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西上饶谱序

  

家有谱,国有史。史以志事,谱以论照穆,国史不可少,家史不可无,存史资治,信以颂前贤。资今世,以利后人者也。

吾族平氏,源远流长,黄帝子孙,源出姬姓,始于战国,韩哀侯少子婼食采平邑,以邑为氏,婼公乃平氏之始祖也。

平氏家族自战国至今,长达二千三百八十余年,在中华大地上嗣孙繁衍,遍居全国各地。由于朝代更迭,屡遭兵乱,嗣孙迁徙无常,宗之离散,世系失记,自元朝以来始见有谱记,修谱者因交通不便,难以查考,或因根系不明,难以记述。今查验遍阅各地旧谱,时见漏缺紊,完好无瑕者鲜矣!今者,凡我宗亲,均有感于修谱之必要、之艰辛、之难为。

时值二零一一年冬,中华平氏联谊会在湖北仙桃召开,各地宗亲畅叙亲情,谈论族源,各抒已见,达成共识,认祖归宗是我族宗亲之夙愿。宗谱统一是中华平氏联谊的目标之一,上饶平姓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平氏后裔大部分散居于中原大地,江西世称河内郡,后因战乱、灾荒,迁居全国各地。公元一二九六年,五十世先祖宣教公,迁至江西南丰,已有七百余春秋。因以前历经战乱,迁江西之前家谱失传,元朝以来始见有谱记,但因条件有限,缺憾甚多。值二零一四年春节之际,经族众公议,决定进行联系宗亲,建宗祠,续修家谱三件族事,实现平氏家谱统一之夙愿,弘扬尊祖敬宗之门风。

在本次联谊、建祠、续谱活动中,理事会成员捐善资、出义工、为圆满完成建设宗祠、家族人员立下汉马功劳,工程筹建,不辞辛苦,起早念黑,任劳任怨,令人敬仰。各位理事成员精诚团结登门入户,宣传发动,精神可嘉,查阅资料,精心编撰,尊祖敬宗之诚可贵,宗亲们慷慨解囊力捐重资,爱族之心可敬,他们的功绩将永远载入平氏家史,万古流芳。

爱国家、睦族众、扬家风、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我们平氏宗族,只有团结一心,互谅互让,扬先贤之德,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才能使我们平氏更加繁荣昌盛。、

余受族众重托,肩担中华平氏宗亲联谊会江西上饶分会会长之职,广结天下平氏宗亲,互连互动,亲历了中华平氏联谊之盛会,目睹了各地宗亲尊祖敬宗之诚,同根同源共聚之情,今新建宗祠完成,新谱印刷发行,实乃平氏之盛事,家族之壮举,这一族事的完成,了却心愿,实现了期盼,同时也一定达到以期后人,不负春秋,仰追前贤,共勉前行,在宗祠庆典,宗谱即将同日发行之际,吾将一片诚挚之心,书于笔端,是为序。

江西上饶广丰梘底 平家雪次子  平国

公元二零一五年

 

历次修谱序文

原叙 一修谱序

谱牒之原自周小史为各姓作世系,及太史公为列国作世家,而司马温公为累朝作历年图,以致欧阳公苏老泉作家谱,无非纪其大略,欲求其详。虽有国者难以修录,况士庶人乎?抑以兆姓繁衍播迁不一,或官居而寄籍,或选胜以为家、或寓军卫、或徙遐荒移花接木实难统会,欲溯其源无从考究,虚援妄附适以自诬,惟以开族之祖为始。具载世次,其间生娶卒葬嗣息徙止近而易考,知祖宗所从出之,源流得其要而不失其真矣。今裔孙本茂崇就油然生孝弟(悌)之心,会集同支编修族谱,俾后世子孙展阅此图,了如指掌。灿然可观,诚盛举也。非徒为平氏之杰出,更足以感发当世之杰出者,继此而兴矣。因书之,以弁简开端。

明隆庆已巳年季秋   同邑梅潭陈中执书

原叙 二修谱序

寻常旁搜古典文集,所载名家大族,宗谱事迹炳烺,光照简编。总以敷扬祖泽之厚,子孙继述之懿,因怵然感叹!夫谱之不可不修也。然修谱之意甚善,而修谱之义未易谈焉。予自受 命巡视南都敭历诸郡,撰记久疏,谢政家居适后举平族修辑本支宗谱,造予索数言并诸首,予不能却,乃曰谱未易言也,族属各有本源,人物自分今古,不得其传难称实录,因请其旧谱观之,乃知平氏出于战国时韩哀侯少子名婼者,食采于平邑,故以为氏焉。迨秦灭韩则徙居河南夏邑,子孙俱弢匿不仕,至汉有平当以明经选封关内侯,其子晏亦以明经继职,历成帝哀帝时父子宰相,至北魏平鉴官刺史,拜井之德,退寇之功,勋业照人目耳。平恒隐居乐道,屢聘不就,人文亦属迭出,迨后各徙省府州县,则有宣教逾江西建昌,而顺秀卜居南丰十三都后举,历传又有甚承事兄弟居于本地,其源深,其根固矣。奕叶相传,继绳不替,后之颂祖宗者,必曰顺秀公。今户齿日盛,揖让成风,非人仁孝子曷克臻此,予按旧谱直序,不敢赘为揄扬,承先启后端任后人敢以此为序。

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已岁仲冬

赐进士南京光禄寺少卿前福建道监察御史百治谭锴撰

 

原叙 三修谱序

今夫族之有谱不綦重哉,有大宗焉,有小宗焉。溯其初靡弗一也。譬若水汪洋澎湃而不竭,譬若木繁衍干霄而不彫,然其根源生成于天地中者,无非一脉相承,况修谱者乎?要知谱必依宗,宗必略其远而详其近,上有所传下有所据,无泛纪、无妄扳而后可言实录也。予修家谱每怀此意,里中平氏,予垂鬃登其门见其风淳俗雅,人烟环集,称望族不虚焉。适有平君毓赠偕其族之老成等,以谱请序予,予览谢曰:平氏之谱御史谭公序之详矣,夫复何言?众复请曰:兹乞其叙,不纪远而纪近。吾平氏属韩哀侯之后,有当公晏公之仕于汉,公之仕于魏,将相事业斑斑可纪。前谱固次列之,兹不再赘,独按吾族自 宣教公始迁丰邑以来,生子顺秀,因兵燹徙居十三都后举中屋,由源溯流递传至六代孙甚承事生三子曰:壬郎、曰卯成,曰四医继承十世矣。战国时谱牒固邈而莫稽,大明隆庆虽经修辑仍疏而未备,今吾甚承事支下继承分居三处,派衍云礽,幸起追远报本之诚,尤见萃涣合离之义,忆昔崇韬拜子仪之墓,当世以为耻。狄青不祖狄梁,至今犹且高之,予稍失实,能不贻讥于世乎?予闻言不胜感慨而嘉其说焉,时顺治辛卯予蒙。恩选授昭武学,男后赴春韦上公车,迨因循久谢政家居。适平氏以修谱请予序,予忝戚属不甚却,遂取其谱而纵观之,乃平氏之源富贵簪缨,奕叶繁兴,简而文,详而有体。搜罗往代集续新编,使前之人不至荒渺而失传后之人,不至考稽而莫据,是诚克敦乎?孝子弟,弟之所为而可以信,今传后无疑也。夫孝莫大乎尊祖,弟莫大乎敬宗,水源木本之思,洋于行墨间者皆仕敬之所发兹谱之成也,厥功不拒且远乎?爰书以归为序。

