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平氏史话

一、河南平氏史话

忠贞谏言力挽狂澜

公元前四八九年吴王夫差征服越王勾践之后,越王卧薪尝胆誓死不忘洗雪亡国之耻,向吴国供奉美女西施,使吴王丧志辱国腐化堕落,不理朝政,终日迷在酒色之中。公元前四七四年,吴国上大夫伍子胥悲愤慷慨,乃冒死,极言上谏,陈述利劣,奸妄辩言诬告伍子胥篡国谋反,吴王借机赐死伍子胥,丞相平常忠贞谏言上奏曰:伍子胥决不能谋反,伍大夫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将来万一国家有难,他将一显身手,伍子胥如有罪若处斩有误,则国家损失何可弥补,况事无根据,望大王明察后再处决不迟。

大王夫差仔细自忖,伍子胥确实有大功不可轻率判决,心中之怒气方才压住,传旨尚待明察方可定裁,平常忠言上谏力挽狂澜,使国家栋梁鼎立,国泰民安。

 

 

翰林送匾(河南汝州)

清朝时汝州夏店永福公曾为翰林之师,妇人八十寿辰翰林与师母拜寿,并竖匾。后因战,寿匾被毁。

 

 

皇赐玉杯(河南义马

义马七十一世平生荃,家有一世祖当公传世玉杯一只,系汉哀帝赐予当公之珍宝。生荃之孙乐让与本村方启明都亲眼看见过。不幸的是,在日本侵华战争时,全家外出逃难,逃荒路上,不慎遗失。

 

 

 

 

古老而有生机的新郑(河南荥邑堂)

了解中国,必先了解河南,了解河南必先了解新郑。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新郑是河南的缩影。新郑在河南乃至全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河南省新郑市是我的家乡所在县市,总面积873平方公里,人口大约90多万,其位置就在郑州市南郊。它在全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上是40位,从二零一一年起,连续八年排名上榜,在河南省连续七年排在榜首。

新郑市抢抓中原经济区,郑州市都市区和航空港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依靠学院(教育)、枣、轩辕黄帝为纽带的文化产业,以及富士康

带来的电子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新郑市的区位交通让人羡慕嫉妒。身处中原城市群腹地,北靠着省会郑州,是全国从东到西,连南接北的“黄金十字路口。”

它有一座飞机场。京广线,京广高铁等国家大动脉贯穿全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重点工程都从它这里走。

公路更是四通八达,全境有“九纵十横”公路网。郑尧、高连公路、107国道、郑新快速通道、新港大道、京港澳高速等构成“九纵”,完全对接郑州市区主干道。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双湖大道、107国道连接线、新村大道、莲花路、豫04省道等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构成 “十横”,让新郑与郑州航空港经济区融为一体。已建和正在修建的地铁,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身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这不仅是中原一流,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这里的人气,财气都是中部地区最旺盛的。

产业兴则县域兴。新郑最著名的产业就是大枣。新郑大枣甲天下有“中国大枣之乡”的美称。响当当的“好想你”品牌更是驰名国内外。还有个知名企业——“富士康”,拿着苹果手机就应该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新郑富士康工厂区,员工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万人,活脱脱就是一个小城了。

三大产业撑起新郑经济半边天。新郑大枣中的“好想你”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除了种枣,还有技术研发机构,培育健康红枣,制作各种各样的红枣食品。1300多家专卖店遍布全国278个城市。可以说,所有环节都包园儿。

新郑有极佳的产业结构,农业都现代化了。新郑以工业的理念来发展传统农业,将农业加入到工业行列。传统种植的比重虽然少了,但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的比重增加了,钱更多了,产业结构也越来越洋气。

新港产业聚集区,有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和商贸物流三大产业,四年面积增加了三倍。厂区规划得象个大棋盘,很好看很养眼。现在新港聚集区除了大枣本地上市公司,像中储粮、中建材.中烟,白象,金絲猴,雪花,伊利,华南城等大企业大项目也纷纷入驻。当初是一颗红枣红了一个产业,现在是大企业包团发展,撑起了新郑市GDP的半边天。

华南城创造“新郑速度”。二〇一三年,在龙湖镇郭店镇又崛起了一座华南城。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仅用了四个月,一期两年内实现了一百五十万平方米试营业,创造了“新郑速度”,刷新了“新郑效率。”如今华南城内高端写字楼树立,街道干净时尚,不断上演产业大咖秀,1BM来了,华润来了,法国圣戈班来了……

新郑市历史文化深厚。新郑历史可以追朔到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前的黄帝文化,二千七百年前的郑韩文化。

裴李岗遗址位于新郑市西北方的裴李岗村西,这里的发掘填补了仰韶文化以前的历史空白。“裴李岗文化”用历史证明了早在八千年前我们祖先就已经在中原地区定居的不争事实。

黄帝故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有两千年的历史。自唐代起,华夏子孙都会来新郑拜祖寻根,汉代修轩

辕庙,明代嘉庆年间建轩辕桥,清朝康熙年间建轩辕故里碑,二〇〇八年国务院正式把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一年一度黄帝拜祖大典,得到全世界华人认可。

车马坑位于新郑市文化路南端,有春秋战国墓葬三千余座,有一号,三号车马坑展厅。是目前中国发现春秋时期诸侯级别葬车最多

的车马坑,对研究古代礼制、古代车发展史、用车制度、古代葬礼、车马葬制等方面有极高价值。

郑风苑主要特点就是苑内石头上刻着《诗经·郑风》。内有中国各地名产荷花,有常香玉捐献的战斗机。

新郑人杰地灵,名人荟萃。

诗王诗魔——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出生在新郑。他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名句,耳熟能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苏轼和欧阳修。八大家分别是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韩愈、柳宗元、苏轼和欧阳修。《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写的。

春秋战国著名政治家—— 子产,他也是新郑人。他一生没有著作,他的言行事迹载于《左传》、《史记》等书。子产对后世法学最重要贡献就是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子产执政二十年,政治经济都取得不少进步,后人谚语:郑国有子产,幸福四十年”。清代历史学家王源

:“子产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李元度说:“子产的功劳要超过管仲,所以诸葛亮也不敢和子产相比,事实确实这样。”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也是新郑人,韩王之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况的学生,是秦王朝统一全国前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新郑名人还有战国法学政治家申不害,军事奇才张良、建筑学鼻祖李诫,元朝第一人许衡、明朝政治名人高拱,不一而足。

新郑更有两个全国百强乡镇:一是龙湖镇,一是薛店镇。龙湖镇有大中专院校十多所,是郑州市的“小香港”,人口近七十万,是河南省乃至全国最有人气财气的镇,全国著名房地产巨头云集龙湖。薛店镇国内著名企业一家挨着一家,台商产业园区台商云集。这两个镇中每一镇的净收入都抵上一个一般县市。

我是新郑人,我为新郑市感到骄傲。我热爱新郑。

荥邑堂长河撰写

 

河南荥邑堂——记忆中的平庄

明朝末年,先祖平继川来到新郑平庄,娶任府闺女为妻,生两子,住在北地小寨内(去中牟河北张路,小河东边岗上)。

传说,一天两兄弟在寨墙上玩。不慎,老大推其弟于寨下。两人发生口角,父亲劝说无效,領着老大离开小寨,搬到芦医庙西,邻河边的大寨内。

老大死后随父葬在苏村郑西边,俗称东老坟。老大也就是后人所称东坟祖。老二死后,老二也就是后人所称西坟祖。

不管是东坟人,还是西坟人,大家都是平继川的子孙,是一脉相传的一家人。我们身上都流着平氏祖先的血。

我刚记事时,平庄有一百余户,四百多口人。全村有四家饭铺,一家车马行,一家斗行,一家油坊,还有一家香坊。

一九四二年遭大旱,颗粒无收,全村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为了活命,吃榆树皮,全村榆树皮被剥光,平庄数户逃往陕西。

一九四三年又遭虫灾。蝗虫铺天盖地,田里庄稼被吃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提起四四年,两眼泪涟涟。日本鬼子来了,实行三光政策,抢光,烧光,杀光。仅中牟县张庄镇就有四百多人被杀。我们村的人有的躲到红薯窖,有的携儿带女躲进东岗树林,缺儿少女的孤寡老人,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悲惨之状无以言表。日本兵走了,张庄镇周边老百姓在张庄北地开了三天追悼会。当时,我在中牟五小上学。学校演出了《血泪仇》剧目,感动得观众泪流满面。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一九四五年,兵荒马乱。为保安全,我村修了大墙,只留一个南门。

一九四八年蒋匪军南逃时扒开了北门。他们一进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全村搞得一团糟。

   夜再长总要明,天亮了,共产党解放军来了。我们村解放了,全村男女老幼跑到街上迎接解放军的到来,有的把鸡蛋送到战士手里;有的把茶水端到战士门面前。战士门高呼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年春节,全村老百姓把粗梗盘香挂在庙内,除夕点然,直烧到正月十五。老人初一早上带着香纸到庙内烧香叩拜,祈求国泰民安,过上幸福生活。

一九六八年因修军事基地,东老坟迁到平庄东岗,二零一三年又迁到马陵岗公墓。二零一三年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第二航站楼,西坟也迁到马陵岗公墓。平庄村迁到郑州航空港区银河办事处十三号地文宛小区和十六号地。

 

