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妣陈老孺人节孝传
盖闻妇人之道,所尚者贤耳。至不以贤见而节见,妇人能以节见,又不幸中之大幸何也。巾帼女流类多淹没,而乃旌扬。国史赞美,家乘称誉,当时传之后世,节不较贤为尤荣乎?维余先祖妣陈老儒人节孝双全,时人弗能及也。
祖母名道英,诞于民国五年(一九一六)丙辰三月二十一日,乃本地安城铺下陈家寒门之女,自幼受苦历难。一九三○年(庚午)淮河连续两年洪水泛滥成灾,饿殍遍野。祖母年少十四流浪路途,曾祖母见其十分可怜,遂收养在家作童养媳,教以纺线挽纱,间习女工,一切中馈琐事,祖母概所能及。未及成年,劳作不让须眉,砍柴捕鱼,挖菜摸蚌,耕田耙地等农活不逊男子。
祖父立章诞于民国二年(一九一三)癸丑,少年时与祖母情投意合,弱冠之年,二人结为秦晋之好。夫唱妇随,牛衣对泣,男耕女织,勤俭治家,妪煦余父伯叔昆仲五人,家大口阔,生活艰难。三年自然灾害间,多有饿死田头者。为一家生存,祖母每日起早摸黑背米贩卖。从芜湖裕溪口到淮南往返四百余里,祖母日夜兼程,没一间息。不幸天有不测风云,六零年祖父身染重病,于四月二十七日命赴黄泉。四十三岁之祖父与年仅四十岁祖母离鸾别凤,撇下一家老小七口。痛苦之余,祖母含悲忍泪牵着年幼父亲和叔父逃难肥东一带,沿门乞讨二年。六二年分田到户,家里只分得一头小驴和几亩洼地,耕作时大伯扶犁,祖母和小驴一起拉,就这样勉强种地还不能维持一家生活,祖母便与人做工,有时小本经营养家糊口。千辛万苦,终于在风雨飘摇中把余父伯叔扶养成人,娶亲完配,建立温暖家庭。
祖母和睦邻里,尊敬老人。曾祖父在世时,祖母端茶递水,浆衣洗裳,温席扇枕,冬温夏凉。曾祖父年老患病正值灾难之时,祖母节衣缩食,请名医为其治疗,熬汤煎药近三年,孝顺之心深受乡邻赞誉。未几渐入佳境,祖母便时常周济和照顾他人,救危济困,宽厚待人。扬眉吐气之时横祸飞来,余母韩秀英一九八二年不幸辞世,母生于一九五三年(乙末)七月十八,离世时三十二岁青春年少。余未满二岁,尚在哺乳之中,亏祖母把余依偎怀抱,余每在朦胧中见祖母孤灯难眠,饮泪吞声。祖母夏天为余扇凉驱蚊,冬天为余抚身暖被。夜阑更静时拌面煮粥,以免余挨冻受饿。余三岁时,染天花命及垂危,祖母卖掉珍藏几十年的订婚信物耳环求医买药,才保得余生命,尔后又背余上学念书,早送晚接,直至伴随余家成业就,于二○一三年(癸已)四月初九日七时与世长辞。嗟乎!余祖母於归平氏门第八十有年,青年丧夫,晚年亡媳。抚养子孙二代二十余人,经历沧海桑田,劫难中终不改坚贞之操,金石之志,冰心玉骨,虽百折不易其节,罔不令人潸然泪下。虽享百寿高龄,含笑瑶池,然余等跪乳之恩未报,反哺之情未伸,不孝之罪难以为书。兹值余淮南平氏族谱纂修之际,聊述梗概,登诸谱牒,昭后世而以慰祖妣在天之灵,余愿足矣。
不孝孙 怀兵 泣拜
二○一三年(癸已)孟冬月 谷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