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广西平氏谱序

广西宾阳平氏谱序

平氏溯源

据《皇清待赠祖妣平门陈氏老孺人之墓碑文》记载

我平氏始祖讳旺一公明季由山东青州府升任广西指挥驻防宾州,数立战功流寇屏迹时海内扰攘山之左右为尤甚因不能归于宾而落籍焉历代祖妣不能尽录今将本房祖妣坟墓注载传后。(译文:我们宾阳平氏的始祖旺一公明朝的时候由山东省的青州府升任为广西的军队指挥带兵驻防宾阳多次立下战功流窜的土匪终于销声匿迹。当时国内动荡不安山东一带特别严重旺一公不能再回山东老家于是将家定居宾阳而落籍在此。由于历代祖宗公婆的名字不能全部刻录在墓碑上现只能将本房历代祖宗的坟墓注写记载以传于后世。)

讳世英公葬于绿莲村面丁山癸向

妣黄氏婆葬于社留松关村背甲山庚向

讳彰公葬于木山肚山乙山辛向

妣陈氏婆即本墓立乙山辛向酉分金

讳永坚公葬于六廖村背壬山

妣吴氏婆葬于本村桃子洞乙山辛向

讳广伦公于芦圩福隆村边丑山未向

妣胡氏婆葬于本村面前庚山甲向

自世英公下一代单传至广伦公生五子长子乐天次子达天三子戴天四子授天五子浩天本房陈氏婆十九岁守节玉洁冰清,贞操独著道光寅年众子孙议立碑记并驻本房祖墓一以昭陈氏婆之芳徽一以传众祖妣之墓所也是为序

 定魁 理魁 云魁 能魁 衡魁 占魁 经魁 胜魁 玉魁 春魁秋魁

世泰庠生  世隆庠生

众孙不能尽录 

道光二二年一月二十日立

清朝道光二十二年即公元1843

注:据墓志碑文记载及历代祖先口口相传,平氏祖籍原系山东青州府野鸭塘(又:耀鸭塘)。明代之时始祖旺一公带兵南征(参考一起从山东青州府过来南征并一起在宾阳落籍的其它姓氏族谱记载:大多认为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后转辗到广西宾州驻防,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动荡,战乱频生,始祖不能回家,遂定居落籍在今广西宾阳县,繁衍至今已有20代。

 

 

广西宾阳平氏祖源考略

据历代相传及墓志记载广西宾阳平氏始祖旺一公从山东青州南征过来后落籍宾州的首个定居点是:廖平(一说今大桥附近的廖平圩,一说今宾阳与来宾交界的廖平农场一带)

相传旺一公在南征及到广西宾州驻防期间因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而被升迁为军中将领。曾与当时起从山东青州府到广西宾州驻防、军中任职同为将领的廖姓军官(据查史料该廖姓军官名字为:廖鉴元)结拜为兄弟。平定战乱后他们均因为相同的原因一起落籍定居在广西宾州。由于当时俩人在当地颇有名气后来当地人即把廖鉴元和平旺一两名将领的军营驻扎地称之为廖平”(今宾阳与来宾交界的廖平农场一带)这就是廖平地名的由来。至今仍有宾阳廖、平两姓因已结拜为兄弟因此双方有互不通婚之俗规。

据历代老人相传:定居廖平后祖先曾先后移居新宾(今南街)、武岭(现曾姓一角有三世祖的施氏婆、四世祖总公母子的坟墓均为大葬其墓址都是选在新宾大磨村的火把岭五世祖禹门公的墓地原葬在武岭村曾姓一角的岭头上)最后定居今塘山村。并有另一支约于六世时由塘山村移居今碗窑桐子排村两村字辈无异每年清明节这一天都共同进行祭祖活动。相传来宾县陶邓圩某村居住的平姓(今廖平农场附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回宾阳一起参加清明祭祖活动后因某种原因至今一直没有联系)还有芦圩石村的一平姓家族与旺一公一脉相承至于何时何故分支后移居何处已无法考证。

有口头传说:芦圩石村居住过的平姓家族是五世祖时由长子门公迁出的一个分支后不知又迁移到了何处)

历代祖先祖妣墓址及去向:

1、高世祖旺一公配偶何氏不详相传公婆俩已回山东青州老家是生前返回还是骨还乡没有明确记载。

2世祖友义公婚配吴氏婆友义公葬于长岭已失存吴氏婆葬于六角天井岭已失存。

3、三世祖浩公婚配施氏婆浩公葬于上林金鸡山已失存施氏婆原葬于大磨火把岭葬于吴村岗山(王家祖坟下右前方)申山寅向

4、四世祖总公婚配马氏婆总公原于大磨火把岭与施氏婆墓并排现葬于吴村岗山横路上立申山寅向马氏婆原葬于四镇圩六九村塘上后葬于本村面前山现移葬于吴村岗山武岭石坟左侧的山嘴下端立申山寅向同在此处上方的平家坟墓是公或婆是第几代不详。

5、五世祖隆门公为大房是否有后嗣不详

五世祖禹门公为二房婚配许氏婆禹门公原葬于武岭村边曾姓岭上后转本村的水沓山安葬立未山丑向许氏婆原葬于大磨火把岭后转本村面前山于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公婆俩一同葬于枫木村山上(上为公下为婆),立未山丑向。

关于来宾市迁江镇居平氏宗亲因其位处来宾与宾阳交界在本支平氏首居地平附近,是否始祖平一公的后裔是否原居石村的平氏家族迁徙过去的后代因他们亦无家谱可查至今仍是一个迷。

 

 

 

广西宾阳平氏始祖旺一公

第二至十一代子孙

(塘山·广伦公脉系)

自高祖旺一公至广伦公已历经九代自六世祖世英公至广伦公三代单传。广伦公有五子:长子乐天次子达天三子戴天四子授天五子浩天。五子立五房共有男丁一人依次为:定魁、理魁、云魁、能魁、衡魁、占魁、经魁、胜魁、玉魁、春魁、秋魁。十一位魁字班公之中只知道云魁为乐天公所生经魁为授天公所生占魁玉魁、春魁、秋魁为浩天公所生其余5位魁公已不知道老父为何公。

在此特别值得纪念的是平氏第七代子孙彰公之妻陈氏婆。其墓志注载陈氏婆十九岁就丧夫守节一直坚守贞操并苦苦抚养独子永坚后永坚公有男丁名广伦广伦公娶妻胡氏生五子之后平氏家族香火日盛至今。陈氏婆对平氏家族劳苦功高难能可贵其将流芳千古世代颂扬!

世祖世英公婚配黄氏婆世英公葬于绿莲村对面丁山癸向黄氏婆葬于社留松关村背甲山庚向后转葬于龙村黄鳝岭已失存

六世祖世顺公配偶王氏、钟氏无后嗣夫妻三人均葬于碗窑六蒙村今新寨村后背。(补充说明:世顺公与世英公同是禹门公之子为同胞兄弟但在《皇清待赠祖妣平门陈氏老孺人之墓碑文》中却没有记载这种情况说明,可能世顺公生前已移居碗窑。据碗窑平姓老人说新王兴村面有塘山和碗窑平姓的共同祖田约七亩至土改前一直由碗窑平姓人负责耕种每年交谷8作两村平姓清明扫墓专用为何有公共祖田在碗窑原因不明。

1、七世祖彰公婚配陈氏婆彰公原葬于本村木山肚山乙山辛向葬于龙村黄鳝岭已失存。陈婆葬于本村后背山立乙山辛向兼卯分金

2、八世祖永坚公婚配吴氏婆永坚公葬于六廖村后背,壬山丙向吴氏婆原葬于本村桃子洞乙山辛向后葬于六角天井岭已失存

3九世祖广伦公婚配胡氏婆广伦公原葬于芦圩福隆村边丑山未向葬于本村后背山与陈氏婆同墓氏婆原葬于本村面前山庚山甲向葬于六角天井岭与吴氏婆同墓已失存。

 

始祖旺一公子孙碗窑桐子排脉系

碗窑平氏由塘山村移入最初并不是定居在桐子排村而是定居在与桐子排村不远的六苏村(今新王兴村)。相六苏村原有六个姓平氏为六姓之一后各小姓因受大姓所欺相继被迫移出六苏村。今仍健在的80多岁的平家老小时候听前辈人说当时六苏村大部分平姓人迁到现桐子排村也有部分人家迁回祖籍塘山村。人虽然已迁移地仍世代为平家人耕种并一直耕种到解放后土改时止。

