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卷四百六 平冽,天宝十二载(753)官殿中侍御史。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砚。
巨璞禹凿余,异状君独见。
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
联坳各尽墨,多水递隐见。
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
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
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
公含起草姿, 不远明光殿。
致于丹青地,知汝随顾盼。
——杜甫《石砚》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石砚》诗,宋王十朋称作少陵《平公得砚诗》。历代注家以诗内有“奉使三峡中”句,定为唐大历元年(766)夏作(晓亮注:存疑),编在夔州诗里。
据赵铖等的《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平侍御名平冽。
《旧唐书-杨慎矜传》:“监察御史平冽赍敕至大理寺,慎余闻死,合掌指天而缢。”(天宝六载前为检察御史。正八品下。)
《安禄山事迹》卷上:“(天宝)十年,兼河东节度使。刑赏在己。于是张通儒、李廷望、平冽、李史鱼、独孤问俗等在幕下,高尚掌奏记,严庄主簿书。”(天宝十载(751)入安禄山幕。)
《东方先生画画赞碑阴记》(唐-颜真卿):“真卿去岁拜此郡,属殿中侍御史平公冽、监察御史阎公宽……咸以河北采访使东平王判官巡按狎至。”(天宝十三载(754)为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下。)
《旧唐书-安庆绪传》:“张通儒、高尚、平冽谓庆绪曰:”(乾元二年(759)为安庆绪幕僚。)
由史料知:平冽,天宝六载(747)前为检察御史。天宝十载已入安禄山幕。天宝十三载(754)前其兼衔已为殿中侍御史。安禄山死后为安庆绪幕僚。此诗称其为“侍御”,应在其兼殿中侍御史之后。故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三载。
两阶舞干羽赋
(以皇风广被夷夏谧清为韵)
唐 · 平冽
寰海之内。长沙大野。妖星既落兮。天履其下。皇帝将欲罢铸兵。归䮜马。舞比干羽。文化区夏。在昔则格虞氏之远人。于今则彰我朝之风雅。日丽黄道。帝临丹墀。鼓灵鼍兮旂翠凤。登舞童而诏乐师。两阶俨然。而八佾舞之。顾步而动兮。成文在兹。拊金悬始。求声于律吕。扬玉戚非。取象于华夷。且干者兵器。去其用而持其实。羽者乐音。美其声而秉其质。是用抑扬于倒载之后。鼓舞于饰容之日。肃穆壮成。舒迟静谧。周旋乎东向西向。行列乎左墄右墄。所以增广殿之煜烜。所以符太阶之光明。然后叶顺气。继和声。骛情而白日重贯。造物而洪炉再成。必使万汇千品。四维八纮。革心而来。约泄泄于灵府。鼓腹而进。仰巍巍于穆清。吾君是以黜掌上之纤腰。弛庭中之妙戏。况丸剑挥霍。巾鞶慢易。或汹涌于鳌抃。或翩翻于鸟企。谅文德之无补。于乐情之为伪。若其条畅旁达。声明远被。俾其洞心骇耳。屈膝交臂。是知至诚可以幽通。大乐兹焉统同。彼仪凤之瑞。格神之功。虽非至理。是必同风。不然。曷能去肉刑。除脂网。福如山峙。泽若河广。盖总干动其形容。理国观于指掌而已。客有窥万舞。美柏皇。然后赋两阶之事。知五乐之方。
