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山阴乐清蒲岐平氏谱序

重修蒲岐平氏宗谱序

 

届时修谱,梳理宗族亲缘,尊奉先贤垂训,上承祖德之泽,下广子孙之传。凝宗族关系,以利兴旺发达。

考平氏始祖兰亭公绍兴山阴人,行商于乐清、见蒲岐为鱼盐之地可以聚族,遂士者于蒲岐首创谱牒于嘉庆丙辰年一修、道光己酉年一修、光绪丁亥年一修,共和壬寅年一修,今逢太平盛世,各地图书馆纷纷收藏谱牒,史学家们纷纷研究谱牒,各氏族掀起修谱热潮,在岁春之干者族长水奶总理事学斌、学珠、学海、阿吕,发启重修宗谱,登门采访宗支旁搜,编册成章,付余梓印,经数蟾圆,而谱牒告竣,余因学肤识浅、略写数语。谱牒以教育后代、增强尊宗敬祖意识,睦族和邻之心,弘扬为国效力、为国争光之志、具有高度文明的平氏家族。

 

公元二○○二年岁次壬午孟春月  吉旦

瑞安市平阳坑镇王钏巧谨撰

 

重修平氏宗谱序

平氏从兰亭公于山阴迁居蒲岐,据旧谱兰亭公行传载:“时在万历初登大宝”。查万历元年,岁次癸酉,对照公历当在一五七三年,到现在头尾有三百九十一年,相传已十四世。

兰亭公再传后本来有六房。据兰亭公行传载:“大三两房繁衍蒲岐,二六两房无传,四五两房仍归山阴”。其实现在繁衍蒲岐的只三房一派,长房派从第四世应兆公由蒲岐住杏庄,其后子孙转迁高桥、大崧、散布外地各处。

平氏有谱始于第六世,阐斋公到三阴取《谱原》归来,据以创立。(详见平氏自述谱原和胡叙五所撰谱序)初创谱序遗帙了,按“自述谱原”作的时间在乾隆戊戌,始知平氏有谱当在公元一七六八年。

其后经过三次重修,第一次在嘉庆丙辰即公元一七九六年,第二次在道光己酉,即公元一八四九年。第三次在光绪丁亥,即公元一八八七年。光绪丁亥年修后,到现在头尾七十七年没有重修。虽然也有人提议过,可是因财力关系,不能实行。

这次平氏家兴家炽兄弟来商量重修族谱,我认为没意义。他说:“由敦宗睦族,推而广之,爱乡爱国,为什么没意义”。我赞成他有集体主义精神,于是允承效劳。

拿旧谱来看,因为藏放不好,大半给蠹鱼蛀蚀了,篇幅不全文字残缺。所幸旧谱有三本,残缺的地方不一样,还可以互相对照彼此印证。

旧谱是欧苏合式,现在单采苏氏,原因是:谱修了时间太长远,七十多岁的老人还没上谱,人事变动很大,生期不全,无法照年龄大小排列雁行,而且现在通行苏式,取其查看方便,一目了然。

看过旧谱,分别正派旁支,分支衍派,细加考订,诸如生卒时间,配偶姓氏,坟墓坐向各项,可以查考的没有不详为记载,没法查考的不得已从缺,散布外地路丁,也多方设法采访,不使遗漏。重要文献如平氏自述谱原嘉庆丙辰重修跋言、和胡叙五所写的谱序,中间不少地方文字残缺,都多方查考替它补足。不过初创谱序,旧谱无存,这次无法照录很可惜。

现在谱修好了,对平氏祖宗歌功颂德的话不多讲,只把纂修经过,破例用通俗语言说明一下,加上标点符号便于阅读。希平氏子孙从此兴旺、精诚团结、集体为新社会服务,替祖宗争光,不要为宗族观念局限。那么,这次修谱才有意义!是为序。

 

                                 

公元一九六二年

陇西布衣谨撰

 

