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华姓氏起源考略

中华人类先祖的

中华历史源远流诚难尽述。自盘古到天地人三皇五帝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之前文字未兴史事很难找到可靠的证据。从第一纪到第六纪经八十三君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到第七纪始于巨灵终于次氏计二十二氏。第八纪始于辰放终于庸成计十三氏有巢氏、燧人氏在其中。第九纪十七氏伏羲氏、神农氏在其中。少典氏娶有氏之女曰安登。长子石年代伏羲治天下称炎帝神农氏。次子有熊氏继少典国君以姬为姓定都有熊。石年生子临魁临魁生子明明生子宜宜生子来来生子裹。裹子曾孙榆罔为石年(炎帝神农氏)第十一世。代炎帝为天子。第十纪自黄帝到周朝各纪、各君具体年代血统等都不大详明无资例证情难串叙。从黄帝轩辕氏元年(公元前2704)到舜帝殁(公元前2206年癸酉)中间经过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共七帝相距约400多年从夏禹帝元年丙子(公元前2205)到公元前1123年近1082年。

 

盘古氏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盘古为“槃瓠”转音义同神犬。盘古生于荒乾坤未判莫知其始。盘古氏首出治世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君首。相传首出御使者曰“盘古氏”又曰“混沌氏”。

 

天皇氏

天开于子故曰“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天下如制天干、地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地皇氏

地辟于丑故曰“地皇氏”。继天皇氏以治定四时分昼夜十日为一月创制历法垂宪万世。

人皇氏

人生于寅故曰“人皇氏”。继地皇氏以治天下劂山川分为九区()各居一方又曰“方氏”

 

有巢氏

汉族人的始祖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太古之世人蒙昧时代群婚杂交阶段,穴居野处与物相友始教民构木为巢故曰“有巢氏”。时民未知稼穑食草木之果实用天然火未有火化距今约有20万年。夏禹曾封有巢氏之后裔在安徽巢地建巢国亡于楚。

 

燧人氏

用人工取火的倡导者又号“燧皇”。洪流之世旧石器时代血缘婚阶段(辈婚)。然犹未知熟食。燧人氏观星辰而察五行知天空有火丽木则明于是钻木取火教民烹饪使人类从利用自然进到支配自然的阶段。由于有火熟食促进人的躯体健壮脑量增加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火的使用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被称为通都大圣人。时未有文字作结绳记事。

“钴木取火”的发明使人类彻底掌握了火结束了中华上古民族“茹毛饮血”的混沌时代。史书上赞扬说:“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为燧人(《太平御览.卷七十八》)。也就是说燧人氏发明了火使人类从生食时代跨人了熟食时代大大减少了肠胃病的发生率是使人与禽兽相分离、相区别的第一个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开端。据史料记载燧人氏发明了火和熟食之后又发明了“结绳记事”树立了“传教之台”开创了“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的易货贸易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产品交换大为方便因此人情以遂民呼之为“遂皇”先后推戴他和他的后代八世相传治理天下约530年。后来燧人氏第八代孙女诸英生下了另一位中华著名古帝王太昊伏羲氏。因诸英居于今陕西省蓝田县的华胥之渚因此被后代尊称为“华胥氏”这就是创出“华夏民族”“华”的最早来历。燧人氏活动的时代只有号还未形成姓。因此从史料上还未查到燧人氏其他后裔的姓氏。

 

伏羲氏

如果说燧人氏时代是人类发现了取火之法驯服火为己所用的时代那么伏羲氏时代则是人类驯服动物为己所使用的时代。伏羲氏本姓风按照有关姓氏学家的意见“风”就是后来的“彭”。据史书记载伏羲氏流传下来的名字很多分别被称为“太昊伏羲氏”、太、大皓、太皓、宓牺、伏牺、伏戏、疱羲、庖牺()、炮牺、人皇、羲皇、木神、人帝、皇雄氏、有旬氏、苍帝、青帝等。关于他的出身和形象古史料中有诸多相似的描写。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平御览卷八十七》的记载:华胥氏少女诸英偶然在雷泽践踏到一个神秘的大脚印后回家就怀了孕。经过16个月的孕育在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生下了伏羲。据《山海经·海内东经》描绘伏羲“龙身而人头鼓而腹。”由于伏羲生下后智慧和品德超常善于仰观星象于天、俯察山川于地、中察性情于人类和自然万物当时的人民认为此人具有圣人的天赋加上他又是先圣燧人代的嫡亲后代因此推戴他做了华胥部族的首领

伏羲氏不仅是一位健康长寿的君主而且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政治领袖。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他在位长达115(另一记载他在位164)活了194岁。在此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举措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活动不仅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还把中华民族的初始文明推向了一个高潮扼要讲来有以下几项:

(1)政治上有重大建树

首先是建国都。伏羲氏以前的部落首领绝大多数或穴居野处或游徙四方并没有相对稳定居住的城市或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到伏羲氏的时候他把部落聚居地相对固定在一个地方建都于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华胥部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首都。其次他使重要民事官职和名称固定化和事业化。伏羲氏把当时最大的动物龙(据说是鳄鱼)作为最吉祥的动物纳入图腾崇拜以龙纪官。将负责国家祭祀、占卜、礼仪和社交的官职命名为“春官青龙氏”将负责国家军旅作战事务的官职命名为“秋官白龙氏”将主管国家百工、建设的官职命名为冬官黑龙氏”;将主管国家中枢机构的官职命名“中官黄龙氏”。从此中华民族成为“龙的传人”。

(2)促进人类的经济发展中有重大科技发明

首先是发明了渔网。据历史记载在伏羲氏以前民处草野用简单的方法追捕鱼和禽兽。伏羲氏从观察蜘蛛结网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捕鱼网大大提高了鱼的产量;与此同时他率领部众掀起了人类历史上有计划驯服禽兽的运动最终用有效的方法驯服了牛、马、驴狗、猪、羊、鸡、鸭、鹅等许多动物使之成为人类的家畜。从此人类从无计划地随意捕猎动物过渡到有计划的捕捉、驯养、繁殖、使用和食用家畜。由于他完成“伏物教人取羲()牲以供庖厨”的伟大创举人民从中受到了极大的益处生活有了大大的因此亲切地称他为伏羲氏、庖牺氏。

(3)为推进人类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在这方面他的功绩首先表现在画八卦上。由于他善于观察和总结初步发现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朴素的客观辩证规律并以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式将自然辩证法的朴素知识寓于其中创造了最原始的科学研究和预测方法——卜筮。这是“预测学”的发端。我国古典名著《易经》就是这门学问的集大成者。时至今日在黄河与洛河的交汇处仍然保存着“伏羲画卦台”遗址。同时是他主持发明了文字和甲历。在此以前人类千万年以来一直靠结绳纪事。在伏羲氏的领导下创造了一套划线条、刻图案于甲骨和石头木竹上的信息符号系统——书契文字。之后苍颉更进一步对此进行改进仰观上天十八星宿圆曲之势俯察山川鸟兽形迹龟纹指掌而创造了汉族的文字系统使中华民族的信息交流和储存产生了第一次飞跃式的大革命。据传说当伏羲氏将苍颉创造的新文字颁行天下之日“天雨粟鬼神夜号而万民却因得文字如盲目重明而皆大欢悦。同时伏羲氏始创周天历数以定日月列星分度、日月岁时365昼夜为一年。自此开始时间和年代逐渐有序混沌蒙昧状态结束。