开元字舞赋
(以全德崇文通节声色为韵)
唐 · 平冽
礼以训俗。乐以移风。粤我皇兮是崇。字以形言。舞以象德。肇开元兮是则。是知圣人之合舞也。既所以诞敷文教。亦所以拟象周旋。自我作古。示不相沿。岂比夫汉主习五行之典。虞后陈两阶之前。干戚之容虽备。文字之旨未全。何以哉。尽善尽美。待吾君其具焉。望之如云。圣人为君。横御楼于北极。张古乐于南薰。八佾之羽仪繁会。七盘之绮袖缤纷。雷转风旋。应鼍鼓以赴节。鸾回鹤举。循鸟迹以成文。周瑜之顾不作。苍颉之字爰分。竦万方之壮观。邈千古之未闻。其渐也。左之右之。以引以翼。整神容而裔裔。被威仪而抑抑。烟霏桃李。对玉颜而共春。日照晴霓。间罗衣而一色。雾縠从风。宛若惊鸿。匿迹于往来之际。更衣于倏忽之中。始纡朱而曳紫。旋布绿而攒红。傅仲之词。徒欲歌其俯仰。离娄之目。曾未识其变通。懿夫乍续乍绝。将超复发。启皓齿以迎风。腾星眸而吐月。摇动赴度。或乱止以成行。指顾应声。乃徐行而顺节。且歌者所以导志。舞者所以饰情。观其容也。或以移乎风俗。察其字也。或以表乎贞明。振古不睹。斯今独荣。掩云门而夺大濩。鄙咸池而陋六英。一人有作。万物咸亨。臣固迷于日用。愿颂美兮载厥声。
舞赋
唐 · 平冽
陈思王荣分帝子。宠列天孙。集贤东阁。追宴西园。使赵女携琴。文君送酒。刘桢吮墨而作赋。王粲称觞而献寿。乐者所以节宣其意。舞者所以激扬其气。不乐无以调风俗。不舞无以摅情志。王乃奏长歌。登舞阁。徵绝伎于行宫。命夭姬而走索。同曳绪之翩联。状跳丸之挥霍。即使燕姬抚琴。秦女吟笙。楚妃歌防露之曲。陈后唱结风之声。则有楚媛巴儿。齐童郑女。蹑凌波之缓步。曳飞蝉之薄缕。掩长袖以徐吟。顿纤腰而起舞。低凤鬟于绮席。听鸾歌于促柱。烛若蓉蕖。折波而涌出。婉若鸿鹄。凌云而欲举。其为体也。似流风回雪而相应。其为势也。似野鹤山鸡而对镜。总众丽以为资。集偫眸而动咏。观其蹑影赴节。体若摧折。将欲来而不进。既似去而复辍。回身若春林之动条。举袂若寒庭之流雪。乃其指顾彷徨。神气激昂。竦轻体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作之者不知其所。观之者恍若有亡。别有丘园羁旅。簪缨无序。擢高枝于芳桂。挺茂干于长楚。顿雌雄于飞伏。卜行藏于虎鼠。思擢太常之第。求奉扬庭之举。
类笺唐王右丞诗集 [唐] 王维 撰
https://www.shidianguji.com/
送平淡(一作澹同)然判官淡然二史无传,意玄宗朝平冽即其人也。文苑英华载卢象送平判官入秦诗云:谪远自安命,三年已忘归。同声愿执手,驿骑
到门扉,云是帝卿去。军书谒紫微。曾为金马客向日泪沾衣。一作綦母潜诗,此诗或在平还朝时作。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黄云断春色,画角起一作越。边愁。瀚海经年到,一作别。交河出塞流。须令外国使,知一作只。饮月支。头阳关,注见前首。庾信诗阳关万里路。