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大赉店村,一通古碑讲述千余年前历史!
大赉店村的古碑碑文已模糊。鹤报融媒体记者 吕登纬 摄 碑头拓片。资料图片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吕登纬】10月2日,记者在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大赉店村看见一通巨大的唐代石碑。该石碑的龙纹、螭首精致,下有驼碑赑屃(bì xì),碑额刻有“大唐故偃师令蒲州长史平公之碑”。其上以隶书书写的碑文字形工稳,极具大家风范,是难得的唐代隶书作品。令人遗憾的是,该碑历经千余年,部分碑文已模糊不清。 空有石碑洼,不见卫州城 大赉店古已有之,《尚书》记载:“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唐武德元年,李渊改汲郡为卫州。唐代括地志》记载:“卫州城,故老云周武王伐纣至于商郊牧野,乃筑此城。”大赉店曾“目睹”卫州城的繁华,流传着“空有石碑洼,不见卫州城”这句民谣。 大赉店村村民王文有告诉记者,石碑洼在大赉店村的东北方,那里原先有唐代墓葬群,这通唐代石碑正是立在村东北方(今市人民医院东北角)的一片空地上。 据《鹤壁日报》2007年的相关报道,当时这通石碑“碑座及部分碑身埋于土中,地面以上碑身高约3米”。大赉店村村民于2012年将石碑移至大赉店村龙王庙前的空地上,并修建了一座亭子加以保护。 石碑主人为平真客 如今,我们已经能看到该石碑的全貌了。大唐故偃师令蒲州长史平公之碑高3.8米、宽1.5米、厚0.5米,其中碑额高0.9米,上面雕刻着6条蟠龙,神态凶猛。碑身两侧对称雕刻着一对佛像,至今佛像轮廓依稀可辨。石碑下有一个屃,做工极其简练、庄重,但屃的头已经没有了。 “大唐故雍州司兵参军……史平公之碑……”这通碑的碑文共有29行,每行约58个字,共计1600余字。该碑因年代久远且曾被常年深埋,部分碑文如今已看不清了,我们仅能通过残存的碑文及相关史料推测出碑文大意。 据碑文记载,该碑是一通墓碑,这正印证了大赉店村东北为石碑洼的传闻。墓主人姓平,名真客,字聃(dān)襄。碑文第一部分详细记载了平氏的谱系和家世。碑文上有“平氏之先盖周武王子唐叔虞后也”,即平氏一族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的后代。 碑文后面对平真客的一生进行了梳理。碑文记载,平真客“四岁而孤”“八月十七日卒于官舍”。平真客出仕较晚,当官时已经40多岁了,此后历任齐州祝阿县令、雍州司兵参军等职,通过治理河道等工作获得不错政绩。平真客在唐永徽六年(655年)担任偃师县令,同年8月17日在此任上去世。 卫多君子,淇有绿竹 “卫多君子,淇有绿竹”碑文中的这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君子”被古代文人用来称赞品德高尚的人。而一通唐代石碑碑文中竟对当地独特的民风地貌进行概括性描述,无疑令石碑具有了人文色彩。 记者考证得知,“卫多君子”或出自《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中的“卫多君子,未有患也”。吴公子季札品德高尚,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司马迁称赞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季札出使卫国(今鹤壁市周边)言及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时,感慨“卫多君子,未有患也”。也就是说卫国有许多品行高洁的仁人义士,令这个国家没有忧患。 “淇有绿竹”一语或出自《诗经·卫风》中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篇《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淇奥》作者用比兴的手法借淇河畔的绿竹赞美圣君贤相、能臣良将。 大赉店村的唐代石碑借《史记》与《诗经》中的典故与当地的民风和多竹的自然风貌结合起来,更显生动。 唐代文辞大家刘允济为碑作铭 记者本想了解更多有关墓主人平真客的事迹,遗憾的是《旧唐书》《新唐书》均无有关平真客的记载。碑文中有一句“著作佐郎修国史沛国刘允济为后铭”,还记载了卢赤松、卢矩、裴玄本等人。 碑文中所涉及的不少历史人物在史书中均有记载,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唐代文辞大家刘允济。《旧唐书》记载刘允济“学善属文,与绛州王勃早齐名,特相友善”,即刘允济与大才子王勃齐名。诗圣杜甫在《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一诗中曾自豪地提起刘允济,称祖父杜审言与刘允济交好,他与刘家后人颇有渊源,关系密切。 《旧唐书》记载刘允济“弱冠本州举进士,累除著作佐郎”,此后官拜凤阁舍人。 刘允济曾采集鲁哀公以后12代至战国的遗事编撰了《鲁后春秋》,还编撰了《刘允济集》《金门待诏集》等,但这些文集均已亡佚。全唐诗》收录了刘允济的4首诗,《全唐文》收录了刘允济的5篇赋,《全唐文又再补·卷二》收录了其《明堂赋》残文。 虽然刘允济在文辞领域有非凡造诣,但《新唐书》《旧唐书》对刘允济生平的记载仅200余字。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的王国宇在《鹤壁大赉店唐代平真客碑考释》一文中,评价刘允济为平真客墓碑书写的碑铭文采飞扬、对仗工整。 此外,刘允济性格耿直、疾恶如仇,曾如实在书中记录了唐代酷吏来俊臣的罪行。刘允济用“卫多君子,淇有绿竹”来评价平真客的人品,体现出他对人格品性的看重,由此折射出他本人的品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