(4)伏羲氏还是中华民族正姓氏、制嫁娶的创始人

是他首先确定了原始初民婚娶规则、仪式等基本的伦理道德规则。上古时代百姓男女无别处于群婚制随意乱交的原始状态。伏羲氏严肃认真总结了千百年来人群在生育过程中的无序状态以及对种群造成的种种危害发现了人类必须男女有别、血亲不能通婚的自然法创造了“正姓氏、通媒约”的科学婚配方式基本上制止了原始初民在伦理和性关系方面的紊乱。所谓“正姓氏”即以母亲为一方取固定不变的文字名号为“姓”以便于落实“同姓(同一母体所生)不能通婚”的法则:以父亲(主要是家庭首长)为一方取出固定不变的名号“氏”以确定上下、远近、尊卑、贵贱和等级秩序。这样人群与人群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秩序关系逐渐科学、有序结合减少了大量的性疾病和内部不和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据历史记载太昊伏羲氏去逝后葬于河南淮阳。如今的淮阳“太是古代保存下来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古帝王陵墓之一。春秋时期的孔子、三国时代的曹植、明朝太祖朱元璋等都曾亲临太昊陵致祭。近代亲临太陵致祭的中外著名人物更是数不胜数。据考证现在的太昊陵为明英宗时重修整个陵园占地540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分内外二城内城为紫禁城、外城称为皇城。朝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门和伏羲陵都位于从南到北的中轴线上。陵前有一碑碑文为:“太昊伏羲氏之陵”。陵高20周长150上呈圆形下有方座体现“天圆地方”。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人们纷纷前来祭祀年年不绝沿袭至今。为了纪念伏羲氏很早以前就多处建庙筑陵。最有名的庙是羲皇故里甘肃天水市的伏羲庙。

据史载伏羲与其妹女娲同是华胥氏所生。女娲在伏羲生前协助他建立了婚姻制度;伏羲死后女娲又被推戴为伏羲氏的继承人。据说她相貌秀美性格开朗身体健实。当时出现了天倾东南、地塌西北的大灾害她炼五色石补天焚积芦灰以堵洪水捏土造人,剿灭害人的猛兽封猪和长蛇取得了征服大自然的一系列胜利。她治理天下130人口大量增加万民安居乐业成为我国上古最为著名的母权制社会的女皇。她死后葬于河南省西华县西华县因华胥氏而得名。另外山东省枣庄市亦有女娲墓冢两处遗址至今犹存。早在1400年以前古代人民就在河北涉县凤凰山上建造了祭祀、纪念她的场所—娲皇宫。

由于伏羲氏和女娲氏兄妹功德无量他们的后代一直传承为帝共传151260年。除了伏姜氏的本姓风()姓及其本传伏、宓氏外另外产生了15个古姓氏即女娲氏、柏皇氏、中央氏(中皇氏)、大庭氏(昆连氏)、浑沌氏(混敦氏)、赫胥氏、尊卢氏、昊英氏(子英氏)、有巢氏、朱襄氏(子襄氏)、锡天氏、阴康氏、无怀氏、方雷氏、归藏氏。同时“正诸侯之姓氏”的过程中重新确定了以下部族的姓氏名号主要分别为:勾陈氏、黄神氏、黎卢氏、巫常氏蜀山氏、皇覃氏、吉夷氏、豕韦氏、辰放氏、吴回氏(康回氏)、栗陆氏、骊连氏、共工氏、祝融氏、东扈氏、列山氏、封胡氏等。后来西周成王又封神农嫡系后人于焦为焦氏。这些姓氏族号绝大多数成为后来的中华姓氏之源。

 

少典氏

少典之君娶于有嬌氏之女曰安登为正妃生子二:长曰石年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故人称炎帝神农氏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榆罔为炎帝石年第九代裔孙。次为有熊氏继少典国君育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定有熊(今北京虎皮口一带)其子孙以国为姓故为有熊氏其后有子孙姓公孙。黄帝为有熊氏第九代裔孙。

 

炎帝神农氏

神农氏即烈山氏又称炎帝名石年少典氏长子姜姓以牛为图腾。新石器时期开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处于文明之初时代对偶婚阶段、母系社会距今有五至六千年。其母曰安登感神龙而生帝。生活在姜水附近地在今陕西岐山的东面属古代羌人的一支为姜姓部落首领和始祖。炎帝时“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而末知耕稼帝始教民稼穑尝百草制医药创历日定寒暑节气发明了翻土和耕地的耒耜教人种植五谷和蔬菜进而开始饲养家禽从事原始制陶业和纺织操作故号神农氏。帝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其起本于列山故又号烈山氏厉山氏全国名厉山有21处)。炎帝之治有诸侯夙沙叛乱纳臣箕文谏平定天下。帝都于陈古陈锋氏集居地宛丘后称陈州宛丘县即现今河南淮阳市),迁曲阜,在位一百二十年建立“姜姓国七十个”。崩于长沙之茶乡葬于茶陵。帝纳奔水氏之女曰听詖为妃生子临魁继位至榆罔仍称是为“炎帝”。临魁生子承承生子明明生子宜宜生子来来生子裹裹之曾孙榆罔临魁裔孙共传位九世若自炎帝石年起含临魁传至榆罔共十世绵称炎帝。榆罔与黄帝轩辕氏战于阪泉榆罔败而遂亡。少典国君第十代孙轩辕氏取代炎帝位立之是为黄帝。苗裔有烈山氏、共公氏、四岳氏(齐、吕、申、许四个分支称四岳)、炎居、隋邰氏、巨、句龙、节并、封父、方雷、戏器、祝融等。周初有后裔太公望吕尚被周武王姬发封为齐国地在山东都营丘至齐桓公时为春秋五霸之一。又传二十三世至吕贷被胡公满后裔田氏所篡史称田氏代齐后亡于秦。周武王时还有苗裔封于焦(今焦作市)。祝融之裔还在湖北宜城、枝江一带建立罗国。炎帝还有苗裔在山东寿光建立纪国亡于齐。周武王曾封姜姓炎帝后裔在湖北随县建立赖国亡于楚。周武王封四岳之后文叔在许昌建立许国亡于楚四岳伯夷之后在河南南阳建立甫国还是亡于楚。在河南唐河建立申国亦亡于楚

