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贵州平氏宗谱序
贵阳市平氏宗谱整编的说明
一、读书万卷好家风、一帅五翰一中书。参天松柏有分枝、枝枝鸟离根输汁。
二、徽州至黔国霖祖、勤劳耕耘余庆堡。子孙兴旺有文武、为官为民都俭朴。
执笔者九世孙平比明诗二首。
1、中华民国拾陆年、八世祖平正治(平刚)与平正伦两位老大人编修平氏宗谱时,在“族谱叙文”中就提出对子孙后代的谆谆告诫。“愿族中之同志者并修饰而哂政焉”。关键就在于“修饰”。这充分证明两位先祖的远见卓识。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客观事物都在变化之中。人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2、现在是公元一九九八年与先祖国霖公入黔之时的(明朝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年至今相距四百七十二年了。在黔内平氏子孙,据初步了解,已传至第十二代有余。平氏子孙安居在贵阳市、清镇市、龙里县、松桃县、赤水县、花溪青岩余庆堡(老根据地)。有的安居在边远县(待进一步了解)。这些都在整编过程中核实上谱。据悉,这些平姓子孙兴旺发达,有信仰马列的,有信仰佛教的,当干部的,当人民教师的,办教育的,在大学求学的,当工人的,务农的,经商的,扛枪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行各业皆有。总之,平氏子孙有志气、有脊梁。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国家能致其身。继承祖先好传统,光明磊落,继往开来。
第十世子孙平明发吟诗一首,诗云:“吾访清镇清清镇,本家子孙也清政。身吃俸禄要廉明,不愧先祖在阴灵”。
我们平氏子孙是否都了解家族的来龙去脉与发展历史呢?因此,恳请平氏门中的老辈、同辈、小辈们提供更多的资料、提出整编的宝贵意见,这是摆在我们这一代子孙面前务必完成的任务,任重道远。
3、平姓入黔始祖国霖公是明朝功臣之后嗣。“宗谱手抄本上记载四百多年前的一段话”,……因异姓某人谋财害命,幸贺万氏破门入室解救得活,遂脱此难。先祖国霖公立洪誓:从此平氏子孙与异姓开亲者绝子灭孙(仅限贵州部分地区),……于是平姓子孙都要遵守……不可忘先祖之洪誓也。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代子孙方才看到这段文字(解放以前只听父辈们口头传说)。
先祖国霖公立洪誓的时代,是彻头彻尾的封建时代。现在我们想:当时对谋害者(凶手)的极端愤恨,告官也无治,惟有寄托于神的情况下,认为凡是姓张的都是谋财害命的凶手。因而发此洪誓警告平氏子孙。
当时封建社会制度、决定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及其一切行为。先祖国霖公立下的洪誓是无可非议的。
据悉:尤其是一九四九年贵州解放以来,平氏门中有很多人家与张姓开亲,他们的家庭很和睦,而且很富裕。儿子、孙子一大群,确是儿孙满堂。实际证明,现代平氏子孙的思想及行为早已冲破几千年来的封建枷锁,飞跃在新时代的行列里。按新时代的新道德、新风尚、婚姻自由自愿。勤俭持家、勤奋好学、睦邻友好、与人为善、处事待人坦荡荡。入则孝、出则悌,这就是人兴财发、百世其昌的关键所在。
4、关于平氏门中的女性问题,从宗谱上可以阅出,几百年以来没有那位女性有资格在宗谱上留名,似乎她们不存在。是谁剥夺了她们的权利呢?是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剥夺她们上家谱的权利。如果平姓的女性,她们是巾帼英雄、政治家、作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国防科研的专家等等。那么平氏家族是否承认她们姓平呢!是否定或是肯定?新社会的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用唯物的观点来看客观的存在,只有实事求是的予以肯定。
现在已经是公元一九九八年了。我们认为平姓女性应同男性一样按字派排列上宗谱,这才合理,更合乎历史的发展规律。
以上敬请健在的平氏各位老辈、同辈、小辈斟酌、斟酌。
5、“平氏宗谱”现保存下来的这一册手抄本(在世者、仙逝者的名字均有遗漏)是民国拾陆年(一九二七年)由八世祖平正治(平刚)老大人主持。【平刚是贵州辛亥革命先驱者,光绪三十一年(一九零五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任干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众议院秘书长。贵州解放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八世祖平正伦老大人负责修编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共和国成立几十年来,我们平姓很多子孙都没有机会很好地了解平氏家族发展的历史情况,甚至连字派都不太清楚,确实遗憾!现在,我们和后来的平姓子孙应该知道,在过去那严峻的历史中,尤其是在那严禁的“文革”浩劫时期,是青岩余庆堡平明发、平明奎千方百计把这一册手抄本保藏下来,是要具备莫大的毅力,冒着挨批斗、游街示众或丢乌纱帽的危险,他为我们平姓家族立了大功!
