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寻根问源 认祖归宗
文章
441
评论
482
加入时间
55年前

平钢,宣慰司人。成化癸卯举人,弘治间知广东徐闻县事。

《广东通志》:劳文盛,徐闻人。学行超迈,为有司所重。初,天顺六年,县迁于海安所,军强民弱,百姓思复故土。文盛乃倡议于邑令平钢,复还宾朴,建石城焉。时弘治十有三年,武弁有中伤之者,以知几获免。由岁贡监生,官审理,致仕。生平好义乐施,人衔其德。再传无后,士论伤之。

《秋海棠·雨中花秋海棠》平汉英,字双河,无锡人。

《凭山阁增辑留青新集》

《送程司城之新任・玉蝴蝶》
平汉英 双河
北地严寒初厉,朔风吹处,做弄秋光。帝爱多才,新纶又调岩疆。
跨征鞍、澄清揽辔,枫林醉早,觑我行装。黯然伤、故人欲别,增益愁肠。
难忘。忧民素志,黔中迢递,转忆岩郎。愧我年来,羁栖戢影卧书仓。
羡云程、多匆去马,瞻湘汉、甚日归艎。愁无尽、南云遥指,烟树苍茫。

《秋海棠·雨中花秋海棠》平汉英,字双河,无锡人。

《留溪外传-黄烈妇传》:黄烈妇,东粤许庆公之女也。幼许字闽中黄正夫。年十七,正夫寝疾,巫者言当娶妇以魇之,则愈。于是乃归。合卺之夕,正夫绝而复苏者再,其病曰益笃。

烈妇伺汤药,操井臼,勤机丝,未尝一曰或怠。如是者十有二年。夫卒,即欲自裁。妯娌昆季谕以姑在,泣劝乃止。然无曰不痛哭其夫也。服满又二年,姑病笃,烈妇七十,昼夜侍侧,慇懃奉事,虽漏尽呼无不应。及卒,曰:是可以从夫子地下矣。遂缢死。锡山布衣平汉英作文吊之,略曰:想其十五来嫔,伉俪十年,应无锦幄鸳鸾之好;及廿六守志,辛勤五载,徒伤绣帏兰蕙之姿。其词甚悲,读者伤之。

《秋海棠·雨中花秋海棠》平汉英,字双河,无锡人。

留溪外传后跋

盖险僻之人,心志回惑;佥壬之辈,议论猖狂。每言天道无知不足求,人言无稽不足惜,果报无据不足凭。正有威之斧锧而不惧,震之采染素丝,五色先推朱紫;乐宗大雅,八音首尚钟镛。研词韵叶,蝉声不入一夔之谱;制义争长鸡坫,非修五凤之楼。今熙朝正当郅隆,文风尽称极盛,攻八股者,各除轧茁之风,属四韵者,备费推敲之力。上探经史,下播风诗,夫固己简蠹连车,争为甲乙;汗牛充栋,莫不丹黄矣。然耑心举业,止为拖青纡紫之阶梯;刻意诗词,无非啸月吟风之浮采。徒自矜为击节,究何益于回澜。元亮之间情,终成猥亵;宋玉之神女,本属荒唐。虽优孟衣冠,依稀楚相;虎贲面目,仿佛中郎。顾乐府诗余,徒供艳色淫声之具;稗官野乘,仅为快心鼓掌之谈。而世道人心,毫无干涉;民风国政,漠不相关,因无匡时济世之材,故鲜善俗宜民之论也。吾友陈子定九,弱冠埋头,即探委宛;胜衣奋志,旋学阴符。 卓识深藏,既备元龙湖海之气;英姿独禀,复擅董狐著作之才。天文究慎灶羲和,胸罗星斗;地理汇曾杨廖赖,目尽山川。外而致君泽民,经济必师韩范;内而正心诚意,操存取法程、朱。皆由学尽五车,故尔目空一世。而且才堪借箸,得五花八阵之神;智足运筹,极三略六韬之妙,奋揆俱备,亶其然乎!文武兼优,良不诬矣。时惟辛未,迹寄燕山,假馆于黄金台,校书于碧云阁,集成留溪外传,拟为申浦藏书。东西朔南,足历者数伯余邑,洋洋𫄥𫄥,手书者十万余言。要皆商酌乎教孝教忠,而欲折衷于革心革面,振聋发瞆,非徒以风雅擅长,立懦廉顽,直欲以表章自任也。汉英:术惭嶭烛,宁识龙渊;鉴逊孙阳,安知骥足。第伏处既切金兰之谊,同游又敦车笠之风,三复流连,不忍释手;几回寻绎,殊为赏心。 雷霆而不惊,惕之轮回而不信者。而一观外集,遽凛中藏,谓彼真丈夫,彼真列女,不邀朝旌宪奖,而得千古留芳矣。某也奸恶,某也刁顽,虽漏冥诛法殛,不已万年遗臭乎!由是惕若兢持,化其鹰眼;翻然悔悟,革其狼心。虽官府之所不及褒诛,幽冥之所未遑彰瘅。而片言之衮钺,凛若春秋;一字之讥评,俨同月旦。风闻数语,靡不易辙改弦;目睹全篇,俱作书绅佩韦。虽采薇高节,原无俟王室之褒扬;而访药孤踪,端有藉儒门之论赞。则是木铎严于三尺,风俗自可还涥;毛颖切于五刑,民情谅当丕变。岂若诗赋之字栉句比,祇作陶情性之端;文章之滑调油腔,徒为弋功名之具也哉! 欣此宏文,特为编次,虞其湮没,用付梓行,欲以质之相知,非曰阿其所好也。

