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平氏族谱

序言

平氏,在百家姓中,这个闪靓的吉祥字,是我们平门的骄傲和自豪。千百年来,平门族人,在平凡的工作中,行平衡心,做平稳事,到处都有平门族人的伟绩丰功!平氏,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姓氏之一,历数年风雨沧桑,经无数次迁徙流离,瓜瓞延绵,薪火传递。我们这支平姓人,遍布苏北鲁南,南至苏杭,北至黑龙江北大荒辽宁。五湖四海都有我们这支平姓后人。名流贤士辈出,多少风流人物,出自平门。

神州大地,平姓主要有三支,一支是战国时期韩哀侯其少子婼封于平邑,这支人以封地为姓,姓平。二支是战国时期齐国相晏平仲的后代,以其父名为姓,姓平。三支是蒙古大元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长子,定宗简平皇帝贵由后人,姓平。我们这支应该是“婼”的后代。

我们这支平姓人,远推明朝从山西往山东移民。先祖最早到日照的平家楼(现为平家村)。天赐平门人丁兴旺,人越来越多,地越来越不够耕种。民以食为天,人多地少,无可耕之田,被迫外出谋生。从第八世(全国六十五世)我们的先祖,在清朝雍正年间,从平家楼迁徙沂州,最早流落路庄,住陆家场屋,后来给陆家看管墓地,从此有免费的地可种。八世祖靠一双勤劳的手,春耕秋收,省吃俭用,累积财富。置可种之田,育有志儿女,繁衍生息,年复一年,虽没有家财万贯,但也能温饱,只可惜没人记下祖宗的名字,是件憾事,只留下坟茔,让后人怀念。八世祖育有三子,天恩、天吉和天祥。望子成龙,有志男儿,志在四方。长大后各自寻地谋生。天吉去了大河湾,天祥去了湖西崖。自此,沂州府地平氏族人在这片热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俭持家,抚老育小。平门族人自此发达兴旺起来,至目前为止,已十多代了。平氏后人已繁衍至现仍健在的有三千余人,遍布路庄、诸葛店、李庄、大河湾、西三重、肖庄、湖西崖、湖南崖、王庄、郑城、港上、赵庄、临沐东大于科、江苏东海桃林、东海曲阳、台湾、上海、浙江杭州、桐乡、黑龙江北大荒等地。由于年代久远,先祖们没留下家谱可查。在清朝那动乱的年代,世人为求温饱,迁徙频繁,也可能会有我们这支不知的族人外出谋生,族人若有线索,可向编委提供。

为了和全国平氏牵一根线,根据全国平氏联谊会总精神,我们本地世次已不适合全国平氏一致了。作为全国平氏世次,把公元前历史名人平当,作为我们的始祖,即平当为一世组,其子平晏为二世祖,我们这支人的八世祖为六十五世。

上次的修谱是在一九年开始,一九年完成在罗庄湖西崖北村平永亲自领队指挥下,历经三年之余,三上平家楼。参加修谱人员上百人,经过千余个日日夜夜访问数百人查看千百契约书,走遍苏北鲁南有平的地方虽经最大努力,仍不尽人意,还有部分族人未录其中在初次刊印中笔误刊印误、错的地方很多为弥补过错很有必要重修族谱目标既定责任重大,这一次又是平永连(八十岁)牵头敢于挑重担,出资出力,为这次重修平氏族谱的早日完成,无私付出,无私奉献族人们当你捧读本谱时,应知它的量是用辛勤的汗水换取。饮水要思源,千万不要忘记他们

本次修谱是从一六年九月开始,在第一次族谱的基础上,历经数月出动上百人,重新访问年长的族人查看契约文书集众人智慧,根据族人的口传回应,再次修改编排,使其更完善,分更明确更一目了然。

本次修谱,族人在给下一代命名时,在沿用上一次谱中的十二个吉祥字的基础上,有所变动。新春连发,继世盛传,文泽祥瑞,忠孝清廉,仁义礼智,德才绍源二十四字。从第七十七世(本地二十世)开始,沿用此二十四个吉祥字,周而复始,延续千百年。

若干年后,族人要修谱时,本谱可作主要的参考资料。希望后世子孙,把平门族谱补修得更好,更完整。殷切期望我们这支平氏族人子子孙孙兴旺发达!