6、平氏宗谱手抄本保存下来实不容易。由江南徽州林宇县平家湾传来平氏宗谱亦更难。执笔者的五姑妈吴母平老太君一九五五年八月又一次严肃的教诲,八世祖平刚亲到平氏老根据地徽州休宁县往返,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几经周折、费时费物,终将在黔的平氏家族的来龙去脉理清楚,并给在黔的平氏家族安居的子孙写下了平氏字派伍拾个字为转始:国、天、先、文、之,中、履、正、必、明,永、绍、大、学、士,宏、我、儒、行。东、海、缚、清、盛,西、汉、祖、晏、婴,南、枝、开、浙、皖,北、燕、有、满、名,始、迁、三、百、载,衍、数、待、来、生。
7、平氏子孙应该记住家族发展历史。“温故而知新”,扬长避短,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发扬光大。
明朝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年)入黔平氏始祖国霖公一家,由安徽省休宁县平家湾迁入贵州省青岩余庆堡居住。其原因是按明代“调南征北、填实贵州”的移民政策。始祖是明朝功臣之后嗣,祖先平世臣在明朝建文皇帝时期,任都督大元帅。世臣公有六个儿子。其中五个翰林,一子中书进士,可谓名门世家,显赫一时。当时由于皇室争权,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建文皇帝夺取政权。为永乐皇帝。封建帝王的争权,必然祸及朝臣。所以功臣后代搬迁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去“催耕课读、隐居东?”也是搬迁的另一原因。
8、自明朝嘉靖五年,始祖国霖公入黔,至今已传至拾叁代有余。
现将已驾仙鹤西游的先祖和健在人的名单,从壹世祖起至第玖代止。(第十代、第十一代、第十二代、第十三代、松桃、清镇、赤水居住之平姓不详,未统计)初步统计有壹佰玖拾位。其中:壹世祖一位;贰世祖三位;叁世祖五位;肆世祖十位;伍世祖十三位;陆世祖三十三位;柒世祖三十五位;捌世祖四十三位;第九代四十七位。
以上与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凡知悉名的均列表于后。为了方便平氏子孙后代都能较清晰地了解入黔平氏家族的来龙去脉、请参阅入黔前世表和入黔后世表。清理字派,理顺关系,遗漏的请补上,错的请更正。理清仙逝者,同时也理清健在者,凡是姓平的,不管他是何种身份,是男是女,都在清理上谱之列。不论直系非直系,是官是民,是贫是富,是男是女,都是入黔始祖国霖公的子孙后代。
9、由“族谱叙”中所述,我们已看到国霖祖入黔以前的九代祖先的名字和祖先们不平凡的光辉业绩。现抄录八世祖平正治(平刚)老大人主持的,八世祖平正伦老大人负责编修之叙文于后,给平氏子孙共享。
10、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后辈之间失去联系。所以名单中遗漏及错误在所难免,尤其是正字辈以下很难查找,但也要多方联系尽力找到。希望平姓贤劳知情者及时联系,予以补正。 天增岁月人增寿。人总是会老的,趁健在之年,我们这代人该办而可能办的,尽心尽力去办好,留下文字记载传给平氏子孙。只希望平氏子孙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国家能致其身,而做到慎终追远之目的。不恪守成规,故盼祈修饰。
宗谱整编者
第十世子孙
平明章 平明发 平明慧 平明春 平明君 平明奎
整编、执笔者第九世子孙平必明
公元一九九八年六月于贵州省贵阳市