皇清顺治丙申年孟冬月吉旦  年家眷弟黄汝榜拜撰

原叙 四修谱序

从来孝子慈孙入庙生敬,过墓生哀,以其有所触而然也。盖庙祀之,为昭为穆,保无有历久,而几忘乎?坟茔之为合为附、保无有因远而渐失乎?若是藉非有谱以祀之,而昭无以辨穆、无以别生,不知日葬,不知处所,谓水源木本之道,其安在哉?故作谱者孝子慈孙之心,因谱以起修者,又推孝子慈孙之心,而广之也。予邑后举平氏世守诗礼之传,其聚族亦既繁矣。今庚寅仲冬以省予外母而过其里,闻乐声出宗祠叩而问之,咸曰:祭谱。予因询之外氏,老成辈黄发皤皤不与祭,应曰:此系十七承事支谱告成也。予闻言不胜瞿然兴曰:尊家大谱既属未合,若支谱所宜修也。于是有平翁字“愈”文九我二以纂修事嘱余,余忝为在兹,先生子婿谊关骨肉,曷敢辞劳?因为之序,次源流、次先迹、次世系坟莹,以及祖庙祭产,于校日缮写中皆慎重而不敢忽删,其烦补,其缺一,以传其实而付梓人,夫是以知平氏之族,其推顺秀为始迁十三都祖,而甚承事乃为分支祖,甚承事之支又有壬郎、卯成、四医、卯成之孙讳本茂,更由中屋而徙居侍婆山,迄今三支散处各敬其尊其祖、其所藉以联属者,端赖有谱也,是谱之修可不丞欤,予谬承厥任,殚力勷成。继今而后,而有立敬宗睦族之心,以展孝子慈孙之念,不更有光于前乎。

皇清康熙庚寅岁季冬越日  友竹居学者姚千峰拜撰

原叙 五修谱序

谱之修也,所以溯水木之本源,别支派之异同,联一本之亲爱也。夫万派虽殊,而一源之泉无不达。枝干虽繁,而一本之气无不通。子姓虽繁,衍而一祖之血脉无不贯。故苏子云:一族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斯言也;真足起后人亲爱之思乎?吾宗传世既久,源远流长,忝稽旧谱残篇断简,其见闻已异词矣。但信以传信、疑以传言、遡自元成宗时有宣教祖别河南由江西南越建昌迁丰邑。子顺秀迁后举,其间世次历历可考。阙后兵燹频仍流离相继,族渐失散,历数百年亲疏涧绝,庆吊不闻,觌而不识,且询以祖宗字讳生娶殁葬茫然罔觉者有之。鸣呼?如此者亲受之情何自而生,将愈久愈失,涣散难收。故谱之在今日修之,固不容已而亦有甚难者,犹幸吾本支甚承事祖支谱尚在,因得阅其源流,明其世次,乃与叔伯兄弟子侄辈不惮经营,旁忝互订,斟酌调停,为之列其图以明世次,别其派以详娶生卒葬迁徙,必书丘墓,必纪几醮产祭祀,条列详明、编成全谱,是皆孝子慈孙所当深念也。将见睦宗族笃同气,亲亲长长,蔼然孝友之风,岂不于此而兴焉者乎!是序

皇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季秋 十九世孙先安璋拜撰

 

原叙 五修谱序

尝读曾子之言曰:民德厚莫大于慎终追远。予每三叹而详之,尽人子之道莫如慎终,溯人身之本,莫如追远终,则显然尚可敏勉而慎之,远则茫然,非可强求。而追之果如之何?方能尽追远之诚哉!故必藉谱以集之,按谱以考之,是谱之当修也。又出乎孝行之先,予宗平氏系传可鉴。若夫宣教祖始居丰邑来自江南,子顺秀迁居后举自始迄今,灿然可观。若叶之茂,枝之盛,虽本于一祖,实难乎一贯。故吾族支谱于今重修仍尊宣教为始迁祖,由宣教历数之有甚承事者,实六代支之祖也。生子三:长曰:壬郎、次曰:卯成、幼曰:四医,而三祖之上无不昭然可考。三祖之后悉由一之祖系,则迁者可知远、可追同气之情,联共宗之谊,笃而亲爱通矣。由是昭穆序而长幼别,支派一而根蒂深。虽千古下不失其本。而千古上亦不失其源。诗云: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今者子孙之众,连死生之义,备而追远之道尽矣。是以欲知其祖。当观斯谱,欲尽其诚。亦感于斯谱。噫!谱之不可不修也。如是予故有怀于谱,而乐为之序。

皇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季秋月  吉旦

二十世孙胜礼  胜兴顿首拜撰

原叙 六修谱序

尊祖敬宗之道,几具知能之。良无贵贱、无上下、不学不虑而皆所共达者也。故万物各亲其族,而九族同修其睦为之祭祀,以合其爱敬为之家谱,以序其源流本支,百世昭穆分明继继承承,雍雍肃肃,又于是在矣。顾祀事之设也,不欲疏,更不欲数,而家谱之修也尔然。吾平氏甚承事祖族谱,先严偕族老成重修于乾隆之庚辰,距今二十一年耳。胡丞丞又为是举也,则以上宪切论有谱之家,凡谱中僭妄之辞、连碍之句、宜速为鐫改归于妥当。故合族视为急务,卜吉开局莫有异同,爰与族弟兄先安伯按旧谱而再三,啻确传信阙疑,谬妄必屏,传赞从略,又庚辰未与同修,及迁徙外郡二十年内之生、娶、殁、葬,不惮梯山航海,录归亲订,改庚子仲春,迄季秋告成。客有议之者曰:无文不达,似此一于简朴何以信今而传后乎?予曰不然,颖言华也,质言实也。与诏僭妄之愆,易切实以循分,特虑僻更乡隅,闻见稍疏雅删易其僭碍忌讳之显然易见者,犹恐未能推类,其斟酌而归于至当也。然源流、序昭穆、分亲疏、不紊次第,秩然情意文孚、爱敬蔼然凛为下不倍之义,而笃尊祖敬宗之实,或庶几有备也。夫至吾宗得姓,这自分修之由则总迁暨世系图诸序具在奚容改赘。