 

鲁南平氏源流叙

翠竹青青靠根延,涓涓溪流靠清泉,参天大树根弥漫,人生在世有祖先。根在哪里?我们这支人的祖宗是谁?叫什么名字?这个缠绕在我们平氏族人的问号,遗憾的是始终无人能够解答。由于先祖一生为生计奔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操操忙忙,养家糊口。年复一年,但仍是穷。至使先祖没有进学堂的机会,无人识字,更没有碑文记载,所以代代口头相传,时间跨度大了,也有失口传的情况。根据日照平家楼(现为平家村)的族谱记载,从第八世,一支迁往沂州,纵观沂州府地四面八方,只有临沂南部才有我们平氏家族,其他地方没有。根据族人口传,先祖八世应在清雍正年间或乾隆初年,拖儿带女,从日照平家楼,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含泪逃荒,一挑挑来,穷家难离,亲人难舍。路漫漫兮,落脚无定处,一路观望,到处寻找可栖身安居的生存地方。根据族人传说,平家楼早期先祖从山西移民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在增多,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减少。民以食为天,无土地可耕种,生活无着落,必然人口外流。我们这支平氏先祖就是那时在平家楼无可耕之田,才被迫出来的。数代后,平家楼族人没有忘记族人的游子。传说平家楼有大片的林地。数百座坟茔。林地有大片的树林成材待阀,曾专门来人叫我们这支族人去分树林子,验证了我们这支平姓人的先祖来自平家楼。

先祖来时,李庄原名叫太平庄,紧靠沂河,水旱码头,驿道从村中心南北穿过,集市很大,远近驰名,相当繁华。先祖应看到这地方是可生存的绝佳宝地。但太平庄是商业村,闲空住宅难觅,找栖身安居的地方较难。当时,路庄并没有庄。仅是远古地震地壳变动隆起的比较大的高地。红石盖顶,岭四周是平滑向下的坡地,是可耕种良田。每年发大水,这里从未被淹着。向东约一里多路,便是高大的金鸡岭。是远古火山爆发形成,南北长约数十里,产金刚石。清末,英国人曾在这里开金钢石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建材八三矿,曾在这里开采金刚石。路庄原名叫路家岭,不是庄。早期没有人居住,西距沂河二里,距太平庄二里。土地脊薄,但岭周围土地肥沃。当年,太平庄南头有一大富户路家,在这里有大片土地,并安有祖林地,坟茔很多。在岭西南角最高处,有一块儿面积平坦稍大的地方,路家在这里安有收获粮食的场。有几间农忙时看场的土草房,八世祖初来无处安身,征得主人同意,初在这里暂住栖身。初来曾举食百粥,帮人干零活,打短工、零工生活。特别给主人路家干不少农活,场里地里,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先祖诚实、淳朴,厚重、务实,有气力、勤快,脾气随和,很是讨主人欢喜。能结识这远道而来的逃荒人,千里难挑一,是路家的幸运和荣耀。在生活上给予接济,后来给路家看护墓地。并给林地耕种。同时照样给路家干不少农活。

人在人檐下,怎能不低头。初来生活艰辛,万事开头难,当时的处境可想而知。但自有林地耕种,穷日子渐渐改善。初在路家岭盖简易土坯房居住。自此,路家岭开始有长期居住的村民。若不是路家的地,路家的岭,应叫平家庄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其它姓氏看到这地方地势高,不被淹着,陆续迁来,作平姓邻居。如朱、路、王、屠等姓。但路庄平姓仍是第一大,占全庄人的五分之四还多。现仍健在的平姓人口千人之多。

八世祖自在路庄安家栖身,人勤地生金,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来越红火,并育有三子,天恩、天吉和天祥。自从家中添男壮丁,穷日子慢慢翻身。天恩育有三子一女,天吉育有六子,天祥育有六子,十多个后代,像一头好大的蒜,围着先祖这棵大柱转。

有人就有财,龙虎天翼。长大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第十世,以路庄老家为根据地出外谋生的多起来。乾隆年间,天恩长子四龙去太平庄经商;天吉有四支后人去了大河湾,有三支仍留在路庄随父母生活;天祥后人去了湖西崖。至于他们为什么出走?为什么在异地定居?有人说大河湾出炭,湖西崖出窑货。也许他们初运炭、运窑货来太平庄卖。久而久之,看到运不如产,才在异地打炭或产窑货,久居成当地居民。在那个年代,有好多人出外谋生,有好的地方就生存就住,沿袭了先祖的生存方法。传说天吉后代一支在大河湾发了家,由于拼命苦干,踏出一条光明大道,省吃俭用,攒钱置地。农忙时雇人干活,据说先祖还是飞毛腿,每天给干农活的人送午饭,都到二十多里路外的老家路庄拿饭。早晨早来,等办好饭,拿回去不能耽误中午干活的人吃饭。那时没有车,只靠两条腿,加上负重数十斤的饭,三四个小时往返四十多里路,速度够快呀,难怪称飞毛腿呢!


点赞(4)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