汉书斑超传:超扶风平陵人,家贫,常为官佣书,乃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传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乎?后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平定西域五十余国,皆纳质内属。明年,下诏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水。经注:定远本西乡县治也,城即定远矣。汉顺帝封斑超以汉中南郑县之西乡为定远侯,即此。
乾隆本《济源县志》记载:“房琯,洛阳人,天宝间以监察御史谪任。”可见,房琯出任济源,并不是风风光光的荣升,而是以戴罪之身贬谪。但是他却没有幽怨牢骚沉沦,也没有声色犬马放纵,而是“修废举坠,大著能声”。至于具体做了什么,我们不能凭空猜想,但是可以想象,正值英年的房琯勤政务实,志行坚定,他无数次匆匆走过宣化街,察民情,听民声,嘘寒问暖,求道问计,拟修废举坠之策,行纾困解难之举。房琯离任后,济源乡绅士民联名为其树立了德政碑——《唐济源令房公遗爱颂》,监察御史平冽撰文,河阳令徐浩书丹,天宝七载(公元748年)三月刊立。这件事最早记录在宋人赵明诚编著的《金石录》中。但是遗憾的是,此碑早佚,我们今天已经无从看到碑中究竟记载了房琯有什么具体的德政事迹。
杨慎矜
隋炀帝玄孙也。曾祖隋齐王暕,祖正道,大业末,随宇文化及至河北,为窦建德所破,因与其祖母萧皇后入于建德军,建德送于突厥处罗可汗牙。贞观初,李靖击破颉利可汗,胡酋康苏密以萧后及正道归,授尚衣奉御。父隆礼,长安中天官郎中,神龙后历洛、梁、滑、汾、怀五州刺史,皆以清严能检察人吏绝于欺隐闻。景云中,以名犯玄宗上字,改为崇礼。开元初,擢为太府少卿,虽钱帛充牣,丈尺闲皆躬自省阅,时议以为前后为太府者无与为比。擢拜太府卿,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弘农郡公。在职二十年,公清如一。二十一年九十余,授户部尚书致仕。时太平且久,御府财物山积,以为经杨卿者无不精好。每岁勾剥省便出钱数百万贯。慎矜沉毅有材干,任气尚朋执。初为汝阳令,有能名。崇礼罢太府,玄宗访其子堪委其父任者,宰臣以慎余、慎矜、慎名三人皆勤恪清白有父风,而慎矜为其最,因拜监察御史,知太府出纳。慎余先为司农丞,除太子舍人,监京仓。寻丁父忧。二十六年服阕,累迁侍御史,仍知太府出纳。慎名授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都含嘉仓出纳使,甚承恩顾。慎矜于诸州纳物者有水渍伤破及色下者,皆令本州征折估钱,转市轻货,州县徵调,不绝于岁月矣。在台数年,又专知杂事,风格甚高。天宝二年,迁权判御史中丞,充京畿采访使,知太府出纳使并如故。时右相李林甫握权,慎矜以迁拜不由其门,惧不敢居其任,固让之,因除谏议大夫、兼侍御史,仍依旧知太府出纳。以鸿胪少卿萧谅为御史中丞。谅至台,无所㧑让,颇不相能,竟出为陜郡太守。林甫以慎矜屈于己,复擢为御史中丞,仍充诸道铸钱使,余如故。