蒲城平氏重修宗谱序

莫为之前,虽美勿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蒲城平氏始祖兰亭公绍兴山阴人,行商于乐清,见蒲岐为鱼盐之地,可以聚族,遂士著于蒲之北门,是为蒲城之始祖。溯其发源韩哀侯之少子婼,食采于平邑,以地为氏,世子婼平氏之鼻祖也,兰亭公自明秀迁居至皇清鼎定,生齿未繁,又遭闽耿之变,星散异地者不少,行者多旅人之忧,居者仅室家之保,谁念始祖之本源哉!幸祖德昭彰,乾隆乙亥岁,阐斋公蒙雷宗师拔入邑庠,因而入围乡试,途遇宗人世增公与之明里居通姓氏叙寒暄,促膝谈心,如同知已,邀阐斋公于家相接款待,意笃情殷,阐公怃然曰:今而知始祖桑梓之乡其在兹乎?然未得始祖之真派,恐后世子孙无所稽考,世增公欣然曰:尔有志于水源木本,吾为尔查阅世系,果有分派乐清,历年多所。于是因流溯源,条分缕析,脉络贯通。并作序以详其颠末,阐斋公袖藏而归,不惮辛苦葺成谱牒,以贻后昆阅。二十九年超然公起而重修,据阐斋公手泽正其舛错,踵事增华分为三卷订成一帙,在嘉庆丙辰年告成。迄今有五十余年矣!道光己酉春平君九成、端五等与余族叔道一以重修族谱,商于余,余喜其志,遂肩其任榷,阅其世系之,原由阐斋公之功居,而超然公之功亦不少,非阐斋公开创于前,超然公从何继述,非超然公继述于后,阐斋公枉费心力。九成君与端五君于继述之后,又从而继述传之,所谓美而彰、盛而也。从可知世增公相遇之时一天假之缘,亦祖宗在天之灵呵护使然也!余不能文,因其事以纪之为序。

 

                           

岁在道光己酉(一八四九)年孟夏月

后学胡叙五拜撰

月池刘广益

仝辑渭贤金俊傑贯之

胡道一

董事裔孙清和

子孝

 

 

 

自述平氏谱原

余叨列贤书待选天曹者十余载矣。兹奉  简命掌教太平便道吴山湖水之游,有同舟名成者,通姓氏、叙寒温,斯知犹子行也。犹子来赴乡围,洎榜发名落孙山,余引之归故乡谒宗族,拜坟茔。即丐余作世系谱原,遂不犹犾辞,谨按天子有帝系、诸侯有世本、所以别亲疎、序昭穆、辨同异也。故周人系世之典,必属之春官,俾小史读礼教之以序。瞽蒙诵诗教之,以和序。故有别则昭穆不紊乱,和故相亲则宗族不乖离。岂徒原本末之远近者阀阅之高下哉!慨惜后世小史职发瞽蒙官司缺是以世系不明、昭穆失序、亲疎不和、宗族涣散,而本支之所从出者漫不可考也。是以氏族一书,某姓始于某人、某官仕于某朝,认为已祖,问其中间源流、履历、正派旁支,迁徙年代,塞口难言,无异聋哑。噫!谱牒不修乃如此耳。余平氏始于韩哀侯少子婼,食采平邑因氏焉。后由汝南迁蓟州延公也。延公递至十九代居祟德善明公也。善明公传十世迁居杭州吴山。览公传八世行本公始居我绍之山阴,世泽绵延、诗书勿替、而犹子之高祖茂芝公从明隆万间徙居乐清蒲岐,择地乔迁萃聚一支,今犹子博通文墨,早掇芹香,则不忘木本水源,余甚嘉焉!夫余纵观前代国史若刘氏之出于唐,司马氏之出于重黎,帝系世本之可稽者。稔知其实,既而求之,本族宗谱世系明白、有条不紊。前无愧矣。余恐犹子和序之教、忠厚之风或替于后,乃用谦卦六爻恕字,终聿修名行,毋庸多赘。余又窃叹太史公系世本而作史记,明周谱而著世家,故不辞谱原以袖,犹子归而告诸宗长,后人久为凭信而述之也可。

乾隆戊子季秋望月

 

壬申恩科举人拣选知县需次借补台州府太平县儒学教谕

山阴宗孙世增百拜谨撰

 

 

 

 

余平氏总谱藏在山阴,乾隆戊子秋,從兄光涵请得谱原,重为修辑到今二十九年矣。今嘉庆丙辰端阳爰取亡兄手泽,披繙支分而栉比之,适有来自婺东籍聚珍为生涯者,遂延之择日开工,两月竣事。梓印三本,亦不能再请名笔作序,是役也。工省费廉、量口捐资、群情踊跃。惟念余族子姓,念祖宗启后之艰,重休戚相关之谊,敦宗睦族勿荒正业,远绍书香,则将来之光於宗族者,正未有既也,谱成书此以跋。

 

嘉庆(一七九六)元年丙辰夏六月

裔孙明远谨跋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