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唐宋诗词里的讹误汇考

平晓亮


网络文字里有几个将唐宋文字里平上人、平康记、平江记 等列为平氏名人的文字!闲来无事,整理这四篇诗词讹误汇考如列,诗词好坏暂不妄议,定非平氏之人,自当多多甄别,免得贻笑大方!


闲居书事寄逸人平上人

[宋] 赵湘

雨驱寒藓入衡门,顔子箪瓢近水濆。

静话忽容幽鸟听,好诗长忌俗人闻。

半帘松影和秋卷,一槛棋声与竹分。

野客有情僧有意,相思时望过溪云。


赵湘(959~993),字叔灵,祖籍南阳(《南阳集》卷一《后感知赋序》),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据《宋诗纪事》卷五)。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授庐江尉。四年卒,年三十三(《景文集》卷四五《南阳集序》)。有集十二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书辑成六卷。事见《南阳集》卷五《释奠纪》。 赵湘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南阳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十三年江西书局覆刻武英殿本(简称殿本)。底本较四库本增《春夕偶作》(《宋文鑑》)、《剡中唐郎中所居》(《剡录》)、《赠水墨峦上人》、《赠张处士》(《瀛奎律髓》)、《秋夜集李式西斋》(《文翰类选》)、《别耶溪诸叔》(《云门集》)六首。底本卷三之七绝五首,又见韩维《南阳集》卷一四,今删归存目。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有《答圣俞设鲙示客》一首,卷三有帖子词二十七首,及从《严陵集》等书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上人: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 上德之人,比丘的尊称,因比丘内涵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在古文中的上人:对长老、和尚的尊称。在有些地方语言中,上人指家中长辈。



谢传神平上人

[宋] 李觏

蕞陋徒烦妙笔传,唿儿看了独凄然。

丹青不解随人老,相似都来得几年。


《旴江集》三十七卷。《年谱》一卷。《外集》三卷。宋李觏(1009—1059)撰。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皇祐初 ,因其俊辩能文,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嘉祐中,为国子监奏,后召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人称“旴江先生”。李觏文格次于欧阳修、曾巩,对经学有很高的造诣,其文反对浮靡流宕,注重实用,主张羽翼六经,不拘泥于古人。他虽不以诗名,但其诗也别有风致。《湘山野录》载觏在望海亭席上作“山鸟不知红粉乐,一声拍板便惊飞”句,把一同饮酒而闻官妓唱歌才一开口,便越墙攀树而逃的陈烈的形象描写得维妙维肖。所著《旴江文集》三十七卷,前有《年谱》一卷,后有制诰、荐章之类为《外集》三卷。有《四库全书》本。另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载《四部丛刊(初次印本、二次印本、缩印二次印本·集部》

平上人,[宋]善传神。尝为李觐传神,李觐有诗谢之。既此诗。

可知这个平上人,不是平氏,只是高僧的一个称呼。




赠裴思谦

银釭斜背解明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


《赠裴思谦(一作裴思谦诗)》是唐代不知名女性所作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为平康妓,具体真名不可考。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是作者送给心上人裴思谦的诗歌。全诗朗朗上口,颇有韵律。

裴思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字自牧。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戊午科状元及第。他是唐代靠关系而成为状元的人之一,后人戏称脸皮最厚的状元。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宰相李训等发动“甘露之变”,欲诛杀宦官,事情败露,仇士良指挥禁军戮杀朝臣。此后,生杀除拜,都由宦官说了算,文宗成为傀儡。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裴思谦出身不差,他是个名门公子,伯父裴垍曾做到了宰相,父亲裴坰也是大理寺卿,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

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中状元后,裴思谦独树一帜,天天往当时最有名“平康里”的青楼跑,久而久之,那里面的客人都认识他了。裴思谦喝酒听琴、左拥右抱、兴致高昂,挥笔写下了一首《及第后宿平康里》——注意,他半点不避讳自己以状元郎身份留宿青楼的事,还把它写进了标题。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

网传作者有平康记的,有平康妓的。『记』应该是流传讹误,平康里,是唐朝长安街坊名,位于长安城北,也称“北里”。不管作者是平康妓还是裴思谦,平康里这有个著名的青楼无疑。



贺新郎·春色元无主
[宋] 平江妓

春色元无主。荷东君、著意看承,等闲分付。多少无情风与浪,又那更蝶欺蜂妒。算燕雀、眼前无数。纵使檐栊能爱护。到而今、已是成迟暮。芳草碧,遮归路。

看看到得难言处。怕仙郎、轻转旌旗,易歌襦袴。月满西楼弦索静,云蔽昆城阆府。便恁地、一帆轻举。独倚阑干愁拍碎,惨玉容、泪眼如红雨。去与住,两难诉。    

网传作者有平江记的,有平江妓的。同《赠裴思谦》大约同理,流传讹误。平江是哪里呢?中国有两处,一处在湖南,一处在江苏苏州。但从平江妓的一首词来分析,她应该是苏州的名妓。

明朝桃源溪所著的《宋人百家小说》中,收录了宋朝周遵道写的《豹隐纪谈》,其中有“嘉定间平江妓送太守词曰‘春色元无主,荷东君、着意看承,等闲分付’。”这样的记载。清人褚人获撰写的《坚瓠集·卷一》中也收录了这首词,《全宋词》等文集中也收录了这首词,看来作品和人都是真实的,赠词的是平江妓,词为《贺新郎·送太守》

湖南的平江是典型的山区,至今都很落后,在宋代就更不用说了,还属于极度封闭的地方,太守是很难考察那里的,且也不可能坐船去。而词中 “昆城”恰是苏州一带,且苏州是水乡,才会“一帆轻举”。