平氏族谱叙(原文)
上古结绳记事、大抵天下之人所谓姓氏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同族同胞为姓氏之本。自仓颉制字代绳,于是有分封各姓之别,若夫人之有姓,犹木之有根本,水之有源泉也。若不追溯其源,何异木之无根本,水之无源泉乎?故敬宗收族而法祖本之源,有百世之繁荣。追远奉始而慎终。姓氏岂无归厚之德行?然不修族谱则不知本族之所由与姓氏之所发源也。修谱必修其源,然后可知吾族之始初,因而为平姓之始祖也。窃尝粤稽往古,平姓自黄帝之先,原姓公孙氏。公孙氏系出有熊氏公孙氏,生于姬水以地为姓。故姓姬氏。高辛氏长子后稷赐姓姬氏,继黄帝之后为同姓始祖。自古公亶父被狄人侵掠去分居岐山,改国曰周,以国为姓。故有周姓之分。谚云:公孙姬周一脉同流者是也。至周武王封少子于韩为姓。晋封桓叔之子韩万于韩,而韩姓之始祖从此出焉。传八世至韩哀侯,封其少子韩婼食采于平,以邑为姓,而为平氏之始祖从此起焉。历代相承支荣派茂,子孙繁盛号河内郡。传至汉哀帝朝,有平当公字子思,以明经为丞相。子平晏公以明经为大司徒,汉之兴也。人称父子宰相惟平氏韦氏二姓而已。相传至五代朝,有平恒公字继叔,安贪乐道,博通典籍,魏文帝徵为中书博士。别驾幽州后又升迁为秘书丞。一时文儒辈皆推公为博洽。传至唐朝,有平鍳公字明达,为怀州刺史。西魏攻城井竭而围不解,公拜井而得甘泉,源水涌出,遂大破燕师。迁封大司马。传至仁宗朝,有平远公字定寰,以铁面无私,升京都御史,后升太尉之职。传至明朝建文时,有平安公派名世臣。自建文皇帝鏖兵时,白沟之战,公奋勇先登,遂破燕师,大获全胜。沟河平定,天下肃清。封世臣公为天威都督大元帅。世居安庆府怀宁县之西门丁字口街,称为世家望族。世臣公子德驹、德钧、德修、德方、德邦、德卿六大房,各有声名。童谚曰:一门五翰林、中书又一人,不读书万卷,怎得上青云。盖因平姓六弟兄,五翰院,一中书是也。简授江西观察大使,因而寄籍江西者三大房,德驹、德钧、德修是也。签分江苏知府,因而寄籍江苏者两大房,德方、德邦是也。中书进士德卿公徙居江南徽州府休宁县平家湾居住。于是树果栽花,隐居乐事,催耕课读,村内高贤忠孝传家,箴规裕后,一时之盛称为河内名家,江南巨族,徽州钜名,休宁重望。而德卿公为平家湾创业兴家,光宗耀祖之始祖也。大明国建文皇帝之时代也。德卿公子崇禄、崇科、崇甲三大房。长房崇禄公生子孝义、孝平、孝成、孝恒四房。第三房祖,孝成公生子友达、友益。友益公生子仁厚、仁全两房。长房仁厚公生子之庸、之言、之恢、之颐四房。之颐公生子本初、本原、本復、本基四房,各房一子。国臣公为长房、国霖公为二房、国钧公为三房、国衡公为四房。三房祖国钧公于明朝永乐皇帝年间,开创黔地设立贵州改罹施鬼国为贵州省城,殄灭夜郎王,削平牂柯郡。因入黔垣,寄籍贵州而居住焉。至明嘉靖年间调北征南,填实贵州,国霖公于嘉靖五年入黔旋至余庆堡为寄籍贵州之始祖。余庆堡居住之一世祖也。妣贺氏生子三房,为二世祖,天命、天贵、天禄是也。其各房次序列后,故平氏自古至今,原系书籍门第,功臣名望族,逺则夏、商、周、汉昭穆赫聲,近则宋、元、明、清、支祠林立。族必有谱而无遗派、必有宗而不紊。以贰拾字为转始,万代尤存,立千百年之华宗百世常在。追远慎终、孙贤子孝、敬宗收族、支茂派荣、家礼家法、祠堂内悬有箴规,学士学工、祖宗功惟先耕读。伦,虽少读诗书,略知族中大義,姓氏渊源,谨以平氏之源根起与何代而历代相承有条不紊,族中礼法井井有条。将来传之后代,历千百年不朽。願族中之同志者寻祈修饰而哂政焉。伦,爰集鄙怀,恭书小引,不揣固陋冒昧草书是为序。平氏字派共贰拾字:
履正必明通,傳家世德崇、孝友仁之本。国天先文中。
中华民国拾陆年孟春月上瀚日第八代孙平正伦敬修。
编修后吟诗两首:
( 一 )
