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东沾化
平氏族谱叙引
古者天子赐姓,诸侯赐氏,故有同姓而异氏者。姓以统所生,氏以殊其族也。后世则氏衍为姓,且姓与氏同称无别,又或系姓而赘以氏。今古姓氏之错出,生族之混淆,流积使然,无容详辩矣。顾氏各有姓不可不考。吾乡平氏,与余有通家之好,余尝登其堂,观其伯仲昆季之间?循如阃室;内外之际,秩秩如信乎?其能以礼法家法也。今其子孙方议有家乘之修,而族姓之源源未晰,先世之占籍于沾土者迁徙亦莫能辩。且自叙曰稼穑之业,务诗书之泽未深。而逊其词者,岂失究于文献欤!抑狄武襄,不攀梁公之意欤。夫饮水者不可忘其祖,则受姓之由来,亦何容眛,粤稽平氏之系,始于韩哀侯之少子婼,食采于平邑后遂因以为氏,是固姬姓之苗裔也。递传至平当,仕汉为丞相。历唐宋明皆有职官可考。结虽支分派别,散处不齐,而沾邑之平氏,其于毓晋播迁于齐,固无疑也。呜呼!氏族盛衰亦何常之有,栾郤旧熟降为皂隶;王充细微翘起凤麟,循是以观缙绅,宁足为荣,单寒岂足为辱,况礼法如平氏,有不昌大其族者乎。行见瓞绵椒衍印绶累若家乘之垂,当与国史同参,岂上称为一门之谱牒也哉!余固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故于其纂修告成之日,述而序之。
宣统二年(1910年)庚戌岁五月端阳日撰
盐山县辛卯年举人穌州府长州县正堂印駉张瓞生弟撰
十一世书升、景曾、益曾、玉成、秀曾、玉珂等沐手谨识
平氏族谱引
岁在丁亥,余兄弟同从行条远李老夫子考业。是时进士赵方山先生元孙海门兄,纂修谱牒,不敢自是,恳乞李老夫子删定。余兄弟见之,方殷有修谱之思。既而载谋在维。农家之业,世务书香之门未开,欲稽其详,戛戛难哉。且我氏自有明履玆沾邑似续,虽延名号多矣。间有二三可考者,如讳守业祖,的江、的河祖以及泮申应亨祖,名号既传,次序莫辨,是仍与不考者等,讵敢妄为论断其世次乎。虽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昔之次序不明者,因未系之于图,其所生次序尽悉者,奚可不详之于考,以著其先后。窃思之,三王皆黄帝之后裔,而夏以禹为祖,商以契为祖,周以稷为祖,虽云小宗,不比大宗,亦其三人者大有功于天下也。况邑中大族,如丁范吴李,所修族谱,皆就功业赫奕昭人耳目者为始祖,而其上则阙焉,岂无为谓与故。余小子略窃此意,以讳永泰者为始祖。自此而后,由长及次不紊一丝,此尽彼联,不越一线。其或考稽,展卷瞭然,亦可谓有光于前垂裕于后者乎。
沾邑庚寅年岁贡生讳滋字條远李老夫子删定
道光十一年岁次辛卯季春之月
九世孙笃庆、延庆沐手敬识
平氏族谱序
闻之木有枝必究其本,水有流必求其源,根深则末茂,源远则流长。以故帝王之本纪,公侯世家下逮士庶族姓之繁盛者,莫不由祖宗功德积累深厚。而谱牒未修,则无以纪世次立法典辨远近联亲疏也。每见邑中大族,当分支派,别后转徙离居,迷失本来,偶相迁于道途集会间,臭味合则谦让未遑失家人礼;言忤诟则厉睚眦。作復讐状,既而自其姓氏,乃相顾驚愕。究之远近亲疏,未能猝明,谱牒之修,可不重欤?
余小子延庆、笃庆幸赖前人遗泽,罔忧冻馁,因得负笈,略辨句读。
觇诗书所称述,动孝悌之隐愿,大惧先绪失传而后世难稽也。遂与叔父鹤年言及修谱,叔父嘅然曰:“事之不举,在谋无人耳,尔既有多志,盍急行之。”于是,余兄弟纂修自任。有时登门敬访,有时迂途便问,有时一名而数往復,有时一氏而三考核。寝食于斯有日矣。
共成草稿数帙,虽未知世家尽录先世之行,而意见自有深焉者。或某公配某处某公女,或某女适某处某公男,或某公某年月日时生,或某公某年月日时卒,或某公以文学称尊,或某公以行谊自显,或某氏以节孝旌门,或某女以节烈传世,即有一善可陈一事可表者,必约举数语,付以短章,备载族谱之内,以垂训子孙。
余兄弟之愿,如斯而已。览斯诸者,倘有会木本水源之义,而敦亲睦,以无负祖宗之功德,则幸甚幸甚!