荥邑堂二十世定一供稿

二零一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河南荥邑堂——小王冢纪实

新郑市龙王乡平庄村西南八百米附近,有一个大土丘占地一亩左右,高出附近地面约有六七米。相传,这是明朝末年,朱氏王朝的一个落难小王子的衣冠冢。

明朝末年,平氏九世祖继川在京城任卫国将领要职,负责守卫皇宫大内。其姑姑是皇妃,生一小王子。李自成率领义军攻打北京,九世祖继川保护小王子避难。无奈,明王朝气数已尽,小王子途中殉命。适时,北京已经陷落,九世祖继川无法回京,只好带着小王衣冠来到河南。为了表示对朱氏王朝的忠诚,九世祖继川在平庄西南地建了小王衣冠冢,亲自为小王守陵。小王冢南边百米处,是朱氏家族的老坟。居老年人谈,过去,小王冢初一、十五烟火不断。

  小王冢是个非常有灵气的地方。冢的四周二丈开外,都是沙土地,适合种植花生、红薯、西瓜,唯独冢及周边都是红胶泥地。久旱天,锄都锄不动,衣冠冢的土来源何处,无从考证。小王冢的土不敢动,早有耳闻,可是有人不相信。有个叫平金旺的村民不信,他在冢北种了几亩西瓜,为了看瓜方便,在冢上挖了一个洞,刮风下雨可以藏身。可是没有想到,西瓜熟啦,没有卖完,金旺得了重病。家里人急忙找人把挖的洞重新堵上。又是烧香,又是祷告,病治了好几个月,才有了好转。从哪以后,再也没人敢动小王冢上的土。

郑州国际机场在平庄落地,小王冢也在机场以里。文物部门开挖小王冢的时候,有好多平氏家族的人,朱氏家族的人来看。本人也目睹现场。冢里确实没有人的遗骨,连衣冠由于时间久啦,也化为乌有。                            

 二十一世孙     新贤整理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日

 

 

 

 

 

 

 

 

河南荥邑堂(新郑老平庄)——东老坟遗事

新郑老平庄东南三华里处,有一高大土岗,这便是平庄平氏老坟,荥邑堂九世祖平继川将军就埋在这里。此坟坐北向南,占地约一百五十多亩,是方园百里大坟之一。此坟东北西三面高,南面低,呈簸箕掌形。 坟上杂草丛生,荆棘、野葡萄、酸枣树布满高岗。坟中有上百株柏树和松树,显得庄严肃穆。有风水先生路过此地,称之是一块风水宝地,能出帝王。可惜,坟西北角有一大坑,只能出将军。也有人有不同的说法,称这是金库。平氏族人有花不完的钱。

东老坟是个让人神牵梦绕的地方,至今我还念念不忘。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三天两头赶着羊到坟上放。羊吃着草,我们便摘酸枣,捉迷藏。我们演打小日本,捉汉奸,满岗跑非常开心。

东老坟是个极好的观景台。它地势很高,当时也不知道海拔多少米,只知道很高。往东看,可看到二十多里外的中牟双塔岗。向下看,清凉寺仿佛就在眼前。往西北可以看到小泰山。往西南可看到风后岭、始祖山。往南看,是一条通往开封的土大道。当时路上汽车很少,偶尔路过一辆,我们追着看,一跑就是几里地。往东南看就是四十五里马陵道,孙膑和庞涓斗智斗勇的地方。

历史的车轮滚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的指示下,中央军委看中了这个地方,要在这里修建一个军事基地,东老坟需要搬迁。当时国家穷,补助费很少,埋一个人的坟堆补八元钱,埋两个人的坟堆补十五元钱,埋三个人的坟堆补二十元。当时老百姓买不起棺材,只好用席尸骨裹起来埋葬。当时给我也参与了其事,印象最深的是古人身躯较大,估计在七尺开外。在起先祖平继川墓时,挖出一顶头盔和一把七星宝剑。宝剑很锋利。说它削铁如泥有点过分,剁断铁丝那是事实。当时正在破四旧,不知道这是文物,也不敢保存。头盔被一村民卖了换糖吃,宝剑被小孩拿家当玩具,后来流落到外村,以后便无音信。这两件东西遗失,确实是平氏家族的一大损失。

为了基地建设,国家专门修筑了从薛店火车站到东老坟的十几公里铁路,专一运输,钢筋、沙子、石料。奋斗三年基地竣工。军事基地周围开挖了近二百米的防护河,河里放满了水,水里养了鱼,大的有十几斤。据说,军事基地的洞,往东延伸到开封,往南通到许昌,往西通到小泰山。成了国家的重要军事设施。

在修军事基地时,黄永胜、吴法宪亲临视察。天空中有几架战斗机在巡逻,黄永胜吴法宪手挥《毛主席语录》,解放军夹道欢迎。老百姓只能站到解放军后面看。当时老百姓没有见过直升机,围观者人山人海。直升机上面的两根螺旋桨有十几米长,在轰鸣声中,螺旋桨转起来,越来越快,荡起的黄沙遮天盖地,地里的花生秧都被刮起来。当时我们还亲眼看到空军司令吴法宪,他矮矮的个子,腰象石磙一样粗,缀腮脸,脖子特别短,他很胖。下飞机时,几个军人接着。上飞机时,几个军人推着。看到吴法宪的样子,老百姓心里嘀咕,这就是解放军空军司令?但谁也不敢吭声。

到了二〇一三年,随着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开始,我村土地被占,东老坟二次搬迁,搬到马陵岗西侧刘庄公墓。为了纪念荥邑堂九世祖平继川,平庄平氏家人集资四万多元,立了三幢大碑,供后辈子孙祭祀。随着机场扩建,新郑平庄村庄搬到机场十三号和十六号地,全村人都住上高楼,开着高档轿车,过着幸福生活。这是托共产党的福,托习近平总书记的福。

原新郑平庄东老坟,现在机场跑道东端北面的军事基地,驻扎着一个高射炮连,守护着郑州国际机场。

                        荥邑堂二十一世平新贤收集整理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小清河的沦桑之变(河南荥邑堂)

平庄村村西,村北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名曰:小清河。属于淮河的一条小支流。平庄村刚好是小清河的发源地。河虽然不大,清澈的河水,秀美的景色却远近闻名。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旅游者、捕鱼者、捉蟹者光顾。特别是一到夏天,小河里可热闹啦,妇女们在河里洗衣,青年们在河里划船,游泳,孩子们在河里嘻水,摸呱呱叽蛋(一种水鸟蛋) 。小时我们最常去的地方有三个。一个是“出佛潭” ,在村西南三华里处。我们喜爱它,大概是由于老人们传说的铜佛,铁佛、石佛的故事。我们当时都很幼稚,都想看潭里有没有“佛” 。另一个地方是翻水潭,位于西老坟西南角200米处,这儿是个跳水的好地方。我们两个甚至三个抱成团,从岸边高出跳入水潭内。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潭水翻出,有趣极啦。第三个地方在村西北角,老寨下边。名字叫清水潭。故名思义,清水潭的水特别清。用清水潭的水烧水,做饭,从没有茶锈。潭边有个小村,几十户人家。全吃清水潭里的水。村里有个酿酒作坊。用清水潭里的水酿出的的酒,清香醇厚。中牟、尉氏、新郑常有人到此买酒,可惜这些都成为了过去。

一九五七年兴修水利。在西老坟东边,全乡人参加,修了一条拦河大堤。把小清河水聚了起来,修成了一座大水库?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全凭人工担担、挑挑,石夯打一层,挑一层土。费时一年多,水库修成后,规模相当大。河面宽二百多米,长有4~5公里,水深有二三丈。我们用水库养鱼,大的鱼有二三十斤,我们用水库水推动水打磨磨面。当时我都感到非常稀奇。六四年发洪水,发生了很可怕的一件事,大堤决口。滚滚而下的库水,浩浩荡荡,惊动了中牟县县政府,特别是张庄村镇。险些被冲走。为了发展生产,一九七五年,我们平庄村民,又重新把冲毁了的河道又修了一条大堤,在二次修堤时,一队社员在沟崖下施工,由于土质疏松忽然发生了塌方事故,松动的泥土埋住几个人,经过急救,死了一名,伤了几人。水库修成后,周边几个村庄都获得效益。仅从地下水位上升了二米多,过去不耐旱的地耐旱了。国家又为平庄配备二台六寸泵,硬化了水渠,灌溉了整个村子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周边柿园吴,甚至中牟的河北张,孟庄乡的山石王、胡岗村都建了提灌站。吃水不忘打井人,平庄村民从来都没有忘为修水库做出过贡献的人。对修水库死亡的平贵妮同志立了碑,和生前一样为他记工分。后来土地承包分田时,照样多给他的家属一份责任田,修水库致残的人,根据轻重不同都受到相应的优抚。修机场,全村整体搬迁,平文富也受到了特殊待遇。

一九九三年郑州国际机场又在这里建立。小清河由清河变成了污水河,河里的鱼虾没啦,臭气几里外也可以闻到。后来机场又二次扩建,小清河又在扩建的范围。原来的水库,库水被排出,用石头填平,在水库这个地方建成了豪华的T2航站楼。周边地区,高楼林立,公路纵横交错,加上大企业富士康的入住,飞机场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改革开放,郑州机场战略地位优为突出,郑州国际航空港区的建立,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的实施,郑州成了联系世界各地的纽带。平庄村也由此搬到了二十里外的薛店镇附近。

纵观小清河的历史,真可谓是沧桑之变。

                             平新贤  整理

 

                河南焦作平氏北敬村的由来

(苟村、北苟村)