陈宗设器子孙贤,凤翱龙翔发在黔。
仙体有根从古起,修身立谱绍渊源。
( 二 )
平族渊源起自韩,儒风丕振腾江南。
仙缘祖德宗功厚,修谱根基万古傳。
贵州平氏历史起源的概况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变迁、进步与发展,到了元朝未年农民起义波及整个中国的东半部,尤其是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一带更为高涨,朱元璋在长江下游统帅一支农民起义军,于1368年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1369年(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屯田垦荒”把人口密集的地方强制疏散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带去开荒种地、平氏支族徵入贵州,举着写有“屯”字标志的旗帜,浩浩荡荡向贵州进伐,经过许多曲折才到达贵州。早先定居于贵阳附近,之后移迁居花溪青岩、白岩脚(省政府礼堂一带)、二桥、偏坡、扁井等建房。
贵州平氏由来根据三都支《应居群文》记载都匀支《平氏谱稿》、《黔南民族古籍》(一)刊场发表平忠信撰写《三都平姓苗族起源迁徒概说》记载,由江西支和安徽支入黔。江西支又分由吉安、南丰经宝庆府进入贵州。据黔南和贵阳青岩平氏宗谱载:平氏先祖自河南郡分支迁出。若宗支迁至汝南郡。两宗支各于南京和汝南发展至唐代。之后,南京支先祖迁入江西豫章郡至南昌;汝南郡支先祖迁至安徽滁县。经历世代发展和人口大迁徒,江西支和安徽支后裔分别于元未明初迁入贵州。
现将其概况简介如下:
一、江西吉安府(今江西吉安)泰和县支:始入黔时在贵阳附近短住,白岩脚(省委、省政府一带)、二桥、偏坡、歪脚寨、扁井等地建寨;后迁入都匀、平堡(今黔南师范学院一带)→次居城垣(都匀石板街一带)→再居都匀阳安世亦称狗场坝脚、狗场街(今为都匀市王司镇营寨)定居。后因战乱失散或迁徏原因,由都匀分散到今之三都县和遵义苟江镇定居。形成今之都匀、三都、遵义、安顺等地支系。
1、都匀支:一世祖湖南保庆府入黔后,再迁居都匀平堡,次居城垣均发展十代,历乱世生谱,世事多起多落,后世忘了匀城祖民十代前源,仅以城侧之西山及仙人洞各代祖,碑文年久风雨朽蚀难辨认。至第十一代纪公于清康熙年间,自匀城迁入邑属之营盘寨发展,据说开垦良田数千亩,筑堰塘九十九口。至民国时极其繁荣,曾修有先祖祠堂,并置办养祠田产50余亩,号称十三有九之大力之传。后因时势变更,清同治年间清庚举近全面反苗,殃及本族,避难在外飘零十八年载,老者殁,少者亡,后多失散,先祖祠堂祖墓被毁。新中国成立后百家兴旺,有部分迁入都匀市区居住。现故址狗场坝脚有30余户150余人。
2、三都支:一世祖由湖南保庆府入黔后,迁居都匀世居十代,经迁都匀狗场街(今都匀王司镇营盘寨)世居二代,第十三世祖雍余公迁入三都时始居麻光寨。雍余公在麻光的立足,标志着平姓家族自此于三都乃至贵州土地上的萌发兴起。雍余公寿终于麻光寨,墓地于平林西北侧半山上,座北向南,家呈古代苗族石厢棺式,五合碑志,因年代久远碑文具失。雍余公膝下二子,长子又仰,次子勒仰。第十四祖又仰迁入三合十字街,后迁入丹寨野月定居,后膝下四子,长子番又仰,次了足又仰,三子用又仰,四子调又仰,之后发展为排岛支、排月支、排抱大寨支,勒爷迁居三合城上街(今县检察院一带)无变更,其膝下三子,长子(名失传),次子早勒仰,三子奢勒仰,之后发展为麻光支、交向支、成响支、排抱支、岩捞支、平甲支、小脑支、排挠小寨支。三都支为人丁最兴旺支族,清末民国初年,分散黔南州三都县排月、交向、杠寨、交梨、高砚、望结、也记、排尧、丁吊、岩捞、万响、排抢、小脑、怎雷、巫不、大河。黔东南州榕江县城、四格、定威、脚车,丹寨县城关、排倒、排莫、野月,雷山县达地、桥桑、凯里市、麻江县龙山等地居住,现有录入户籍900余户,近6000人丁。