时散骑常侍、陕郡太守韦坚兼御史中丞,为水陆漕运使,权倾宰相。侍御史王𫟹推坚狱,慎矜引身中立以候望,𫟹恨之,林甫亦憾焉。慎矜与𫟹父瑨中外兄弟,𫟹即表侄,少相狎。𫟹入台,慎矜为台端,亦有推引。及𫟹迁中丞,虽与𫟹同列,每呼为王𫟹。𫟹恃与林甫善,渐不平之。五载,慎矜迁户部侍郎,中丞使如故。林甫见慎矜受主恩,心嫉之;又知王𫟹于慎矜有闲,又诱而啖之,𫟹乃伺其隙以陷之。慎矜夺𫟹职田,背詈𫟹,诋其母氏,𫟹不堪其辱。慎矜性疏快,素昵于𫟹,尝话谶书于𫟹。又与还俗僧史敬忠游处,敬忠有学业。𫟹于林甫构成其罪,云慎矜是隋家子孙,心规克复隋室,故蓄异书,与凶人来往,而说国家休咎。时天宝六载十一月,玄宗在华清宫,林甫令人发之。玄宗震怒,击之于尚书省。诏刑部尚书萧隐之、大理卿李道邃、少卿杨璹、侍御史杨钊、殿中侍御史卢铉同鞫之。又使京兆士曹吉温往东京收慎矜兄少府少监慎余、弟洛阳令慎名等杂讯之。又令温于汝州捕史敬忠获之,便赴行在所。先令卢铉收太府少卿张瑄于会昌驿,系而推之,瑄不肯答辩,铉百端拷讯不得,乃令不良枷瑄,以手力绊其足,以木按其足闲,〈木敝〉其枷柄向前挽其身长校数尺,腰细欲绝,眼鼻皆血出,谓之“驴驹拔撅”瑄竟不肯答。又使铉与御史崔器入城搜慎矜宅,无所得。拷其小妻韩珠团乃在竖柜上作一暗函盛谶书等,铉于袖中出而纳之,诟以示慎矜。慎矜曰:“他日不见,今乃来,是命也,吾死矣!”及温以敬忠至戏水驿东十余里,使典说之:“若至温汤,即求首陈不可得矣。”去温汤十余里,敬忠乞纸笔于桑树下具吐之。比见慎矜,敬忠证之,慎矜皆引实。二十五日,诏杨慎矜、慎余、慎名并赐自尽;史敬忠决重杖一百;鲜于贲、范滔并决重杖,配流远郡。慎矜外甥前通事舍人辛景凑决杖配流。义阳郡司马、嗣虢王巨与敬忠相识,解官于南宾郡安置。太府少卿张瑄决六十,长流岭南临封郡,亦死于流所。慎矜兄弟并史敬忠庄宅官收,以男女配流岭南诸郡。其张瑄、万俟承晖、鲜于贲等准此配流。乃使监察御史颜真卿送𠡠至东京,殿中侍御史崔〈宀禹〉引慎名,令河南法曹张万顷宣𠡠示之。慎名见慎矜赐自尽,初尚抚膺,及闻慎余及身皆尔,遂止。及宣𠡠了,慎名曰:“今奉圣恩,不敢稽留晷刻,但以寡姊老年,请作数行书以别之。”〈宀禹〉揖真卿,真卿许之。慎名神色不变,入房中作书曰:“拙于谋运,不能静退,兄弟并命,唯姊尚存,老年孤茕,何以堪此!”书后又数条事。又宅中作一板池,池中鱼一皆放之,遂缢而死。监察御史平冽赍𠡠至大理寺,慎余闻死,合掌指天而缢。初,慎矜至温汤,正食,忽见一鬼物长丈余,朱衣冠帻,立于门扇后。慎矜叱之,良久不灭,以热羹投之乃灭。无何,下狱死。兄弟甚友爱,事寡姊如母,皆伟仪形,风韵高朗,爱客喜饮,籍甚于时。慎名尝览镜,见其须面神彩,有过于人,覆镜叹惋曰:“吾兄弟三人,尽长六尺余,有如此貌,如此材而见容当代以期全,难矣!何不使我少体弱耶?”竟如其言。
《大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
平冽《旧杨慎矜传》:天宝六载十一月,监察御史平冽赍敕至大理寺,赐杨慎余死。《安禄山传》:平冽等在幕下,庆绪以平冽为宰相。(钺案:《杜诗石研诗》原注,平侍御者,即此人。) 《石刻》颜真卿《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真卿去岁拜此郡,属殿中侍御史平公冽以河北采访使、东平王判官巡按押至。(天宝十三载。山东陵县。)
平致和《唐会要》(七十六):建中元年军谋越众科平知(疑‘致’。)和及第。
中国基本古籍库
顔魯公集30卷(唐)顔眞卿撰(共4條)三長物齋叢書本
卷二十二
平王判言巡按狎至眞卿候於境上而先生祠廟不遠道周亟與數公同遊茲廟善唐書安祿山傳引平冽李史魚在幕下以此記推之又有間寬宋賽二人與平李並無判言則祿山包藏禍心壁後置人态其
