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唐偃师令平公碑 

 焦志平   

“空有石碑洼,不见卫州城。”这句流传于淇河两岸的民谣,说的是淇河岸边一片洼地上耸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历经1200多年依然挺立,而立碑时淇河两岸尚繁荣的卫州城,却被岁月的车轮碾得支离破碎、无从寻觅。究竟有没有这块唐偃师令平公碑?石碑现在何处?石碑包含着什么样的信息?近日,笔者进行了一番探寻。   

浚县文物旅游局曾在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此碑,并有如下记录:大赉店村东北1公里处,碑头雕有6条缠龙,头居两侧下垂。碑两侧及碑阴雕佛像各1尊。碑额篆书“大唐故偃师令雍州司马平公之碑”。碑文隶字,刻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因年代久远,碑文多剥蚀。   

在大赉店村老乡的带领下,我终于见到了民谣中的石碑洼地——新区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北角的一片空地,见到了石碑。只见碑座及部分碑身埋于土中,地面以上碑身约高3米,宽1.5米,厚0.5米。碑额篆书“大唐故偃师令浦州长司平公之碑”,文物普查中误将“浦州长司”记为“雍州司马”。碑头上的6条缠龙采用了高浮雕、圆雕技法,龙小耳尖嘴,龙身肥劲,鳞片历历在目,三爪紧护碑身,是典型的唐龙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碑阴及两侧的佛像,神态生动,衣文流畅,与洛阳龙门石窟唐佛非常相似,十分珍贵。   

细审碑文,可知此碑为唐代平公墓碑,由唐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刘允济铭,撰文者为雍州司马参军某某某(字迹不清)。此碑先介绍了平公的姓氏来源及家族情况和平公担任过的偃师县令、浦州长司等官职,最后是赞扬平公的诗铭。碑文中出现的仪凤、神龙、长寿、先天等年号,说明平公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等皇位更替、社会动荡的史实。碑中还出现了刘允济、裴玄本等著名历史人物。碑中出现的“卫多君子,淇有绿竹”字句,或许说明了偃师令浦州长司平公葬于此地的原因。   

唐偃师令平公碑不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碑文的书法更是罕见。碑文整体宏伟大气。唐代书法流行正楷,而用隶书的少见。特别是此碑文是汉隶和正楷的结合体,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字迹遒劲有力,运笔灵活,章法得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所写。   

唐偃师令平公碑,不仅见证了淇河两岸的沧桑巨变,更增加了鹤壁历史文化底蕴。唐碑的地下部分还有多深?碑座又是什么样子?碑下有没有平公的墓穴?众多谜团只有待文物部门发掘后才能知晓。   

诱人的唐偃师令平公碑,应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