(1)在经济上开创了以农业生产为标志的新的社会形态

是他率领民众发现了百谷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并发明了农用工具。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炎帝以前的时代人民还处于“茹草木、食禽兽、不知耕稼”的自然状态。但在那个时候由于人口的发展仅靠猎兽和畜牧已不能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要争夺猎物的流血冲突时有发生食物危机和对发现新食物的要求已初步提上人类的议事日程。作为部族领袖炎帝为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帝因天时相地之宜斫木为耜(读“四”)揉木为耒(读“磊”)教民艺五谷,而农事兴焉”(《乾隆御批纲鉴·卷一》。这就是说炎帝详细观察了一年四季的气候规律和土地的特性同时也普遍观察和品尝了百草的特点从中选出了既可供人食用又能够通过人工栽培加以增产的“五谷”并把木头砍削或用火加热弯曲发明出耜、耒等人工农具并带领和教导部落百姓种庄稼农业从此兴起了。五谷种植技术的发现推广农用生产工具的发明所推动的农业生产的兴起是人类文明继火的发现、文字的发明和动物驯养、使用之后的第三次飞跃式的大革命。它完成了华夏民族从渔猎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进步基本结束了人类在食物生产上的被动、无计划状态。后人尊称他为“神农氏”。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剧增他首先发现了商品交换的重要性。为此炎帝创立市廛(:“缠”)大力推动商品交换。“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乾隆御批纲鉴·卷一》)。因此天下百姓“各得其所”。由于神农氏最早在首都建造专门用于商品交换的房屋和门市所以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商”。

(2)在科学技术领域炎帝创制了医药

据史书记载原始时代的人民经常生病只知道用巫术祈祷却并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治病的药物。而炎帝是一位勤于观察百草功能善于创造发明的非凡领袖。由于他在发现“五谷”的过程中遍尝百草因此医药则成了发明农业的副产品。在遍尝百草的过程中他发现:虽然大多数野草不适合为人类作为食物却具有“寒、温、平、热之性”、“君、臣、佐、使”之义对人类的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于是他详细观察、辨别了几百种植物的性质、特点及对人体疾病的特殊作用然后将它们制成各种草药为治疗多种疾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后人继承了他的遗志写出了一部中国医学的开山之作一《神农本草经》从此“中医之道”就建立了。与此同时他还详细考察了各种水的性质及人体的利害并用文字记载下来。从此“人知所趋避由是民无天折之患天下宜之(《乾隆御批纲鉴·卷)

(3)使中国人民首次普遍食用“盐”

据历史记载夙沙氏是炎帝时代居住在东方濒海的独立部落。由于夙沙氏通过煮海水发现了盐所以非常自负不服从以炎帝为首的“中央”。夙沙氏的臣下箕文劝谏夙沙氏他不但不听反而把这位忠臣给杀了。炎帝面对这种情况并没有武断地进行武力讨伐而是采取了“益修厥德”的文明方式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积极推行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鼓励夙沙氏用自己的盐到首都来换粮食和农具、医药若干年后夙沙氏的民众终于被中原文明所折服大家起来推翻自己的部落首领而归服了中央。自此中国不但用文明方式统一了东方版图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食用盐大大改善了各种食物的味道促进了人体的健康。

后人评价炎帝说:“帝兴万世生养之利法省而不烦威厉而不试其俗朴厚端恪不愤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乾隆御批纲鉴卷一》)。炎帝去世后万民仍然崇拜他的家族推戴他的子孙为帝一共传了八代520炎帝的第八代孙戏成了管理土地的专家勾龙顼时代协助顼帝平治九州立下大功被封为“后土”成为后来的“土神”和“社主”之后炎帝嫡传子孙中出现了“后稷”“公刘”等贤人,开创了西周王朝。因此,炎帝还是姜姓、姬姓、唐姓、焦姓、周姓、管姓、蔡姓、晋姓、鲁姓、燕姓、韩姓、魏姓、徐姓、郑姓、段姓、纪姓、曹姓、刑姓、许姓、吕姓、高姓、贺姓、卢姓、施姓、孟姓、季姓、巫姓、华姓、荣姓、石姓、孙姓、司徒姓、毕姓、孔姓、冀姓、谒姓、贾姓、吴姓等著名氏族的上古祖根。

据历史记载,神农氏是因为品尝百草,在168岁的高龄中毒去逝的。他去逝后,天下万民异常悲痛,将他葬于湖南长沙的茶乡。炎帝陵位于今湖南省炎陵县城西15公里的塘田乡炎陵村鹿原坡。现存的陵墓及古代建筑是公元967年北宋朝所建,被历代人民群众和政府列为炎黄子孙朝拜的圣地,占地约3800平方米。陵殿分为五进:午门、行礼门、行礼亭、正殿、墓碑亭和陵寝。陵前有“炎帝神农氏墓”石碑一块;朱红围墙,整体建筑由苍松翠柏环抱,并有鹿原洞、洗药池等胜迹。近年来,在炎帝故乡宝鸡市常羊山古神氏城遗址上建了一座炎帝陵。每逢农历七月七日(炎帝品尝百草中毒献身的忌曰),都有千百万炎黄子孙前往祭祀。

炎帝神农氏以成功地发动人类种植谷物而为后世称颂。历代史书上对他的称谓有很多,主要还有:炎帝氏、有炎、农皇、地皇、人皇、后帝、皇君、赤精之君、赤帝、南方之帝、厉山氏、烈山氏、丽山氏、连山氏、伊耆氏、大庭氏、魁隗氏、帝魁等。炎帝因长于今陕西凤翔歧山县东的姜水畔,故姓姜,名轨,又名石年。其父名为少典,是少典部落的首领;其母名为女登,是蟜部落的女儿。据说,他们夫妇是“感神龙于华阳之常羊”而生神农于“列山石室”(地址在今湖北省随州北厉乡县神农穴)。神农长成后身高为“八尺七寸”(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90cm-200cm)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炎帝虽不是太昊伏羲氏的嫡系后裔,但由于德才出众,所以取代伏羲第15代孙无怀氏为帝。据传他在位145年,活了168岁。因他德才出类拔萃,加上长寿,在位期间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帝轩辕氏

黄帝有许多别名,在不同的古代典籍中,他分别被称作:帝轩、黄轩、轩黄、轩皇、地皇、黄神、黄灵、有熊氏、归藏氏、公孙氏、黄帝氏、黄精之君、中央之帝等等。黄帝有三个姓:本姓公孙,长于姬水而姓姬,国于有熊又姓熊(有熊氏)。父亲是地处今河南新郑的有熊部落首领少典(伏羲氏同族),母亲是有蟜部落的女儿符宝。据说,符宝怀孕25个月,在今新郑的轩辕之丘(今新郑市北郊的陉山和具茨山一带)生下黄帝。黄帝成人后“身逾九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两米多。

据多种古典记载,黄帝也是一位长寿的领袖,在位整整100年,活了117岁。他在任期间,主要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以下贡献:

(1)在军事上扩大和加强了民族团结,与炎帝部落联盟,融合了蚩尤部落。并创建了“龙文化”