御极乾隆之四十五年庚子岁季秋上浣 旭日

十世孙世纤顿首拜撰

原叙 七修谱序

古者国有史,而家有乘,后世无所谓家乘,而公辑有族谱之作,所以原本始正名分,盖不欲紊其宗也。纪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夫百世不迁之大宗,继别者也。五世则迁之小宗,继礼者也。以故大宗则辑大宗之谱,小宗则辑小宗之谱。合大小以联一本之亲者,则更有统谱,上考先世之所从出,下祀后代之所自生。故谱其所从出则本不拨,谱其所自生则支不乱,诚以谱合故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而支分派别,脉络贯通。虽极数百年涣散不聚不族,与问世播迁远徙之人,皆可于谱而得其群昭群穆之伦矣。读苏氏之谱觉孝悌之心油然而生,读欧阳氏之谱知五九世之图井然不紊也。噫!族之有由谱来旧矣。作谱者其可不慎重乎哉?粤稽平族自受姓以来,历五代汉唐以迄元明,代人多显贵名宦,炳烺家乘。兹谱之修概未妄援断。以元成宗朝考授奉政大夫,宣教公政仕江南踰江西越建昌丰邑,偕子顺秀公卜居后举中屋,故为后举之始祖。 继此生齿繁盛,人文蔚起,颇称巨族。阅五世而有甚承事、七上舍、八上舍、九承事、十五承事、十六承事、十七承事。本三祖所从出何难联为合谱,兹祗据甚承事九承事之世次行派而统辑。支谱何也?非故为外之,从其略也,因各支下,远徙异地,文献无徵莫可稽核。木便祀载郎十七承事同居是地,先世各自为谱,尤难强合,虽志功统修而未逮,考甚承事之裔曰:壬郎、卯成、四醫,九承事之裔曰:国助国相一脉相承、可以征信。但两支子姓蕃庶散处不一,他如分迁福建、邵武之建宁、饶州之鄱阳、与广信之弋阳、广丰、铅山、玉山各县域暨本府丰邑之於家磜坪上,长岗头、王满等处,旧谱记截详明,有不容混淆者,岂筑蔡京诡君谟为祖崇韬泣汾阳之莫千古贻差也哉?今松茂同兄诸杰土有志复古,急以重修族谱,为务谋,诸各族老成辈卜吉展牲,告庙碣前谱而俎豆之互相黍订考核斟酌损益行间。故仍先代之源流,清后世之支派,详纪命名年庚、婚配、嗣息、殁葬、徙止大书特书,仿欧苏之图系世次,汇成全部意深远矣,夫亦曰:明亲亲之谊,崇祖德而报宗功,以续宣公之支派已耳。讵宗谱云乎哉!是为序。时

皇清嘉庆十五年岁在庚午孟冬上浣

赐进士第考授文林郎即选县正堂年家眷弟王韶拜撰

 

原叙 八修谱序

盖闻家之有乘也由来久矣。而吾族之有谱也,匪自今始矣。夫谱之义曷仿乎?一以表追远之忱、一以见亲亲之义、一以知先人之行事,始终得载于详明之笔。溯我祖宣教公致仕江南,踰江西、越建昌丰邑,偕子顺秀公卜居于后举中屋,即吾平氏之始祖也。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前谱纪详明无庸赘述,而后世之云礽迁徙不一、有若聚旋于邵武之建宁、有若寄居于扶金之谿南、他如饶州之鄱阳、广信之弋阳、广丰铅山、玉山各县域、暨本府丰邑之於家磜,坪上长刚头,梅树湾黄满等处。户口丁男称颇繁盛,继继绳绳绵远不替,故吾族之谱经明隆庆已巳年而始修、万历丁巳年而再修、顺治丙申年而三修、且四修于康熙庚寅年、五修于乾隆庚辰年、六修于乾隆庚子年、七修于嘉庆庚午年。以溯水木之本,源别支派之异同,联一本之亲爰已备而周矣。今春吾叔楚材等,兄逊元惠兰等、复有志合修族谱,均来余族嘱余为序,予不禁慷然而兴曰,此诚吾族之盛举、崇祖德而报宗功,可谓世不乏人矣。第恐操瓢泼墨稍致遗漏,既有忝于先人,亦且贻讥于后世,务必搜罗佳代集续新篇,令前之人不至荒远而失传,是远若近也。散处各域同志合修,令后之人知切同宗之谊,是亲而不疏也。年庚婚配名实存亡,令阅之者可以从流而溯源,是详而不略也,此在世及之子孙可以畅然而意释,即起祖宗在天之灵,谅亦默均而神怡耳,是为序。

皇清道光戊戌年季秋月中浣 二十一世孙禹勳顿首拜撰

 

原叙 九修谱序

当观自古以来其所以致治于天下者,莫不载集于典籍,抑所以生齿之繁盛者,莫不详著于宗谱。盖古者受氏,别其先类,皆贤达之人有功德于斯,世迨其后也。或不数传而徵,或历久而益显。大抵睹共功德之大小,以为世之久,近而其功德之尤大者,虽历世久远,其宗已坠,而其清明之气绵绵延延未尝止息,其支庶几犹能继起,而特以贤著。然虽以贤著,而各以其氏为族,且各以所居之地为族。亦古者小宗不敢外大宗不意也。故宋苏洵氏论族谱,谓后世惟小宗法,可以通行于晋唐士大夫有深于礼意者也。乃知宣教祖之有族也,由来久矣。而先祖之有谱也,匪自今始矣。吾侄道惟、道雍等、兹者我族裔孙畅茂,而迁徙于异乡者不一,盖聚族于邵武之建宁,寄居于抚金之谿南,抑如饶州之鄱阳,广信之上饶、铅山、玉山、弋阳、广丰各县域,暨建昌丰邑之於家磜,坪上长刚头,梅树湾、黄满等处。谁不知高太祖为望族,其族既大,其户口众,易曰:君子以类族辨物;传曰:神不歆非类此欲。子孙而如系之、联如绳之、贯井井乎其不可混也,绚丽乎?其不可离而折也,夫既有所系矣,因书之以简端。

