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祖坟后土



宁夏张掖平氏后辈认祖归宗合影



平氏小口子墩

平氏倒座

 老家古树 



平氏马棚



 北武当



 娘娘庙



 张掖烽火台

石鸡儿拉骆驼

黑水国遗址

 张掖钟鼓楼



 张掖木塔寺



张掖大佛寺

 张掖土塔

张掖甘泉公园



张掖仿古街 



张掖牌坊楼 



甘州府城

 古城一景

张掖黑河大桥



 张掖湿地 



张掖七彩丹霞

张掖马蹄寺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

 军马场



 康乐草原



 马蹄寺一景



 扁都口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载国之兴衰,谱以记族之 源流。追本溯源,乃人之天性;缅怀先辈,为子孙之孝行。今 编修家谱,旨在传承家族之文化,铭记先辈之功德,凝聚族 人之心力,共创家族之辉煌。

平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发祥久远,祖德流芳。溯源 而上,历经风雨沧桑,数代先祖披荆斩棘,或以耕读传家, 或以忠孝立世,或以仁德济世。自始祖迁徙甘州靖安堡以 来,历经数代,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在岁月的长河中,族中先辈,勤奋耕耘,忠厚传家。或 于田亩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家族之生计不辞辛 劳;或于市井之中,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为家族之声誉谨 守道义。其坚韧不拔之精神,善良正直之品德,为后人树立 了光辉典范。

现今,家族昌盛,人丁兴旺。族人在各行各业爱党爱 国,为国家建设积极奋斗,报效国家的同时,均取得优异成 绩,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族人皆以家族为荣,以祖 训为铭,为家族争光添彩。

修谱之举,乃家族之大事。旨在使后人知家族之根脉, 晓先祖之艰辛,感亲恩之厚重。望吾族子孙,谨遵祖训,和  睦相处,同舟共济,传承家族之优良传统,弘扬家族之良好  

此次编修家谱,承蒙族人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历 经艰辛,终于告成。在此,向所有为家谱编修付出辛勤努力 的族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吾族子孙能够珍惜这 份宝贵的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弘扬家族精神,团结一 心,共同为家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回忆家史,总结过去,我们祖先落户甘州、拓荒开业, 耕耘田地、建设家园,繁衍生息、历经沧桑。如今家族各户 根固叶茂、繁荣昌盛,展望未来、前景喜人。我们相信各门 各户只要继续努力拼搏、守望相助, 一定会描绘出更加辉 煌灿烂的明天。

第六代“九”字辈  平九国谨撰 


 

编写家谱有四个方面的价值:

一是文物价值,族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 部分,属于国家文物。

二是资料价值,族谱对研究家族的繁衍生息,长幼有序,亲疏有分,称谓有别,人伦规范,有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

三是教化功能,族谱中一般载有族训、族规、族风等内 容。敬长辈、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 理规范,祖先爱国爱家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 真理的探索精神、勤劳致富的劳动精神,都对后代的进取 和壮大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是寻根价值,家族渊源和祖系是族谱中最重要的内 容,也是当代人寻根问祖的重要内容。相信后辈们从族谱 中查到自己的祖先时的兴奋之情,对促进家族凝聚力和向 心力有着重要意义。

翻开尘封的历史,宗族中才俊辈出,竞相峥嵘。有的就 职于政府部门,忠于守职、廉洁奉公;有的在企业单位认真 工作、兢兢业业;有的艰苦创业、独领风骚;更多的是在乡村辛勤劳作,勤俭持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默默地付出。

忆昔追今,怀念先祖业绩,发扬祖先勤劳勇敢、忠厚善 良、爱国爱家、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促进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记叙本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 贡献的人和事,使其名垂青史。望后辈们勿忘祖先业绩、精 神。明确本族既定的世序排辈占字,激励和启迪子孙后代, 效先祖勤劳之美德,顺改革开放潮流,团结奋斗,承先启 后,继往开来,延续文明辉煌的平氏望族,千古流芳。

我们要学习并继承先辈们在艰苦的岁月里,艰苦的逆 境中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忍耐的创业精神;学习并继承他 们团结友善、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乐观好客的高尚情操; 学习并继承他们不怕艰苦、刻苦学习、踏实劳动、谋求发展 的强者精神;学习他们为家族着想,为家族谋福利的远见 卓识和宽大的胸怀;学习并继承他们不忘一脉相承的父子 之情,不忘兄弟手足相连的家族观念。