在中国早期众多原始部落的融合过程中,黄帝首先创造了兵阵之法,并用这种先进的治军方式统一了中原。据《乾隆御批钢鉴》记载,当时中国有几千个部落,其中神农部落、有熊部落和九黎部落最为强大,势力相当。居正统地位的神农部落首领榆罔帝处于衰落时期,而以黄帝为首的有熊部落首领,当时立志统一中原,领导中国。为此,在军事上,轩辕氏发明了轩辕大车和指南针的同时,命部下驯服了熊、象、虎、豹、罴、貅等凶猛的野兽用于冲锋陷阵,并把这些猛兽绘于部落旗帜上。他还与其部下、军事专家风后(伏羲氏的后代)认真总结过去战争的经验,研究创制出了一套比较严谨的战术原则和科学而便于识别的指挥信息传递系统,形成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风后握奇经》。其最主要的独创之处,是发明了军旗和鼓、角、钲、铙,并根据各个兵种所负的任务,在不同的形状、颜色的旗帜上绘出不同动物的画像。这样,在白天作战时,司令部只要站在较高的轩辕大车上挥动不同的旗帜,各部队将士很快就明白上级所发的军令;夜晚突击时则用鼓角钲铙,以不同的器乐响声下达不同的军令,这种夜晚作战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正因为有了这一套军事上的先进改革和创造,终于使轩辕部族在与神农和九黎两个强大部落的融合过程中最终取得了胜利,统一了华夏。据有关历史学家考证,后来的图腾标志,事实上起源于对黄帝驯服猛兽用于战场、发明军旗并在旗上绘制动物标志的一种仿效。其中,尤其应指出的是,黄帝把自己帅旗上的图案确定为“龙”—这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具有马首、鹿角、鳄吻、蛇身、虎齿、蟒鱗、鹰爪、鲤须、麒尾,几乎集各个主要部族图腾动物的特征于一身,体现了多民族团结、融合为一体的鲜明寓意,成为华夏民族的第一面国旗和军旗上的“神龙”。如果说,伏羲氏是创建中国“龙文化”的始祖,那么,黄帝则是“龙文化”的总代表。从此“龙文化”作为团结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纽带,起了越来越强大的凝聚作用。几千年来,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把“龙”作为民族团结、中央集权的神圣象征。

(2)黄帝在政治上的一大建树,是首次创设了中央六官和中国国内的基层行政区划和各级组织的形式

轩辕氏的统一战争,使几千个原始部落形成为一个大的国家。于是,他着手编组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国家组织形式。根据《乾隆御批纲鉴》的记载,主要是:

A、建立首都。开始时,轩辕氏迁徙不定,先在河北涿鹿广平山麓建都,后迁都陈仓、彭城(今陈州)。最后定都于有熊(即河南新郑)

B、在中央中枢机构设置了六位处理民事的辅政大臣和左右两位史官,同时设置了负责军事、监察、天文、律历、百工、文字的专职官署和官员,并创制了行政、祭祀等专用的宫殿。

C、以“井”字形式,划分土地区划的界限范围,按六尺为步、百步为亩、八家为井、井开四道、井分八宅的方式设立农田居民村庄,并规定了一井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十师为州的地方各级编户形式和政府组织,使千千万万散乱无章的原始部落初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3)在经济和社会生产发展上的贡献很多

A、黄帝组织发明、研制了一系列重要的生产、交通、作战工具和生活用具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黄帝命“宁封”做“陶正”的官,“赤将”做“木正”的官,与当时的专家“挥”合作制造出弓,与“夷牟”合作发明了矢,成为当时的先进武器;又与“共鼓化狐”合作,发明制作出木制的“舟”和“楫”;与“邑夷”合作发明制造了大车,并驯服了牛和马,用牛拉车,让马服服贴贴供人使用。从此“备物致用,而天下利矣”(《乾隆御批纲鉴·卷一》)

B、发现了养蚕、制丝的方法

养蚕、制丝、做衣裳开始于黄帝时代。西陵氏之女嫘(读“磊”)祖,是黄帝的长妻,她发明了养蚕、制丝的方法;在黄帝的支持下,嫘祖率天下百姓特别是妇女大力发展养蚕制丝业,从此,原始初民有了高级衣料,服装的高雅品位大大升格,并由此推进了一次“服饰革命”。

C、创造了货币

为促进剩余产品的交换和流通,黄帝领导部众“范金为货”,创制出金、刀、泉、布、帛五种货币形式。货币的诞生,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

(4)在文化上他启动和推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

其主要内容是:

△按照“六书”的科学方式,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文字系统;

△创制甲子记日法,研制出“盖天”浑天仪,制作出“调历”;

△造律吕,定算数,创制度、量、衡等等。

由于上述重大贡献,轩辕黄帝被中华民族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也就是上古华夏文明的集大成者。

黄帝去逝后,葬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西北的桥山。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总面积8500余亩,现有松柏树近10万株,多数树龄在千年以上,是目前我国帝王陵墓中最大的柏林。黄帝陵位于桥山之巅,始扩建于春秋时期,今占地1300亩,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有一石碑,明嘉靖年间唐犄手书“桥山龙驭”四字。再前为一祭亭,内立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陵前南侧有“祁仙台”,是汉武帝为祭祀黄帝所筑。桥山东南麓有黄帝庙,创建于汉代,大殿正中悬挂有“人文初祖”的巨幅匾额。另外,在河南省新郑市的“有熊国”遗址的“轩辕之丘”,各种黄帝时代的文物古迹也得到了准确的发掘和修复。如今,在民族圣地具茨山、轩辕丘、轩辕故里、风后顶、大鸿山一带,少典墓、轩辕宫、轩辕庙、风台寺、仓颉造字台等名胜古迹,都已被考证确切、修葺一新,成为中华民族子孙寻根问祖的一方热土。另外,今河南灵宝市亦有黄帝陵。

据历史记载,黄帝一生有25个儿子,其中11人继承父姓,分别姓姬、公孙和熊,其余14人均被分封全国各地,新创造出14个姓氏:祁、己、滕、箴、任、旬、嬉、姞、儇、衣、二姬、二酉。其后的著名帝王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及周文王都是他的嫡系后代。由以上可知,黄帝还是姬姓、公孙、熊姓、唐姓、尧姓、虞姓、姚姓、夏姓、姒姓、商熊、汤熊、周姓、腾姓、仼姓、吉姓、祁姓、管姓、蔡姓、成姓、霍姓、鲁姓、卫姓、毛姓、曹姓、毕姓、晋姓、应姓、韩姓、蒋姓、邢姓、祭姓、召姓、吴姓、随姓、方姓、荣姓、丹姓、郭姓、杨姓、栾姓、甘姓、王姓、殷姓、陈姓、扈姓、费姓、戈姓、曾姓、宋姓、萧姓、段姓、燕姓、薛姓、朱姓、归姓、黄姓、尹姓、刘姓、杜姓、隋姓、范姓、陶姓、季姓、冀姓、傅姓、楚姓、田姓、皮姓、古姓、沮姓、高姓、鱼姓、牛姓、郑姓、戴姓、向姓、司马、孔姓、祝姓、邹姓、臧姓、石姓、齐姓、令孤、游姓、徐姓、索姓、繁姓、樊姓、邵姓、单姓、巩姓、韩姓等诸姓的远祖。