同治己已年仲冬月 二十二世孙兴兰拜撰

原叙 十修谱序

盖闻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者,所以纪国之盛衰,谱者所以识之升降也。凡我十修之谱,属存妄婚嫁丧葬之事,靡不各具于其中。是以我祖宣教公致仕于江南、逾江西、越建昌丰邑,偕子顺秀卜居于后举中屋,即吾平氏之始祖也。继此齿繁盛,人文蔚起,颇称巨族。六世而有之支祖也,壬郎公得志于少壮,卯成公隐居于山林,四医公迁居于乐国,皆由谱之所载,每昭然而若揭,历久而不修,则生者不知生于何年,死者不知死于何月,葬者不知葬于何方,婚姻不知嫁于何处,其所以不知者,皆由谱之未载故也。立清等躬逢盛世,幸际清时思先人之厚德,冀默佑以疆,付梓人以增修报深恩于万一,昭穆辨而上下分,远近别而亲疏明。庶不至蒙然其际也,云尔。

大清光绪甲午年季秋月上浣 二十一世孙洪冬顿首拜撰

原叙 十修谱序

盖闻记历代之治理者,则有史记,其何者盛,何者衰,使忠臣良佐因其盛革其衰力而挽之,而教化,可纯载一邑之故。实者则有志载,其若者得、若者失。俾义士节妇法其得、戒其失、尤而教之则风俗可厚,叙一家之源流者,则有谱别其某也,照别其某也,穆使仁人孝子知水源木本之所由来,识创业垂统之所自往,将开卷昭然于目,掩卷不忘于心,一家之继述善焉。由此观之,史志谱者,鼎峙千秋,而谱之者由来旧矣。即吾族之有谱也,匪自今始矣。吾祖宣教公致仕江南,逾江西越建昌丰邑,偕子顺秀公卜居于后举中屋,即我平氏之始祖,嗣是以后前谱记载详明无庸赘述,人文皆已挺秀,户贯皆已加增,较从前而更盛焉。而后世者迁徙于异乡者不一,盖聚族于邵武之建宁、寄居于抚金之谿南、抑如饶州之鄱阳、广信之上饶、铅山、弋阳、广丰各县域暨建昌丰邑之於家磜,坪上长岗头、梅树湾等处,谁不知高大祖之为望族矣。夫谱之说,自唐以迄今兹灿烂可观,论条理如江河之行地,论光明若日月之经天,犹恐时久,易湮年深、易敝从而修焉。残缺者补之,失次者序之,使世世相守勿替,宗盟所以溯水木之本源,别支派之异,同联一本之亲,爱已备而周矣。今春吾叔兴华、吾兄道喜、道禧、道举、等同诸前辈有志复古,邀集重修,上有功予祖考不失为孝,下恩于玄曾不失为慈,不倘绍前徽抑亦启佑后昆,而知所先务者欤!然而尤有进焉。谱之设也,不但观瞻已也,将令见是谱者,因流溯源,因源达流,孰宗睦族之心油然而生,葛菲花木之化肃然而起,则保世滋大自此始矣。而谱之亲且切,不与史与志鼎峙千秋也,夫是为序。

皇清光绪甲午年二十年仲冬月下浣谷旦  道承字珍良

二十三世裔孙  道财字斌良  顿首拜撰

原叙 十一修谱序

尝思朝廷莫如爵者,宗庙莫如礼者,夫爵辨贵贱者,重典籍于千秋礼,序昭穆著谱牒者,于百世虽知爵之贵贱者,亦知宗族之谱不啻雁行之知次者。昔庐陵作欧修父子,相绳一脉。支亲明儿作苏而修兄弟相联世次之由,即后修明家乘皆取则焉,予族平氏本韩哀侯之后少子,名婼,封族平氏,故因乎邑为烟遂以为氏。此系平氏出于战国时所由来者也。宣教祖仕元方得传世可纪,由宣教公致仕,由江南逾江西越建昌府丰邑,偕子顺秀移徙迁居后举中屋乡,吾平氏之始祖也。继此生齿繁盛,人文蔚起,颇称巨族。六世而有之支祖也,壬郎得志于年少壮,卯成被居住于山林,为有四医之祖迁居于徙乐国皆由无庸赘述,户贯皆已加增从而后盛焉。而前世者、隐居于异乡者、不盖聚族者焉。有十七世祖遭兵燹乱,皆由广信散处县城四乡,盛发公与盛乞迁居广丰东呈,盛长之祖再迁移周坞降,本达始祖徙居上邑五十三都松树墩即漳湾,盛六同居粘连黄柏坑村,有腾始祖被迁居东乡十里。所有九世分支伯良公以合修,子贵、分作仁义于伯良,在圳川、盛雅父子隐居上邑四十五都、旱田等处。虽常不知高大祖为望族,其族既大,其户丁口日众,易曰:君子,子孙繁盛。前谱知其所载详明,每昭然而湮殁,生者不知生于何年,死者不知死于何月,葬者不知葬于何方,婚姻不知嫁于何处,其所以不知者,皆由谱之未载,故也各支立清等躬逢盛世者,际清时思先人之厚德冀默佑以疆,付梓人以增修,报深恩于万代,昭穆辨而上下,远近别而亲疏明,庶不至蒙然千秋,夫是为序。

民国辛酉年秋月吉旦 二十四孙隆茂顿首拜撰

 

 

原叙 十一修谱序

盖族之有谱牒主于纪载,纪载失真不贻讥于后代者也。或有是故作谱者也,断自可见之祖为始,夫!谱者也,所以统相传之世系,辨派别之宗支,盖不如是识者,生无以知其时,娶无以知氏,卒无以知其日,葬无以知其所,世次则失其伦,尊俾则失其序。天下名姓之同多指其名,而谓是某某也。其果是耶,否也。则夫谱牒之制盖綦重矣。今为平氏诸人慨然以此为念,于是即其旧谱,记载详明,殁失缺系,此者不知特意加添次也。尊欧苏之法以世经,以人纬贱者,三十年一世者,历久而不修者。自光绪甲午年以为十修,迄今二十八载。彼祖遥远跋涉山川,四医支下子孙尽一在外,各处州县城乡卜居散开,念四世孙名隆茂等,于祖叔侄协力道开,道福、道庆、隆海遂着追究一脉亲疏宗也,广丰衢州、浙江、广信、上邑四十五都、早田等处丁口繁盛补之、疑者阙之、略于前者、而详于后者也。务俾昭穆立清记载可也、可明亲疏、可辨名号、字派有所考焉。生殁娶葬有所识焉。虽不得谓远近,古之全书要亦可免附会议矣。夫之重重源有以远稽先世之挨者,光前裕后有以丕振令嗣之荣则宽者也,望深有者后之人也,夫是为序。