道光十三年间,修武县来了一位知县,姓冯,名继照,字萩桥。乃是山东淄川人氏。冯知县上任之后,倒是能够实心任事,在修武县办了几件大事。一是修武通往辉县的官道,经常被夏雨山洪冲击毁坏,于是,冯知县下令,逢水架桥,疏通道路;从此南来北往的行人,畅通无阻。二是修筑了修武县城内的道路,取名为“冯公路”;县城东关修筑了“冯公桥”以及县城城楼;三是下令保护全县各种文物古迹,不得任意破坏损伤。同时,冯知县还亲自主持承办编撰《修武县志》。亲自到县辖乡里,走访查询有关乡间民情和有关村庄、寺庙、祠堂等历史。因此,受到了百姓们的称颂。尤其是,这部比较详细的《修武县志》已被后人引经据典,广泛采用。

且说这一天,冯大人带领编撰和采访《修武县志》的张宗泰等人,来到了苟泉坡西北的一个村庄里,开口问道:“此村何名?”村上里长笑着回答说:“此村乃苟村是也。”冯知县闻听此话,竟然“啊……”了一声,接着问道:“为何取这“狗”字村名,委实俗气!”原来,冯知县将“苟”误听为“狗”字了。随员慌忙解释道:“冯知县,此苟村“苟”字,系苟姓的苟,乃“句”字上从草也。冯知县听了,沉思片刻,微微摇首,面对众人讲道:“苟”与“狗”字音难辨。况且乡间土语,极易被人误解。着实不妥,着实不妥。”众人闻听此言,面面相觑,一旁倒是有几个随员点头附和:“是啊,是啊。”“冯大人高见,冯大人高见。”

冯知县手抚胡须,轻志问道:“那么,诸位乡亲,可否再起个顺耳好听的村名?不彷三思。”

众人沉思半天,议论纷纷,竟然没能想出一个巧妙的村名来。这时候,只见冯知县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在纸上挥笔而就。大家不看则罢,一看惊喜不已,个个鼓掌叫好!你猜怎么着?原来,冯知县在“苟”字右旁边,加了一个“攵”成了“敬”字,其意语双关,含意非浅。从此以后,“苟村”便改为“敬村”了,自清朝道光年间(公元一八三三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历史了。

该村东路北,有一座关帝庙。现根据墙壁所砌大砖和庙顶彩色琉璃瓦判断:此庙早在宋代已经存在了。现今庙殿墙上,砌有清朝咸丰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所立庙碑一幢(公元一八五九年),碑尾有修建该庙捐款者名单,其中有张士通、沈九元、布兆喜、武文增、程忠贤、平振京、毋玉美、韩世玉等姓名。

现据史籍,宗族表记载和该村年长者追忆,以及实地考证:布姓,原姓杨,祖籍山西阳城县。清代时期,因居官犯法,兄弟俩个逃来苟村,改名换姓,将杨姓改为布姓。以此证明:姓布者没有犯法者,为此逃避官府辑拿。在苟村落户后,给程家当长工种地,至今已有十一代人。张姓者,是从博爱县阳邑村迁来此村的,至今已有九代人。沈姓者,是从博爱县沈鹿宿村迁居此村的,至今已有九代人。该村迁居比较早的是韩姓和平姓,至今村里还有韩胡同,平胡同。尤其是韩姓者,在宋代时期,已在此村居住了。据民国二十年《修武县志》记载,该村有明代韩俨和其弟韩俊墓。韩俨,字敬夫,曾任婺源知县:韩俊,字彥夫,曾任风翔政府教授。在《明大学士邱浚撰婺源知县韩君敬夫墓志铭》碑文中,既介绍韩俨的不论贫富一视同仁的品德,又详述了韩姓原籍是山西陵川人,宋代时迁移来修武苟村定居。

民国时期,南北敬村仍名为“南、北苟村”,公元一九四八年,焦作第二次解放后,才改为南、北敬村。究竟为何称其为“苟村”?请参阅《南敬村村名考》一文。因文字所限,不在此文中多述了。但是,该村仍有两点,需作介绍。在原来的村东一百五十米处,即现在北敬村小学校北教室后面的田地里,有一座王彥章墓。王彥章何许人也?乃是五代时寿张人氏,寿张现今并入山东省阳谷、河南范县。其字贤明,生于公元八六三年,死于公元九二三年。少年时期从军,追随朱温转战各地、以骁勇闻名,每战必用两支铁枪,将土们称其为“王铁枪”。曾任澶州刺史,郑州防御使等官职。不久,又被封为开国侯,授北面副招讨使。最后同后唐军队作战,兵败被俘而死。明代著名作家罗贯中《三国演义》作者曾在《残唐五代史演传》,也称为《五代残唐》演史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了王彥章、李存孝、黄巢等人的事迹。古典戏剧《五代十国》唱词中有:“巳时死了李存孝,午时闪出王彥章”;“李存孝死到五车口,王彥章死到苟家滩”。据传,五车口遗址在北敬村东南,现今武陟县境内西北末端。苟家滩,据说,就是在苟村(今北敬村)南边的苟泉(也称为“灵泉”)

究竟苟家滩是否就是苟泉?因其戏词,属后人编写,不足为证。

据该村沈明士(七十二岁)反映:民国时期,陆村原全体,曾领人伐开王彥章墓,众人见墓中仅有一大铜钱和一只碗,采用大方砖铺地,墓室有石柱,嵌银有幢刻有人物和花草图案,没有发现任何棺木或尸骨,乃是空葬墓室。

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入修武全境后,该村恶霸地主张明礼,大肆搜刮民财,派捐派款,敲诈勒索。并借口保护村庄,成立了“自卫队”,买步枪多支。与此同时,在外地充当皇协军营长的布玉奎和当连长的沈明堂,以及其他帮凶,大搞宗族派性,互相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到了民国三十一年大灾荒后,不少穷人被欺诈的揭不开锅,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然而,张明礼等人,更是一点儿也不肯放松,霸占土地和财产。例如:张金旺一家,被活活饿死了四口人,仅剩下一个儿子,至今杳无音信。解放前,该村被迫卖地五百余亩,卖房一百四十余间,卖牲畜六十七头,卖儿卖女十四户十八人,外逃要饭者三百四十多人,给地主当长工打短工者有五十多户,有三十四户被害得家破人亡,绝了户头。被张明礼、沈明堂打死四十多人。并因其挑起宗族残杀,被打死的有三十多人,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当时,北敬村变成了人荒、地荒、村荒的“三荒”破落村庄,令人难以目睹。

闪电霹雳声响,击碎黑暗势力万重山。一九四八年共产党拯救了北敬村的劳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从此作了国家的主人。

北敬村位于焦作西南边端,地处修武、博爱、武陟交界。该村东距府城半里,西距博爱沙丘坡四里,东南距修武灵泉坡四里,西南距南敬村一里半,北距造店两里。该大队现有一百五十四户,七百一十七人,均为汉族。

摘自河南荥邑堂《平氏族谱》

 

 

 

 

 

 

 

 

 

 

平家大槐树简介(浚县)

公元一七一四年(甲午年,康熙五十三年),平安后裔第十二世孙平迁公之子平顺从王庄迁至此地,童年时亲手栽下此槐,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平家大槐树现位于淇滨区漓江小学操场内,树干周长现为2.8米,高约12米。朝西北正上方一主杆高10余米(杆径约0.4米),建国前,因自然灾害折断;朝正东方的一大支杆长约12余米(杆径约0.5米),一九五三年七、八月份,天突降大雨,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将朝正东方支杆折断,至今还留下朝东的大“伤疤”;朝西面的一大支杆,长8余米(杆径约0.3米),在一九八五年,因大型机械出入不便,人为锯下。原树下能为数百人遮雨,能容纳下全大队五个自然村的村民召开全体群众大会。

二〇一三年十月,一精神病患者,把树洞塞满废物并点燃,当时火势很大,姜庄村民自发赶来灭火,但因火势太大,无法施救,此时平安第二十世孙平合军、平合忠、平合义随即拨打了119报警,鹤壁市消防支队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并将大火扑灭。此时,大火已经燃烧了近一个小时。后由平氏后裔培土、浇水、精心护理,才幸运留存现状。

撰写人:平合春

                                        二〇一六年十月一日

 

二、江西修水平氏史话

修水与平姓

修水乃五千年古邑,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名。位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修江上游,地处幕阜山与九岭山之间。是(湘、鄂、赣)三省,(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武宁)九县的交界处。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修水县面积为四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下辖三十六个乡镇,三百六十一个行政村。全县以山林为主,属“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修河为江西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为黄龙山,自西向东流贯全境,经武宁、永修流入鄱阳湖。修水地貌形态多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植物二千多种,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植物五十多种。野生动物四百多种,还有多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修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河道众多,自然落差大,水能量资源丰富,建有水电站一百五十多座。修水矿产资源丰富,有矿藏三十多种,尤其是钨矿储量和品位最高。修水盛产茶叶,“双井茶”早在宋代就名誉京师;“宁红”茶一向以“茶盖中华、价压天下”而著称于海内外,自古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称。修水山清水秀,旅游景点众多:“修河旅游区”、“南崖、清水崖风景区”、“黄龙坚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双井进士村”、“抱子石”、“蔸率寺”、“黄龙寺”、“东浒寨”、“千年古镇”、“布甲溶洞”、“汤桥温泉”、“山背文化遗址”、“程坊风景区”。

修水人杰地灵,自唐宋至清代有进士二百零一名,举人三百一十七名,丞相两名,尚书十六名。江西诗派黄庭坚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陈氏五杰,有四人名载《辞海》。