 

蚩尤

在上古时期众多部落统一融合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过程中,有一位著名的民族领袖,这就是历史上的蚩尤。他领导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金属武器—大弩、戈、矛、戟等,因此被后世的历史学家和民众尊称的“战神”(兵主)。他是黎族、瑶族和苗族的始祖,也是黎姓、苗姓、勾姓、邹姓、屠姓、司马姓、祝姓、彭姓、曹姓、辛姓、董姓、韦姓、稽姓、路姓、回姓、邢姓、康姓、吕姓、姜姓、顾姓、申姓、许姓、齐姓、燕姓、崔姓、卢姓等姓氏的远祖。

据史料记载,蚩尤部族本是炎帝的嫡系后代。神农氏末年,炎帝榆罔衰弱,而轩辕氏强大,榆罔宣布退位。但此时,作为炎帝后裔的蚩尤却认为黄帝不是炎帝的嫡传后代,因此不愿归附黄帝。所以,统一战争也就不可避免。

约在公元前27世纪前后,黄河、淮河、汾水、长江流域,约有大小部落数千个。其中最大的部族有四个:第一个是伏羲氏、神农氏一脉相承的华胥部族(其中心已由陕西蓝田迁至河南西华、淮阳至山东曲阜一带),第二个是居住在河南禹州一带由轩辕之子率领的夏部族,第三个是居住在河南新郑、扶沟一带的有熊部族,第四个是居住在河北涿鹿一带的九黎部族。这样几个强大部族居住在当时中国的土地、气然和自然资源开发最为先进的地区,则统一是大势所趋。但由于这几个部族均比较强大,且都有主宰中原地区(古称“中国”)的雄心壮志,这样难以避免地展开了一场武力战的融合过程。

从当时的形势看,以神农氏榆罔为首领的华族虽然庞大,但正处于衰退阶段,而以昌意为首的夏部族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只有以“战神”著称的蚩尤率领的九黎部族和以轩辕率领的有熊部族最为强大。看来,究竟谁能取代华胥部族统一中原,进而成为华族的正宗继承者,只有在战场上见分晓了。于是,大约公元前2700年前后,蚩尤率九黎部落和以黄帝为首的有熊部落,在河北的涿鹿一带进行了争夺之战。这是中国上古史上最大、最激烈的战争之一,战争持续了三年之久。起初,蚩尤因是戈、矛、戟、酋矛、夷矛和大弩的发明者,在军事上一直处于优势。但在此期间,河南、山西一带接连发生干旱、大雨和大雾等自然灾害,而黄帝因发明了便于载兵行驶的轩辕大车和指南针,所以在不利的自然环境中逐渐占上风。战场持续向不同地区移动,一直打到河北、山西、陕西、四川一带。最后,蚩尤与他的九个最为英勇善战的儿子都战死沙场。蚩尤的81个兄弟遂率九黎部族军人和贵族向甘肃的敦煌(三危)一带、湖南溪峒一带、四川青成一带和贵州的万山之中分散转移,而留在河北、山西的大部分黎民,则与华夏民族合流。这样,蚩尤部族一部分融入华夏部族,一部分形成中国南部、西南部黎族和苗族及瑶族,成为今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据史料记载,“涿鹿之战”后,蚩尤部落中的非战斗人员被颛顼收编。颛顼帝命裔子吴回统领黎民,吴回为颛顼火正,故又名祝融。因此,吴回(祝融)继承蚩尤作了九黎首领。若干年后,吴回将黎民一部分迁移到今山东西部的邹屠之地,其后代遂形成邹氏、屠氏、邢氏、康氏、吴氏、祝氏、路氏、程氏等,其后勾践在越池兴起,逐渐在江、浙、闽、粤等地发达,成了勾氏、许氏、邹氏、顾氏、申氏;另一部分迁徙于河北北部的“有北之乡”,形成了卢氏、燕氏、顾氏、崔氏;第三部分徙居湘、蜀、黔、滇、越南一带,形成黎、胡、阮、武、苗、程等姓。

 

 

少昊金天氏

少昊金天氏,己姓,本名“挚”,在史书上又称“小昊、清阳、青阳、少吴氏”,又称为“白帝、西皇、白精之君、西方之帝、金德之帝、帝宣、穷桑氏、桑丘氏、金穷氏、云阳氏、金宝氏”等。关于他的身世,《左传》上说他是黄帝的儿子,《史记》上说他是黄帝的孙子。据后人考证,认为他是黄帝的儿子清阳。少昊的母亲名为皇娥(又名嫘姐),据说他生于今山东曲阜东北的穷桑,长大后取代黄帝氏建都山东曲阜,活了100岁,在帝位84年,因其“能修太昊之法”,有“以金德王天下”之称,故号为金天氏。据史记记载,少昊是黄帝族向东北发展的一个大支脉,活动于今山东半岛一带,以曲阜为中心,为当时24个氏族部落联盟的酋长,称“少昊之国”。

当时,少昊国内各氏族都崇拜鸟,因此将凤鸟尊为图腾,有人说,凤凰的原型是山鸡,事实上,是少昊在位时,吸收各氏族鸟类图腾最光彩的部分,集锦鸡首、孔雀羽、太阳鸟尾、仙鹤腿等于一身,创造出“凤皇”这个“神鸟”,象征美丽、和乐、祥瑞、安宁。我国著名的“龙凤文化”的“凤”即来源于此。金天氏时代,出于对鸟的崇拜,在政治生活中“以鸟命官”,如以“凤鸟氏”作百官之首(宰相),“玄鸟氏(燕子)”掌兵权,“爽鸠氏”掌法律,等等。由于少昊虚心学习,恢复了太昊伏羲氏时代的政治举措和政治作风。在他为政期间,出现了“民无淫,天下大治、诸福之物毕至”的祥和幸福局面。少昊去逝后,葬于今山东曲阜市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今天的少昊陵占地125亩,保存古建筑数十间、古碑数十座。历代封建帝王大多重修过少昊陵,由于陵墓四周均用叠石装饰,故又名“万石山”。少昊死后,他的后代颛顼率领族众,从山东向江淮流域发展,春秋时的郯(读“坛”)国和周朝帝族都是他的直接后裔。颛顼帝是“五帝”之二,本姓姬,又名颛畜、颛帝、玄帝、黑帝、北方之帝。颛顼是轩辕黄帝的孙子。颛顼帝的父亲名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仆(又名女枢)为妻,在若水(今四川省泸水之打冲河)怀孕12个月生下颛顼。因最初建侯国于河南杞县高阳,故号为高阳氏。12岁时,追随伯父少昊金天氏学习政事,20岁继承金天氏帝位,迁都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一带)