  民国辛酉年秋月吉旦 念四世孙隆茂顿首拜撰

 

原叙 十二修谱序

吾平氏源系战国时期韩哀侯之少子名婼者,食采平邑,以邑为氏。迄今二千三百余年矣。传世既久, 源远流长, 生齿繁盛, 代有传人。 至后汉当公以明经选封关内侯,其子晏公亦以明经继职。南北朝时鉴公仕北魏,淮州刺史, 清正爱民, 拜井退敌之功勋,光照千秋。恒公隐居乐道、屡聘不就、拜为中书博士。迨至元成宗时约七百年前宣教公以明经授宣德郎转升奉政大夫,知江南庐州府事致仕。后偕子顺秀由江南过豫章迁居南丰十三都后举中屋,嗣后人文蔚起,播迁散居, 星罗棋布谁不知吾平世已为望族矣。

万派虽殊,而同一源,枝叶繁盛,而基一本,为昭流源木本,使子孙识创业重统之所自,吾等会集商量决定重修家乘,此诚吾族之盛举也!吾阅旧谱,仅为民国十年重修之谱,卷首印有历次修谱之序言,明隆庆己巳年始修、万历丁巳年二修、 清顺治丙申年三修、康熙庚寅年四修、乾隆庚辰年五修、乾隆庚子年六修、嘉庆庚午年七修、道光戊戌年八修、同治已巳年九修、光绪甲午年十修、民国十年辛酉十一修、历次重修皆从宣教公偕子顺秀卜居于南丰后举叙起,以宣教公为一世始祖;由此可见,参与历次修谱者为宣教公后裔,因支分派衍播迁远徙,即使宣教祖世系后裔,也未便统修家乘,在宣教公之前,由源溯流旧谱疏而不备,历时久远于今莫稽。

自民国十年,迄今七十二载,出于社会缘故,未曾修谱,诚恐时久易灭,年深易湮,今日重修刻不容缓。经联络散居上饶地区各处之平氏后裔及南丰平氏子孙为崇祖德报宗功,热情参与修谱。

先祖曾有富贵簪缨,光宗耀庭者,自元迄今,吾平氏后裔并无高官显爵,然能遵守家训:农、工、商、学、各守本份,正大光明、忠厚善良、风淳俗雅、众口皆碑、期望吾平氏子孙继承高曾传统,发扬先祖遗德,居常持家务,以勤俭为本,勤能开源,俭则节流,既勤且俭充裕无穷,吾族子弟,虽有亲疏之殊,贫富之别,但以祖宗视之则一也。务须兴仁德贵人伦,深念亲亲一脉,切本源之心,相互关怀,相互帮助,不失先人亲睦之遗风。

由于宗谱年久失修,人丁繁盛绵延,有不明世系者未以字派命名,致使辈分不清,支派不明,自二十一至四十代是前代修谱曾定,但各地后裔取用不一,今经各地委派代表商议,决定以天、中、定、昌、达、怀、安、宏、衍、方、为三十一世至四十代后裔字派不得另作改变。

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季春桐月

二十四世孙教授隆玖

优秀企业家隆享同拜撰

 

 

 

 

 

十二次重修谱序

氏族宗谱即一个氏族的历史记实,它记载着一个氏族的渊源发展和兴衰,体现整个氏族的文明和素质,重修宗谱意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先辈优良传统,继承和开拓祖先创建的光辉业绩,使其万古长青、兴旺发达

平氏宗谱已失修七十四年,有的青年已不知已处何辈,不知祖父大名,更不了解本族历史源流和列祖列宗艰苦创业的精神,多少后裔立志续修宗谱,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好形势鼓舞下平氏后裔一致要求续修宗谱,一批热心志士积极倡导,冲破阻力、克服困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群策群力协同筹辨终于实现。

上饶国亮、隆享、隆玖、家玉、杰美等人首付行动,顶烈日冒严寒,跑南丰奔福建,往来于上、广、玉、铅各地,上门串联宣传动员,取得各地后裔的赞同和支持,并于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五日在上饶召开了首次会议,成立了第十二次修谱理事会,统一认识确定了方案付诸实施。

姜坞国亮不仅积极倡导,首先行动东奔西跑,而且不厌其烦为各地寻找谱头、连接关系,不顾酷暑严寒伏案编辑吊图,亲自监谱指挥印刷,并热情接待来往人员安排食宿。

优秀企业家隆享垫资筹辨主持全盘规划,主管财务,并不顾烦恼、不辞辛苦私费招待各地来往人员。

知名人士家玉鸿雁过海联络海外同族,邀请入谱同乡台胞平家仕先生,积极响应,携全家入谱并慷慨解囊助资五百元。

著名教授隆玖,经济师杰美,尽管重任在身仍于百忙中挤出时间为宗谱撰写序言,负责策划审稿定稿和设计等工作。

南丰水保等人不远千里多次来饶找谱头接关系,动员并带领南丰各村人丁参加,在他的倡议和带动下,多次筹资组织力量把年久失修的平氏宗祠重新装修一新,恢复和发展了祖业。

广丰国忠等人多次来往于上广之间,为这次重修宗谱而奔波。

姜坞家瑞家保为制作和美化谱箱起早摸黑辛勤劳动。

还有姜坞家旺,广丰隆祥,家添,铅山家水、金鸡、家亮;横峰延寿、玉山、求水、弋阳家良和各地负责人挨户登记造册,收费监谱等等;不惜误工误产,全心全意为子孙后代效劳,作出了卓越的奉献,理应流芳百世,为平氏后裔永远尊敬和怀念。 时维

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季春月

二十八世孙杰美

二十五世孙家玉 同敬撰

 

十二次重修族谱新序

国之有史、县之有志、族之有谱,乃世间之常理也。世事沧桑,经历变革适时修史、修志、修谱亦必然也,我后举平氏族谱,自明隆庆己巳编纂以来,数代修葺,历经十余次之多,然民国乙丑公元一九二五年修谱,至今已近七十载矣,生息存殁婚丧嫁娶子孙繁衍,留居迁徙万绪纷繁,早应梳理,适今政策英明,国泰民安,百废俱兴,此时修谱乃合天时地利人和之机遇也,长辈学湖等为首倡导,族人踊跃附之,并嘱余作文以为序。

族者依血统亲疏而成之大家族也,我平氏族人或漂泊海外、或浪迹天涯、或滞居祖地、然同祖共宗一脉相传。天穹之下共祭列祖在天之灵,九洲之内齐祀列宗九泉之神,无分长幼、无分职业、无分贵溅,凡我族同载一谱,乃联支序之情,系家人之谊耳。