卷二十二
金石續錄 東方朔畫像贊碑除記其云河北採訪使東平王者安祿山也平冽李史魚二人名見唐書祿山傳碑建於天寶十三載季冬其明年祿山亂作矣 潜研堂金石丈跋尾 右畫贊文凡二十二行
卷二十二
陽會文上飮酒賦詩之時而完城浚池等事亦即在此一年之内傳所謂祿山密偵之者殆即碑除所記平冽諸人乎設使此碑不書則過此一年遂不及作矣古今名蹟之傳誠有數存非偶然也 金石萃编
卷二十二
碑除記所謂東平王者安祿山也平冽李史魚皆祿山幕下之人當是時忠與逆尙未分一朝失足千古同恨觀是碑者可不懼哉 金石文鈔,咸李縣孔子廟碑 唐咸亭縣孔子廨碑顔眞卿書 天下金
舊唐書200卷 (後晉)劉撰清乾隆四年刻本(共2條)
卷105楊矜傳
書以別之揖眞哪管卿許之个名神色不變入房中作書日拙於謀運不能靜退兄弟并命唯姑尚存老年孤營何以堪此書後又數條事又宅中作一板池池中鱼一皆放之遂缢而死監察御史平洌寶对
卷200上安祿山傳
營於鄴縣南慶緒使收子儀等營中糧尚六七萬石復與孫孝哲乾祐謀開門自守議更拒思明諸將日今日安可更背史王乎張通儒高尚平冽謂慶绪日史王遠來臣等皆合迎謝對日任公踅往見思明思]
集古錄目10卷 (宋)歐陽棐撰(民國)繆荃孫校輯 雲自在馫叢書本(共1條)
卷七,
監察御史平冽撰河陽令徐浩書琯字次律清河人嘗爲濟源令冽作頌時瑄爲給事中碑以天寶七載三月立 賣刻叢编 乘眞禪師恶塔碑長子主簿王雄風撰胡沛然書并篆額禪師姓林氏陸渾人景□
寳刻類編8卷 (宋)佚名撰 粤雅堂叢書本(共1條)
卷三
孟 北海太守賣戒盈碑 撰并八分書題額李遇正書天寶七載正月洛 濟源令房琯遺愛頌 平洌撰天寶七载二月立孟 三景法師郭元宗碑 李造撰天賣八载七月立洛 洛州刺史徐崤之碑
金石錄30卷(宋)趙明誠撰 三長物齋叢書本(共1條)
卷七目錄七
唐尊勝陀羅尼經 正書無姓名天實七載二月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唐濟源令房公遺愛頌 平冽撰徐浩行書天寶七載二月案房公名琯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唐孝女雙石樓記 張之撰正書□
全唐文1000卷 (清)董誥輯淸嘉九年刻本(共3條)
總目二
卷四百六
鄭琚卷四百六蒋圖張惟一哥舒翰李光朝陳議言張省躬陳齊卿李子珣高果高璠杜洩魏季邁司馬霜常無欲平冽李徹張萬頃崔珪墇鄭燧對大夫祭判平冽兩階舞干羽賦開元字舞賦無賦李徹請封西岳表張萬頃對舉方正者判
卷四百六
典用太牢而爲過今則無廟子欲何之索而致牲古亦詳矣憲臣按法操柄特深訴者執詞情理可據平冽冽天寶十二載言殿中侍御史兩階舞千羽賦,以皇風廣被夷夏謠清爲 囊海之内長沙大野□
平津讀碑記12卷(清)洪頤煊撰 槐盧叢書本(共1條)
三續卷上,
曹宋公謇咸以河北探訪使東平王判官巡按狎至眞卿候于境上東平王即安禄山平冽李史魚俱見祿山傳 雲麾將軍張安生墓誌銘 天寶十四載二月 右雲麾将軍張安生墓誌銘在長安縣誌稱□
中州金石考8卷 (清)黄叔編 顧氏金石地叢書本(共1條)
卷五
慶二年縣令王源廻西海地立亭侯雲章記章行質書鄭冠篆 濟源令房公遺愛頌 天寶七載平冽撰徐浩書 濟瀆北海壇祭器銘 貞元十三年張洗撰辣書 金石文字記唐制附祭北海於濟源口
唐御史辜精舍题名考3卷(清)勞格、趙 月河精舍鈔本(共5條)
姓氏,