修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多次高悬过李自成、石达开、李秀成等王师义旗;修水是革命老区,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是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的地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罗荣桓、何长工、谭政、滕代远、肖克、王首道等均在修水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有十多万修水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平姓在册烈士就有一百多名。靖林是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四年红军革命根据地之一。一九三四年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在靖林三溪坳修建革命烈士墓时,石刻了一幅对联:“受豪绅地主压迫生也痛苦、为工农群众解放死亦光荣”,至今陈列在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通过改革开放,修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历史上最鼎盛时期,城市、集镇和农村的建设,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财政收入连年翻番,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平姓始祖元享公,生于宋元祐三年间(1088年),世居浙江省婺洲金华县太平镇。由于辽金构祸,奸臣专权,刀兵四起,天下大乱。大观四年八月(公元1110年)二十三岁元享公为避战乱,随兄嫂、率妻邹氏捧先人主位并华宁世籍,迁往江西,兄嫂至武宁高坪止。公乃前行到修水关口,路遇一女菩萨曰“来仪卜凤,灵禽兆祥,宜尔子孙,奕世永昌“。言罢菩萨不见,公思之,此乃神仙指点,前路必有与“凤“有关的地名,行罢数日来到一崇山峻岭之中看到一户人家,夫妻二人前去求水解渴,得知此地为“凤凰坪“,夫妻二人恍然大悟,菩萨之言,其谓是乎。于是在此立足落户,开荒种地,繁衍子孙。乞今已有千年历史。平姓现有人口三千余众,分布在修水县城、三都、渣津,马坳,大桥,复源,瓦洋,东港,靖林等集镇境内,以靖林人口集中居多。

平姓族人们民风纯扑,心地善良,有独持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秉承“仁,义,礼,智,信”。遵纪守节,尊老爱幼,睦族友邻、惟耕惟读。结婚、嫁女、生子、祝寿、丧葬都有独特的习俗,提倡有礼不可灭,无礼不可兴,易风易俗、从简节约。族人之间办事热心不计报酬,相互帮衬。四时八节都有讲究,由其是过年、除夕、春节、元霄、端午等节日非常重视,亲友之间往来送礼,相互祝福。正月还有菩萨出行,戏龙灯的习俗,从正月初四起到十四结束,敲锣打鼓,鞭炮迎送,非常热闹。

修水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平氏祖先们创造过辉煌,享誉过荣耀,饱受过创伤,历经过兴衰。曾有为官为士者七十多名。第十世祖大通,任福建海澄知县,曾有宋代江南八大才子之一美称;第三十二世祖师贾曾任塔城专员、纵队司令、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为修水的和平解放作出过突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华夏新纪元,人民成了历史的主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大幅度飞跃的三十年,是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提升最快的三十年。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通讯、邮电、交通、水电、居住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生活由贫困、温饱全面进入了小康。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愈加和谐。古老修水萌发了新的勃勃生机,勤劳勇敢的平氏族人们正在加倍努力,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开拓创新,历精图治。

千年来,平姓与修水血水相浓,祖祖辈辈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以农耕为主,生息繁衍,薪火相传。文人志士层出不穷,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得到了全所未有的提升,修水平姓现有各类专业人才两百多名,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五百多名,博士硕士以上高级人才十余人,企业老板达到五十余人,政府机构和事业工作人员九十余人。家族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族人们近年来重建了修水平氏宗祠;兴建了众多庙宇,其中“西宫殿”就耗资近百万;撰修了修水平氏十五届家乘。积极配合总会工作,参与总会撰修国谱工作。中华平氏联谊总会江西九江分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与总会保持一致,致力于家族事业,深受全族家人的好评。

平氏族人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和修水人民一道,爱祖国、爱修水、爱家族。勤劳勇敢、俭朴善良、励精图治、团结进取,紧跟时代的步伐,正在努力绘就修水更新更美的蓝图,正在谱写更加和谐更加文明的诗篇。

中华平氏联谊总会江西九江分会

二〇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三、安徽淮南平氏史话

“南、北”骨肉情“於、平”一家人(安徽淮南)

在安徽淮南、寿县、凤台等地居住着众多於氏族人。唯潘集於氏与平氏最为亲切。他们和淮南平氏于明朝随移民从山西洪洞老鹳巷(窝)相继迁滁(今淮南)。平氏居南、於氏居北,故称“南北两家”。两姓比邻而居,唇齿相依,朝夕相处、和睦至亲。为维护两姓不受外界侵扰而永结同盟,一方有难,对方全力以赴。

清代年间,有古沟集一带於氏田地常被异姓侵占,南家平氏见状,阖族前往。同异姓据理力争,使双方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此事於平两姓至今广为流传。据老人们说,清朝时,有一年干旱,平姓宗亲用水困难,北家於姓得知,帮助挖掘一口水井,平姓宗亲不忘打井人,取名“於家井”,由于井深水甜,人们一直使用到九十年代,二零一二年正月初九两姓祭祖,那口井依然保存完好,位置在原店集小学院墙南边(平姓祖坟的西北方)。两姓宗亲交往至深,情同骨肉,不可尽言。家谱派字按辈亦依次排列,统为一体。北家於氏之“典、士、大、德、元”,其“德”与南家平氏七十二世“锦、元、万”同辈;“元”与平氏七十三世“文、永、东”同辈;“瑞、传、家、祥、全”,其“瑞”与平氏七十四世“建、立、锡、维”同辈;“传”与平氏七十五世“纯、多、学、财”同辈;其“家”与平氏七十六世“云、怀、治”同辈;其“祥”与平氏七十七世“庆”同辈;“全”与平氏七十八世“兆”同辈;‘殿’与平氏七十九世‘家’同辈。“乐、善、昌、茂、广、荣、耀、保、安、康”为两姓子孙统一取名字;“乐”辈以后南北统一派字,从此不紊。以示血脉相连,於、平一家。

公元二〇一一年二月到二〇一二年二月,南、北家联合将两地的祖坟进行了修缮,并举行一次祭祀活动,经南、北家宗族理事会研究决定,从二〇一四年春节起每三年一次南、北家共同祭祀先祖,具体时间年初一、初三两天。秩序先后轮流,世代相传。

淮河滚滚东逝水,浪花淘尽沧桑。居住在淮河之滨的於、平两家几百年来在风雨飘摇中结下的深情厚谊得到了历史的考验。世世代代於、平两姓南来北往,在祭祀先灵之际,告诫后代子孙,时刻铭记先人遗训:“南北骨肉情,於、平一家人”。

淮南平氏宗族理事会

淮南於氏宗族理事会

○一三年冬月吉日

 

 

“平家大树”的传说(安徽淮南)

淮河以南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罗山,罗山之南有一人烟稠密、风景秀丽的武店村,它背靠罗山,北临淮河,和平圩遥遥相望。村头有棵高数丈,四人合围不及的皂角树,淮河一带的人们都称为“平家大树”。是平圩旗杆门平贡生于清嘉庆年间花重金买下的。

平贡生,名振环;人称“大善人”。善人龙章凤姿,仙风道骨。祖上几代都是朝庭官宦,金印紫绶,锦衣玉食,富甲百里。善人不以功名为念,终日念佛诵经,祈祷添福添寿;种花喂鸟,颐养天年。

一日,雨过气爽,艳霞满天。善人更衣挽髻,信步庭院。仆人奉上清水一盆。善人正欲净手洗面,突然见清水盆中呈现婆娑树影。自以为老眼昏花,用手晃动,涟滟荡漾,树影清晰可见。善人颇为惊奇,急令众仆人按照方向寻找,终于在武店村头找到此树,仆人在树稍系上一条红绫,待来日验证。

翌日拂晓,朝霞满天,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仆人照例呈上清水盆,果见树影又现盆中。且有红绫随风飘拂。须臾,红日高升,万里无云,树影消失,原来是霞光辐照映出大树之影。

贡生大喜过望,带着仆人来到罗山武店村头,见大树虬枝曲盘,郁郁葱葱,覆盖遮荫一亩多地。树上老鹳窝宛如车轮,几只老鹳衔枝叼叶,正在垒窝;树丛小鸟五彩缤纷,莫名其妙地望着善人,叽叽喳喳,悠扬婉啭,悦耳动听;一对对相思鸟羞怯地交颈依偎,翩翩起舞,情景交融。善人如痴如醉,心花怒放。打听大树主人,意欲购买此树。想不到村里人说:“此树乃我们镇村之宝,岂能卖与老爷?”善人不愿强人所难,悻悻离去。遂前往庐州府邸登门拜访州府老爷。州府老爷为官廉政,两袖清风,深受黎民喜爱,与平善人历来厚交,金兰挚友。见善人来访,出门恭迎,携手同行,问:“是何风吹来兄长光临寒舍?”善人说明来意,老爷哈哈大笑:“这有何难?只要兄长喜欢,包在小弟身上。”二人来到村头,百姓们出门迎接,州府老爷对大家说:“平贡生善人为我兄长,看上你们村头大树,不是砍伐回家,只是喜欢这棵树,还是让它长在这里,图个吉利,买个名份而已,请诸位赏个脸面如何?”村人们这才明白就里,“哦!原来如此,悉听老爷尊便”,州府老爷作主。众人唯唯连声,称谢不已,贡人遂花重金买得此树。

后来,有过往行人见树稍红绫,以为是菩萨在树上修行显灵,人们酬谢神恩所为。不少人来到树下,讨佛水治病,治好了不少危重患者。于是乎,“平家大树”神仙显圣不胫而走。人们焚香秉烛,挂红谢恩。每到春节,树下鸣炮放鞭,披袍跳神,人神共庆。一连几天经久不息。平家大树曾几遭雷电火烧(有人传言树内有大蛇修炼成精连累,大树遭此厄难)仍然根深叶茂。七十年代后,因土地重新调整规划,平家大树不幸被毁,但有关传说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

 

平庆春搜集整理

○一三年(癸巳)冬月吉日

 

 

 

 

 

 

 

 

平家渡口来由(安徽淮南)