人生在世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尊卑、无论徒居何方, 寻本索源乃伦理之规范也,为人子孙尊祖敬宗,追思报本,光前裕后,继往开来乃后嗣之大责也。

时代更新,族谱修纂,宗旨亦然。昭先祖克勤克俭遗德,彰淳朴厚道家风,弃陈识旧见,立高瞻远瞩振我族之精神,兴我祖之家乡兴礼、兴义、兴让,为国为民亦忠亦孝以上数言留予后人见谱溯根不忘渊源。

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孟夏月

十九世孙其贤瑾撰

 

有胜公源流谱序

盖闻谱者,以为我祖不伦失者数代不知高大祖也。其大其胜虽知以祖源以观谱者。始祖宣教公卜子顺秀裔孙繁盛乐国皆由自建昌府丰邑县迁居后举中屋,迄今康熙年间,累遭楚坑兵燹,贼匪捉,兄弟遁走流广信散处,各寻城乡长曰有腾,幼曰有细,细弟迁居铅山乌丫清风水秀。为有我祖也,正大光明、忠厚善良、耕读为本、勤俭治家、祖知造寻亦邻地,迁居上邑东乡十里麻蓬洲坂,腾隐移居数代,至有两百余载,无见族房一脉亲疏,以观谱者记载详明,历久而不修者湮殁,葬未空失者、婚姻嫁娶不知何方,皆知传者可也。承蒙亲戚能取行派,夫子之言性百世其克昌,历有源头根本,各系详者支祭静迄今数载不知祖也,乃是四医祖一脉分支,逐挨谱者、合族同修。依前谱改正名号世派虽当高大祖也,为有兴铭娶室林氏并无之接,互男育女乃是幸也。将兴钧幼子承祧为嗣,后有繁盛可也。情其原矣。予谱牒者亦曰云耳,夫是表扬序也。

民国辛酉年秋月吉旦

寿孙 鼎详 景衡 隆芬 拜撰

原叙:重修族谱新序

孔子曰: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王道不外夫人道也,易同人。曰:君子以类族辨物,亦不外夫统同而辨异也,夫今之支分派别者,或一脉相传,而庆吊或不相传,而至等此人道一定之理也,岁时伏腊焕然一堂同矣。据谱而溯之,则同出一人之身,故异者可以统,同祠祀,不同醮产,不共异矣。据谱而徵之,则若昆、若弟、若诸父、行若王父、行厘然有分。故同者可以辨异统同之,谓仕辨异之,谓义则斯谱也,同流者、溯源分枝者、探本三十年一举之说,莫不殷殷七然动心哉吾……祖在天之灵能无痛乎,海不才,不司其职,质诸祖宗之灵,庶无怨痛小子,藉是告无罪于我祖也,既不司责,本不能序,故特书此数语,以待后之贤子孙则极反其本矣,若夫尊祖敬宗联一本之亲,而纠合三郡六邑尽共戚同修之谊,则敦睦两字尝在目前无烦撰序者赘。

中华民国乙丑十四年

十八世孙学海侯六谨撰

原叙:重修族谱写序

谱牒之与人矣,当周盛时尤严世系,设官奠且诵之,其后卿大夫各以官“谥”邑字,为氏端端益繁。故有专门之学,太史公序论春秋,所谓谱牒独纪世谥是也。后世谱学放失,而族姓更易纷杂,加以兵焚迁徙旧牒不存,士大夫之家或不能明其受姓所自,况众人乎。欧阳公称杜初公家独能不失其世谱,而于南丰会氏之世次,则疑而重辨之,盖君子敬所自出,与远而诬其先,不若近而存其信也。后举平氏族谱在明凡在修。

国朝自顺治丁酉末,凡四修其例止,详生卒名字,官阶配偶疑者阙之不为。余辞使考者支派世次厘然分明,而无冒灭谤誉之嫌,其体严洁、其心孝慎、支分派别、较若须眉之在面,手文之在掌,庶乎!远诬而存信者也,族姓聚居尚易。稽考平氏自始迁祖以下即已有迁者,后遂渐多,而谱牒纪载能罗列诸异邑之子孙如一堂,而居此尤难也。弟(递)自道光年间重修后迄今四十余年支衍日繁,不为修辑恐就湮没,昭穆世次混乱,不可考者多矣。昔人言:三世不修谱谓之不孝,用是兢兢以此为慎,创议续修族中人皆踊跃从事阅数月而谱告成,是为序。

光绪十五年岁次己丑孟冬月上瀚吉旦

裔孙 寿实 肇修 培先 尚经 仝顿首撰

节录隆庆己巳谱序 石油吴宙

族之有谱主于纪载,失真其不贻讥于后代者,未之或有、是故作谱者,断自可见之祖为始。夫谱也者,所以统相传之世系,辨派别之宗支,盖不如是,则生无以知其时,娶无以知其氏、卒无以知其日、葬无以知其所、世次则失其伦,尊卑则失其序,天下姓名之同者,多指其名而谓之曰:是某某也,其果是耶;否也!则夫谱牒之制,盖其重矣。今平氏诸人慨然以此为念,于是即其旧谱之残缺失次者,特为编纂成帙。遵欧苏之法,以世经、以人纬残者补之、疑者阙之,异于前而详于后,务俾昭穆可明,亲疏可辩,名号字派有所考焉。生殁娶葬有所识焉,虽不能谓远古之全,书要亦可,免附会之议矣。若夫重本崇源,有以远稽先世之迹,光前裕后有以不振令嗣之荣,则又深有望于后人,也为序。

 

康熙已丑平氏续修族谱序

邑西汤学吴冠五

岁在庚寅六月既朔,汤子避暑游于后举,入其里有树卷然下曲者樟门也。樟两株大俱合抱。其一亭亭净植,其一状半壁横乘于道。宛然若门,而枝叶扶疏,于上两株合一,内复如张盔然居人,因遂之门且高大。下砌石基深,可文许广亦如之园。其外而方,其内傍设石凳一条,列门左右以待过客。丰三乡百二十里户不下十万,称巨族者何限靡不立之里门以为大观。求其天造地设,光明正大如樟门者不少概见,可谓第一奇观矣!入其门可百余武转而右之阶三级,上为平氏祠。平君顺乡爵左金惟一旧知也。止宿于其庭,而平氏之谱适君成顺乡曰:盖为序之,予以仪部邹公巳序之矣。弗获乃取其谱而读之,不禁谓然曰:“思深哉,诸君子乎”!夫谱必有所自来,则先之以源流,源同而派则别。故分迁次之族必先小而后大也。故世传又次之人多则涣有祠焉。以卒之故次之,以祠规规首教孝弟。故次之以醮醮产必有田,故次之以田赋有田,则祭必领胙。故次之以额,胙古之学者右有序,则左必有图。是故以图终焉。今观是谱而一本之谊亲疏之杀,昭穆之辨,以及尊卑之等,未尝不寓于其观于山而知某圻某陇某公之遗体在焉。某圻某陇某人所避风雨也。观于田而知某图某号某公之所以供奉豆也。某图某号则又某公之所奉粟盛也。过墟墓则思哀,望原田则思敬,读祠规则法守,昭知额胙则争端息。由是而尊祖敬宗兴仁兴让不亦居然仁里哉!虽然子产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故古之人有负来而横经者,盖暴慢鄙倍之风诚不可长。此则作者以图终焉之意也。