3、遵义支:由湖南保庆府入黔,一世祖在贵阳定居十余代,因兄弟失散后迁至今遵义县苟江镇桥头村,现部分宗亲尚居于故址,部分迁入遵义市区和南白县城定居,现有录入户籍约30户,150人丁。
4、贵阳支:于安徽休宁县先后有两支迁出入黔,分别于明永乐一世祖国钧公入黔青岩,一支于明嘉靖一世祖国霖公入黔余庆堡。因工作等原因散居今之织金县、龙里县,贵阳市花溪区、黔陶、平坝县、孟吴、大方县等地。现有录入户籍200余户,1300余人。
5、安顺支:一世祖祖公由江西迁徙贵州,今主要居住在安顺(关岭、贞丰)一带,2017年录入关岭共有平姓320人,其中男性177人,女性143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二、江西南丰支:始入贵州时主居今之铜仁地区的松桃县妙隘乡,后散居于贵阳松桃县城、江口县等地。现在录入户籍30余户,150余人丁。
贵州平氏统一转始字谱录:应、国、世、成、忠,立、鸿、远、大、家,通、光、昌、盛、秀,富、贵、启、荣、华,正、德、仁、义、治,天、芳、守、汉、勋,吉、祥、开、文、锦,万、全、杰、和、伦。
平氏族人自古勤劳朴实,奉公守纪,与人为善,自力更生,前仆后继,贵州平氏数百年来,在高原严寒的恶劣环境下,顽强拼搏,奋不顾身,融入于世人立足于遂地而不倾,乃是祖先遗德于后世得以忠实承续,发扬光大之果。愿黔平氏族人与全国中华平氏一道团结世人,承前励后,万代荣昌!
贵州平氏宗族理事会
二○一九年六月一日
家谱序
盖闻凡为人子,当思慎终追远而不可忘焉。则慎终者,目所见,追远者渺矣。是故尝思追远者,非建修祠谱而不可也。粤稽吾族,原籍江南省会,於明洪武时,吾先辈受命出师南征,因至黔匀,遂地未回。首居平堡,次居城垣,再居阳安。迄今五百余岁。吾先辈亦建有祠,修有谱,於清咸丰时,苗匪猖獗,阖族在外飘零一十八载,老者殁、少者亡、因之而失谱,归故土者,仅数人耳。个个孤苦零丁,加以田园荒芜,生活难度,学而未成,敢提建修祠谱耶?嗣后生齿渐繁,田园广种,稍有齿积重娶聚阖族以建修之使,春秋而得追念,报我族先人。前谱已失,所有匀城。南门外三里之遥,路旁右边名仙人洞,祖墓数十所,又西门外五里之丁家坡背后名西山祖墓,又数十所。二处坟碑已经风雨飘摇,考查不出。忘去我数代祖人之讳,及一世祖开疆辟土之苦心。呜呼!於后嗣者,抱恨深矣。幸有周、何、孔三姓与吾族同师到黔,查三姓至今二十代。想吾族然故以纪公为十一世祖、西山及仙人洞二处之坟寔是我十代上祖人之墓也。嗟呼!余幼孤辍学,弃书从稼,智寡识鲜。奚敢云作序哉!惟系我族仙人洞西山二处之坟,恐时久源长,更难清理忘祭扫追远报本之道,稽谱之困序之为也。
十七世孙 和谨序
从第十八世起另起二十字辈
其荣大有光 忠恕广繁昌
仅守书田业 礼学治家强
二十代世德孔长果数典不忘馋算得敬宗尊祖
五百年家风宛在愿相传勿替都成个孝子贤孙
馨欬时闻昭爱慤
粢盛丰备存蒸尝
秀吉远条扬日本
婼公支派一阳安
河内名流传国内
江南世族遍黔南
清禀生又民国时都匀私立敬业两级学校校长一邦之婿杨和轩 撰
感谢家门对贵州贵阳平氏来源资料的整理[抱拳]
五十个字派少了一个yang(第二声)。宏字后面。(杨、阳、扬)具体是哪一个我也不敢确定,只是听爷爷经常像背诵古诗一样说过!
挺感谢你的,让我重拾我们家的历史,很多都和爷爷说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