第六代“九”字辈   平九思谨撰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人有传。盛世修志,兴家修 谱。编修家谱,旨在追本溯源,传承家族文化,凝聚血亲之 力。编修家谱,是对先辈的缅怀与敬意。通过整理家族的世 系脉络、人物事迹、家规家训等,让后人了解家族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让子孙后代知道自己从何处来,明白家族的 根在哪里,从而更加珍惜家族的荣誉,肩负起家族的责任。

一、平氏家谱编修目的

自盘古开天辟地,积淀厚重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 人非常重视长幼尊卑,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祖宗十八代”的 说法。当时,秦国和楚国曾有联姻结盟,从秦穆公到秦惠文 公一共有十八代。后来,两国关系破裂,战争爆发,秦王派 巫师写下诅楚文,诅咒楚王违背盟誓,祈祷秦国打败楚国, 文中提到“兼背十八世之祖盟”,意思是指责楚王背弃秦楚 两国十八代的联姻结盟关系。后来,“祖宗十八代”这个词 流传下来,并在东汉时期的字典《尔雅》中被定义,指的是 自己上九代、下九代的称呼。其中,上九代依次为鼻祖、远  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下九代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舅孙、仍孙、云孙、耳孙。

在古代,家族观念十分重要,人们对家族的传承和延 续非常重视。因此,“祖宗十八代”这个词也代表家族的延 续和传承,强调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和辈分顺序。

平氏家族,源远流长,历经岁月沧桑,历代先辈们以其 勤劳、智慧和勇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写着属于我们家 族的辉煌篇章,他们或耕于田野,为家族的生存辛勤劳作; 或投身于商贾,为家族的繁荣积累财富;或致力于学问,为 家族的荣耀增光添彩。

《平氏家谱》编修的目的就是寻宗访祖、继续发扬先辈  们的优良传统,诚信为本、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崇尚孝道、 弘扬家风、爱我家乡,激励后代继承先辈艰苦奋斗的创业  精神,促进平氏家族蓬勃发展。

二、平氏家谱编修依据

1.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各个年代、 各个分支家庭的资料,列为《平氏家族世系名讳简表》《平氏 家族辈分排列表》。

2.已故先辈作定论,其他人员只写姓名、简介。

3.总体有平氏家族各门户进入族谱。具体按各门户辈 分进行编写,  目了然,便于随时查阅,确保修谱的客观 性、公正性、准确性、可靠性,供后人世代传承。

三、立谱原则

本族谱编写坚持实事求是、男女平等的原则,力求客观、真实、公平公正、不分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全面地叙述 平氏家族的由来、发展演进情况。

四、家谱成员范围

凡平氏同祖后裔,无论男女老少均有资格入谱。自民 国始,陆续迁出多支,所以此次编谱未必上谱齐全,此书未 入编者,下次修谱补进。体现男女平等原则,上谱人物达 648人。

五、家谱时间范围

本族谱上至清朝年间,下至公元2024年12月。

六、世系排列

国家的繁荣兴衰,影响着家族的命运,战乱、灾荒、屯 垦戍边等造成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历史事件,体现在世系排 列,上八代在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明朝等朝代几次大规模 的移民迁徙,在兵荒马乱、哀鸿遍野的年代,有的战死在荒 郊野外,有的饿死在戈壁滩上,已经无从查证。据口传历 史,河西平氏来源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民国时期,仍有 口传族内编修人员定期到全国各地统计新添及故去人丁, 编纂家谱。解放后,因“破四旧”等原因中断编修,靖安堡憾 未留存人丁迁徙来源,留存过去族谱记录。

下八代上谱人物:已故的人物简介作定论,现有的人 物不定论,只做辈分介绍、姓名、简介。

靖安平氏家族的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一脉相承, 有共同的祖先。张掖市甘州区靖安乡是平氏家族在甘肃省的发祥地和集聚地,初始主要分布在靖安村三社、五社、七 社、十一和十三社,民国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部分家 族成员远走他乡,生活在张掖市区、新疆米泉县、新疆伊利 巩庙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今天,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祝愿平氏家族的后代们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积极学习,与时俱进, 奋力拼搏,为平氏家族的兴旺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也祝 平氏家族全体成员幸福快乐,福寿安康!

第七代“文”字辈   平武文谨撰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1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