世显公助基建祠序庙之立也。天子诸侯而下大夫三,适士二,官师一,而广人不与焉。以迄于明许,民得祀始祖而后世家巨族皆得构祠堂以礼其先,我丰巨族所在都有若后举平氏者,由来久矣。历元至今、数百有余。岁考其世系,大约自宣教公始而自伯良公居后举。由是而礼乐射御书数之,支派以分继世。

圣天子明诏煌煌而建朝无地陈裳无所,虽有薰蒿凄凄怆之心、有郁郁莫伸已耳。今游后举而观其祠,寝室堂庑舟楹刻角何廓如也。设主殷荐左昭右穆何秩如也。而曰德有崇、功有报、节孝有祀,何煌煌不可磨减也。方祭之曰为之省牲羊豕肥盾肴核维旅焉。为之省器皿豆静嘉粟盛丰洁焉。为之观礼少长咸集,肃肃雍雍,骏奔在朝焉。闻其风者磨不咨嗟太息,以谓平氏之兴殆未可量也。及观其谱则曰万历甲午平公世显助之基赴,噫!公之功固不可泯,而其祠所以崇报之典亦可云至也巳。(矣)

莱溪学人危若甫撰文

 

原叙:白竹平氏谱序

中见国有史所以记忠奸,无史则天下后世有不知其孰为忠孰为奸?又合何以励巨心者,家有谱所以序长幼,无谱则代远年湮又焉知其谁为长谁为幼?且无以联族谊也。然是谱之义诚大矣哉!吾邑西安乡十五都白竹平氏,其先本自韩哀侯少子食采於平,因以为氏。至汉而有当公字子孙思者,为汉时拜相封侯。其子晏公亦如之父赫赫耀入耳目。不数传又有鉴公刺史,魏之时更有恒公安贫乐道。进及宋世迪功郎穆公,字汝相,由河内徙有居豫章泽澜门白竹,时敬尊之为始祖。益以其始迁豫章故也。阙后子孙繁衍,迁徙靡常,传以枚举传至十六世泰川,公逸德士因游白竹老山见川岳联辉,四围耸翠,爰契我龟,爰筑我室,遂所居而成聚。则泰川又为肇迁白竹之祖。自是族大人繁,支分派别,有徙居小池戴坊者;有徙居邑之西隅;又有徒居广昌袁家地者,然皆泰川之苗裔。今白竹平氏之谱惟集泰川公之嫡嗣而修之,非惮烦也。盖世远而难稽耳。戚在昭阳赤奋,若平翁有龙,友仁等惧时序之歴久,恐朽蠹之无稽,爰邀族彥重修家乘。谒予总中书君郎模候任,予阅其谱,窃叹泰川而下道德之士则有余,科宦之人则不足。故人有议其非世家也。吾则谓其不然,夫所谓世家者,在世其德非世其禄,当见显达者流,当其得意时,高车驷马、衮衣秀裳、仆徙塞途、婢奴满室,洵足奘夸耀闾里。然不失之身于不失之于,而夫子孙断未有世世相传之理,惟德备於已非,若爵禄之外至,虽不求而自足,扩而克之裕如也。能使一日而千载,一身而百世,且吾意平氏之先人既世德作求如此,后必有食其报矣。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异日掇高科、登显仕、名埀史册、光增谱牒、直足兴汉时媲美也。余於新阙成功之候作此序,以预贺焉。为平世之后者尚其勉。

 

原叙:族谱源流

溯我族受姓以来,本周武王裔韩哀侯之少子名婼,食采于平,遂以为氏,按韩都平阳即今山西平阳府,其子孙多在西北,代有达人。至后汉当公封关内侯;即今之陕西西安府,有子晏公亦继侯爵。迨南北朝鉴公,仕北魏淮州刺史,其弟恒公拜魏中书博士,都平城即今直隶大名府清丰县。孝文徙洛阳即今河南乐阳县,东魏迁业属河南彰德府,西魏徙长安今陕西西安府长安县,皆北朝地。最后齐有东魏、周有西魏,不三十年统一于隋,南北道通。而平氏南越元成宗时,宣教公以明经考授奉政大夫知江南庐州府事,致仕后由江南过豫章徙南丰后举,卿生子祯秀子曰:信可、信成、可迁闽省。成乐故土,生子五郎、六郎、七郎,五归河南彰德,七迁金后三山,惟六郎及其子二训、三才本永居丰邑。三才之后代在丰邑,甚承事、九承事有余播迁远徙记载莫详,各有谱系未便统修家乘,甚承事生三子长曰:壬郎世居二十都於家磜,次卯成世居后举中屋及徙抚金三十二都朱家源等处,四医世居闽省邵武建宁周坪各地域,九承事生二子长国助,幼国相,相子世熙居本邑八都王满,地坊各支下子孙生齿繁众,散处不一,如星罗棋布,拟将来科甲蝉联人文蔚起,正未有茭其昆耀谱者与千古而不朽。

 

第十三次谱序 续族谱 建宗祠序

盛世修史、族旺修谱、当今中华、国运昌盛、百姓富庶、华夏子孙、宗族联谊、修祠续谱、已成热潮。

史以记国事,谱以叙族脉,宗谱是一家一姓的生存发展史,记载着其发源、生息、繁衍的漫长过程,宗者,子孙之根源,子孙者,祖宗之枝叶;祖为本,木本水源;木无本则枯,水无源者竭;君子思其源,水也流其长,君子思其本,根深枝叶茂。自司马迁编撰史记,是中华民族的编年之史,在历史长河中燿燿生辉,而谱者,悉载了家族之生卒、迁徙、分居、荣升、恩科等之大事。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促进社会和谐,家族中有宗谱,家族成员都按字派(辈)命名。虽历经旬年或远隔千山万水,同一家族成员均按照家谱论出辈分之高下和分支之亲疏,所以家谱是传家史,姓氏之典章。