 

颛顼

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颛顼帝在位78年,活了98岁。他在位期间,有以下重大贡献:

在政治领域的主要建树二

(1)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和地方高层行政区划

据马瑞临《文献通考》和《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创制于颛顼大帝。黄帝时代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蚩尤部族大部分退据于四川、贵州、云南一带,事实上形成长期独立局面。直到颛顼大帝,才实现中华华夏部族与川、黔、滇等地的蚩尤后裔九黎的真正统一。在此基础上,颛顼大帝决定对中国区域建置进行明确规划,确定了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至此,中国幅员“统领万国(上万个部落),北至幽陵(即幽州),南至交趾(即越南),西至流沙(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居延泽一带),东至蟠木(今东海之中)。日月所照,莫不砥()属”(《乾隆御批纲鉴》)

(2)始以民事纪官

太昊伏羲氏以龙纪官,黄帝轩辕氏以云纪官,少昊金天氏以鸟纪官。颛顼帝认为这样命名官职不太科学,就对官职名称进行了改革,开始以分管民事的性质命名官职:选拔了少昊金天氏的儿子己重为“木正”,又名“勾芒”,管理树林和木材;选择了该担任“金正”,又名“蓐()收”,管理金属冶炼;先后选拔了修和熙相代担任“水正”,又名“元冥”,管理水利;选拔了炎帝后裔勾龙担任“土正”,又名“后土”,管理土地;选拔了重黎和吴回担任“火正”,又名“祝融”,管理天文历法;之后又命重和黎治人神,分别管理天地神祗及巫术、祭祀,规范宗族祈祷事务。这样把民事初步分为六个方面,各以民事的性质命官,是为六官。从此,中央主要官吏的职责不再含混不清了。

在宗教领域,他大力改革了巫术和祭祀。

据历史记载,当时巫术、占卜和祭祀泛滥成灾,占卜结果往往互相矛盾,严重影响了部族间行动的统一和部众的团结。尤其在九黎地区更加突出,达到了“民神杂揉,家为巫史,民污齐盟,灾祸荐臻”的地步。颛顼帝除保留了经国家批准的宗教机构、场所、人员外,下令在民间禁绝巫教。九黎上层贵族拒不执行中央禁令,为此发生了中原和蜀地的战争,这场战争前后进行了一年多,最后以颛顼帝达成中原与蜀地的统一而告终。

在文化领域,他的主要建树也有两项:改革甲历

始以建寅月为历元。据历史记载,颛顼帝根据进步的天文观察与测算,改革了黄帝颁行的《调历》,以初春元月一日黎明之时为立春,以次类推,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基本吻合了自然规律,对农林牧业的生产起到了科学的指导作用,因此后人将他推戴为“历宗”。

创作了九州中国第一首“国歌”

据史载,这首歌的名字为《承云》,其基本创作方法是:命乐官飞龙氏融汇中国八个大区域的流行乐曲“条风”、“明庶风”、“清明风”、“景风”、“凉风”、“阖阖风”、“不周风”、“广莫风”的风格特点,创作成“圭水之曲”,主题是“召气而生物”,然后铸成铜质乐钟,作“五基六英之乐”,名为《承云》,用来在“万国诸侯”到国都开大会时“享上帝,朝诸侯”。

后人对颛顼大帝的评价是:静渊有谋,疏通知事,养材任地,载进象天,依鬼神以治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因他生前崇尚玄色,故后推戴他为玄帝。当然,后人之所以把他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除了他有以上政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还生下了舜的祖父穷蝉和大禹帝的父亲伯鲧。因此颛顼实际上是大禹的曾祖父、舜的高曾祖父。据《帝王世系》记载:姬颛顼生骆明和穷蝉。骆明生伯鲧,伯鲧生大禹,大禹生夏启;而穷蝉生敬康,瞽叟是敬康排行第三的小儿子,而瞽叟又生了舜。同时,据《史记》记载,颛顼帝还是秦始皇帝的的嫡传始祖。据《史记·秦本纪第五》载:颛顼之孙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大费娶舜帝女为妻。大费即伯翳,舜赐他姓赢。秦即出于大费赢伯翳。以此看来,颛顼帝还是姚姓、虞姓、姬姓、夏姓、姒姓、任姓、薛姓、禹姓、陈姓、李姓、胡姓、曾姓、沈姓、江姓、辛姓、封姓、颜姓、袁姓、屈姓、白姓、钟姓、丰姓、

祝姓、陆姓、熊姓、潘姓、董姓、葛姓、费姓、韩姓、彭姓、曹姓、秦姓、赵姓、贏姓、羋姓、楚姓、蒋姓、黄姓、廖姓等氏族的远祖。颛顼帝共传20世,约350年。颛顼去世后葬于“濮阳城外广阳里”,即今河南省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乡三阳庄村西北边。陵墓修筑时间已不可考,现存墓园占地约五万平方米。陵前现存最早的建筑始于唐大和四年(830),后经历代重修,陵墓长165米,宽66米,砖墙上镶有“颛顼陵”、“颛顼帝陵”两块标志碑。清末。黄河故道风沙南移,陵园渐被沙丘掩埋。近年来经清沙除淤,已挖出神道、山门、大殿残垣等建筑遗址及百余块历代帝王御祭碑碣,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整。

 

 

帝喾

帝喾(读“库”)是少昊金天氏的孙子,姓姬,名俊,因为在辛地(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辛里)开基,故号称高辛氏。他是黄帝的曾孙、峤极的儿子,继承其叔父颛顼称帝70年,105岁时去逝。据史载,帝喾15岁时辅佐叔父颛顼,学习治理国家,30岁时继承颛顼帝位,建都于亳殷(今河南偃师县西)

(1)帝喾行政大公无私,有明察善恶的能力

他在位时虽然不象黄帝、玄帝那样有许多重大发明和建树,但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天下人都很敬佩他。他直接领导的部落由八个大的氏族组成,主要活动区域在今中原范围。他能够更加科学地掌握日、月、星三辰的变化规律,初步掌握了观察时间、区分节令的有效方法,以指导农业生产。帝喾时人民群众中尤其以讲信用著称。据说当时犬戎房王屐叛乱,帝喾布告国中“若有人把房王人头取来,把公主嫁给他。”他的大臣多数惧怕房王势力,不敢拿生命去冒险,而有一个普通的、头状如狗头的人名叫般瓠(读“琥”),以自己的勇猛取犬戎房王首级献给朝廷,帝喾即履行诺言,将公主嫁与此人,一时被天下传为美谈。后来帝喾之女与般瓠南下川、黔、滇一带开基,以唐为姓。

(2)帝喾还是金、银、铜、铅、铁的发现者

据史载,黄帝时代虽然有了金属货币,但金、银、铜、铁、铅尚处于混而为一的状态。帝喾命臣下咸黑,率众于峒山(在今河南新郑、荥阳至巩义市一带,另一说在甘肃)开矿冾炼,直至将峒山开掘冶炼成空峒山,首次使金属货币分为不同等级的流通货币。

