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进士登科录
序号 | 科次 | 姓名 | 籍贯 | 科目 |
1 | 宋朝科 | 平天倪 | 大名府人 | 进士科 |
2 | 宋朝宝祐元年科 | 平昌 | 嘉兴府嘉兴县人 | 进士科 |
3 | 宋朝嘉定十三年科(1220) | 平仲信 | 蔡州汝阳县人 | 进士科 |
4 | 宋朝嘉定十六年科(1223) | 平柬 | 嘉兴府嘉兴县人 | 进士科 |
5 | 宋朝端平二年科(1235) | 平章 | 嘉兴府崇德县人 | 进士科 |
6 | 宋朝开庆元年科(1259) | 平天祐 | 建康府江宁县(一作上元县)人 | 进士科 |
7 | 明朝弘治九年丙辰科(1496)3甲第120名 | 平世用 | 四川成都府内江县 | 进士科|普通 |
8 |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1559)3甲第170名 | 平康裕 | 直隶保定府新城县 | 进士科|普通 |
9 | 清朝乾隆十九年甲戌科(1754)2甲第8名 | 平圣台 |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 进士科|普通 |
10 | 清朝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3甲第37名 | 平圣敬 |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 进士科|普通 |
11 |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2甲第1名 | 平恕 |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 进士科|普通 |
12 | 清朝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2甲第18名 | 平远 |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 进士科|普通 |
13 | 清朝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3甲第50名 | 平志 | 云南云南府昆明县 | 进士科|普通 |
14 | 清朝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2甲第8名 | 平步青 |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 进士科|普通 |
平天祐(1229年-未详)--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
平天祐生平及诗作解析
一、生平简况
平天祐(1229 年-?),字允吉,宋代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理宗开庆元年(1259 年)进士。其记载见于清嘉庆《江宁府志》卷二九,虽史料留存有限,但作为南宋晚期文人,其生平可从时代背景与诗作中窥见端倪。
南宋理宗时期,朝政受蒙古南侵与权相贾似道专权影响,社会矛盾尖锐。平天祐登第时(1259 年),正值蒙古军围攻鄂州(今武汉),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为进士,他可能曾入仕,但仕途详情未被史书记载,仅留诗作传世,见于清朱绪曾《金陵诗徵》卷八。
二、诗作《山斋夜坐》赏析
全诗原文
《山斋夜坐》
南宋・平天祐
悄然人不寐,山馆意何深。
落叶添寒色,幽虫助苦吟。
青灯怜夜永,白发带愁簪。
天末怀良友,音书雁影沉。
诗意解析与情感内涵
艺术特色
三、历史与文学价值
平天祐留存的史料与作品虽少,但其诗作反映了南宋晚期文人的典型心境:在王朝危机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亲友离散的忧虑,其情感具有时代普遍性。《山斋夜坐》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孤寂与愁思,兼具宋诗 “清空雅正” 的风格,为研究南宋末年江南文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具象化的文本参考。
若需进一步探究其生平细节或诗作背景,可结合南宋晚期江宁(今南京)的地域历史与科举文化作更深挖掘。
国家级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平氏浸膏”--平顺德
周作人:谈劝酒
平筠士,号蝶园先生,是清代中晚期的一位文人学者,其生平事迹多见于地方文献及文人笔记中。以下是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整理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背景
家世与师承
平筠士出身于浙江海宁(一说杭州)的文人家庭,其父平蝶园(名号待考)以诗酒雅集闻名,著有《平蝶园酒话》。平筠士自幼受家学熏陶,后师从无锡名士朱荫培(字熙芝),学习古文义法。朱荫培为桐城派梅曾亮弟子,擅长简练文风,这对平筠士的学术风格影响深远。
交游与活动
平筠士活跃于道光至同治年间,与江南文士多有往来。其友人朱荫培在《澹庵文存》中多次提及平筠士,称其“勤学善思”,并为其编刻《芸香阁尺一书》。周作人在《秉烛后谈》中也提到平筠士与朱荫培的师生情谊,以及其家族与秋水轩文人群体的关联。
二、主要成就与著作
文学贡献
平筠士继承桐城派文风,注重义理与考据结合。其文简练古质,曾协助朱荫培整理文稿,并参与地方文献编纂。周作人评其“文有清气,不落俗套”,但作品多散佚,仅存序跋数篇见于他人文集。
《平蝶园酒话》的整理
平筠士整理其父平蝶园的《平蝶园酒话》,该书收录酒令、宴饮轶事及文人雅集记录,反映了清代中晚期江南士大夫的生活情趣。书中提及的劝酒文化(如“主客赌酒,胜者得饮”)被周作人引用,成为研究清代社交风俗的重要资料。
学术影响
平筠士与傅霖(《咒笋园剩稿》作者)等学者交游,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其子平某(名未详)亦承家学,延续了蝶园一脉的文风。
三、人物评价与轶事
性格特点
据朱荫培描述,平筠士“性澹泊,不慕荣利”,晚年隐居杭州,以诗书自娱。周作人称其“善逆物理”,常以颠倒视角评点世事,如将“胜境属僧,奇境属商”的世俗现象归为“天意弄人”。
家族轶闻
平家以“蝶园”为号,可能与园林文化相关。周作人记载,平蝶园曾于园中手植花木,其子筠士更以“蝶”喻文心,追求“纤尘不染”的审美,与改琦仕女画的“改家样”风格暗合。
四、历史定位
平筠士虽非显宦大家,但其家族在江南文人圈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他们以诗酒为媒,连接了桐城派学术与市井文化,成为清代中晚期士人生活的缩影。其事迹散见于《澹庵文存》《咒笋园剩稿》序跋及周作人随笔中,是研究地域文化史的珍贵个案。
注:因史料有限,部分细节可能存在争议,需进一步考证。
以上内容来自于元宝AI生成
2025年05月10日
明史-王绂传:王绂与平显的故事
明史-王绂传:王绂与平显的故事
舟过横里怀平松雨先生故居并序。
平显,字仲微,杭州人。洪武中官广西藤县令,谪戍滇南,沐国公英延为西席。故居在北关外之横里,地有仲墅、洛山,水名十二里漾。松雨轩集中有句云:万顷水云横里北,百年丘陇洛山阳。又云:藕花官漾十二里,桑荫邻村数百家。又云:水竹空思仲墅村。至今过之,风景宛然,惜乎先生之不能终老于是也。
出门天宇晴,暖风吹我衣。片帆一何驶,沙燕相随飞。不断故乡山,新绿初生肥。谢村已回首,仲墅望依依。宽漾十二里,中有诗人扉。幽栖如此少,远戍竟尔违。桑阴看浴蚕,草舍闻呼豨。当从田父饮,莫叹季女饥。
豪情壮志铸伟业,英雄辈岀写壮歌。 战争硝烟彰英烈,抗战精神永铭心。 忠诚献身报家国,抗战英雄崇光辉。 坚韧不屈永铭记,抗战英雄永垂名。 ——平忠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