署凤台县事本任颖州府霍邱县正堂加十级錄十次杨为。

出示晓谕事案,据刘家巷坊从九平鸿儒等呈称:本坊平家渡口向系平姓摆送,兹有石头埠众姓渔户搀(参)入乱摆,阻止不容等情,请示前来。当经批饬,附近各坊保妥议嗣,据世职王尽臣等具覆,即经饬传地保方友耆民廖凤德、平国辅,文生:王复初;乡长:孙绍文、刘志慈等,讯据佥称:该处渡船向系平姓摆送。惟上渡口,每月自十五日起至二十日止,下渡口每月自二十日起至二十二日止共计八日,归廖姓摆渡等语。本县查访旧章相符。録供备案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平、廖两姓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尔等仍在该处上下渡口照章摆渡,不得苛索渡钱,有碍行旅。如敢故违,定提重究。此外,渔船人等,不许搀(参)襍(杂)争,各宜凛尊毋违。为此勒碑,永垂久远。渡口人名开列於后。

告示

右论通知上渡口人:

上渡口人:平国 平建德 平畴 平永 平国昌 平会常

平万更 平会清 平万斗 平会能 平万堂 平建功 平永

下渡口人:平万从 平维 平万寅 平大伦 平万魁 平东鲁

平万三 平仲 平万高 平东顺 平万军 平东星 平东材 平东魁

同治七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八六八戊辰年)

淮南(平氏族谱》编算委员会沐手敬录

二〇一三年冬月吉日

 

 

行善事赈济灾民

受皇恩御赐旗杆

(安徽淮南)

——平振寰贡生轶事

平振寰,清嘉庆年间贡生,其祖上几代居官,家财万贯、良田千顷、骡马成群、富甲一方、贡生富而不吝,乐善好施,其美德广为世人传颂。

清朝嘉庆三年公元一七九八年六月淮河北岸阴雨连绵、河水猛涨,沿河圩岸堤决,田园尽没水中,殃及河南、山东等地,加之秋天飞蝗蔽日,蝗虫所经之地、青草无存,颗粒无收,灾民遍野,人肉相食,苦不堪言,真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受灾地域之广,人员之多,百年未见。大批难民携家带口向南涌来,贡生见此惨状,潸然泪下,命仆人沿路搭蓬施粥,赈济灾民,无奈灾民太多,赈济不周。有一年过花甲的老妇人,背着一个二三岁的幼儿,饿的呱呱直哭,妇人艰难的在灾民中拼命地往前挤,由于妇人几日无食,年龄又大,昏倒在地,被正在指挥赈济的贡生看到,慌忙来到近前将她扶起。妇人慢慢睁开眼睛,看到眼前之人慈眉善目,一脸福相,知遇贵人磕头便拜,口称:“救救我孙儿”。贡生连忙将她搀起说:“老人家不必如此,我当尽力救济您们祖母二人”。老人说:“我家住河南,一家五口逃难途中孙儿父母祖父尽皆饿死”。贡生听此惨祸伤心不已,将祖孙二人接入府中,尽力救助。大灾过后,贡生命仆人取白银二十两赠予妇人,让其回原籍,让孙儿好好读书,将来报效朝廷。老人千恩万谢,洒泪告别。(后来妇人孙儿不负厚望,发奋读书,考取功名,亲到平府拜谢贡生,并拜贡生为义父,此事被后人传为美谈)。

嘉庆帝灾后召见地方官员询问灾情,州府老爷将平贡生赈济灾民的事详细作了禀报。嘉庆帝闻听龙颜大悦,唯群臣曰:尔等身为朝廷大臣不能替朕分忧,尚不如民间一贡生尔,汝等应以平贡生为榜样,多为朝廷效力才是。群臣诺诺连声,嘉庆帝说完,哈哈大笑,平贡生“真善人也”(平大善人源出于此)。又说:平贡生如此善举应大力弘扬,为彰显其功德朕赐旗杆三根在平府庭前,让后人广为传颂。此事着地方州府速办,钦此。

旗杆高17.25米,顶部镶嵌一壶,寓意“悬壶济世。底座有十米见方,三根旗杆并排排列,前用石狮护卫,威武无比,至今旗杆遗址尚存,向世人展示平圩旗杆门的辉煌历史。这是我们淮南平氏的荣誉和骄傲,也是全国平氏宗亲的荣誉!

 

安徽淮南平氏宗族理事会

平庆春搜集整理

时维公元二零一九乙亥年六月二十五日仲夏

 

四、湖北平氏史话

监利奇才:平子奇传奇故事

平子奇是清朝中期湖北监利县的一位落魄监生。他一生淡泊名利,不畏强暴,不惧权势,反对邪教,敢于抗争,解人之危,济人之困,为群众、为社会做了不少好事,名噪荆楚,在人们心目中久久不能忘怀。经过年长月久的传讲,演绎成无数传奇故事,听来令人倾倒。这里选载的只是他千百个故事中的一小部分,亦即他生平中的雪泥鸿爪而已。这些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一个与世抗争,不仅得到历史的检验与肯定,而且堪为后人借鉴的机智人物。

 

弹指堤弊,告垮堤董亲表兄

平子奇一生嫉恶如仇,凡有不平事,不管涉及何人,都要挺身干预之。他一生所干预的事件中,案件情节之重、牵涉时间之长、处理曲折之大、涉及人员之广,莫过于“弹指堤弊”一案。案件首要被告人是监利江堤堤董李赓廷。李是平的亲表兄,把持堤政,贪赃枉法。子奇曾以骨肉之情规劝他,要他为百姓着想,修好堤防,不要贪得无厌,而李赓廷却置若罔闻,还辱骂平子奇,说他读了一肚子书,是一肚子屎。平子奇说,像你这样不管人民死活,我要到官府告你。李赓廷觉得自己有权有势,上有靠山,下有朋党,你这个穷书生又奈我何,便狂妄地说“我树大根深,哪怕狂风起!”平子奇用轻蔑的口气说:“有朝一日狂风起,大树小树连根拔。”

  平子奇看他贪婪之心愈演愈烈,忍无可忍,于是背着干粮袋,走访监利江堤历年之修筑情况,悉查监利堤工各种弊政,及李赓廷等人的所作所为,以铁的事实,写出《呈水利时务策状》、《监邑堤政历年流弊》、《监邑岁修土方历年增派记略》、《江陵、监利水利图考记略》、《驳废江堤议》、《论李赓廷宜加处置状》等共九篇状词(即民间流传的九条十三款)。在状词中写到:身为堤董的李赓廷,夤缘县主,朋比为奸,贻害堤政,田园变泽,饿殍载野。而李赓廷却由一个“无多田,无货店”的小户一跃而“暴发累万”,可是“乡民无复敢言,言者无不得祸”。果然,状词一呈到官府,李赓廷等人慌了手脚,恼羞成怒,贿通官吏,狡黠抵赖,致使“累控官府,然卒以置之不察”。不仅如此,反而捏造罪名,将子奇褫革、监禁。对此,子奇不惮“危身触祸”,“敢于冒犯攻讦奸谗”(《坦夫先生诗文草》中评语),又写出《续禀》策状,值省总督周天爵大人到荆州视察时,子奇戴“罪”径至江陵长湖拦驾禀呈,继又尾随总督至荆州府,守候于辕门外,听其发落。就在此期间,监视平子奇的监利县吏,在途中审讯子奇五次,尽管软硬兼施,他都“甘就斧钺”(引自同上),置生死于度外。幸好周大人此次乃正为荆州堤政而下巡,全览状词后,认为事关重大,特别看到词中所述“半江水,悠悠风,太阳晒倒朱三弓”的情景后,十分吃惊冒火。那时时近重阳,秋水微涨,而监利荆江大堤之朱三弓处,仅只半江水。由于李赓廷荒于堤政,防汛不力,致使该处因獾穴未筑出现漏水,酿成溃口大灾,万民深受洪荒之苦。词中写道:“生若不知,生不敢言;生既知之,又不敢不言。”“姑息容一凶人,以贻亿万人之祸;何如执法除一凶人,以造亿万人之福。”周总督立即亲自勘察万城堤(即荆江大堤)和朱三弓处,查明情况属实,在状词上批示:“利弊清晰,明通博大”,“饬令监利县将监生平德魁(即平子奇)火速开释,自行到省,并严拿李赓廷等犯解辕讯究”。后经周总督亲自审讯,报请刑部批准,将李赓廷腰斩于武昌城。对同案犯胡光治、胡玉昆等一并治罪,时任知县亦革职查办。由周总督亲自具书,留子奇入幕任职,子奇婉言谢辞而罢。

  时历五年、事经三任知县、两任知府、两任总督的“弹指堤弊”案,终于获得公正处理,江汉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王家桥头,拦马呈状救荷花

  监利县城附近,有个名叫荷花的姑娘,年方十八,长得眉清目秀,乖巧玲珑,真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荷花姑娘无兄弟姐妹,三岁父亲去世,由母亲潘氏抚养成人,母女相依为命,靠种菜地卖小菜度日。其母潘氏为人贤惠善良,很受周围乡亲们的尊敬。荷花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勤劳朴实,虽然生活比较困苦,但日子过得平平安安。

  一天,突然祸从天降。监利县城有名的大财主刘茂盛之子,混名叫刘癞皮,吃喝玩乐,嫖赌逍遥。仗着家里有钱有势,欺压穷苦老实人,老百姓见了他绕路走。那天,他带着几个家丁到附近农村玩耍,一眼看见了正在菜园锄草的荷花姑娘,好像饿狼似地扑上去,对荷花姑娘进行调戏,遭到了荷花姑娘的严厉斥责。刘癞皮恼羞成怒,命令随从将荷花姑娘强行捆绑回家,把她关进一间偏房,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迫她就范,扬言要娶她做二房。荷花姑娘嘴硬似铁,怎么也不从。当天晚上,刘癞皮趁荷花姑娘被整得疲惫不堪而昏昏入睡之后,偷偷摸进房间,对她强行奸污。然而荷花姑娘拼命抵抗,用手乱抓,抓破了他的脸皮,一下把他推倒在一根柱头的钉子上,刺瞎了眼睛。这一下,惹恼了刘财主。