至于碗窑平氏何时由塘山迁入碗窑因没有族谱无法考证。根据塘山、桐子排两村平姓同清明扫墓的事实来,估计是在六世祖世英公和世顺公时候两村至今同排字辈。

碗窑桐子排平氏至十五世祖增邦公时仅有增邦公等三位男丁其他两位邦字班公无后嗣。增邦公娶妻覃氏生有两子:恩昌、达昌。恩昌公娶妻张氏有子善忠、善孝、善爱达昌公娶妻蒙氏陈氏蒙氏生子善诚陈氏生子善信、善才。

1碗窑平氏始祖(应为彰字班)葬于桐子村后背山坐北向南始祖妣葬于碗窑通往牛牯坳接近坳顶的路边坐西北向东南。

2、彰公之后的永公、伦公、天公、魁公、性公及其配偶祖妣为何墓都不清楚后代子孙只是去扫墓却不知道何墓葬何公何婆。

3、十四世祖国公婚配某氏婆生子名增邦国公葬于天柱山的六蒙祖坟右边的山腰坐北向南某氏婆葬于六蒙祖坟左边的田上坐北向南。

4、十五世祖增邦公婚配覃氏婆增邦公葬于桃源水库山(国中农场附近)坐西南向东北覃氏婆葬于白花山坐北向南

5、十六世祖恩昌公婚配张氏婆恩昌公葬于桃源水库山与增邦墓并排并同向张氏婆葬于新桥水库,坐东南向西北。

6、十六世祖昌公婚配蒙氏婆和陈氏婆达昌公葬于桃源水库山与增邦公墓并排并同向蒙氏婆、陈氏婆骨骸现寄于窑桐子排村边山上。

广西宾阳塘山、桐子排两村

平氏族的渊源

经核对查实平氏家族宾阳籍系的精准材料确定今住塘山、桐子排两村的平氏家族是始祖旺一公总脉分系。证实其字班辈相同祭墓同日欢聚同天。

第五世祖禹门公娶妻许氏生子世顺、世英立二房。世英公留住今塘山长子世顺公迁居碗窑后定居今桐子排村。世顺公先后娶妻王氏、钟氏婆无后嗣公婆三人去世后同葬于碗窑六蒙村(今新寨)村后背。王氏、钟氏二婆去世后都择为大葬”(上为王氏下为钟氏)单处一墓的为世顺公冤装。因此碗窑桐子排的后裔很可能是塘山世英公的儿子彰公继与同胞兄弟世顺的继子。所以顺公遗留的田地租与他人的租金应用于两村平氏扫墓的专用开支。《皇清赠祖平门陈氏老孺人之墓碑文》没有注载。

此外清明时节两村同日祭祖的墓址有四处一、枫木山一处有二墓(五世祖禹门公婆),,二、六蒙山一处有三墓(六世祖世顺公王氏、钟氏婆),三、吴村岗山三处四墓①(武陵古家石坟左侧山脚上一墓公婆未知,下一墓为四世祖妣马氏婆)吴村岗山横路上一墓为四世祖总公吴村岗山(王家祖坟下右前方)一处为三世祖妣施氏:宾阳一上林地的界山有三墓二2010年已立有墓碑作纪念他是何公何婆及其班辈一概不知

平氏家族历代祖考就遗失的原因大概有几种可能:一、是历史年代久远没有文字记载加之人丁稀少清明节扫墓总是请人草率完事。二、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受破除迷信、开荒种地之风气人心涣散失扫多年故坟墓失落。

 

 

广西陶邓平氏家源流

相传始祖旺一公后裔某公生前曾与一女(姓氏不详)相好为伴。其女子怀孕后与陶邓张姓的男子为;首生孩儿为男日后姓氏写张。张父去世后生母告知其身世张男为念养育恩情在堂中的神位上写下张平宗亲之位张男遗嘱,为念归宗之缘作了很大努力曾于解放前后带领其儿孙到宾阳参加了平氏家族的祭祖活动多次祭拜过大磨祖墓。

自此之后塘山、桐子排平氏宗亲拜访了来宾陶邓脉系并动员他们弃回归到念祖归宗的原脉之上当时的清陶邓方因有祖坟葬于宾阳南山寺扫坟当天不好回原地曾先后在塘山村留宿多次。留宿期间,,塘山、桐子排两村平氏宗亲曾陪同陶邓平氏宗亲一起拜祭过后背山平门陈氏婆墓。最后一次是因其雨具上写有清河”(即百家姓郡)字而有争论塘山平氏将其雨具当场打烂并甩下山后双方不欢而散至今没有任何音信来往


点赞(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