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讼”是监利人的优良传统

柳德银

据说,慈禧太后曾经给监利人两个字的评价“喜讼”。确实,监利人反腐倡廉的优良传统之一是“喜讼”。平子奇就是监利的杰出代表。

平子奇出生于湖北监利县红城乡白家湾村一个农民家庭,小名陡山,学名德魁,别名坦夫,子奇是他的称号。他生于乾隆五十八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卒于咸丰四年,农历三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二岁。他从小敏而好学,聪慧过人,读私塾十多年考上太学(大学)肄业于荆南书院,参加县试、府试名列前茅,享受禀生待遇,(吃皇粮)并加入国子监为“监生”。之后两次赴京参加科考,因笔误而落榜。从此他看破红门,决心捐弃功名,不涉仕途,困守乡间,乐善好施。

他一生秉性骨硬,正气浩然,不畏强暴,不惧权势,敢于抗争。道光七年(1827)至十九年(1839),由于江襄地域十年九水,民不聊生。而堤防岁修任务十分繁重,县吏借机贪脏,豪绅趁机渔利,群众苦不堪言。子奇目睹其状,义愤填膺,在正义感的驱使下,餐风宿露,走遍江汉平原、江襄两堤每个角落,了解水系疏导、堤防修筑以及民众疾苦等情况,绘成了《江陵、监利水系图》拟成了《呈水利时务策状》共九稿状词,以充分有据的事实,揭露了堤筑上种种弊端,驳斥了“废江堤”的论调,对以李赓廷为堤董的朋党,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控诉。但由于官府听信馋言,不理民情,李赓廷网络朋党贿通衙吏,并以妖言蒙蔽权势,终以建言诬告有罪论处,被革其监生身份,予以监禁。然而并没有因此而退步,反而更加“愤怒难遏”不怕“危身触祸”,敢于冒死斗奸谗,戴“罪”又写出《续禀》策状。他的状词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李赓廷身为堤董,不为民办事,借兴修堤防为名,搜刮民财,勾结知县贪污经费八万余串。每年堤防岁修时,铲土见新,挖脚补坑,堤之情形,陡如墙壁,见风即垮,见水即崩,以致造成:“半堤水,悠悠风,太阳晒倒“朱三弓”。他听说湖广总督周天爵来荆州巡视堤防时,他潜入江陵长湖拦驾禀呈,随后又随总督至荆城,守候于辕门之外,听其发落。就在此期间,监护子奇的监利县吏在途中对其软硬兼施,他却以“就斧钺”,置生死于度外。幸因周大人能体察下情,全览状词后,认为事关重大,立即“亲戡万城堤”(荆江大堤)和监利朱三弓堤段,查明情况属实,在词状上批示:“利弊清晰,明通博大”。周总督回省后,即由总督部堂饬令:“仰监利县将监生平德魁火速开释,来省投到,并严拿李庚廷等解辕讯究”。后经周总督亲自审讯,查证,事实确凿无讹,报请刑部批准,将李赓廷腰斩于武昌城,监利县令被革职查办。事后,周总督亲自具书,邀子奇入幕任职,子奇婉言谢绝而罢。历时五年,事经三任知县,两任知府,两任总督的“弹指堤弊”案,终于获得公正处理,荆襄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监利人历史上特好告状,现在也喜好告状。

2000年3月8日,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怀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和对农民深切同情,对中国农村经济深切忧虑,以《一个党委书记的心里话》为题,用扎实的数据,详情的材料,向朱镕基总理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基层情况。题目是:我《向总理说实话》。震动中央,七常委动情批复。中央领导批复,引发了湖北监利乃至全省、全国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改革,由此掀起“三农”问题关注热潮。农业投资增加,政策向农民倾斜,大多农民增收,得到实惠,农村经济发展又快又好。

2010年10月,湖北省巡视组在监利巡视期间,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举报信,矛头直指县委书记李吉高的用人腐败问题。经查实,李吉高主要是滥用干部,买官卖官,收受贿赂53万元。报省纪委批准: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工作籍,因认罪态度好,退赃积极,依法判刑六年。

十六年间,监利县前后四任县委书记落马,全国一大奇观。这四任是:杨道洲、杜在新、余日福、李吉高。他们落马的原因是:都是群众向省委巡视组举报他们买官卖官,收受贿赂。经查证核实,予以惩办。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