  恶人先告状,刘财主借故伪造事实,向县衙告状,说荷花姑娘是他的儿媳,嫌丑爱美,蓄意刺伤他儿子的左眼,使他儿子毁容致残,自己好另行嫁人。看!心肠何其毒辣呀!县衙当天就将荷花姑娘收进了监牢。

  荷花的母亲潘氏,自从女儿被绑架抢走后,不知女儿生死如何,好像割掉了心肝,日夜哭泣不止。后来听说女儿被关进了监牢,几次昏过去了又醒过来,呼天不应,入地无门,几次到县衙喊冤,都被衙役赶出。左邻右舍和亲友无不同情她,都自愿凑钱支持她上荆州、下省城喊冤。谁知这些官吏早就被刘财主贿通收买,一见到告刘财主的状词,都置之不理,历经两年多的告状喊冤,毫无结果。

此案冤情不知怎么传到了平子奇的耳里。平子奇听后,怀着怜悯之心,找到潘氏家里,问明了详情,连忙安慰潘氏:“不要着急,道路不平,总有人铲修,我来跟你想想办法吧。”潘氏听后,连忙跟平子奇作揖磕头,平连忙把她扶起。

  不久,平子奇打听到湖北总督闫敬铭要来江汉平原视察,闫总督为官清正,秉公执法,人称闫青天。果然没过几天,闫总督来到了沔阳洲,马上就要到监利察看灾情。平子奇为潘氏写好了状词,叫她拦马呈状。闫总督是由汉江乘船到新沟嘴起坡,步行途经县城的。他穿着微服,一路察看,一路访问民情。平子奇一身破旧衣服,赤脚卷裤,带着潘氏,站在总督一行通往县城必经的王家桥头,等候总督的到来。他在桥上摆着若干铜钱,每个钱上插一棵很茁壮的棉苗,并竖立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两行大字:“有钱皆生,无钱皆死”。太阳还有树把高,总督大人的前卫来到桥头,看到了这种现场,转头向闫大人禀报,闫大人一听,甚是吃惊,快步走到桥头,询问站在那里的农夫:“棉苗只能在土里生长,钱上怎么会长出苗子呢?”农夫答:“大人讲的本是事实,可监利则不同,‘有钱皆生,无钱皆死’,不信,请大人观看。”站在旁边的潘氏,即把申冤的状词呈上。

  闫大人接过状词看后,惊奇地问道:“这是真实的吗?”

  农夫和潘氏一齐答:“句句是真,字字是实。”农夫忙补充说:“下民敢在大人面前说假吗?如有诬告不实之词,愿受重刑惩处。”

  总督大人问农夫的姓名,农夫说:“小生不敢姓平名子奇。”

  总督大人早已听说过监利有个平子奇爱打抱不平,他一听说面前站的就是平子奇,心想:这要好好过问,不能怠慢,于是决定到县城后立即开堂审问。

  第二天,传平子奇、潘氏上堂。平带着潘氏,打着灯笼,走进公堂后将灯笼吹熄。总督大人好生奇怪地问:“平子奇,今天青天白日,你打着灯笼上堂,是何用意?”

  平子奇答:“监利县已经黑天无路,必须提起灯笼走,到了大人堂前,才见青天白日,故把灯笼吹熄。”总督大人听后,大有所悟,暗自提醒自己,务必认真审问每一个涉案人员。

首先由潘氏陈述冤情,她说:“刘癞皮依仗权势,横行乡里,抢走女儿荷花,私设牢房,强逼荷花为妾,荷花极力反抗。而恶人先告状,刘财主捏造事实,把荷花姑娘送到县衙监禁。由于县官受贿枉法,致使荷花冤沉海底。老母孤苦零丁,喊天不应,入地无门……”接着,又由荷花姑娘上堂,诉说了含冤的全部经过。随后又传知情人作证对实,句句是铁,字字是血。总督大人把惊堂木一拍:“速将赃官奸绅一齐带上堂来!”衙役们随即把刘财主两父子及县官押上公堂,进行了严厉的审问。在证据确凿面前,他们只得供认不讳,低头认罪。刘癞皮被判监禁五年,刘财主被责打八十大板,拿出二十两纹银安抚荷花姑娘母女,对受贿包庇并制造冤案的贪官污吏一律革职查办。对仗义执言、为民申冤的平子奇予以旌表。

巧改春联,管叫财主出洋相(湖北荆楚)

   观音寺有个姓吴的财主,目不识丁,为人吝啬,却爱摆阔,假充斯文。有一年除夕,他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特地请本村一位老先生给他写了一副春联,春联是这样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他左瞧瞧,右看看,怎么也看不懂,即请别人一字一句念给他听。刚一念完,吴财主就发起脾气来了:“天增岁月人增寿?都增寿怎么行?穷小子们也增寿吗?不行,要改。”马上叫仆人去请一位有才学的先生来。仆人想了想,说:“这地方没有好多墨水喝得蛮饱的人,要请只有去请平子奇先生,他是个大名鼎鼎的秀才。”财主把手一挥:“好,快去把平先生请来。”仆人很快把平子奇请了来。平子奇把那春联一看,认为是无可挑剔的,本来这副春联是一副传统佳联,不仅意境好,而且对仗工整,声韵协调,是人们常贴的春联,于是说:“吴老爷(当地把有钱有势的人都称老爷),这春联有何不好,你看怎么改法?”吴财主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然后假装斯文地说:“我看这对子太空洞了,没有具体对象,我想把‘人增寿’改成我娘增寿。”

  平子奇听完他改春联的要求,暗暗好笑,觉得他正是“猴子戴凉帽,假充人形”,自己狗屁不通,反而假充斯文。也好,这样的人,非得戏弄他一下不可,于是就说:“吴老爷,作对联,是要讲究对仗的,要是上联改为娘,那下联也就得改两个字,这样才符合对仗,不然,别人看了,会说堂堂吴府,贴这么一副蹩脚对子,岂不笑落牙齿。”平子奇忍了忍,“不过,下联怎么改,还得请老爷发脉。”吴财主不假思索地说:“那好吧,下联就改成我爹。”

  平子奇按他的要求改好后,浓墨重泼,重新跟他写了一副。吴财主十分满意,认为名人写名对,贴到名家门口,好不神气呀!

  大年初一,来到吴财主家拜年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个个看了门上的这副对联,啼笑皆非,连“恭喜发财”四个字都说不出来了。吴财主莫名其妙地问:“各位为何如此发笑?”客人们扪着肚子说:“我们笑你郎这副对联。”“对联怎样?”吴财主得意地逼问。客人们都知道他是个“瞎眼”财主,扁担倒下来连个“一”字都不认得,于是把春联念了一遍:“天增岁月吾娘增寿,春满乾坤我爹满门。”客人边念,财主边“嗯”,客人说:“你爹满门,那不是成了畜牲,还有什么伦理道德呢!”

  财主一听,两脸鲜红,“是呀,这还成什么体统!”他想解释几句,好声骂骂平子奇,可是一想,这是自己要求这么写的,怎么能怪别人呢!只好忍气吞声,要仆人把对联撕了下来,门口没有了展示喜气盈门的贴红挂彩,成了一个门楣无色的冷淡样子。好不晦气呀!

 湖北监利平作辉

 

 

 

 

 

五、河北平氏史话

河北高邑石牌坊

东牌坊位于后街东头路北平荣福家门口东侧。是乾隆十八年(1753年)立,高约6米,宽约4米,在最上边立的石头刻有“圣旨”和“乾隆十八年立”字样,横批是“冰清玉洁”。

西位于后西头路北张平和张京周两家间的巷口上、最上边石头刻有“圣”和“乾隆五十三年所”字样高约4.5米,宽3米两边石柱上有一副苍劲有力的楷书楹联;苦节维皇王教化 守贞意志贤纲常。

西头路南牌坊,位置在现在平书民房处、比上两个

 

真武庙

位置:在前街西头路,现平胜录家北屋西头。

原貌:坐北朝,建筑面积约十二平方米。里边有两尊像。从武庙往是通往村的大道。一九四六年土地改革后被拆除。

 

关房

西张村的关房共有三处,分别是:一座在后街中间路北平胜军家前面,有三小间北屋。另一座在后街东头杨占喜家左右,为一间房。再一座是在前街中间路北原平聚来家前边。建筑面积为三间平房带前沿。现均已不复存在。

一九九五年西张村党支部根据多数老年人的要求在原真武一百米的地方(牌楼西)重建真武庙,建积四十平方米,小院三十平方米。内供有真武将军像高大武、一脚踩蛇,一脚踩龟,坐北面南,隔墙是观音萨像,坐南面北,面目慈祥。

真武将军两边的联是:驱魔拿邪大将军 真心修行净肚王

观音萨两侧的联是:慈航普渡救众生  观音柳常偏

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村中好多老年妇女前去烧香拜佛平安

日。

以上摘自河北高邑《西张村志》

旧时路庄风貌

大统一声家帮,临沂南四十五里,李庄东南门路岭即是故乡。北枕古渠,后靠沭河水,南踩巨峰有磨天途之称。突起的石盖,仙人之踩马刨有神水之称过往游客到此一饮,保他福寿长生。斩仙桥位于之东南角,大桥口瞟东南。 有孙庞之斗华陵道之,上有一百单八涧涧涧到底。药种,顽石逗人无底洞关重,清泉寺风光迷人右有六十年一托沂河之水两岸柳成行,桃园数里花落飘香。再西有鹅渡武河之。回首外,三大池映天,松竟茂,桃李落霞流水,不世外极园之地,仅逊于苏杭湖光山色。