帝喾的另一大历史功绩,是生下了几个后来对中华民族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与有邰氏之女姜螈生下了后稷,此人成为周族的始祖;他与陈锋氏之女庆都(一名庆节)在丹陵生下了唐尧大帝;他与有戎氏之女简狄生下了契,此人后来成了商族的始祖;他与娥訾(读“资”)氏之女常仪生下了挚,后来挚成为他帝位的继承人。这几个人对中华百家姓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帝喾被列为“上古五帝”之一,是理所当然的。唐尧之后分为:唐氏、杜氏、范氏、刘氏、韦氏、祁氏、房氏;契本姓姒,他的部族后来新产生了子姓、商姓、殷姓、訾姓、宋姓、孔姓、盂姓、朱姓、娄姓、邹姓等;后稷的后代建立周朝后,除姬流传之外,又新产生了周氏、鲁氏、晋氏、卫氏、蔡氏、曹氏、腾氏、燕氏、郑氏、吴氏、魏氏、何氏、郭氏、管氏、焦氏、滑氏、霍氏、聃氏、郜氏、浩氏、毛氏、华氏、林氏、牛氏、孙氏、杨氏、雍氏、毕氏、丰氏、荀氏、原氏、成氏、盛氏、于氏、应氏、凡氏、蒋氏、邢氏、茅氏、作氏、贾氏、芮氏、随氏、胡氏、巴氏、遂氏、顿氏、分氏、耿氏、彤氏、岑氏等主要姓氏。

帝喾去世后与颛顼同葬在河南内黄县境内,如今,帝喾陵寝湮没在黄沙灌木丛中,当地政府正在清理修复。现存元朝天历年间所立“帝喾陵”标志碑一块。近来还在附近发现墓址地下藏有通道、围墙和墓葬文物等,有关部门正进一步整修和考证。

 

唐尧

唐尧被列为“五帝”之四,在史书上也有许多不同叫法,如:帝尧陶唐氏、唐侯、唐帝、帝唐、伊唐、伊尧、后帝、君帝、放勋、神宗、赤帝等。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唐尧是帝喾与三妃陈锋氏庆都(一名庆节)所生之子,排行第二。本姓姬,但因自幼随母亲在外婆家的“伊侯之国”(今河南伊川县)养育,之间又迁往祁(今山西黎城县),故又姓伊祁氏;12岁至15岁之间,曾先后受封于陶地(今山东定陶)和唐地(今河北完、唐二县境,完县今名顺平县,该县有伊祁山,上有尧母洞遗址),故又称陶唐氏。

帝喾去逝时,原本把帝位传给他与第四妃娥訾氏常仪所生之子挚。但挚即帝位9年之间“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尊尧为天子”(《乾隆御批纲鉴·卷一》)。尧即帝位后,就把首都建在平阳,即今山西临汾。

从历史记载看,帝尧陶唐氏之所以伟大,主要不在于他象以前著名帝王那样,即善战而又有许多重要科技发明和发现。后人尊称他,主要因为他在位期间不但施行了“仁政”,而且在中央政府的重要政治领导岗位上推行了“选贤任能”的制度,并在国家元首—帝位继承方式上进行了历史性的变革,推行了一套十分文明的政治制度。

(1)首开国家元首传递的文明继承方式禅让制

纵观尧以前的历代元首,基本上实行的是终身制和家庭世袭制。元首一旦上任,身不死则不卸;本人死后,则通常由家族嫡系子孙或族子族孙继承。因此,常常出现部族间为争夺首领职位或继承权而发生战争。尧帝在位时,卓有成效地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在我国古典名著《尚书》中,记载了尧帝多次讨论自己在生前从帝位上退下来的意愿,和关于谁最适合作继承人的问题。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尧帝主动提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可作帝位的继承人,进而明确了用“选贤任能”取代世袭制的原则。他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在自己任职七十年后,将帝职“让舜”。在舜实行执行帝职3年后,尧帝正式把帝位禅让给了舜。之后尧在首都住了17年,又迁回陶地生活了10年才去逝。这在中国古历史上,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元首职位文明传承的光辉典范。

(2)把“选贤任能”作为国家元首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据历史记载,尧帝在评价、任用大臣上较少出现重大失误。这主要是他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选官、任官步骤。综合起来,一是以民主评议推荐为基础,二是把民主推荐与首长本人观察相参照,三是在推荐的基础上实行试用制度,对试用合格后即正式任命,而对试用明显不合格者给予严肃处理。从对舜、禹、益、皋、稷、契、羲和以及鲧、丹朱、欢兜等人的不同任用与处理上看,尧是鲜明地体现了“选贤任能”的原则,这从根本上保证了那个时代的昌盛。他还为中央高级官员创制了自律戒条。这个戒条是:“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读“志”)于山,而踬于垤(读“蝶”)。”换成今天的白话就是必须小心紧张得发抖啊,发抖啊,要一天比一天更谨慎,决不可以懈怠。绝大多数的人不会被大山所绊倒,却常常被不显眼的小土坎绊倒”这个戒条首次对中央高层官吏的领导作风提出了警戒:政治灾难往往是由于官员的懒惰不谨慎、许多小事情处理不当导致的。以今天的标准看,这是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莫大贡献。

(3)首开鼓励民众直言批评政府行政得失的先例

他创制出“谏鼓”和“谤木”,鼓励民众参政议政。“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乾隆御批纲鉴.卷一》)。由国家领袖倡导、采取有效措施方便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并把民众直言批评时政得失合法化,是由唐尧首创的。仅此一点,人们把他推崇为最伟大的古帝王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据有关历史学家分析,时至今日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华表”,并不仅仅是个“路标”,它的前身,原本是唐尧时代的“诽谤之木”,是供百姓把政治意见写在上面的。

(4)推行仁政,把存鳏寄寡、赈荒灾、避免民众犯罪做为主要行政目标

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尧帝在位时,处理民政的方式主要是周流巡狩方岳,在具体考察过程中处理民政事务。他遵照的原则是:“一民饥则曰‘我饥之’,一民寒则曰我寒之’,一民罹辜则曰我陷之’。”这样处理天下事务几十年之后,天下百姓“戴之如日月,爱之如父母。”在教化百姓方面,尧帝依靠身体力行感化,行“不言之教”;同时,他自觉遵循社会法则和人民意愿,从不将个人意志强加于百姓身上,更不妄生事端贻害百姓。因此,当时的百姓唱出这样的民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当然,尧还在改革历象、治水、感化越裳氏(今越南)来朝、以及封侯、赐姓氏等其它方面都有一定建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尧帝活了116岁,去逝后葬于今山西临汾市城东35公里的郭里神林。现存的尧帝陵高50米,周边330米,祠宇宏阔,苍松翠柏环绕。初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谒尧陵,修墓建祠,春秋祭祀。宋、元、明、清各朝都曾重修。现有明代万历十二年所立“古帝尧陵”石碑一块。墓前尧祠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绿瓦红墙,木雕精细,布局严谨。祠内有碑刻十余座,记载着尧的丰功伟绩。为纪念尧,山西临汾西南6公里尧庙乡很早就建有尧庙,建筑恢宏,内有尧帝巨型塑像,千百年来,代代华夏子孙前来祭祀不绝。

