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桢,男,汉族,生一九〇三年,卒一九七九年。

家桢幼习四书五经,后就读于开封旧制中学,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得校长陈泮岭的器重。毕业后,以陈为依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由陈泮岭介绍,任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录事,后升任干事、主任科员、组织科长、视察员等职,一九三九年四月,出任河南省新安县县长,一九四一年十月调任河南省陕县县长,一九四三年停止任职。一九四五年五月,任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委员,四九年携家赴台湾。

家桢一生重名节,淡财帛。他为官一生,未给家中购置一分田地,添置一根椽檩。被人们誉为:“为官一生,两袖清风”。为官期间,注重民间疾苦和重视教育,新安县县长任内,他经常到新安中学视察,和师生座谈,倡导四书五经,督促学生勤学守纪,强身健体,发奋报国。一九四零至一九四一年间,他曾和河南省十一区师资训练所的教育长王瘦梅结合,在新安县中学举办学生作文竞赛活动,以此激励学生勤勉上进。一九四一年春天,新安县征兵,按当时兵役法规定:在校学生不属应征对象,但街道行政部门欲将新安中学刘铭勋强征入伍,家桢闻后勃然大怒,向有关部门打电话予以斥责,立即免除了刘铭勋同学的一场灾难。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是全民族的心愿,但国民党却顽固推行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策略,把枪口指向中国共产党。在这种形势下,各地共产党抗日救亡活动不得不转入地下。当时,活动在新安一带共产党员韩钧、邵文杰、李元放等人,在新安中学秘密发展组织,短短两年时间,通过“换贴”、“拜把子”等形式,发展党员数十人。对此,家桢深知其情,但未予以任何阻挠。

新安居官两年,因为官清正,百姓满意,在调往陕县赴任时,新安群众恋恋不舍,难割情怀。

陕县县长任内,一九四三年,久旱不雨,赤地千里,夏、秋两季绝收,百姓饥寒交迫,无以为生。家桢县长积极筹备粮食,设办“粥场”,救人危难,对于其时其地度过灾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平家桢一九四九年定居台湾后,仍情系桑梓,盼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晚年曾与大陆统战部门取得联系,但不幸于一九七九年病逝,终使回归大陆与亲人团聚的希望未能如愿。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