《文苑传》中之李慈铭传应为缪荃孙所为。此传虽简略,然大体无误。
平步青(1832~1895),生逝略晚于李慈铭,为李氏同乡,咸丰五年(1855)举人,同治元年(1862)赐进士出身,三年进上书房,后任江西粮道、署布政使等职。同治九年(1870),李一族弟托李向在江西的平步青谋职。李此时乡居,无权无势,故交侧目。但拗不过所请,书寥寥数语,托族弟带去。平步青见信,即为其安排一职。此举大出李之意外,叹曰:“此君尚有故人情可感。”[3]同年平步青还来贺李慈铭中举[4]。同治十一年(1872),平氏弃官归里,闭门著书,光绪十四年(1888)才与李慈铭通音问,寄四金为李贺寿。“四千里外,三十年前故交,尚能记录生辰,远将馈问,深可感也”[5]。可见平步青与李氏交往甚疏。但两人究为同乡,李氏死后家人应携各种资料求平作传,所以此传大体可信。
后两种传记的作者孙宝圭、宋慈抱。孙氏生平无考。宋慈抱(1895~1958),浙江瑞安人,曾与夏承焘等被称为“永嘉七子”,一生研经治史,并关注浙江地方文献,所作有《两浙著述考》等,但与李慈铭无甚渊源。宋氏注重文献,李慈铭传中关于李氏著作记载甚详,但李氏之《十三经古今文义举正》、《越缦经说》、《唐代官制杂钞》、《宋代官制杂钞》、《元代重儒考》、《明谥法考》、《南渡事略》、《皇朝谥法考》、《国朝经儒经籍考》、《军兴以来忠节小传》等,宋氏皆未见,“疑皆未成之书也”[6]。
以上各传,最长不过千余字,虽大略无误,却显粗略。近年关于晚清之研究勃兴,最新之传可数张寅彭、周容之《新撰李慈铭传》,以浅近文言叙之,约五千言,大量运用了今天刊布的《越缦堂日记》。
喜平景荪编修步青入直上书房(甲子)
晚清 · 李慈铭
词臣三载步螭头,诏直经帷礼数优。
花迓佩环通紫禁,风传琴瑟在朱楼。
诗书本分原无忝,衣食平生岂待求。
却笑青衫同学侣,华颠犹蹋省门游(景荪与予同补诸生。)。
景孙读书邻花居 清 · 郑用锡
五言律诗
不出门庭外,潜修托草茅。
丹铅谁默契,文字几知交?
努力传家学,游心在典爻。
退閒无一事,吾岂等悬匏!
景孙丧妇作 清 · 郑用锡
五言律诗
才得司中馈,翻教泪暗潸。
南园真蝶幻,东海有鱼鳏。
别汝时何速?怜他命太悭!
独看天上月,破镜不重还。
景孙体弱,未严课而诗文日进,喜而赋此 清 · 郑用锡
七言律诗
暮年藉此足欢娱,镇日摩挲笔砚俱。
冀汝清声逾老凤,喜无覂驾异凡驹。
文章有福关聪顈,轨范相期共步趋。
最慰书香传一脉,天将晚景慰桑榆。
独坐无聊,为景孙评文 清 · 郑用锡
七言绝句
故交零落已无多,风雨漫天自啸歌。
幸有小同亲侍立,一庭书带影婆娑。
七年七月七日,景孙祀奎星,招七友为斯盛社,书①此勖之 清 · 郑用锡
① 此诗又载稿本、陈汉光《台湾诗录》、苏子建《堑城诗荟》。编者按:稿本题作〈小孙少坡以七年七月七日招集良朋特起斯盛之社祀以魁星盖有志大魁之意也惟赴会者只有七人要在相观而善其取数原不在多也书以勖之〉,内容与底本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七月七日七星斗,胜会七人文宴酒。瓣香敬祝祀魁星,为主文衡传世久。相期奋足到蓬莱,仰攀云汉踏鳌首。右持斑管左持金,文章富贵必定有。一脚跳起龙门高,雄才何关貌美丑。社名斯盛得人多,入席尚嫌未到九。想此佳期原定数,况符魁杓难溢取。所愿协力赴科名,上应星垣鱼贯柳。斯是神明所默相,年年美报荐蘩韭。」
七月七日占星斗,胜友七人盛文酒。
心香一瓣拜奎星,天上文衡主持久。
相期云汉踏金鳌,山盘十五戴其首。
愿尔努力各飞腾,上应列星同携手。
神如首肯来默相,报赛年年荐蘩韭。
夜雨不寐怀故人平景荪观察沈晓湖学博二首 其一 (己丑) 晚清 · 李慈铭
五言律诗
早纳西江节,归营北郭田。
风云十年梦,文献一身传。
同学人存几,潜郎我独怜。
遥知今夜雨,万卷拥华颠。
其二 (己丑)
五言律诗
七十沈麟士,山城老广文。
儿贫逐升斗,妻病卧松云。
书到常经岁,愁来总梦君。
遥知今夜雨,冷署独知闻。
喜平景荪编修步青入直上书房(甲子) 晚清 · 李慈铭
七言律诗
词臣三载步螭头,诏直经帷礼数优。
花迓佩环通紫禁,风传琴瑟在朱楼。
诗书本分原无忝,衣食平生岂待求。
却笑青衫同学侣,华颠犹蹋省门游(景荪与予同补诸生。)。
诗巢怀古
平步青〔清代〕
輶轩古不入于越,三百之内无篇章。山川磅礴毓奇杰,词坛大振扶舆光。
后人好古事搜讨,邦贤一瓣追心香。秋水长天阁云圯,崇祠复建龙山冈。
大书揭橥六君子,贺秦方陆偕徐杨。秘监梦寤忽不乐,疏乞道士东还乡。
酒肆谪仙人把臂,四明狂客胡云狂。处士偏师揭竿起,眼底颇欲无文房。
幽栖剡曲事渔钓,隐逸姓氏馨三唐。元英先生老不第,补唇已矣颓颜苍。
配食严陵谢晞发,击竹如意同悲凉。论忠独许渭南伯,少陵每饮君不忘。
南国作记亦忠告,何至比党韩师王。铁厓乐府有奇气,如出金石声铿锵。
三史书法待裁定,正统论息诸蜩螗。天池山人称后劲,嘉隆伪体扫秕糠。
妄庸巨子竞树帜,阙编俯首袁中郎。千山万壑风雅窟,岂无健者纷登场。
代更四姓祀七百,六君子外谁抗行。我来吊古事展拜,匠门弄斧惭登堂。
斯人代兴有正派,恨无妙手图西江。泊鸥吟社亦澌尽,春秋享祀谁烝尝。
西园遗址久衰草,残碑剥蚀埋夕阳。主持大雅望来哲,斯人不作心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