锡山同学弟平汉英双河氏撰。


大概那些乖僻不正之人,心智迷乱惑乱;奸佞邪恶之辈,言论狂妄放肆。他们常说天道无知不值得祈求,他人言论无凭不值得顾惜,因果报应无据不值得信赖。即便面对威严的斧钺之刑也不畏惧,听闻轮回之说也不相信。然而一旦翻阅这部《留溪外传》,内心便立刻生出敬畏,感叹那些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烈女子 —— 他们虽未求得朝廷的表彰嘉奖,却能名传千古、流芳百世!而有些人奸邪凶恶,有些人刁钻顽劣,即便逃脱了上天的惩罚与法律的制裁,不也照样遗臭万年吗!由此(读者)心生警惕、谨慎自持,收起鹰视狼顾的凶狠目光;幡然醒悟,改掉豺狼般的险恶心肠。即便官府未能加以褒奖或惩处,幽冥地府也来不及彰显善举、谴责恶行,但书中片言只语的褒贬,如《春秋》笔法般威严;一字一句的评议,似 “月旦评” 般中肯。听闻书中几句评价,无人不改弦更张;目睹全篇记载,众人都将其当作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虽伯夷、叔齐采薇守节的高尚节操,本就无需王室表彰;而(书中所记)寻访仙药的孤独身影,确实需要借助儒者的评论得以传扬。如此一来,教化的作用比法律更严厉,风俗自然能回归淳朴;文字的力量比刑罚更恳切,民情想必会发生巨大转变。哪里像诗赋那样逐字逐句雕琢,只作为陶冶性情的消遣;又哪里像那些油腔滑调的文章,徒然成为谋取功名的工具呢!


欣喜于这部宏篇巨著,我特意为之编排整理,担心它会湮没失传,便将其交付刊印发行。此举是想请知己好友品评,并非要偏袒迎合所好啊。
锡山同学弟平汉英双河氏 撰


平思忠传

《明语林》:况伯律钟与平思忠少有交,况守苏州,平方释戍家居。况数延见平,执礼甚恭,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使儿辈知君为吾故人。”

平鉴--历牧八州

《文献通考》:平鉴,燕郡蓟人。以军功封西平县伯。子敬嗣

平恒--中书博士

《廉吏传》:平恒,字继叔,燕国蓟人。恒耽勤读诵,研综经籍,钩深致远,多所博闻。自周以降,暨于魏世,帝王传代之由,贵臣升降之绪,皆撰录品第商略是非,号曰略注,合百余篇。安贫乐道,不以屡空改操。征为中书博士。久之,出为幽州别驾。廉贞寡欲,不营资产,衣食至常不足,妻子不免饥寒。后拜著作佐郎,迁秘书丞。太和十年卒,年七十六,赠幽州刺史、都昌侯,谥曰康。著书。

平恒--中书博士

《北史》梁祚,北地泥阳人也。父邵,皇始二年归魏,位济阳太守。至祚,居赵郡。祚志好学,历习经典,尤善公羊春秋、郑氏易,常以教授,有儒者风,而无当世之才。与幽州别驾平恒有旧,恒时请与论经史,辟秘书中散,稍迁秘书令。为李诉所排摈,退为中书博士。后出为统万镇司马,征为散令。并陈寿三国志,名曰国统。又作代都赋,颇行于世。清贫守素,不交势贵。卒。子元吉,有父风。

于阗国行程记-五代-平居诲

平居诲,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廷臣,其生年和卒年都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 。

后晋天福三年(938 年),于阗国王李圣天派遣使者马继荣进贡红盐、郁金、牦牛尾等物,后晋高祖石敬瑭于是派遣供奉官张匡邺暂任鸿胪卿,任命彰武军节度判官平居诲为判官,一同前往于阗,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王。他们在该年冬十二月从灵州出发,经过两年时间抵达于阗,又在天福七年(942 年)冬天返回后晋 。

平居诲在往返途中,详细记录了所见到的山川地理、风俗人情等情况,归国后据此写成了《于阗国行程录》一卷,也叫《居诲记》。其部分散佚的内容保留在《新五代史》卷 74《四夷附录》以及《文献通考》卷 337《四裔考》等文献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