姜超蔣演呂指南郸章鄭灵之邵瓊之吳仍村孝友曾崇題崔□干國楊日休黃ū-韓貧楊釗平冽鄭钦說蘇賽 獨孤問俗 劉量員鍚干端□□趙克忠李彥□沈震源洧楊玘ロpo李曄
卷一
平冽楊慎矜傳天賣六载十一月監察御史平冽賣救至大理寺賜楊慎餘死安禄山傳平冽等在幕下慶緒以平冽为宰相 鉞案杜詩石研詩原注平侍御者即此人 石刻顔真卿東方先生畫贊碑除
卷三
平冽楊慎矜傳天寶六载十一月監察御史平冽賣救至大理寺賜楊慎餘死安禄山傳平冽等在幕下慶結以平冽为宰相 鉞案杜詩石研詩原注平侍御者即此人 石刻額真卿東方先生畫贊碑除
卷三
平冽舊場慎矜傳天寶六载十一月監察御史平洌賣效至大理寺賜慎餘死安禄山傳平洌等在幕下慶緒以平冽为宰相 钺案杜詩石研詩原注平传御者即此人 石刻甗真卿東方先生書管碑险
卷三
矜傳天寶六载十一月監察御史平冽賣救至大理寺賜楊慎餘死安禄山傳平洌等在幕下慶緒以平冽為宰相 钺案杜詩石研詩原注平侍御者即此人 石刻颜真卿東方先生畫黄碑除記真卿去歲囗 六藝之一錄存420卷 (清)倪濤撰 四庫全書本(共1條)
卷七十二
石刻文字四十八監察御史平冽撰河陽縣令徐浩書房公名琯清河人营為濟源令冽作頌時琯為給事中碑!以天寶七年二月立 集古绿日 任邱令王公清德碑博衡之文崔倚正書天實八年九月 金石録 西河太]
唐書合鈔260卷 (清)沈炳震清嘉慶十八年刻本(共3條)
卷一百五十六楊慎矜列傳姊尙存老年孤茕何以堪此書後八數條事又宅中作一板池池中魚一皆放之遂缢而死監察御史平冽青救至大理寺慎餘間死合掌指天而经初慎矜至温湯正食忽見一鬼物長丈餘朱衣冠情立於門卷二百六十上安祿山列傳
政改相州為成安府 太守為尹改元天和 署置百言 以高尙平冽为宰相崔乾祐孫孝哲牛廷玠为將以阿史那承慶為獻城郡王安守忠左威衛大将軍阿史那從禮左羽林大將軍然部黨益攜解
卷二百六十上安祿山列傳
尙六七萬石復與孫孝哲乾祐謀開門自守議更拒思明諸將日今日安可更背史王乎張通儒高尙平洌謂慶绪日史王遗來臣等皆合边謝對日任公整往見思明思明與之涕泗厚其禮復命餳城經三日
(光緒)順天府志130卷 (清)萬青黎、周家楣修,(清)張之洞(民國)繆荃孫清光緒十二年刻十五年印本(共2條)
卷七十六官師志五
卷七十六官師志五
李延堅平冽李史魚獨孤問俗署幕府高尚典書記嚴莊掌簿據据新舊唐書傳按廷舊唐書作庭李廷堅
平冽獨孤問俗高尚嚴莊已上五人詳張通儒注李史魚參范陽軍事詳傳
金石萃編160卷 (清)王昶撰清同治補修本(共2條)
卷九十唐五十
平王判言巡按狎至眞0候于境上而先生祠廟不遗道周亟與數公同遊茲廟舊唐書安祿山傳引|平冽李史魚在幕下以此記推之又有間賣宋謇二人與平李业爲判官則禄山包藏祸心壁後置人荟其
卷九十唐五十
文土飲酒賦詩之時也而完城浚池等事亦即在此一年之内所謂祿山亦密偵之者殆即碑除所記平冽諸人乎設使此碑不書則過此一年遂不及作矣古今名蹟之傳誠有數存非偶然也畫象贊先有開
金石文字續跋14卷 (清)武億撰授堂遺書本
(共1條)
卷四
遊尉韋宅相朝城主簿草夏有司經正字畢燿族弟渾前条軍鄭悟初同遊兹廟善唐書安祿山傳引平冽李史魚在幕下以此記推之又有間寬宋謇二人與平李业爲判言則祿山包藏禍心壁後置人蒸其
平冽相关小说:长安风 第二十五章 兵围范阳(1 / 2)
https://wap.paozww.com/biquge/5341/5751647.html
平冽相关小说:大唐:我们的成功全靠演
https://www.hongxiu.com/chapter/22169601909396404/59617684601940891