少年轻步童谣,飞燕云端呢喃,百鸟林间欢歌,偶飘毛雨丝丝,微风阵阵,有时像烟,有时像雾,洒在面颊,凉徐徐的,流到嘴边,甜滋滋的。池边小诗云“垂柳吐薄雾,烟花含露珠,芳草泛幽香,晚霞映银鱼。”待游兴振奋,神情潇洒时刻,戏台岭下,田埂之上,纵情翻滚。大柳树底浓荫之下,幽香嬉戏,成群结队,男女伴侣,放喉高歌。大踏青,小踏青,姐儿牛,放风筝,响彻一片。三节地,棋盘地,于地都能闪出奇宝。清晨,太阳将出之时,银光闪闪,每年都有数人捡出钻石。其中最大一块,战争年代,落入日本。这优美之景,舒心之情,清心的细雨,凉爽的春风,荡涤着心底的忧郁,昭雪了肺腑的愁绪,洗清了灵魂的悬念,刷新了理想的真谛。

庄后村西,果林葱密,榆树林蝉声震耳,鬼汪崖下万亩荷花池相映即开,红莲白莲,莲莲相映;老莲新莲,莲莲相碰。鱼儿穿梭,鱼船艄公遍池。村之东面,有四家荒夜湿地草坪,连着神泉,下接水库、果园,绵延数里。杨树、柳枝,枝柯纵横,浓荫遮蔽,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园内银杏高矗。桃李沿水库边满布,翠析、绿柳环堤。杏花、桃花、梨花、迎春花、紫滕花……相继开放。村内宅旁,果树鲜花树万千,白㿠㿠,红艳艳,千姿百态,眼花缭乱,真是花朵般的村庄,花的原野,花的海洋。落花与黄莺齐飞,麦浪共垂柳一色,使牛号子遍吟,嚎嚎牛响彻数里,冲破云霄。

本村父考廉俭勤劳,夙兴夜寐,异常忙碌,常年跟日月奔波,始终不感辛苦。既忙农林,又经营工商、染房、炕鸡房、作房、大小油房,坊坊兴隆;纸板厂、象棋厂、柳编厂、厂厂连襟;果子铺、菜铺、中西药铺,铺铺俱兴。卖肉的、卖布的、做面饭的、做手工业的,个体经营生意,不下几十家。斗鸟的,卖牲口的,人声喧哗,星罗棋布,好不热闹。

至于文化教育,耍笔弄墨之咬文嚼字,长街巷里,写对联的不乏读书之人。舞狮的、跑旱船、高跷走遍临、郯两县。全村繁衍一千余口,平路两姓居多,虽属旁族有九,但历代行辈不乱。合村之内,邻里之间,皆俱情愫,毕恭毕敬,相帮相助,善善从长,和睦相处,礼尚往来频繁,视为至亲至友。

名声飘扬在外,威震东南乡村。他们有诗云:三江口上游一游,怎比路庄走一走。故而恭敬桑梓。远路游客闻此无不到此一游。

路庄族人:平学刚

 

李庄平家园的传说

金鸡岭下,弯弯的沂河岸边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集市,这就是李庄。李庄原名太平庄,始建春秋时期。

清朝时期,大太监小安子,依仗权势,迫害忠良,无恶不作,民愤极大。当他避着皇上从京城外出作恶,路过此村时,被当时清官,在村南一石桥上将他斩首,为民除害,百姓拍手称快。小石桥以后带讽刺的味道叫“升仙桥”。石桥青条石铺面,青石栏杆及柱子刻有花纹,青石桥墩上也刻有奇花异纹,雄狮立桥头,桥下流水潺潺,好像天上仙桥降人间,宛如奇妙的立体画展,是李庄原十大美景之一,不过现已不存在了。

斩了皇上宫中人,那还了得,为了躲避皇上派人追查,此村便称为李家庄了。当时皇宫有规定,太监不能出城,皇上派人查来查去没有太平庄这个村子半推半就不了了之解放后成立人民公社简称李庄,李庄强盛数个朝代,由于紧靠沂河加上村繁华的大街直通南北,是北上进京南下苏杭的必经大道之一,是当时相当有名的水旱码头。河内百舸争帆,来往穿梭繁忙,乘可上云南苏杭、江浙。当年乾隆皇帝出巡下江南三次在李庄驻足。村中多美女皇上乘兴而来,住朱姓特为皇上装修打扮客栈当地官员为了讨好巴结皇上特在村中选美找美丽妙龄少女陪伴皇上。“长中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因此,乾隆皇帝还幸了一位十六岁徐姓特漂亮姑娘,姑娘进屋看到五爪龙趴在床上,既惊又怕。次晨,龙颜大悦,故意叫姑娘出屋,问其有没有“风”,姑娘说没有“风”。因此未“封”。露水妃子,昙花一现。此女子未孕,未抬进宫,但终身吃皇粮,独守空房,终身未嫁。皇上的妃子,何人敢娶?郁闷成疾。此女子的宝贵青春年华,消失在皇上一夜情中,美好前程,黄粱一梦。故后安厝在村卧龙湾汪(十大美景之一)东北角约百米的地方。上部半圆形的碑上刻有“男多福”字,耐人寻味,让后人遐想。皇上就寝的地方不远,便是一尼姑庵,香火很盛,僧尼数百。乾隆帝触景生情,挥笔写下“观音庵”三个雄浑的大字作门匾,但毁于战火。此庵在2007年修滨河路是障碍,拆除南迁公里,改成“慈云禅寺”了。新建大佛殿雄伟壮观,又是李庄一大美景。

为迎接皇上驾临,在村北五岔路口特建“御碑楼”,高大的迎客门,雄伟壮观,仿古建筑,青石柱子,青砖黄瓦,飞檐斗拱,木雕彩绘,五光十色,金龙缠玉柱,彩凤楼龙门。龙飞凤舞,金色浮雕,辉煌耀眼。皇上留步观看,格外欢喜,并到岸边观看沂河风光,心中大悦。太平庄如此美好,连一代天子皇上都喜欢,岂不美哉?难怪人们都向往此村,可惜十大美景之一的“御碑楼”年久失修,毁于战火。

太平庄主街道是繁华的大街,又是南北驿道,设有官方驿站,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小瓦古建筑飞檐出厦,各具特色。酒店、油坊、药铺、当铺,东西丰盛,远近驰名,商贾云集,南往北客,人来人往,客栈几十家,街上叫卖声,此起彼伏。夜间灯火通明,戏院、妓院、说书院、大戏声、说书声、叫唤声、浪叫声声声入耳,响声一片,歌舞升平,好一个不夜城。加上五天逢大小两集,据说,逢集到数万人,更加添彩。南货北来,北货南去,是大宗商品的集散地,多少商人、南北客在这里驻足,流连忘返,太平庄一派昌盛繁华的景象。

乾隆盛世,八世祖从日照平家楼一挑挑来,首往路庄路家后给陆家看墓地至此有田可种育有三子,天恩和天祥。九世祖平天育有三子一女,世龙、世举,传三子被拥子裹下落不明十七八岁西官庄世祖平天恩长子平龙在路庄长大,从小就聪明过人随父农耕为主,温饱,但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使他百感交集,依靠在这有限的土地里淘金,何时才能发家致富啊!有志不在年高,路庄和李庄只有二里路之遥,经过多次考察,他看上了李庄渡口这片发财宝地。由于缺少资金,八方求援,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在渡口经营起小商贩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富越积越多。后来干脆来大一点的生意,置办房产店面,在渡口开了一家规模相当的大百货商店,招聘店员数十人。在乾隆盛世时期,借天时地利,由于经营有方,财源就像夏天的蚊子,对进对出。平世龙发财了,是远近有名的生意能人,每年年底,清算一年的财富,由于钱太多,需要差可靠的知己人用筐送往家中抬明(铜)钱。由于长得英俊,加上会做生意,并娶上了石碑村一财主的闺女为内助。夫贵妻贤,生意红红火火,有了贤内助,锦上添花。

