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平家团(五十七)

平家团里是平家,场制依稀野径斜。

六百年来绵子姓,不忘煮海旧生涯。

平家团在南放港坊。明洪武初,芦沥场旧制,设舒家团、平家团等十二团。今惟平家团尚存。见“邑志·场课”。

[注释]

①场制:芦沥场的旧制。②绵:繁衍,绵延。③子姓:子孙,后辈。

[译文]

平家团里的人家都是平家,村外一条小路斜斜地通向村里,芦沥场的旧制还依稀辨得出。

六百年来平氏后代绵延不断,仍然记得自己祖先煮海制盐的生活。

[解读]

明洪武元年(1368),始建“芦沥场盐课大使署”,俗称“盐衙门”。其位于县治东39里、新仓芦沥市东12里的盐溪镇(今衙前)西首偏北(今新仓镇联盟村周家埭西)。盐衙设大使一员,使领十二个团,即舒家团、平家团、吴家团、潘家团、曹家团、朱家团、钱家团、大团、江门团、公治团、山东团和山西团。

周光瑞说“惟平家团尚存”是不对的。至2013年,距明初已有645年了,十二团中至今仍保留的地名还有4个,只不过“潘家团”改为“潘家荡”(今白沙湾北)了,“朱家团”改为“朱家墩”(今全公亭镇南)了,“江门团”仍叫“江门团”(今全公亭镇穗胜),“平家团”改为“平家潭”了。

现今的平家潭,是一个拥有60多户人家的自然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除“新屋里”之外,全村均居于一环形的村河内,南面与北面原各有一座桥与外界相通。环

形村河北口的桥是后桥,现名“平家桥”,2012年10月改建为水泥平桥。环形村河南口的桥是前桥,俗称“小桥”,后因河道淤塞而毁。现村前的福兴桥,俗名“塘缺桥”,原在村北的“护塘”附近,为三联两拼石梁桥,始建年代无考;福兴桥后来移至现址。约在九十年代初改为三拼石桥,中间嵌条水泥预制板。

大约在国民之初,因人口繁衍,平家的一族搬到村南,造起了一座坐北朝南的大房子(实是各家相连的大建筑群),俗称“新屋里”,那房子广数十间,北面的后厢房东西相接,有四五十米之长,南面的门面各家之间各有一条小弄堂分隔。“新屋里”主要有平大先、平金生、平南云三大家族。村子外是各家的农田,约有300多亩。

平家潭村北原有一条很高的“护塘”(即捍海塘,又名河塘、湖塘、小河塘、涨沙塘),向东一直延伸到白沙湾附近,长达十里,以平家潭一段保存最为完整,高约二三米,底部宽约七八米,最宽一段的塘面可以“五马并行”。据传,这条护塘就是为阻挡海侵,于北宋年间所筑。1970年前后,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被夷为平地,当时曾挖出过一些铜钱。

平家先祖是因为官府在此设置了盐政衙门,从温州平阳一带被集体征迁来从事盐业生产的,而且是带有准军事组织的性质,称为“平家团”。古时,温州盛行木偶戏,平湖本地则无此行当。而平家潭则世代有人专门从事木偶戏。这也可以看作平家潭祖自温州的一个依据。清末民初,平家潭的木偶戏演出还十分活跃。当时,村里最有名的木偶戏艺人是平阿高、平金泉父子。作为木偶艺人,他们亦农亦艺,农忙在家务农,农闲时组织起戏班子,摇着一条木船到四乡八邻演戏。解放前后,平金泉的儿子平阿美,虽也继承家学,学过木偶戏,却已不大演出。另外,“新屋里”的平金生也是木偶戏的好手,后来,他还收徒传艺,平阿友是其中学得较好的一个,解放初期,还偶有演出。

现在的平家潭与福兴桥

平家潭人生性勤劳,温良恭俭,耕读传家,虽没有什么名人出现,却也冒出了许

多富庶之家。前厅后埭,粉墙黛瓦,随处可见,人们安居乐业,也可谓其乐融融。

虽说平家潭从来不出大人物,偏偏在民国时期出了一个国民党的师长,名叫平云生。据村里人说,此人因打仗有功,得到了蒋介石亲赐的“尚方宝剑”(估计是“中正剑”,但并无史料可以佐证)。此人后来不知何故,回了乡,自己做起了生意。1945年上半年,平云生到“海对港”(慈溪一带)做棉花生意,结识了一个美貌女子马小姐。结果,马小姐竟将平云生的全部家当席卷而去。平云生就派人四处寻找,终于把马小姐抓了回来。那女子怎么也不肯招认,于是,便被关在平安生家的一间屋子里。那女子也刚烈,竟上吊寻死,幸发现及时,被救了下来。安生的妹妹见那女子不吃不喝,人瘦得不成样子,发了善心,便偷偷将她放了。哪知这下可闯了大祸,原来那马小姐竟是活动在衙前一带一个“和平军”(亲日的汪伪军队)头目的亲妹妹。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他仗着日本人的威势,立马拉起队伍,直扑平家潭。平云生大概得知了消息,早已远走高飞。扑了个空的“和平军”恼羞成怒,从北面“后桥”(现称平家桥)边的平志仁家的房子开始,一路烧了过来。一时之间,整个平家潭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也许是天不欲灭平家潭,正在大火四处蔓延之际,老天突降倾盆大雨。那些“和平军”没处躲雨,便匆匆撤走了。大火终被暴雨浇灭,但平家潭已是满目疮痍,那些大户人家的房子儿乎焚烧殆尽,只有平伯余家烧了前厅,后埭总算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平来根家在最南面,“和平军”还没来得及点燃,所以也幸存了下来。再说那个惹事的平云生,不知是远走他乡了,还是后来被追杀了,反正再也没有出现过。其时是1945年夏,很快就传来了日本人投降的消息。如果小日本早一个月投降,平家潭也许就没有此难了。日本投降后,那些烧毁的房子算是作了赔偿的,也不知道是谁出的钱,但那真是象征性的,每间房只赔了20元储备券,那时物价飞涨,等拿到手时,其价值大概只能买儿盒火柴。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1 条评论

admin 3月前 回复TA

这段解读文字就是我写的,许多内容缺乏实证,有些是我父亲告诉我的。
芦川是我们新仓镇的旧称。我们父亲回忆说我们家的堂号是:光绪堂。不太清楚渊源。
文中写到的60多户,有些是外姓
刚又算了一下,应该有40多户。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老人户,年轻的一两代都搬到镇上或县城去了,还有一部分通过上学,工作在外地了。比如我们家,只有老父母在家,我和我弟弟均在外地工作,我儿子、侄女更是在上海、北京工作了。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