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词,从词中可以看出,平江妓与太守不是第一次幽会了,“纵使檐栊能爱护。到而今、已是成迟暮”便足以说明,太守对平江妓是关爱有加的,无奈一次次相聚,又不得不一次次离别。

“春色元无主”,“元”即“原”,我如同美丽的春色,原本就不属于哪一个人的,也就是说,平江妓初遇太守时,还是一个没有固定男友的女子, “荷东君、著意看承,等闲分付。”“东君”就是太守,意思是承蒙太守看得起我,小女子我才改变了些命运,比其他女子显得优越一些。

“多少无情风与浪,那更蝶欺蜂妒。”看来,在遇到太守以前,平江妓因为才华出众或貌美,生活得总是不如意,要么遭混混们欺负,要么遭别的妓女妒嫉。“算燕雀、眼前无数。”平江妓是自视清高的,她将一些女子比作燕雀,总是在她面前多嘴多舌,让她不得安宁。“纵使檐栊能爱护”这句令人想象无边,也许太守在第一次宠幸平江妓后,即给当地的小官儿们打了招呼:这是我的红粉,平时得多关照点。可即使是得到了太守的特殊关照与庇护,在太守离开后,她的日子仍然过得不开心。如今太守又要离开了,怎不惆怅,怎不失意?

“到而今、已是成迟暮。芳草碧,遮归路。看看到得难言处。怕仙郎、轻转旌旗,易歌襦袴。”唉,你这一去,又不知何年何月再相见,我其实知道你心中也有难言之隐,毕竟你位居要职,也有家室,不可能永远与我缠绵。我真担心你为了我而突然掉回船头,如果真是那样,百姓会怎么看待你呢,而你平时在百姓心中是个正派的太守呀!看看,平江妓这个女子多么重情,既不舍太守,又不愿影响太守的政治前程,那种只得把所有痛苦独自咽下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的女子,怎不叫太守引为知己呢?

“月满西楼弦索静,云蔽昆城阆府。便恁地、一帆轻举。 独倚阑干愁拍碎,惨玉容、泪眼如红雨。去与住,两难诉。”月满西楼,平江妓已无心弹琴,愁绪像阴云一样笼罩在心头。她独自倚在栏杆上,心随太守去了远方,无尽的思念,星泪点点,一双小手把愁都拍碎了!忧愁本是一种情绪,只可感,不可触摸,但平江妓的愁却像物体一样,可以触摸,直到将它拍碎!多么形象,如此多情又如此善解人意的女子,岂止太守一个人喜爱?

无独有偶,著名宋代词人卢祖皋有《蒲江集》遗世,其中就有此篇,仅个别字词不同。其中缘由,送别的太守就是卢祖皋亦未可知。这首词描述女子内情比较细腻,当为女词,至于其它,留人评说吧!


贺新郎 

春色元无主。荷东君、着意看承,等闲分付。多少无情风与浪,又那更、蝶欺蜂妒。算燕雀、眼前无数。纵便帘栊能爱护,到如今、已是成迟暮。芳草碧,遮归路。 

看看做到难言处。怕宣郎、轻转旌旗,易歌襦袴。月满西楼弦索静,云蔽昆城阆府。便恁地、一帆轻举。独倚阑干愁拍碎,惨玉容、泪眼如红雨。去与住,两难诉。

卢祖皋(约1173~1225),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居士,永嘉(今蒲州街道)人。自幼父母亡,幼年时,知温州事舅父明州(今宁波鄞州区)楼钥亲教养,学有渊源。少负诗名,与永嘉四灵徐照、赵师秀、翁卷、薛师石友善,常相酬唱和韵。与同乡薛师石甚密。薛家居会昌湖畔,常泛舟湖中,徜徉西山,畅饮论诗。任职在外,心怀家乡:“尚亿儿童旧地,疏帘外烟雨新晴。微吟罢,渔歌响答,欸乃醉中听。”(《蒲江词·满庭芳盘谷初成》)、“会昌湖上扁舟,几年不醉西山路。”、“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水龙吟·淮西重午》)“向蒲江深处,报新葺,小亭轩。有碧嶂清池,幽花瘦竹,白鹭苍烟。”“吟寄疏梅驿外,思随飞雁行边。”(《木兰花慢·并寄贺礼》)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任准西路池州教授。嘉泰二年(1202),调浙江西路吴江上簿。值韩侂胄弄权中枢,排斥异己,楼钥遭废黜回乡,卢遭遣回故乡。常寄感时忧国情怀于词:“翻云覆雨无穷事,流水斜阳知否?”、“故宫历历遗烟树,往事知何处?漫山秋色好题诗,吟罢栏独自立多时。”嘉定十一年(1219),赴临安南宋朝廷任职。一年内做过主管刑、工部架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秘书郎。十四年为著作佐郎。翌年,为将作少监。不久,进学士院,起草制诏文书。嘉定十七年(1225)卒,年五十一。葬临安西湖瑞鹿山“九里云松”。戴栩《卢直院挽词》云:“松飔九里凄歌薤,依旧西湖不负公”又五律诗题云“定海寒食,忆卢玉堂葬西湖之上”。擅诗、文、词,工书画,有《蒲江集》遗世。宋黄云谓“(申之)乐府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蒲江词佳者颇多,论其语境,可与玉田(张炎)、草窗(周密)并美”。诗大部散佚,仅八首见《东瓯诗存》、《北磵集》、《贵耳集》等。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