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 蜀中广记》一百八卷

延庆宫即常道观也胜览云自会庆宫西行一二里有常道观乃古黄帝祠址隋建甲记云大业七年太常博士阴道碑在常道观轩辕石龛下轩辕台独秀霞表下望众山若蚁垤连抱之树若荠志云石龛今呼天师洞有张天师像及唐碑字画完好可搨碑文曰勅益州长史张敬忠顷者西南阻化徭役殷繁山川既接于夷戎县道有劳于转输自卿镇抚百姓咸安革弊迁讹良多慰沃歳阴寒极比安好今赐卿衣一副至领之蜀州青城先有常道观其观所置元在青城山中闻有飞赴寺僧夺以为寺州既在卿节度检校勿令相侵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使道俗两所各有区分今使内品官王懐景道士王仙卿往蜀川等州故此遣书指不多及右勅明皇行书开元十二年歳次甲子闰十二月十五日下十三年正月一日至益州二日至蜀州专捡挍移寺官节度使判官彭州司仓参军杨寿蜀州刺史平嗣先青城县令沈从简常道观主白遗荣勒字右款八分书碑目云延庆移观手诏碑在观后絶峰之上石龛中韩择木八分书记铭在延庆灵寳真人五符神幢下开元十二年立志云延庆观亦名昭庆文与可昭庆观诗琳崖盘玉霄彩翠接步武云霞不可画泉石固难谱神幢逾百寻帝辙厯万古灵瀑谁与穷长飞六时雨所谓神幢即五符幢也


724年,青城山道观闯进来几十名和尚,没几天的功夫,和尚将观里的道士全赶了出去,把道观占为己有,很快,事情被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知道了。这一年,杨玄琰任蜀州司户,负责辖区内百姓的户口登记和籍贯变更事宜,而青城山所在的都江堰地区,恰恰就是杨玄琰工作所覆盖的区域。

按理说,州县内寺庙和道观的主管单位是蜀州功曹,跟杨玄琰的司户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然而碰巧的是,杨玄琰偏偏是个笃信佛教的人,以至于在他听说这件事情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在感情上将自己的立场偏向了和尚这一方。

随着和尚道士的矛盾升级,事情也迅速发酵,先是被上报给了青城县令。县令沈从简一看,整个事情倒是不复杂,可棘手的地方在于,当时唐玄宗本人信奉道家,释、道两家的地位在玄宗的个人推动下,呈现出了和武则天时期截然相反的局面。沈从简大概觉得,如果粗鲁地迎合当时的风气,将和尚赶出、把道观留给道士,很可能会引发辖境内和尚聚集闹事的蝴蝶效应,想到这,沈从简不敢专断,随即写了个奏本,快马送到了蜀州刺史的府衙,

当时的蜀州刺史,姓平,名嗣先。平嗣先看着县令呈上的奏本,敏锐地看出了问题的关节所在,然而,如何妥当处置,且处置之后不会对自己往后的仕途产生不利的影响,他一时半会也拿不准,出于担忧,平嗣先选择扔掉这个烫手的山芋,继续上报,而蜀州刺史的上一级,是益州长史。

开元十三年(724年)年尾的这段时间,益州长史的位置出现了人事调整。

彼时,上一任长史张嘉贞刚刚结束了任期,被唐玄宗调到了京师任职户部尚书,同时,让原本在凉州担任河西节度使的张敬忠到益州担任长史。

眼下,张嘉贞走了,张敬忠还在路上往益州赶,平嗣先一时没有办法,索性心一横,将请示处理这件事情的奏本差人送到了洛阳,当时,唐玄宗正在那里。

事情到了东都,唐玄宗看到了门下省呈报上来的公文之后,很快做出了裁决,并以敕书的形式向张敬忠和平嗣先指出了具体的处理办法。

“观还旧家,寺依山外旧所,使道佛两处,各有区分。”

除此之外,这道由唐玄宗下诏给张敬忠的敕书,并不是通过驿站快马传递的方式送到了益州,而是专门从内侍省选了一个叫毛怀景的宦官和京城道观里一个叫王仙卿的道士,由羽林军护送着二人,带着敕书送到益州。

于是,等到张敬忠风尘仆仆从凉州赶来,京师的羽林骑兵也护送着朝廷的钦差到了益州。

有了唐玄宗的指示,又有宫里宦官的亲自指导,张敬忠很快平息了事态,青城山上的道士重新夺回了道观,事情和平解决。两位京师来的代表,在享受了张敬忠的款待和孝敬之后,也告别益州,踏上了回京的长途马车。

然而吊诡的是,在这件事刚刚露出苗头之后就得知的杨玄琰,却莫名其妙地死了,在此之前,杨玄琰一家在蜀州生活了数十年。

719年,杨玄琰老来得幼女,高龄的妻子给他生下了最后一个孩子杨玉环,这是他们的第四个女儿。

杨玉环的出生,至少反向印证了一件事,即:719年的杨玄琰,身体健康,没有大病;然而,随着杨玉环的出生,杨玄琰想要男性后代的愿望落空,他眼看着自己从小抚养到大的三个女儿一个个嫁到了别人的家中,曾经庭院中的欢声笑语,现在只剩下咿呀学语的杨玉环一人,这种老年时候心理上的失落感,充满了杨玄琰的心头。

只不过,晚年心理上的忧郁是不是直接造成了杨玄琰在724年的突然死亡,唐朝的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加之,青城山道观冲突时,杨玄琰本人偏向佛教的立场,是不是让他被动卷入了这场冲突,以至于与唐玄宗和张敬忠的处理意见出现了顶撞,才导致了杨玄琰的亡故,史料中也没有记载。

总之,杨玄琰就这么死了,他的妻子也随之去世,留下了孤苦无依的杨玉环一人。

724年,杨玄琰的三弟杨玄璬正在洛阳担任河南府士曹的官职,还有个二弟杨玄珪在外地做官,这二人是当时在血缘关系上和杨玉环最亲的长辈;这一年,杨玉环的一个同族堂兄在蜀州军营担任基层军官,这人叫杨钊,后来改名杨国忠,只不过,彼时的杨国忠一身痞性,贫困不堪。眼看着杨玉环在蜀州的生活就要难以为继的时候,她的姐姐收到了洛阳的三叔寄来的家书,信中写着,让杨玉环到洛阳居住,于是,改变她一生命运的转折就此到来。

725年年初,刚过了年,杨玉环就到洛阳去了。历时一个多月后,载着杨玉环的马车缓缓驶进了洛阳城,直奔着位于宫城东北角敦厚坊的杨玄璬家而去,而这一片区域,正是当时洛阳城内胡人杂居最多的地方。昭武九姓,康、安、曹、石,他们长着和中原人迥异的面貌,每逢节日,聚集在一起跳着胡人特有的舞蹈,喝着西域手法酿制的葡萄酒,而杨玉环自此以后的十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于是,长时间胡人风俗的熏陶,她学会了跳舞,学会了琵琶,爱上了喝葡萄酒,出落得窈窕雅致,含章秀出。

十年之后,洛阳南城门五凤楼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宴会上,杨玉环作为河南府的代表,在四方云集的宾客面前跳了一段优美的舞蹈,那一天,唐玄宗,刚好就在楼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