公元二零一四年经中华平氏总会批准,成立中华平氏江西上饶宗亲联谊分会。我们开始组织预备会,大小会议开二十多次,商议成立分会事项及成立后要为宗亲做什么事情是主要任务,要成立就要有所作为,于是修章程,订目标。

经宗亲会议决定目标,走访各地宗亲,续谱,建平氏宗祠要成立江西上饶宗亲联谊分会就要让各地宗亲来参与支持。因此开始装修平氏分会办公室,我们平氏宗祠未建设,没有共同资产,临时用我个人在上饶市区房子一百多平方,装修办公室及购置办公用品,共花费六万元左右,由我个人支付,办公室房子免费提供,开始组织宗亲走访每个平氏居住地方。因为平氏宗亲人口稀少,居住地方多,我们走访过几十个地方,多的地方有几百人口,小的地方才有几十人,每到一处都向宗亲说明来意,得到了宗亲的热情接待,也让我们宗亲代表更有信心,近的地方几十公里,远的地方五百公里,有很多地址是从老谱记载找地方走访这笔费用也不少,多数我与学顺随意支付没有记帐,也不知多少,我俩经常会说吃亏是福。经过几个月的走访,公元二零一四年八月三日成立中华平氏江西上饶宗亲联谊分会,分会成立这个经费也不小,我们采取了宗亲自愿赞助方式,只要做好事,大家都会支持的,也解决这费用。(后面功德碑公示)

第十三次重修平氏族谱,每个地方安排代表收集人丁资料。我南丰平氏宗亲,都是宣教祖后裔,其原一脉,明代隆庆已年,历次修谱均公认宣教公为我南丰族平氏始祖,修谱起始早,次数多,使家谱渐趋完备。一九九四年上饶宗亲隆享公,隆玖公等人勇担重任,查经阅典,广证博引,寻根求据历时数载。使吾族之渊更为清晰,重修家谱更为细致规范。正是有历代先贤的不懈努力,精心编著才使吾族代代相传有序,并为此次续谱提供了可靠依据。

欣逢盛世,重修宗谱光耀先人,启迪后代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继承和发扬中华平氏传统之文明。平氏子孙义不容辞,中华平氏后裔,宗族联谊、宗亲相聚,畅叙亲情追根求源,为不忘根本,尊祖敬宗、和亲睦族、孝思永远、寻脉络、访宗亲、集资料、扬族风、正道义、筹资金、采信息,执迷于他们挚爱的家族事业中,其忠孝举,使有识之士深受感动特别是平国金、平学顺、平国文、平国池、平学敏、平启伟、平晓丽、平国妙、平春芳、平国虎、平国旺知名人士纷纷解襄相助,续谱主持人,平国金核实资料及文字工作由(原上饶市党校教授现今高寿八十八)平隆玖公担任,在家谱对接整理资料工作平国忠、平国亮、平国旺、平国虎负责,为家族排忧解难,经过宗亲共同的努力圆满完成家谱的续修盛事,昭示着江西平氏宗族的和谐繁荣文明与团结。

建平氏宗祠在江西上饶市周边各区,县几百余年没有平氏宗祠,也就是说没有基础的情况建平氏宗祠。第一选地方,要平氏宗族密集的地方,也要有资金支持的地方,结果选定广丰枧底平家,选好地方就要选地基,组织人选参加宗祠理事会,我们经过大家几个月的努力碰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有难处与地方宗亲沟通,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宗亲融合一体,为宗亲办实事,才得宗亲认可,可有很多相关经验不足,沉下心来,我们向前辈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进一步活跃了思维,拓宽了视野,切实增强了自已的信心,提升了做好各项履职能力。

 在二零一五年四月六日平氏宗祠在上饶市广丰枧底平家动工开建,听到这一信息的宗亲纷纷到宗祠理事会赞助资金(后页有资助金额名单)宗祠占地面积九百多平方米,耗资一百多万,由于我们是以自愿赞助方式筹备资金,资金缺口很大,所以我承诺我个人会补上这个资金缺口,让所有宗亲安心。整个工期是七个月完成,特别是平国金、平国虎、平文饶、平家远、平国师在繁忙中,时刻挂念宗族事为家族宗祠排忧解难,处理一切事项,此举集聚了平氏族人智慧,力量与精神并将继承和延续,更是平氏家族家风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本次成立宗亲联谊分会,续谱、建祠堂、本着尊重史实,传承历史、联谊家族、弘扬美德、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参考了同宗同族提供的资料,并博览群书,参经查典,遍访先贤亲秀,对我平氏源渊,名人业绩、文物史料、分支迁居等方面的情况,尽可能做比较准确而详细的阐述,引导后代子孙在历史的长河中洞悉宗谱、宗祠的真谛含义。我们平氏一脉源于远古轩辕黄帝之后,始姓氏,西周进,以周文王姬是子武王姬发称雄华夏大地,四海升平,有文王小孙淑虞者,受皇兄成王桐叶削珪之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前七四五年,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五十八岁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号桓叔,曲沃桓叔生公子万,封于韩《即韩原 今陕西韩城县》因征敌有功而始封韩姓,万公后三世有韩厥,号献子,晋六卿之一位重臣护赵武而布绝赵祀,萌泽子孙十余世,其后赵、魏、韩三国分晋,韩灭郑国立国于新郑,建立战国七雄之一—韩国,韩哀侯少子婼食采平邑、以邑为氏,韩历六侯五王,执政一百七十余年,后被强秦所灭,我平氏子孙为避难徙夏邑之后当跟随祖父又从夏邑迁至陕西平陵,西汉末年宴公受王莽迫害,离家东逃行到河南,穆公祖,太平兴国元年丁丑(公元九七七年)迁于白竹(今抚州市乐安县白竹)宣教祖,元朝元成宗三年(公元一二九六年)迁于南丰十三都(今抚州南丰县后举)经历几百余春秋,逐渐发展壮大嗣孙繁衍,人丁兴旺,遍布江西省及全国多省,成为望族。

遗憾的是以前时代,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让迁江西之前的家谱,灾荒失传,造成先祖名讳失记,实乃千秋憾事。

拙浅文字不足以抒写对祖宗先辈之恭敬,向往之万一,吾才疏学浅,有负宗族重托,但人生征程漫漫,唯愿吾辈及后人,以忠孝礼仪之心、仁义礼智之举,创光大家门彪炳史册之业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心,日月可鉴。

      江西上饶广丰枧底 平家雪次子 平国金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