四面八方都有财,看你会来不会来。当时临村正东,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被他用重金买下来,计地十二亩,又找会种园的能人种起菜园来。菜园土层很厚、肥沃。南头有一大汪,雨天,满大街水都朝这里灌。汪朝东到园东头再折回向北约十多米宽的沟,深达五六米,把菜园围了个南面,东面。沟边是四米多高的球球障子,严严实实,围了大半个园。坡沟长满葛条,粗大的杨树、柳树、槐树散落其中,园北便平世龙置买的房屋住处。园北偏西靠园边有一棵很粗的皂角树,树冠很大,由于地势稍高,是夏天乘凉并能看园的绝佳地方。数代人居住在这园北的房屋内。园东偏北是一片粗大的核桃树林,又称核桃沟子,每年树上硕果累累,园西和徐家园毗邻。整个菜园方方正正,有园边球球障子的护佑,宛如一个天然良港。由于种菜需要水,平世龙找了能工巧匠,在园正中打了一口大井,可浇园的四面。大井内径约二点八米,深十多米,井壁用金鸡岭上火成岩石头砌成,光石头需要几十大牛车。井上口用四块大条子石砌成,看上去是一个方口井,井上是轳辘,面朝东是一水塘,也用条子石砌成。由于井口大,多面都可提水。打这样一口大井,土层可以挖,到了石层,当时没有炸药炮轰,只能人工用锤打欣凿,一凿凿打出来。井下是非常坚硬的红石,又称果子饼石。据传,工匠每凿一斗子石渣子,需要一升子明(铜)钱对换,约凿有数百斗子,可见当时打井的艰辛。天助我也,功夫不负有心人,意想不到的是竟打出一股很大的清泉,壁缝西北东南走向,井下的泉水无污染,时间长了,人要熬,井要淘,在淘井时,需要两个破袄才能分别硬捣上两个泉眼。这口大井,在极旱的年头也没干过。井水甘甜,无碱。夏天,天气炎热,口渴难熬,赶集、过路的人喜欢到此处饮甘泉。凡是喝过此井水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像放了白糖一样甜,清凉、解渴。远近家家户户都喜欢到这里挑水,吃半个李庄。每年淘井时,井底的破罐子也能淘几斗子,可见吃此井水的人很多(以前没有铁水桶,只能用泥烧的罐子盛水,易损坏)。据说吃这井水的人,要比吃别井水的人寿数要高很多。九十多岁的人很多,有延年益寿之说。特别每年夏季发大水时,河水不能吃,来挑水的人更多,是此地很有名的水井。远近数十里只要一提李庄大井口子,便知是平家园方位。无论多么远路,往这里寄信,写上李庄平家园就能收到,直到一九八0年前。无论井和园都很出名。打这样一口大井,折合现在约需人民币三十余万元。

由于井口大,井水又旺,据祖辈老人传说,每年夏天,井水上升,距地面很浅,夜间都会有鲤鱼从井里跳出来,在井边乱蹦乱跳,噼里啪啦。好多人都听到过鲤鱼蹦跳的声音,但没有人捉到过。人们说这是神鱼,不能捉。有一年夏天,天气闷热,一条大黄狗张口吐舌,自南向北沿畦埂急匆匆跑来,一头扎到井里,淹死了。至此以后,就再也没听到鲤鱼跳上来的声音了。由于井口大,一次可供七八个人同时提水。来担水提水的人很多,一不小心掉下去的也会发生,但从来没有淹死过人,也许是井神的保佑吧。每年除夕夜来敬井神的人很多,烧纸钱,放鞭炮,响声不断。每年年初一,都要及时清扫,可见人们对井神的崇拜之心。  

1964年早秋,井口往下约二米处,偏进北壁,一条粗大的蛇,吃了井里的的大青蛙,大肚子撑的露在外面,宛如一个大箢子把露在井石外,缩不到石头缝里。好多人过来围观,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有大胆的人,用四爪铁叉照准,一下插下去,把蛇插上了,蛇血滴滴下落,把井水都染红了,但很快又变清了。大胆的人,第二天就挑水吃,并说这神井水可消毒,也没有人感觉不好吃。人们把插上的蛇用火烧。套上绳子,费好大的劲儿,从井石缝中拉上来,真是窟窿拔蛇啊。蛇还活着,竟有人找来棉花套子,缠在蛇身上,浇上柴油,点起火来。蛇又蹦又窜,真是火龙呈现啊,折腾了一阵子才罢休。蛇长约三米,粗约五六公分直径。好多人围观,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长这么粗的蛇。人们把死蛇挂到一木电杆的绑腿上,时间久了,剩下一长长的刺。自从捉了此蛇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井内有蛇了。

道光年间,平家园南头园边是球球障子,一年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绿油油的蔬菜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园周围一片薄薄的雾气,十二世祖早起打水浇园,井上是辘轳,放下斗子摇上来即可。几只大喜鹊在园南头球球障子上方乱飞,叫叫喳喳不停。什么原因?引起先祖的好奇。放下手中的活,沿着畦埂慢慢走近,一看一条大青蛇缠在球球障子上,头往上一晃一晃,在和喜鹊打架,先祖也没惊动它。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有知名的风水先生说,蛇是龙,鹊是凤,这块地分明是龙凤宝地,是阴阳宅宝地,后人兴旺发达。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十二世祖故去后,首先葬在这园中井以东不足十米的地方。以后十三世祖故后,也葬在这龙凤宝地。祖宗在九泉之下,照样能看见生前劳碌一生的菜园,也能看见他朝夕相处的后人,在这片祖业菜园中忙碌。

平世龙生在乾隆年间,生卒不,一生育有二子,平广太和平开先,其长子平广太幼时聪明可爱,四大白胖,人见人夸。生意有的儿子更显贵。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长到二三岁时,嘴唇上长疮,由于当里缺医少药,没有医院,任其发展,加上忙于生意,只用些土法子治疗,疮越长越大,上唇越烂越厉害,其母爱子心切,每天驮着,儿子哭闹不停,急得团团转,无能为力。口疮烂得水外流,很臭,滴滴淌在衣服上。据说,其母亲每个褂子后背上方都有一个黑窟窿。眼看儿子要夭折,石碑村的外祖父听说后,老远路赶来,看着外甥病成这样,心疼发急,用牛车把娘俩拉到石碑村,到处求医,花了不少钱。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把外甥的口疮治好了。但落下个兔唇,牙齿外露,遗憾终生。

长大后,男大当婚,经媒人的三寸不烂之舌,找街北头李氏为妻。那时结婚前,男女是不能见面的。婚礼晚上,客人散去,老两口怕新媳妇看到豁子丈夫难看害怕,夫妇俩在屋后听房,听了一阵子,见没什么动静,才安心含笑回去休息。广太一生育有一子名平乐,其后人是平家园现在的这一支人。平世龙次子平开先比其兄广太小二十多岁,但寿数很高,身体很好。根据以前的文书,分单上来看,曾给其侄分家。平乐去逝早,遗孀李氏称开先族叔。李氏掌管十八口人吃穿,由于年迈才分家。分单上族叔平开先给分家。后来,平先开给子孙分家,再给重生分家时应在90岁以上。一九〇〇年时,分单上仍出现族长平开先。平开先的老宅在平家园的北边,每年夏天,常躺在门前园边一棵大皂角树下小木床上乘凉,并给看园。平开先去世后,老宅被小王沙沟李振清买去居住。开先一生育有三子,平世龙为给两子财富上平衡,那时以种地为生。长子平广太种菜园,因身体的原因,也多照顾一些。给次子,在老家路庄(相距两里路)置买了土地,因此,开先后人去了路庄种地。住路庄大路以东。平家园这边的后人,论起平姓远近,常说都是一个老祖的。路庄大路东的姓平的和这边近一层。这是路庄大路东和平家园的平姓同是平世龙后代的原因。

平开先次子,据说曾拜武术名师,武艺高强,有本事。出外谋生,去了东南,找到用武之地,现在后人在江苏东海桃林。二00四年修家谱时,桃林十世祖平如胜说,俺祖上是从李庄一挑挑来的原因。其后人出人头地,人才辈出,兴旺发达,是平门的荣耀。广和平乐爷俩种十二亩园,又种又卖,忙的不可开交,常找人帮忙。先祖辈辈以邻为伴,与邻为亲,左邻右舍都吃平家园的菜。逢节日,挑着菜家家送。远到小街子,邻人也因此常来帮忙。先祖实乃邻里楷模,人见人夸。

由于平家园面积较大,人手又少,忙不过来,大和湾的族亲,每年也利用农闲时间过来帮忙。一来几个人,早上起来帮忙打水浇园,剜菜上街卖,当成自己家的活干。同住一间屋,同吃一锅饭。每餐举杯畅饮,共话一脉亲情,共享菜香硕果。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同时,也常到祖林墓地同祭祖,有好多动人的故事传说。忙完一阵子,临回家时,捡最好的菜,任你担,能担多少给多少。同时,也把稀缺的东西带上一些。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无法用语文表达。每每送亲人乘船过了河,远远挥手告别。每年如此,一代接一代,延续几十年。下到一九二0年前后,由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才渐渐停止。

虽是龙凤宝地,但也有悲剧发生。一九二八年前后,这年的农历腊月,北风呼啸,刮到脸上宛如刀割。大风裹着雪花,天寒地冻,鸟雀全无,一派凄凉景象。平家园北头有一间看园的小草屋,屋外堆着干草和树枝。李庄街北头的十三世祖平山,贫寒,衣衫单薄,夜间到园屋内烤火取暖,一不小心火苗窜上屋顶,顿时熊熊大火如凶猛的野兽燃烧起来。平山被困在屋里出不来,呼喊救命无人听见,由于是夜间,没有人看见,人们都在睡梦中。火越烧越大,等有人发现火光,赶快喊人起来救火,大家齐上阵,等把火扑灭,平山已被烧成半焦状。当时平家园年轻的十四世祖平青桂在十多里外的亲戚家,正穿一件刚做的新大袄做客。他听说后,一路小跑,急匆匆赶来,看到平山此状,惊呆了,二话没说,把新大袄脱下盖在四叔平山身上,而自己冻得发抖。

平山在临终前算是穿上了一件本不属自己的新大袄。带着遗憾,没有和家人道别,没看亲人一眼,遽赴仙乡。从中看出平氏族人的一脉亲情。平山的后人现在临沐县店头镇东大于科村。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人口在增多,村庄在扩大。平家园成了真正中心区,平家园的原貌也荡然无存。这片菜园被单位和个人住宅所占,中心街在园正中心东西穿过。虽然大井口子还在,但也被人们用楼板盖住,井水已被污染,吃水被自来水取代。龙凤宝地成了镇繁华的商业地段,路两旁都是门面房,顾客云集,来往不断。时村再改造,不远的将来,高楼大厦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再寻原来平家园的样子,已不可能了,但平家园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传说中。

根据传说搜集整理

十七世   平云龙(六十六岁)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