九世孙笃庆、延庆沐手谨识
道光十一年季春
平氏族谱序例
吾平氏原籍系北直隶顺天府迁安县民,自明时永乐年间北京建都之时,迁来山东武定府沾化县城东平家下洼安居乐业。前庄后松柏树下系永泰祖坟,艮山坤向。其来久矣,以上概不可考。自讳永泰者,始以名号相传,断以永泰为始祖。二始祖维新维义,分两大支焉。王家台子系维义之墓,艮山坤向。三世祖九魁逝世,四世祖兄弟三人同母氏,明末清初之时,迁往直隶天津府盐山县城东高湾铺良章庄。伯仲同母氏坟墓,至今仍在庄西南,地名窑洼,艮山坤向。传至文焕祖,阡在庄东北三里许,地名平家坟。此地陆拾陆亩半,丙山壬向,亦向高湾西 玉皇暠 。唯有季子讳义湖祖归家后独自迁往蒲台县旧镇居住。坟墓在东头,乾山巽向。隔省隔县,不居一处。传至十一世盐山平玉成,字德符,所思平姓甚少,即使相居一村,自上世传流至今,世次混淆,枝派不清,细核情节,均系永泰祖后。为此小子玉成遂与族叔奇峰、双峰、云階,族弟益曾、景曾、秀曾东院族叔治太后平族弟书升及合族人等计议,于宣统二年二月下旬重修谱牒。于是将四处本家约在老家平家下洼,重修开始,流传后世。盐山县廪生辛卯年举人苏州府长州县正堂印駉字瓞生张老夫子批评盐邑高湾铺良章庄十一世孙小子玉成字温其号德符,是年五十有二岁,重修谱牒。余仅读四书,学业微浅,所仗上世家传之德,尤赖九世祖延庆笃庆原稿尽心保留之功,现已修成平氏家乘四部,每处存留一部五本,分与四处族家读书之人藏于书帙之类。逢年迂节,正月元旦之日,请出族谱,供于祠堂,合族人等,沐手焚香,四礼叩拜。
夫饮水者不可忘其祖,以传后世子孙,虚心敬意存留万代也。举乡饮大宾附生维寅字协元赵老夫子删定
岁贡生金榜张老夫子鸿元笔
宣统二年岁次庚戌
十一世孙书升、玉珂、玉成、益曾、景曾、秀曾等沐手谨识
沾化派字
自古至今衍圣公孔孟二家,该天下俱找一字起名,虽云小宗,不比大宗,亦记辈行不问便知,兄弟之辈,既系同辈,不须改字。从名道可有不在一处,因此从十三世起,选十字依次排列,周而复始,保字为首云尔。
十三世起选十字如下:
保殿金字光 吉德有荣延
辛卯年举人瓞生张老夫子稿
德符筆
宣统二年岁次庚戌
山东沾化平氏家乘续修前言
家有谱,国有史,县有志。国有史,以明历代盛衰;县有志,则知一地风物人情;家有谱,可以明枝派之分。故世家望族莫不有家乘,以统之盖所以敦宗睦族者也。鸣乎,我平氏虽不敢以望族自居,然吾氏周代本姬姓,因封号而为平氏。此后,历代所出名人,皆忠义德诚之士也。是故吾平氏自古至今枝派盛而不衰,皆乘其祖德者也。
民国年代十一世祖玉成集族人议成旧谱,此后我氏子孙兴盛,光阴荏苒,至今八十余载矣。每思旧谱復修,族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修谱非乏乏事,诚大事也。一九九二年底岁在壬申,乃集族人议之,莫不欣然。此诚我氏世代子孙心不忘祖也。鸣乎,祖德功所贻谋于后人者,远矣!愿我后人勿忘先祖,勿坠家声,勿即于邪,以忠孝诚实存心耕读为业。然他日后继有人振兴宗风,则我平氏家乘当可与国史并垂矣。
一九九三年岁在癸酉孟春正月
山东沾化平氏家乘续修前言
古语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故居室悬镜,以正衣冠;国家修史,已考兴衰。华夏史,不但使炎黄子孙引以自豪,而且从中受到教益,受到启发。所以,中华民族日益昌盛。族谱亦然。吾平氏族谱,问世以来,平氏宗族日趋昌盛,日趋文明。族谱之修,不可重欤。
吾平氏族谱,自道光十一年(公元一八三二年)由延庆、笃庆祖始修,宣统二年(公元一九一一年)玉成祖正修以来,已一百六十载之久。长期以来,平氏宗族模范事迹,层出不穷,仁人志士,比比如林。溯自永泰始祖传至今日,近六百年间,平氏宗族繁衍于沾化、海兴、阳信、小站、淄博等地,人口发展到一千七百余人。各地平氏忠于社会,勤于耕作,忠厚传家,诗书裕后,在社会之影响,可谓大矣。道德文明,宗族昌盛,亦赖平氏先祖光前裕后之功德,又赖族诲谱承前启后之功能。
平氏族谱,近世失传,致使平氏族人,上不晓五世,下无以裕后,即使同宗相遇,论及辈行,竟不知己为何世。族谱之续,势在必行。经过族人多次联谊,一九九二年之续修,终于兴起矣。
续修之闻,迅速传开,非但吾族欣喜若狂,同乡他族,无不祝贺。续修期间,联络人员,四处奔波,编辑人员,埋头灯下,碌碌六十余日,草稿始成。于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一日 (阴历正月二十日)各处代表欢聚良章,叠成新谱八卷,交付印刷。于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新谱告成。
“家乘”一词,意含宗族昌盛,谱牒定名《平氏家乘》,各处不得随意更改。谱牒卷次,采用元限数字由卷一开始乃至无限。
取名占字,易于辨别世系次序,除一九一一年原造十字外,本次续修,再造十字,以防轮次重叠。
原十字:保殿金字光,吉德有荣廷。
新十字:增寿世俊杰,宏兴振华忠。
平氏家乘非但为慎终追远,明细宗亲之文牒,而且是忠国显族,承前启后之文献,应使族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平氏族人都应虔诚纪祖,承前启后,以求平氏宗族便加昌盛,以慰先祖在天之灵。
海兴县良章庄
十二世 景仲
十三世 保汉 保璇 保序 保恩
十四世 殿林 殿阁 殿广 殿云 殿洪 殿祥
沾化县平家
十三世 保动 保海 保林
十四世 殿临 殿庆 殿三
阳信县平家
十二世 树桥
十三世 保恩 保金
十四世 殿杰
公元一九九三年阴历正月二十日 浴手谨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