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排月村位于三都县境内最北部,是北部苗族聚居海拔最高,人口最多,住宅最密集的村寨。有平、莫、罗等姓氏家族,
平氏家族人口占96%以上,据
平氏家谱记载,这里的苗族定居排月寨已近六百多年的历史,人民勤劳勇敢、善良纯朴、刚强团结、吃苦耐劳、热情好客,该寨有独特的民族婚丧、服饰、节日等习俗。本文对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探讨、考究和借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平氏家族迁徙与发展
排月苗族平氏家族始于望发地,即河南省河内郡晏平仲,为齐国国相,国都是现山东省济南邑(郡),后代以之字命姓,于山东发展后,由于时代的动荡,排月平氏家族祖先约于东晋——南北朝时代被迫向南流徙,进入江南,后定于江西省豫章郡。至唐未宋初后代自豫章郡徙移湖南省落居宝定府。至元未明初(明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老田垦荒”政策,把人口密集的地方强制疏散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带去开荒种地。因贵州人地稀少,故命征丁填朝。平氏先辈被征,初到四川,闻听贵州(古称“鬼州”)是人吃人肉的地方,山高谷深,峻岭严寒,十分荒凉,非常畏惧。平氏先辈不愿征入之地。后被迫绳绑通入,到贵阳花溪一带安居基础坡,经过勤劳耕作,生活解善无忧。后变被土匪猖獗狂乱(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住立不安几经辗转,又于公元1349年(明洪武初期)到达定云府(现在三都县三合镇古称“三脚垄”座落于麻光村。先辈名曰:“雍余”。雍余育有二子,名为大仰和二仰),雍余卒后,仰兄弟二人迁入三合街落户,又迫迁徙,大仰由三合街,移居丹寨县也月(现丹寨排道村)建寨,二仰迁回原麻光现所在地。
雍余二世大仰,后代三子。长子名曰:“番又”,次子“足又”,三子“用又”。自康熙四十二年起,清廷全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即把改土司制制度为“流官制”遭到少数民族的反抗,清王朝为此而施血的镇压,排月平氏家族也参与这次的反抗运动。因此,排月苗族平氏雍余三世兄弟三人各迁所向,相隔七、八十公里的深辟高山。“番又”迁居现在的丹寨县排道村。“足又”迁至现在三都县排月村。“用又”迁往三都打鱼乡排抱寨。三人所取这名含意是被迫逃荒、逃难,躲进深山辟野。排月苗族平氏移入贵州三都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现在三都县境内,平氏家族有2100余户,近1万人口。在数千年颠沛流漓的历史过程中,唯有贵州三都雍余平氏家族支,繁衍生息而来的苗族为盛之一。民族风俗、文化、歌谣、典故遗留下较为完整,是值得考证和研究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