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初探:江右子民荐宗脉】

不久前,网友“江右子民”爆料,他于金溪县石门乡朱家源村探得平氏踪迹,为余之抚州古村行又添一新族。

图片

朱家源平家村大夫第门坊

图片

江右子民道:据村中耆老口述,其族系自南丰迁徙而来,南丰《平氏宗谱》载:“十八世光尚、光通、光礼、光智、光信五公,于明万历间徙抚州金溪三十二都朱家源”,自此筚路蓝缕,聚族成村。抚河之畔,平氏族人以犁铧为笔,在赣东丘陵间续写七百载耕读传奇。

【姓氏溯源:九十五位藏千载】

平氏位列《百家姓》第九十五位,虽非巨姓,然源流如抚河九曲,暗涌千年文脉:

图片

 姜姓晏婴支脉:春秋名相晏婴(字平仲)以字立氏,如《诗经》“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之雅,开“以字为姓”之先河。

图片

 姬姓韩哀侯遗裔:战国韩哀侯之子诺封平邑(今山西临汾),其后以邑为氏,恰似《史记》所载“裂土封疆,以胙后嗣”之礼制遗风。

图片

 官职化姓支流:西周平贾人掌市舶,秦汉平尚书司典籍,西汉平准令理盐铁,廷尉平断狱讼——此类官职称谓入姓者,恰似《汉书·百官公卿表》之活化石,映照华夏官僚体系之嬗变。

图片

从后龙山看平家村 老衲摄

今平氏人口约16.6万,列全国第315位,然其姜、姬双源并流,官职支系纷呈,于姓氏文化研究如观星图,自成体系。

【南丰肇基:宣教公渡江而南】

抚州平氏祖源可溯至南丰十三都后举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宣教公以明经科第,自江南庐州府(今安徽合肥)致仕,携子顺秀渡豫章(今南昌)迁南丰。其时,顺秀公植樟为记,立“耕读传家”之训,遂为南丰平氏始迁祖。七百载寒暑更迭,后举村平氏已成巨族,宗枝蕃衍,散布赣闽:第九世孙平伯良(字万石)享寿九十六,其子孙或耕读于南丰乡野,或宦游于赣鄱州县,更有远徙闽地者,如《平氏族谱》所载“支分八闽,叶茂三江”。

【古村遗韵:深巷藏岁月,宗祠映春秋】

朱家源平家村依山傍水,现存传统民居如星罗棋布:

图片

 •州司马第:青砖黛瓦间,门楣“州司马第”四字犹带元明遗风,堂前天井方正如印,暗合“天圆地方”之宇宙观。

图片

 大夫第:五进院落层层递进,檐角风铃轻响,似在低吟《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箴言。(感谢江右子民提供图片)

图片

 挹秀溪南门坊:以“挹秀”为名,取《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之意境,石雕麒麟昂首向天,犹存昔日文脉之盛。

图片

 凝碧堂:村中藏书楼旧址,梁间墨迹依稀可辨“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楹联,昔日琅嬛福地,今成耕读记忆。

图片

 平氏宗祠:三开间五进式,中悬“河内世泽”匾,两壁彩绘“晏婴使楚”“韩诺封邑”故事图,春秋战国之风骨与元明宗法之严谨在此交融。

                                                              

    

图片

村后糯米山苍松翠柏间,一座无名将军墓静卧如眠。将军墓原有神道,石人石马石兽。据考,此墓或为明代平氏武将之冢,墓前石虎镇守,碑文漫漶,唯余“忠勇”二字可辨,恰似抚州平氏“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之族魂写照。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