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 传统礼仪

人生礼仪是汝州居民家族间传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人生的全过程,无论贫富贵贱都很重礼。 一 礼仪 汝州族人重礼重教,平时熟人见面互相打招呼,亲戚往来互致问候,长幼之间互敬互爱,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谦恭礼让,逐渐形成人们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民风。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几千年华夏民族形成了一套周全的礼仪,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传给一代又一代汝州平氏族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注意礼貌,同在一个村里居住见面问候是最普遍的一种礼貌,要视人家的行为,表示关切的问候。如见人家扛起锄头要上地锄草了,招呼说:“锄地去?”人家便友好地回答一声“嗯,草把庄稼都吃了”。如见人家背上钱搭儿出门去,便 问:“上哪去?”人家会很礼貌的回答:“赶集去”。素日邻居相见,均要视对方行为目的或时间性找些恰当的语言问候,如:“上工区了?”或“干活去?”若见拿镰便问:“割草去?”若是从地里回家便问:“下工了?”在田头相见要问:“起得早哇?”晚上相见要问:“还没睡?”等,在村间闲坐,临走要对人家说声:“你们坐吧,我先起了。”或说:“不早了”,大家都回吧!若年龄悬殊辈分有长幼,则要先叫称呼,再问候,如:“大伯,不睡呀!”或“叔叔,再坐一会儿”等。 若无意与人相撞,或无意识损坏了别人的东西,要向人家道歉。如:“对不起,真没防着。”或“我真不是故意的,请原谅。”对方也礼貌的回答:“没关系,别多心,这不算啥。”如果求人办事,力不所及没办成,则说:“没关系,你也操心了,谢谢,我再托别人吧!” 有亲朋到家,长者要出门迎接,让坐,让烟,让茶,家里其他人都要按称呼问候。如舅舅到家,由长者领家里人迎接,外甥要问:“舅舅来了!”有几口人都要去问候。不问候就被斥为不懂礼貌,有的孩子害羞,老人还要专门领到客人面前让他问候。如果有哪一个孩子不问候,长者还要向客人表示歉意,说“孩子少家教,不懂礼貌,招呼也不会”之类的圆场话。客人在家住,吃饭时要让客人吃好,客人不吃了,总要礼让再三。客人离去,要送出村口,客人再三阻止,道别。“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客人走时要不断回头道别:”回去吧!”送客者则要说:“路上小心”,“慢走”等,目送客人远去,并互相招手致意。 凡相识的人见面均要搭话,如果无法问话或来不及问话的,就要以微笑或点头示意。如果见人不问或不爱与人搭话,就要被说成架子大,不懂礼貌等,即使是熟人之间的感情也会逐渐疏远。、

二 通行礼仪 人们在长期交往中,形成各种场合下被大家共同采用的行为,这些礼仪行为因时代而异,一般情况为:民国以前,由于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礼仪繁琐,等级森严,感情表达被固定的礼仪形式代替,有一定虚伪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废除封建礼教,倡导人人平等,礼仪动作从简,表达感情真实有亲切感。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