尧帝身后产生了陶氏、唐氏、伊氏、祁氏、刘氏、杜氏、尧氏、隰氏、士氏、季氏、司空氏、赵氏、范氏、郇氏、栎氏、赢氏、冀氏、谷氏、蔷氏、龙氏、黑氏、傅氏、楚氏、房氏等姓氏。因此,尧帝自然也就是这些族姓的远祖。

 

虞舜

虞舜被列为上古“五帝”之五,又称帝舜、帝俊、有虞氏、帝舜氏、大舜、重华、都君、仲华,黄帝,为瞽叟与握登之子。其祖先曾居于今河北延乡和怀来一带的妫(读“归”)水,故姓妫;因舜本人生于濮州的姚墟,。故又姓姚;其近祖在虞地(今山西永济县虞都城)建侯国,故又名有虞氏;因眼中有双瞳子,故名重华。舜大约生于公元前2331年前后。

虞舜是中国上古史上第一位既不靠武力夺取、又不靠世袭继承而是靠民主推荐和试用考核登上帝位的领袖人物。由于他在修身齐家方面德才兼备闻名四方因此不少诸向尧推荐他。尧根据民主推荐从多方面考核舜结果证明舜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同样德才兼备于是主动禅位请舜登上帝位

61岁代尧即帝位名义上在位48事实上在位32年。他在任期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有巨大贡献的。

(1)制定正确治水方针派大禹率民众治服了巨大的水患

发生在尧时代的洪水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大水灾。导致这一次水灾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未确切考证出来。但《尚书》里对这次水灾的具体情景却有生动的记述: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臣民百姓都在叹息。尧帝为此非常忧愁征求治水人才。四方诸侯之长推荐了鲧。崇伯鲧使用堵塞为主的办法治水前后治了九年成效不好。可想而知在这九年之间巨大的洪水给中国所造成了巨大灾难。舜继承帝位后严厉处罚了失职的鲧果断起用了鲧的儿子禹;同时改变治水方针以堵塞为主改变为以疏导为主”;同时调动了全国的有生力量全力支持禹的治水工作任命颛顼的后人益作为禹的副手下令诸侯百官组织民众开山岭、疏河道先后把黄河济水、淮河、长江等大河流的河道全部疏通使洪水得以顺河直流大海终于彻底治服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特大洪灾

(2)将中国划分为12个州并改革中央政府内设组织使其规范为九个行政部门

根治大水灾之后舜和禹领导的中央将中国重新划分为十二个州即在颛顼帝原来所置九州的基础上分冀州之东为并州东北为幽州并分出青州之东北为营州还在每州封表一山为之镇。与此同时;把中央改组设置下列九位中央官员分理九个方面的政务:()司空相当于如今的总理兼水利部长;()后稷相当于如今的农业部长;()司徒相当于如今的内政部长;()相当于司法部长;()共工相当于建筑;()虞官相当于林业及环保部长;()典东相当于音乐部长;()秩宗相当于祭祀部长;()纳言相当于国务秘书长。这样中央政府内的分工进一步条理化。

(3)发扬光大了尧开创的一系列以仁政选贤任能禅让为主要内容的施政方略

舜在日常行政中均采取咨询四岳和产十二牧的方式进行;在重要官职上先后选择禹、弃、契、皋陶、垂、伯夷、益、夔(”)、龙和八元八恺等大贤才;同时废弃了自己的儿子商均不用流放了昏庸无道的浑沌、穷奇、寿杌(陶勿”)、饕餮(陶帖”)“四凶”;并在自己执政了32年之后把帝位禅让给了禹使元首禅让制度结出了更加丰硕的果实。

 

(4)开创了官员考核制度

中国的政治考绩创制于舜。据历史记载舜帝时代制定了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的官吏的考核制度对重要官吏每三年考核每考核三次即针对政绩的优劣升降奖罚一批官吏。

(5)舜帝是中国法制建设的开山鼻祖

是他协助尧帝创制了五刑。这五种刑分别为典刑、流刑、官刑、教刑、赎刑即为体罚之刑、流放之刑、官吏之刑、教育之刑、赎买之刑。五刑的创制开中国法制文明史的先河。同时他还首次开创了贡赋制度。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舜和禹在治理水患之后为保证中央政府的经费有固定的渠道开创了任土作贡则壤成赋的制度。具体做法是:将中国划分为五等区域根据距离的远近和开发的程度将国土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按五种区域等级规定每年上交中央政府财物的形式和数量。这就是中国赋税制度的开端

在文化教育领域舜帝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

(1)协助尧制定五礼

舜主持制定了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从此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2创建学校推行教育和养老制度

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舜在任期间创建了太学和小学。太学曰上庠在西郊;小学曰下庠在国中养国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俱以燕礼。就是说把因年纪大退休的的高级官员和官员死于国事者的父祖选为国老”;把平民中年纪特长、德才特著者选为庶老养于国学之中并定期奉有酒宴仪式以示尊崇开创了古代中国以孝治天下敬老尊贤的文明传统。

舜帝生活了110岁。由于他勤于政务从帝位上退下来之后仍然兢兢业业处理民事。他在110岁的高龄去逝于湖南省宁远县的苍梧山野。舜帝死后天下万民十分悲痛认为他临下以简御众以宽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因此为他服丧3年。现存的舜帝陵在九嶷山麓陵前有庙建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之后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所建庙后有碑亭一座亭内竖有隶书帝舜有虞氏之陵的石碑一座。古往今来历代万民祭祀不绝。舜帝姓虞又姓姚、妫。他的嫡系后人又被历代君主分封不同地方赐姓命氏。因此帝舜又是虞姓、姚姓、陈姓、胡姓、妫姓、舀姓、咸姓、庆姓、归姓、甄姓、饶姓、苟姓、袁姓、文姓、车姓、孙姓、敬姓、蒲姓、高姓、夏姓、宗姓、来姓、仪姓、司徒、司城、齐姓田姓、皮姓、古姓、沮姓、子姓、鞅姓、梧姓、坊姓、芒姓、禽姓等等氏族的远祖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地认定以上十位伟人是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万家姓的总根。虽然文中我们未能列举出万家姓的全部名称但以上所列举的姓氏是万家姓的代表。当今中华民族已超过13亿人。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口繁衍姓氏嬗变由以上列举出的姓氏中又衍生出多种新的姓氏。所以中华万家姓都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的子孙

《中华平氏总谱》执行编委会

二〇年冬月吉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